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402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docx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柴佳燕

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摩擦力》导学案

学习

目标

解读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知道摩擦产生的条件,能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2)能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正确区分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运用转化法判断摩擦力的存在,强化学生转化思想的活用,解决

力学问题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新课定义,强化对于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通过实践活动及体验式学习,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科学学习,体现STSE的课程理念。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3.从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区分上去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难点:

从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区分上去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1课时 富阳永兴中学柴佳燕

 

一、课前导学

1、回顾本章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书本p106用小车实验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推测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的活动,简单理解其中阻力的含义及作用效果。

2、充分根据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并尝试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课堂合作学习

1、挑战摩擦力

【活动1】书本拔河:

请两组力气较大的同学上台来利用互相叠页的科学书拔河;气球提腕:

请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对策用气球提起碗;

【问题】

(1)为什么可以利用两本书进行拔河活动呢?

书为什么不会分开?

(2)你为什么采用气球在碗内吹鼓的方式来提起碗呢?

请说明你的理由。

【结论】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

【活动2】在书本p113手掌在桌面拖动的小活动的基础之上,针对摩擦力定义中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等难点进行着重的体验,并从体验中大致体会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

(1)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向后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对你手掌向后拖动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2)假如桌面非常光滑,你的手掌还会有这种感觉吗?

(3)将手掌与桌面分开,仍然向后拖动手掌?

(忽略空气阻力)

(4)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活动3】结合活动二同学们的四种体验,小组交流回答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互相补充归纳纠正,体会科学知识的获取的过程。

【结论】

1、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接触面粗糙)

;(相互接触)

;(相互挤压)

(有相对运动)

3、再现摩擦力

【活动4】采用扫把头和毛巾替代活动2中的手和桌子,引导同学通过观察扫把头刷子的形变程度来判断摩擦力的存在,从而强化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由中感受到转化法的重要性;

【问题】

(1)在桌子上摩擦的过程也能感受到摩擦力,采用扫把头和毛巾的优点是什么呢?

(2)请你预测当你向后拖动扫把头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3)对于感受摩擦力实验过程中的两种情况:

拖动刷子和用力未拖动的区别比较?

那由此你对摩擦力产生条件中有无需要补充的呢?

设计理念:

(1)真正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将摩擦力产生条件中相对运动及相对运动趋势的概念建立放慢速度;

(2)结合学生对于摩擦力的真实认知,先建立简单易懂的相对运动对应的摩擦力;与此同时通过直观可

靠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与原有的知识认知进行思维的冲撞,让学生明白一个科学原理知识得出的不易和严

谨,让他们在正确理解相对运动趋势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结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除了满足前面3各外,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一样会产生摩擦力;两者发生相对运动——动摩擦力;两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4、判断摩擦力

【活动5】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邀请同学尝试归纳得出摩擦力的定义;根据定义说一说身边常见的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当堂练习:

5、研究摩擦力

【活动6】引导学生得出研究一个新力的基本思路;简单阐述摩擦力的作用点;将毛巾和扫把头一以贯之,小组实验合作利用观察用手拖动扫把头时和扫把头静止在斜面时毛刷形变的方向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问题】

(1)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从何得知?

(2)扫把头被拖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扫把头受了力但没能拖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

方向?

(3)你能结合摩擦力的分类归纳出摩擦力的方向的规律吗?

【结论】动摩擦力——与相对运动相反;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活动7】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1.小孩滑梯;2.筷子提米(与此同时展示了筷子提米的神奇);3.手握水杯;

【课后挑战】将筷子提米的实验小技巧中引出摩擦力的大小,引导学生课下预习并积极思考;

 

三、你的学习反馈

1、两个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是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船穿过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而发出亮光。

3、如图所示,在玻璃杯内装满米,将竹筷竖直插入米中并压实,然后慢慢提着竹筷就能将玻璃杯沿竖直方向提起。

已知玻璃杯、米和筷子的总质量是0.8千克,则该装置的总重力是牛。

若装置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则手产生的摩擦力是牛。

4、一只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由大变小,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

