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244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3

铜仁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

A.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B.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2.《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

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B.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

C.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

3.西汉文景两代相继执行的“以亲制疏”和“众建诸侯”之策,使王国数目增多,疆城缩小;景帝悉收王国支郡以属中央,又使汉郡数目激增,至最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共有王国二十五(西汉一代王国最高数),汉郡四十三。

文景两代的政策

A.废除了郡国并行制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解决了“王国问题”D.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4.宋神宗元丰三年,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

宰辅制度恢复了唐三省制规模,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派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派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

据此可知元丰改制

A.完全恢复了隋唐三省六部制B.消除北宋冗官、冗费、冗兵问题

C.解决了君权与相劝的矛盾D.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5.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

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

这主要得益于

A.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B.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C.“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D.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6.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

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

这说明

A.咨议局议员有代表民意的作用B.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D.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

7.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

“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

”这反映了当时“剪辫”

A.实现了社会上易风移俗B.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D.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8.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

这种会审制度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C.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9.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格信息最能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A.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救中国B.积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C.对甲午战败的深刻反思D.对外来先进技术的渴求

10.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

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该诏书

A.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B.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

11.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

“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

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南昌起义的意义

C.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D.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

12.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

材料旨在说明

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D.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13.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

该表不能够反映

A.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B.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

C.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中国对美国态度

D.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

14.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15.“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

这种

“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A.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B.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

C.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16.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

相比而言,私法发达,对简单商品经济的重要关系均做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而公法却始终未能发展到私法那样的程度。

罗马法制建设以私法为核心的主要原因是

A.立法机关的公权力受限制B.维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

C.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D.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7.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

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

C.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D.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

“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

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B.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19.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20.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B.虚位君主统而不治

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D.议会粉饰君主专制

21.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

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民主管理,共享劳动成果等原则。

这一举动

A.为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可行案例

B.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C.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

D.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22.李大钊指出:

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

”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

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B.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

C.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D.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

23.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强调:

“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这说明

A.美国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B.美国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

C.欧洲市场威胁美国霸权D.欧洲联合符合美国核心利益

24.冷战史学者文安立认为:

“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

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

”“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B.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

C.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D.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用铅笔涂选。

如果不选或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古代中国监察官员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

历朝对于严格监察官员的选任主要奉行三条原则:

其一,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

其二,注重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

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

御史台至东汉时已开始独立行使职权,魏晋以后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台官的地位也相对独立,往往不受台主牵制,而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奏。

唐玄宗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

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庭弹奏。

宋朝规定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果上任百日还无所纠弹,就要被罢黜,或调任外官,或受罚俸减薪之处分。

清代“科道合并”,“台谏”进一步合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与谏官的两种职能也无形中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

康熙初年,干脆废除巡按御史制度,“事权尽归地方的总督或巡抚”。

雍正时,又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

自此,历史上封建监察制度的影响也不复存在。

材料二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

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

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

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

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

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

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

历史舞台。

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围绕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宋代之前的科举,有所谓的“行卷”之说,即应试举子将自认为

自创的最优秀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之前投呈给当时的名公世卿及文坛上有名望地位的人,求得他们的赏识,冀图通过这种考前的人际交往和运作,影响知举官的阅卷取舍。

一旦被录取,双方就有了座主、门生的师生关系……宋太祖在建隆三年(962年)九月即下诏:

“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开宝六年(973年)更开创科举的殿试制度,把科举名次的最后决定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及第进士皆“天子门生”。

后来宋廷又对科举实行“封弥、誊录”诸法,加上朝廷重典的震慑,知举官徇私舞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止。

——摘编自《宋代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北宋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作用。

(9分)

28.【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0年2月,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地区雷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其后不顾非洲国家的反对和美国的掣肘,于1960年4月12月和1961年4月接连不断地进行该试验,1962年又集中力量发展和改进运载工具,使法国的独立核力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实际打击的能力。

与此同时,法国坚决禁止美国核武器进入法国部署,要求美国撤走战略轰炸机。

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3月10日和29日,法国外交部向北约14个成员国政府提交备忘录,要求北约指挥机构,盟国军事人员和军事设施撤离法国。

29日的备忘录还规定:

欧洲盟军司令部和中欧司令不的总部应在1967年4月l日前迁出法国领土;驻欧美军参谋部和美国陆军、空军各种设施的搬迁工作一

般亦应在同一期限内完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坚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9分)

29.【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华盛顿在随后的十五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他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

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一位代表)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

他军事经验丰富,家产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身高6英尺2时),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

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对于国家统一和民主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杰出的个人品质。

(9分)

铜仁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D

B

A

D

B

C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A

D

D

C

B

A

D

C

B

D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用铅笔涂选。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

(1)特点:

监察活动有法可依;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独立行使监察权;监察官员的权力受到制约;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10分)作用:

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与高效;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分)

(2)变化:

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

(6分)

原因: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

(任意三点给6分)

26.评分标准:

明确提出论题

论述

总结

一等

①论题明确并属于材料主旨和核心信息(“危机与变革”)。

②论题围绕材料主旨及基本信息(“危机与变革”)。

③论题不明确但属于材料信息④没有论题,或脱离材料主旨和信息。

①围绕所提观点展开论述,理由充分;②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③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

总结观点,前后呼应

二等

①基本围绕观点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②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③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

三等

①论述脱离观点,或缺少必要论证;②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关史实;③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

无总结

示例一:

观点:

民族危亡与国共合作。

论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妄图华北自

治;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同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分裂走向合作;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从此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示例二:

观点:

经济危机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论述:

1929年美国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不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失去信心,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在危机面前,罗斯福当选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推动了美国政策的调整和制度的创新,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前提下加强了政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严格限制考官和士子的私人关系;强化皇权对选官的控制;实行封弥、誊录,规范考试程序。

(6分)

(2)打击了地方世家大族势力,加强了君主权力;徇私舞弊现象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止,增强了官吏选拔的公平性,有利于北宋政治的稳定;有利于吸纳社会精英,形成高素质的官僚队伍;有利于文人政治的形成;封弥等方法沿用至今,对后世仍有借鉴。

(任意三点给9分)

28.【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原因:

战后经济实力增强;摆脱美国核保护的需要;有效地自我保护的需要。

(6分)

(2)原因:

北约的国际保障作用已发生变化;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的要求;争取法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发言权的需要。

影响:

保证了法国住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推行;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9分)

29.【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担任制宪会议主席,制定1787年宪法;不当终身总统,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6分)

(2)品质:

坚忍不拔、廉洁奉公、不恋官位,不慕权

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