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984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趵突泉》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趵突泉》教案.docx

《《趵突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趵突泉》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趵突泉》教案.docx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

有关《趵突泉》教案4篇

《趵突泉》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济(j!

)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1n)”的“蹿”,不要读成“cu4n”。

  “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o”。

  “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要读成“w4ng”。

  “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

  “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

  “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

  “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

  “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

  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

  佛――拂

  洁――结

  泼――拨

  秘――密

  摇――遥

  妩――抚

  扁――偏

  倦――蜷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

  幽(y#u)静:

幽雅寂静。

  妩(w()媚(m8i):

(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开阔(ku^):

(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见方:

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

  水藻(z3o):

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总称,如水绵、褐藻植物。

  泉眼:

流出泉水的窟窿。

  没昼没夜:

没有白天和夜晚。

形容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

  腾起:

升起。

  摇曳(y8):

摇动。

  五光十色:

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

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

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

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

  第一段(第1自然段):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二)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

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浅”“鲜洁”)

  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

“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妩媚”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

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

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3~6句)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特点?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

”“……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自然的伟大)

  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6.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

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

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7.小结:

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

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过渡句: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

  (多姿多态)

  怎么“多姿多态”?

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趵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趵突泉》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2.形近字

  佛――拂泼――拨洁――结摇――遥

  秘――密妩――抚扁――偏倦――蜷

  3.理解生字词语:

  二、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小组学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

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

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

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

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

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学习,思考:

  1.作者还没有来到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

  2、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3、你是怎么理解泉水特点的?

  4、“假如没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美”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是在桥上看到的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

“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美”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学过渡:

作者说“假如没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到底是怎样的“美”。

  2、读课文,学生小组讨论,

  思考:

  

(1)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

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特点?

  

(2)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

  (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3~6句)

  (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

”“……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

  (自然的伟大)

  3.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4、如果说,平时的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怎样呢?

  (更好)

  怎么“更好”?

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

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神秘的境界”)

  6、小结:

这一段描写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的神秘感。

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

  (多姿多态)

  2.小泉有什么特点?

  (过渡句: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怎么“多姿多态”?

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总结:

  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趵突泉》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

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

  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

  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

是哪几的泉水?

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

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

  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

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

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

  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

  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出课题,引起下文)

  六、教学第二段

  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

  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

(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

(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

  3、“妩媚”是什么意思?

(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

  4、齐读第二段。

  七、识记、书写生字

  八、作业

  抄写词语;背诵课文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背课文一、二段

  二、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学习描写大泉的第三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几层意思?

  讨论归纳。

  共6句话,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句活是第一层,写来到公园,第二,三两句是第二层,写泉池和池水,第四、五、六三句是第二层,写大泉的特点。

  2、“沿着小溪柱南定,就来到趵突泉公园”这句话在二、三自然段之间起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3、趵突泉的泉池和池水各有什么特点?

  4、指名读4至6句,其余同学看着图听,体会大泉的美。

  5、用不同的符号画出4至6句中描写实景和作者联想的部分。

  6、默读4、5两句,看看大泉在外形上有些什么特点?

  7.观察图画,想象如果此时你们站在购突泉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想到什么?

(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的力量)

  8、朗读第6句,思考:

今天的泉池有什么特点?

如果我们今天来到购突泉边看到这美丽、奇妙的景象,又会想些什么?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描写小泉的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美丽有趣)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4.结合课文解释“摇曳”和“五光十色”,“摇曳”换个词几说可以用哪个词?

(摇荡)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

  三、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要写趵突泉?

  作者通过对趵突泉美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时祖国河山的热爱。

  2、在写趵突泉时,作者是怎么充分展示它的美的?

  在描写的趵突泉的美景时,作者把观察与联想结合起来,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购突泉的美。

  四、作业

  背诵课文;完成思考・练习3的造句。

《趵突泉》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泉水吗?

是什么地方的泉水?

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

  2.简介。

  在山东省会济南市旧城区西门南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泉池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

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秒钟可达1.6立方米。

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

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预习”要求,看一共提了几点要求。

  2.点名检查预习情况,其他同学可补充。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熟读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4.质疑问难、学生相互解答,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

  (三)图文对照;初步感知

  1.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大泉眼和小泉眼。

  2.对照画面朗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和画面内容一致。

  (四)再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1)讲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讲的泉水清浅、鲜洁。

  (3)讲大泉的景色。

  (4)讲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五)简介千佛山、大明湖,读懂课文一、二自然段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向全班介绍千佛山、大明湖。

  2.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讨论:

“现在单讲”。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

引起下文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文中的词概括一下泉水的特点。

(清浅、鲜洁)

  4.“假如没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讨论、交流。

  体会在济南风景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六)课堂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熟读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2.掌握本课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大泉眼在什么地方,它冒出的泉水是什么特点。

  明确:

昼夜翻滚、晶莹活泼、热气飘荡

  

(2)指读4~6句,同学们看画面,体会大泉的美。

  (3)点拨:

假如你站在边,望着这永远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向上冒的泉水,会怎样想?

  明确:

大自然多么神奇、多么伟大。

  (4)冬天到来之时,的景色美吗?

此时你有怎样的感觉?

  (5)指读课文第六句。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7)设疑激趣,你知道冬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吗?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自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小泉的几种姿态?

(3)

  ②小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③你能想象一下小泉的其他姿态吗?

  

(2)自读、勾画、理解。

  (3)教师引读,体会小泉动态之美。

  (池边还有小泉呢:

有的……有的……有的……)

  4.引导中国学习联盟胆想象,描述小泉的其他姿态。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

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在什么地方?

  3.学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4.教师小结:

作者把写得如此之美,与它平时细致观察和描写具体形象是分不开的。

使人读后,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感到惊叹,更为祖国秀美的山河而自豪。

  (四)延伸拓展

  你到过济南的千佛山、大明湖吗?

给大家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1.熟读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2.组内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藻”字的读音和间架结构。

  4.学生在田字格内练习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本学期所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同时,它又是一篇看图学文。

该教学设计示例紧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边观察,边朗读,图文结合,认识了大、小泉的特点。

也为下面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