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486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docx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

小学趣味运动会各比赛项目比赛规则

(一)短跑/跨栏接力

1、场地布置

设置两队同时比赛的场地,场地长度不短于60米,每队应占两条跑

道宽。

建议比赛设置毎组至少2队的比赛。

场地布置如图1所示。

组别

比赛

起跑至第一

栏间距

栏高

最后一栏至远端

栏架

距离

栏的距离

标志杆的距离

数量

三、四年级

40米

11米

6米

50厘米(中间层)

11米

4个

五、六年级

40米

11米

6米

60厘米

(最高层)

11米

4个

 

图1短跨接力场地布置

2、比赛器材

应根据比赛规模准备。

接力环2个、栏架8个、标志杆4根。

裁判所需器材:

秒表、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学生站立在两端标志杆的右侧后方,左手完成接力环的交接。

听到“跑”口令后,裁判员开表,站在出发点端的第一位学生左手握接力环跨过四个栏架后,跑向另一边,并将接力环交给另一端的第二位学生,第二位学生接到接力环后快跑向出发点端,并将接力环交给第三位同学,依次类推;

当所有学生完成一次快跑和一次跨栏后,最后一名学生将接力环套在标志杆上,当接力环落到标志杆底座时停表,所计取的成绩为本队最终成绩。

每队一次比赛机会。

4、犯规与判罚

(1)所有学生应手持接力环跑完全程。

如出现接力环掉落情况时,应由掉落者捡回,可离开自己的跑道前去捡拾接力环,但不能因为捡拾接力环而缩短跑进距离或影响他人跑进;

如果出现以上的犯规现象,则取消该队该次比赛成绩;

为了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给予一次重新比赛的机会;如该队再次出现犯规现象,则取消该项比赛成绩。

受影响的参赛队不论是否有成绩,可选择重赛或放弃重赛,如放弃,则以该次比赛成绩为最终成绩;如重赛,不论第一次成绩如何,均以重赛时的成绩为该队的该项最终成绩;原则上建议第一次与第二次之间应保证至少3分钟休息时间。

(2)起跑抢跑则只给一次重新起跑机会;如出现第二次抢跑,则在该项成绩上加10秒。

(3)跨栏跑进中必须完成4次栏架的跨越,如出现未能顺利跨越栏架的现象,则每出现一次犯规现象在该队该项比赛成绩上加2秒。

(二)一级方程式

1、场地布置

建议跑进距离为米。

场地为椭圆形场地,由两条直道和两个半圆组成,应有2条分道,分道宽为1米。

圆的半径为7米,直道长18.02米。

第一分道线后10米处设置起点线,起点线前放置出发垫;第二分道线前5米处放置第一个标志杆,随后每隔2米放置一个标志杆,共5个标志杆;第三分道线前6米放置第一个栏架,随后每4米放置一个栏架,共3栏。

三、四年级的栏高为中间层(50厘米),五、六年级的栏高为最高层(60厘米)。

2、器材

每队出发垫2块、标志杆10根、栏架6个和接力环2个。

裁判所需器材:

秒表、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每队完成二次比赛,分别在内道和外道跑进,二次成绩相加为该队该项的最终比赛成绩。

当听到预备口令时,第一名学生手持接力环背对跑进方向坐在出发垫上,听到出发信号时(裁判员开表),起身转体沿本队的跑道跑进,依次完成五次绕杆跑和跨越三个栏架,跑回出发垫时将接力环交给下一位学生,当第12名学生跑回出发垫时将接力环放回到出发垫上,完成该项目的第一次比赛,同时裁判员停表;全体学生休息3分钟后,两队交换内、外跑道,完成第二次比赛。

4、犯规判罚

(1)起跑抢跑则只给一次重新起跑机会;如岀现第二次抢跑,则在该项成绩上加10秒。

(2)所有学生应手持接力环跑完全程。

如出现接力环掉落情况时,应由掉落者捡回,可离开自己的跑道前去捡拾接力环,但不能因为捡拾接力环而缩短跑进距离或影响他人跑进;