A.没有力对它作用的缘故B.小球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C.小球受到摩擦力作用的缘故D.小球的惯性逐渐减小的缘故

5、关于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是有摩擦力

B、一个物体只有跟另一个物体表面压紧,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C、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一定存在摩擦力

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6(预习后完成)、

(1)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由此,你提出猜想:

摩擦力大小可能跟和有关。

(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实验序号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牛)

摩擦力(牛)

1

木块与木块

4

0.8

2

木块与木块

6

1.2

3

木块与毛巾

6

2.5

分析比较实验1与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附:

初中七年级《摩擦力》教学设计

柴佳燕

一、学教设计

(一)学教目标

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1)知道摩擦产生的条件,能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2)能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正确区分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运用转化法判断摩擦力的存在,强化学生转化思想的活用,解决

力学问题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新课定义,强化对于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学教内容及重难点

内容:

1.先从2个有关摩擦力的小挑战入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

的摩擦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从书本手掌摩擦课桌的活动改进中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

动(趋势)总是起着阻碍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现象感受去归纳总结

科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这4个小体验让学生分别得出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

件;

3.利用一般对力的认识方法,也就是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摩

擦力,并逐步开始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也是本节课

习的关键。

在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带入二力平衡的条

件让学生对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个初步的概念。

重难点:

1.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3.从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区分上去理解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三)学教形式及方法

形式:

以ppt教学为主,依托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与学习内容相适应,采用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

视频、图片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方法:

1、视频、图片教学法:

视频、图片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的感受,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的了解。

2、自主学习法:

书本中包含了较多相关信息,如何快速从中提炼信息是

学生需要锻炼和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因此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意在锻

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给学生一

个安静的环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3、合作探究法:

学习最终并不局限于书本,有些落于实处的内容,或者

是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需要学生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于是本环节采用

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且无形之中让学生体会到团

队合作和同伴的重要性。

内容:

1.先从2个有关摩擦力的小挑战入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

的摩擦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2.从书本手掌摩擦课桌的活动改进中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

动(趋势)总是起着阻碍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现象感受去归纳总结

科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这4个小体验让学生分别得出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

件;

3.利用一般对力的认识方法,也就是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摩

擦力,并逐步开始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也是本节课

习的关键。

在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带入二力平衡的条

件让学生对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个初步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挑战导入

游戏激趣

书本拔河:

请两组力气较大的同学上台来利用互相叠页的科学书拔河;

气球提碗:

请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对策用气球提起碗的方法;

两组同学成功利用科学书进行了拔河,科学书未中断;

一同学成功吹鼓气球提起了碗。

以小挑战为导入,在开课之初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这两个挑战中作祟的摩擦力,让学生体会无处不在的摩擦力,并引出新课。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寓教于乐。

活动-

感受摩擦力

(1)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向后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对你手掌向后拖动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2)假如桌面非常光滑,你的手掌还会有这种感觉吗?

(3)将手掌与桌面分开,仍然向后拖动手掌?

(忽略空气阻力)

(4)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

结合同学们的四种体验,小组交流回答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从中领会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在书本p113手掌在桌面拖动的小活动的基础之上,针对摩擦力定义中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等难点进行着重的体验,并从体验中大致体会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得出摩擦力产生的四个条件;

活动二

再现摩擦力

小组活动:

在毛巾上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铺垫引出转化法的合理使用,将摩擦力的判断转化为形变大小。

 

用扫把头和毛巾替代活动一中的手和桌子,引导同学观察扫把头刷子的形变程度,从而强化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由中感受到转化法的重要性;

鉴于摩擦力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通过利用扫把头和毛巾之间产生摩擦力时的产生的明显形变来验证摩擦力的存在;一方面强化学生将力和力的作用效果紧紧相联系,明白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证明力的存在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强化学生转化思想的灵活之处。

活动三

判断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得出摩擦力的定义;

根据定义说一说身边常见的摩擦力;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判断;

摩擦力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的进行过程,让学生了解尽管常见但抽象的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定义,安排摩擦力产生有无和方向的选择题及正误判断题以辅助加深学生对以上知识的理解。

