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832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docx

专题13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十三:

城市与城市化

一。

单选题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11~12题。

.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2013·安徽卷]图1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3~5题。

图1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2013·广东卷].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表1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0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2013·广东卷].图4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

图2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2013·四川卷]表2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8~9题。

表2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2013·浙江卷]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10题。

 

土地利

用形态

地价

I阶段

Ⅱ阶段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A.①③B.②⑦C.④⑧D.⑤⑥

[2013·浙江卷自选].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完成11-13题。

11.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单选,3分)①缓解交通拥挤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

12.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单选,2分)

①地铁站口②学校、医院③高架路口④住宅小区⑤隧道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13.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5分)

[2013·山东卷]图4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4~15题。

 

图7

 

14..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15.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2013·重庆卷]图8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8回答16~18题。

图8

16..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骑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东B.南C.西D.北

17.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

A.输入B.管理C.分析D.输出

18.该城市计划布局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较适宜的选址为

A.甲B.乙C.丙D.丁

[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19-20题。

图9

1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2012·上海卷]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

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图10

21.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2.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2012·江苏卷]图11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图11

23.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24.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2012·江苏卷]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

为粗放利用。

图12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25-26题。

图12

25.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26.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

[2012·海南卷]图13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

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13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

据此完成27~29题。

图13

27.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A.居住区B.文化区C.政务区D.工业区

28.在图4b中的M处适宜修建()

A.自来水厂B.垃圾焚烧厂C.污水处理厂D.热电厂

29.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拥堵B.环境破坏严重C.公共服务配套不足D.工业用地不足

[2012·广东卷]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图14),完成30-31题。

图14

30.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31.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2012·福建卷]图15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读图完成32-33题。

图15

32.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A.甲B.乙C.丙D.丁

33.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2012·四川卷]图16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6

34.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

[2012·全国大纲卷]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17,完成35-36题。

图17

35.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6.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

[2011·新课标卷]图18,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37~39题。

图18

37.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

38.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B.河流C.沟D.原地

39.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2011·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19。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40-42题。

图19

40.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1.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

42.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2011·全国卷]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20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43-45题。

图20

43.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

44.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45.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2011·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

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46-47题。

图21

甲城市乙城市

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

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47.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11·天津卷]48.图1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图22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2011·重庆卷]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1回答49-50题。

图23

49.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

50.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C.改善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

[2011·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24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

分布。

读图完成51-52题。

图24

51.该国公共住房()

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5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2011年高考广东卷)5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浙江卷]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54-55题。

表1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54.甲、乙、丙、丁一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55.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2011·江苏卷]图25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56~57题。

图25

56.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57.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图26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58~59题。

图26

 

58.与图9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59.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则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二、综合题

[2013·北京卷]60.(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图27,回答第

(1)题。

图27

(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10分)

 

[2013·福建卷]61.(37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8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图28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7分)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10分)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2013·江苏卷]6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28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9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29

图28

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分)

⑵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3分)

⑶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3分)

⑷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3分)

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3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2013·广东卷]63.(28分)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图9)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图10)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4分)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4分)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

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12分)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8分)

 

[2012·北京卷]64.(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图31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3)、(4)题。

图31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6分)

 

[2012·山东卷]65.(12分)图32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32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4分)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8分)

 

[2012·上海卷](十四)66.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

图33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4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⑶.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4分)

 

专题十三:

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

【答案】1.D2.C

【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主要因素,以及图文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黄土高原“XX川”的文字材料和《现代汉语的词典》的考查地形、河流对聚落影响。

【解题思路】第11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

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

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

此题难度较大。

第1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

此题难度中等。

3.【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4.【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