如果出现以上的犯规现象,则每次犯规在该队该项比赛成绩上加10秒。

受影响的参赛队不论是否有成绩,可选择重赛或放弃重赛,如放弃,则以该次比赛成绩为最终成绩;如重赛,不论第一次成绩如何,均以重赛时的成绩为该队该次比赛的成绩;原则上建议每次比赛之间应保证至少3分钟休息时间。

(3)跑进中必须完成5次绕杆和3次栏架的跨越,如出现未能顺利完成绕杆或跨越栏架的现象,则每出现一次犯规现象在该队该项比赛成绩上加2秒。

(三)十字跳

1、场地布置

设置两块比赛场地。

场地布置如图4所示。

十字跳场地由五个正方形成“十字”形摆放,正方形的边长为50厘米,中间为“0”点,即预备出发位,依人体运动习惯依次标示数字,前面为“1”点,后面为“2”,左面为“3”,右面为“4”。

图4十字跳场地布置图

2、器材

十字跳垫子2个或在地面上标出十字跳场地2块。

裁判所需器材:

秒表、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比赛采用接力方式进行,两队相隔3米面对面站立,每队每名队员完成6轮跳跃。

当听到预备口令时,每队1号队员站在“0”点;听到开始口令时,按照“0-1-0-2-0-3-0-4"的顺序完成连续6轮的双脚跳跃动作,当第六轮双脚落在''4''点后从前面离开垫子,同时2号队员进入“0”点开始跳跃,依次类推;当第12号队员完成六轮跳跃,双脚落在数字“4”点的同时裁判员停表,所记取得时间为该队成绩。

每队一次比赛机会。

如果在跳跃过程中出现跳跃顺序的错误情况,则应回到“0”点继续按照规定的顺序跳跃(注意裁判计时不停表),出现错误跳跃顺序的一次或多次的跳次不计入该学生该项成绩。

每名学生的成绩相加是该队该项成绩。

4、犯规判罚

(1)每名学生一次机会,中间出现试跳顺序错误时,试跳顺序错误的一次或多次跳跃不计入跳跃次数。

(2)每次跳跃必须完全跳至各方向方格内,不得踩线。

如出现踩线现象,则每一次的踩线跳跃均应不计入成绩。

(四)撑竿跳远

1、场地布置

设置两块撑竿跳远场地。

场地布置如图5所示。

场地宽10米,长20米,起跳点位于10米中间处,起跳点后布置5米助跑区,起跳点前为落地区,落地区离开起跳点的距离依参赛者水平而定,全国比赛为起跳垫的

前沿到第一落地垫的后沿的距离为1米,由近及远依次摆放1、2、3、…9个垫子,落地垫上的数字即为得分标示。

为安全起见,建议将落地区布置在跳远沙坑里或者在落地区下方放置宽不少于1.5米、厚10厘米海绵垫,其长度应比落地垫前后各长0.5米

(建议不短于6米),落地垫应尽可能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

图5撑竿跳远场地布置图

2、器材

撑竿跳远器材2套。

所用撑竿长不短于2米,不超过2.5米,撑竿的横断面直径应适合儿童持握,并应能承担150公斤的外力作用;起跳垫和落地垫的直径应为46-48厘米,起跳垫标示“0”,落地垫的数量不少于6个,依次标示数字1、2、3、…。

标志筒4个。

裁判所需器材:

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每人两次,取个人最好成绩,12人成绩相加为该队该项成绩。

撑竿跳远正确技术要求:

以右手在上持竿跳跃为例,右手虎口在上握住撑竿,握竿高度根据个人水平而定(为安全起见,建议初学者高度不超过肩髙),左手虎口在上在右手下方握竿,两手间距离约同于肩宽;在5米助跑区内完成助跑,并将撑竿的下端由上向下放置在起跳垫上形成稳定的支点,同时以左脚起跳,右腿折叠前摆,起跳离地后从撑竿的右侧飞越向前,以双脚落入落地垫上。