 

活动四

研究摩擦力

 

课后大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弹力的研究思路,得出研究摩擦力的基本思路:

力的三要素

将毛巾和扫把头一以贯之,小组实验合作观察用手拖动扫把头时和扫把头静止在斜面时毛刷形变的方向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随堂练习巩固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应用;

将筷子提米的实验小技巧中引出摩擦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课下预习并积极思考

 

判断下列情况摩擦力的方向:

小孩滑梯

筷子提米

手握水杯

 

课后挑战请你完成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猜想,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弹力的研究思路,得出研究摩擦力的基本思路:

力的三要素

将毛巾和扫把头一以贯之,利用形变中毛刷的形变方向来研究摩擦力三要素中相对较难的方向,得出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相反,而静止在斜面上时无相对运动,趋势时,判断存在静摩擦力且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在摩擦力方向判断的随堂练习中,将书本筷子提米的实验展示并强化静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判断,并立刻设计手握水杯中静摩擦力的判断进行强化检测。

 

将筷子提米的实验的小技巧的思考作为课后大挑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课下交流讨论的欲望,有助于学生课下提前预习讨论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以让第二课时的内容与本节更为连贯紧密。

三、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举

1.根据书本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包括活动的顺序进行调整,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性、先直观后抽象。

从学生的接受程度上来看更恰当。

同时根据课时的难易性以及第一课时突破摩擦力的定义和方向问题的重点环节,考虑到摩擦力的大小与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的连贯性,对课时的划分进行了大胆的改变。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活动一和活动二两个环节,将时间留给学生,将话语权教到学生手里,老师只作一个引导的角色。

老师引导转化法的思想,学生从中取深刻体会该方法的灵活实用性。

3.通过活动一的四个小体验锻炼学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表面知识的联想推理,挖掘深层信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个主要体现在学生合作探究部分,不仅仅让学生总结出来,弄懂是什么,更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怎么样,学会由表及里。

4.体现全面而有重点。

从知识传授上来说,三个知识目标基本涵盖本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做到了全面;在全面地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新旧石器时代对比感受中,这也是本课的核心。

从关注学生上来看,每个小组都能在课堂上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所有学生的思维、嘴巴、手尽可能都动起来,照顾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勇于发言的学生、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也提高他们的自信。

当然也有重点,一些较难的问题或者需要概括总结的问题,则主要是让能回答较全面的同学来回答,为其他同学做表率。

5.课堂环节中一些细节做的比较到位,课堂环节新颖,无形之中让学生就已经开始与课堂拉近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

(二)败笔之处

1.课堂时间把握未达到最理想状态,尤其是摩擦力方向的难点的突破上不够连贯,时间安排不够充裕,未让学生动手体验观察。

2.学生的活动中还缺少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适应性指导,整体节奏偏快。

(三)再教设计

摩擦力方向难点的突破上采用了用手拖动扫把头时和扫把头静止在斜面时毛刷形变的方向的对比,但学生通过观察扫把头毛刷的形变方向来观察摩擦力的方向的实验中发现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用手拖动了扫把头,一种是用力了但未拖动的情况,考虑到环节的连贯性,此处如若改成用手拖动扫把头和用未拖动扫把头时的形变细节的放大,让学生多花2-3分钟去小组亲自再次体验可能会更好的突破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以及方向。

教学过程的最后可以辅助几题难度较大需要挑战的习题以备教学过程中由于紧张未控制好时间造成的问题。

 

结语

公开课的准备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对我们新教师更是一个磨心的过程。

备课资料的收集,收集之后再取舍,每一种思路的连接,每一种方案的尝试,我们几乎都是在挣扎中完成。

这漫长的备课中,有苦恼,有烦躁,有厌倦,但却不能放弃,所以到最后剩下的总是满满的成就感。

也许教师之路就是这样,有点苦,有点累,但坚持下来,更多的总是收获。

希望还在这条路起点的我们能在这里一步一步向前,伴着收获与成长,伴着欣喜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