为安全起见,跳跃过程中双手尽量不要同时松开撑竿。

得分规则:

(1)双脚落在哪一个落地垫上就得相应落地垫标示的得分;

(2)如果双脚同时落在同一落地垫上时,则在相应的得分上加“1”分;

(3)如果两脚落在不同的落地垫上,则以得分高的落地垫上标示的得分为准;

(4)如果双脚均不落在落地垫上,则不得分。

4、犯规判罚

(1)如起跳时,撑竿不是放置在起跳垫上完成起跳,则判定为该次试跳犯规;

(2)如跳跃时,不是按照撑竿跳远正确技术要求完成跳跃,则判定为该次试跳犯规。

(五)投掷软式标枪

1、场地布置

场地宽4米,长不少于45米。

起掷线后应留有5米助跑区和5米的准备区,落地区宽4米,长不短于35米。

图6投掷标枪场地布置图

2、

软式标枪9根,少儿趣味田径投掷丈量尺1个,标志筒4个,用5厘米宽标志线标出起掷线,起掷线后沿为落地区的“0线”。

不同年级的投掷器械标准见下表。

组别

比赛项目

投掷器械

重量

三、四年级

投掷软式标枪

软式标枪

100克

五、六年级

投掷软式标枪

软式标枪

100克

裁判所需器材:

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每人二次,取个人最好成绩,12人成绩相加为该队该项成绩。

为提高比赛的互动和竞争性,建议设立左右两块场地,距离尺放在中间,比赛中,实行两队轮流投掷的PK方式进行。

即:

A队1号队员第一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一次投一一A队的1号队员第二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二次投;接两队2号队员PK——两队3号队员PK;依次类推,直至全部12名队员投掷完毕。

标枪投掷正确技术要求:

(1)单手持标枪从肩上投出;

(2)标枪出手后,投掷者不得踏上起掷线或越过起掷线;(3)投掷时不得背向投掷落地区方向。

标枪第一落点的最近点为该次投掷成绩。

丈量尺的最小丈量单位20厘米,当标枪落在丈量尺标示的两个距离之间时,就髙不就低,即:

如标枪落在20.20米和20.40米之间时,其成绩为20.40米。

4、犯规判罚

(1)如出现违反标枪投掷正确技术要求的现象时,应判为该次投掷犯规;

(2)如标枪落在落地区两侧外面时,应判为该次投掷犯规。

(六)越过障碍掷准

1、场地布置

越过障碍掷准场地如图7所示。

包括5米的准备区,13米的投掷区和6米的落地区。

在第一起掷线外5米处设置一个高2.5米的障碍杆,并在障碍杆外3米处放置一个2米X2米的落地区(可用海绵垫或明显颜色的胶带标出);在第一起掷线后每隔1米设置一条起掷线,形成5、6、7、8、9、10、11、12米的8条起掷线。

图7越过障碍掷准场地布置图

2、器材

投掷鱼雷球9个,鱼雷球重量100克,髙度不低于2.5米的立柱两个,2米长障碍杆1根,2米X2米落地垫(或用颜色鲜艳的胶带标出落地区)一个,不短于1米的起掷线(5厘米宽胶带)10根。

裁判所需器材:

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每人三次机会,个人三次成绩相加为个人该项成绩,12人成绩相加为该队该项的成绩。

如有可能,为提高比赛的互动和竞争性,建议设立左右两块场地。

比赛中,实行两队轮流投掷的PK方式进行。

即:

A队1号队员第一次投一-B队的1号队员第一次投一一A队的1号队员第二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二次投一一A队的1号队员第三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三次投;

接两队2号队员PK——两队3号队员PK;依次类推,直至全部12名队员投掷完毕。

越过障碍掷准的正确技术要求:

(1)投掷者自行选择每次投掷的起掷线;

(2)器械应从肩上掷出;(3)器械出手后不得踏上投掷线;(4)投掷时不得背对投掷方向;(5)器械出手后应从障碍杆上方越过。

得分规则:

(1)器械出手后,未能从障碍杆上方越过,不论是否落在落地区内均不得分;

(2)器械出手后,从障碍杆上方越过后,未能落在落地区内,不论从那条起掷线投掷的,均得一分;

(3)器械出手后,从障碍杆上方越过后,并落在落地区内时,从5米处投掷得2分,6米处得3分,7米处得4分,8米处得5分,9米处得6分,10米处得7分,11米处得8分,12米处得9分。

4、犯规判罚

如出现违反遇过障碍掷准的正确技术要求的现象,应判为该次投掷犯规。

(七)跪投实心球(1公斤)

1、场地布置

跪投实心球的场地布置图如图8所示。

包括:

准备区5米,投掷区2米,落地区宽4米,长不短于30米。

落地区放置少儿趣味田径的丈量尺。

为安全起见,起掷线前方尽可能留出尽可能大的垫子,以防实心球投掷出手后,身体前倒和手扶地的安全。

图8跪投实心球场地布置图

2、器材

实心球(1公斤)4个,1米X2米的海绵垫2个,少儿趣味田径丈量尺2个,不短于2米的起掷标志线2根(可用5厘米的胶带)。

裁判所需器材:

笔、夹板和成绩记录单。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每人2次,取个人最好成绩,12人成绩相加为该队该项成绩。

如有可能,为提高比赛的互动和竞争性,建议设立左右两块场地。

比赛中,实行两队轮流投掷的PK方式进行。

即:

A队1号队员第一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一次投一一A队的1号队员第二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二次投一一A队的1号队员第三次投一一B队的1号队员第三次投;接两队2号队员PK——两队3号队员PK;依次类推,直至全部12名队员投掷完毕。

跪投实心球正确技术要求:

双腿跪在起掷线后(不得触及起掷线),必须双手持球,躯干发力从头上将实心球掷出。

球出手后身体可前倒和手接触起掷线后落地区。

4、犯规判罚

如出现违反跪投实心球正确技术要求的现象,应判为该次投掷犯规。

(A)6分钟耐力跑

1、场地布置

耐力跑场地布置如图9所示。

可采用25米X50米或40米X40米方形跑道,也可采用半径为16米的圆形,等距分成不同的出发点。

出发点的设置应根据场地、比赛参赛队数确定,为防止出现人数过多的冲撞现象,建议同组比赛总人数不超过40人。

当采用圆形跑道时,建议每隔1米摆放一个可踩踏的小标志碗(少儿

趣味田径器械),帮助防止跑进中踏入跑道内侧而出现犯规现象。

 

图9耐力跑场地布置图

2、器材

跑道内侧标志线(5厘米宽),出发区标志杆(1.20米髙)4根,5厘米宽、3米长的起跑线标志带4根,小标志碗(踩踏后可变形的软式标志碗)不少于100个。

建议:

(1)跑道宽不少于3米;

(2)不同起跑区标示不同颜色,便于参赛者分别。

裁判员所需器材:

秒表、扩音器、笔、夹板和成绩记录表。

如条件允许,可釆用专业的马拉松跑用的芯片记录每名运动员的跑进成绩。

3、比赛方法和成绩计取

每队12人,6男6女。

比赛时间为:

四年级为5分钟,五、六年级和混合A组为8分钟。

当听到“各就位''口令时,每队12名队员在各队的出发起点线后就位,当听到起跑口令时,全体队员沿跑道逆时针跑进,每完成一圈跑进计1次,累计各队12名队员跑进的圈数即为该队该项成绩。

当听到“停”的口令时,裁判员停止计数。

参赛者放松跑或走回起点处,由有关裁判员组织退出比赛场地。

4、犯规判罚

(1)跑进中不得踏入跑道内侧标志线,如出现此类情况,每出现一次犯规现象,在该队成绩上减去“1”圈成绩。

(2)从儿童健康角度考虑,比赛中,有关裁判长认定参赛者的身体状态已不适合于继续参赛时,有权命令该参赛者退出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