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49966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docx

XXX工程钢结构测量专项共11页word资料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XXXX工程位于XXX,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8128m2,总建筑面积为90279m2(其中地下室面积17014m2,两层避难层面积为3701m2),总的建筑高度为标高178.8m(相对场地标高)。

本工程地上42层(包括两个避难层),地下室为三层,地上三层到屋面层的层高均为4.2m,地上一层和地上二层的层高为5.25m,地下三层和地下二层的层高为4.5m,地下一层的标高为7.5m。

总的建筑北立面图如下:

设计标高±0.00m相当于绝对高程的4.5m。

本工程主楼采用框架—核芯筒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其中核芯筒、劲性柱、劲性梁为内配钢骨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其余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本工程的钢结构即为型钢混凝土结构的钢骨,主要包括劲性钢柱、核芯筒体内的构造钢柱、劲性钢梁和核芯筒体内的构造钢梁,所有构件在加工厂内完成预制,现场定位安装。

由于劲性钢梁的定位在制作时已在钢柱上预设了牛腿,构造钢梁与钢柱等钢结构无连接,其定位更多的要满足土建施工要求,所以现场测量的重点在于劲性钢柱和构造钢柱的测量。

1.2现场测量的特点与难点

本工程为超高层的建筑,总体的高程控制、轴线位置控制和垂直度控制等为现场测量的重点。

以钢柱控制为主,钢梁等构件以验收为主的总体测量方针。

核芯筒体内的构造钢柱均为弱柱,而且相互之间没有连系,自身的稳定不能保证,需设置临时的支撑连接以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并且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次的复测。

劲性钢柱截面较大为强柱,且彼此之间有劲性钢梁连接,在完成与下节柱焊接后,即完成最终的定位和固定。

高程和轴线的传递要经过多次,要防止出现累积和偏差。

由于土建测量也是单独进行,应加强数据的比对,测量结果的相互校核,避难出现与土建控制轴线和高程之间出现偏差。

1.3编制依据

(1)工程招标技术条款及施工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9)

(3)《工程测量成果资料》(现场测绘单位提交资料)

(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9)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9)

1.4测量控制的目标

采取合理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艺,提高测量的精度,确定施工质量。

二.现场测量的总体部署

2.1施工控制网建立

根据总包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资料》(测绘院)中的数据及总平面定位图放线坐标点,使用全站仪向施工现场投测轴线交叉点和其它轴线控制需要的点。

根据总包的总体部署,分别在A/1轴交点、A/4轴交点、F/4轴交点和F/1轴交点投点用于主楼A、F、1和4轴线的定位,并且根据此四个轴线向外延伸,在施工区域外侧道路或围墙上设置控制点,用红三角(▼)标出。

根据在施工现场的投点,在上部结构施工时,为了便于轴线在楼层间的传递和保证测量的精度,纵向方向以2轴线和4轴线做为控制轴线,横向方向以B、D、F做为控制轴线,但直接以轴线在楼层间传递会存在有梁阻断不能透视,所以以轴线分别偏移3000mm、1500mm平行线进行传递,在上部结构的每层楼板设置250mm*250mm预留孔,控制线交点的点位的偏差应不大于±2mm。

上部结构轴线测量控制轴线网及留洞图如下:

控制线交点放样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并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应控制在1/5000范围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复测。

由于钢柱轴线定位采用的是全站仪的坐标控制法,所以应在场地内或附近道路上设置参照点,参照点的设置应满足能透视、无沉降、不会被移动等,保证自始至终能够使用且不影响精度,同时参照点的数量能满足不同方位测量需要。

根据总包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资料》(测绘院)中的高程控制点数据,和总包单位一起把高程引入施工现场,并设置半永久性的水准点做为施工固定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应设置四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一个,设置在施工区域外侧的无遮挡位置,且应与基坑有不少于10m距离。

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筑物的主轴线应建立外部的平面控制点,在建筑物施工区域内围墙或定位桩上投设红三角(▼)标志,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并根据情况用混凝土包护,加设栏杆围护。

所有的控制点必须进行保护,防止湮灭,并且定期复核,使用前也应进行校核。

2.2测量中间转换平台

根据本工程的情况,每十层设置一个中间转换平台,主要用于高程的转换传递。

如果每层的标高均从最下面的基准标高向上测量,测量起来很麻烦,且由于尺子本身因素影响,存在可能比较大的偏差,故分别在地上7层、17层、27层和37层分别设置转换层,用于高程的传递。

设置转换层后,在两个转换层之间的各层的标高,均从下面的转换层向上测量。

每层的标高均应设置在劲性柱上,用三角(▼)进行标识,标志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应能满足不同方位高程测量的需要。

每层的标高点应进行相互之间的校核,标高基准点之间的相对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

各层的标高均应和土建单位的标高进行对比,并且应协调一致。

2.3现场测量仪器配备

所有的测量器具和测量仪器,按照ISO标准体系的要求,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并在有效使用期限以内使用。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工程工期,需按要求配置以下测量仪器(器具)作为结构施工和吊装的硬件保证: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精度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TCA2019

0.5″±1mm±1ppm

1

2

光学经纬仪

J2-1

2″

1

3

经纬仪

J2

1

4

水准仪

NA2

0.3mm/km

1

5

激光垂准仪

DSJ3

1

6

对讲机

MOTOROLA

10

7

台式电脑

2

8

钢卷尺

100米

8

9

钢卷尺

50米

20

10

拉力磅

5kg

4

11

线锤

12

12

水平尺

800mm

6

13

角尺

8

14

水准标尺

5m

1

2.4现场测量工艺流程

高程测量的流程:

场地内设置基准标高点——确定中间转换楼层——楼层间的高程传递——楼层标高确定——测量标高——记录

定位轴线测量的流程:

场地内投点——划出控制轴线和控制点——轴线控制点在楼层间的传递——楼层轴线放线——定位轴线测量——记录

钢结构柱安装测量的流程:

高程和控制轴线放线——钢柱安装——钢柱临时定位——轴线、垂直度、标高的测量及钢柱的调整——钢梁安装——复测轴线、垂直度和高程——现场焊接连接——焊接过程中的监控及指导——最终偏差复测——记录。

三.现场测量

3.1高程传递和控制轴线楼层间的传递

3.1.1高程传递

根据建筑物施工区域外的基准标高点,先在底节柱上测出+1.00m的标高线,划上三角(▼)标识,然后用经校准的标准尺沿四根柱身向上量取相同的尺寸,四根柱应分别选取彼此相对距离较远,以四个不同方向为宜,在四根柱子上分别做出标识,然后根据四点的偏差情况,如果彼此之间的偏差不大于3mm,取四点的平均值做为控制标高,划出相对的标高线,写明相对高程,然后用水准仪返出几个点方便使用。

上部结构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测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等影响钢尺测量,可采取悬吊钢尺法。

用钢尺测量点应不少于四点,然后取平均值,做为控制标高。

分别在7F、17F、27F和37F设置高程转换层,每个转换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测量取得,同时各个高程转换层之间也可相互校核。

每层标高均应由统一的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测量,且应层层校核,如发现误差,及时调整,满足规范要求。

钢结构高程控制应与土建高程的控制一致。

3.1.2控制轴线楼层间的传递

控制轴线在各个楼层之间的传递采用垂准仪。

六个轴线控制点用垂准仪在预留洞口上方,引测到相应的楼层,然后六个控制点连成四条控制轴线,然后用四条控制轴线放出其它轴线。

控制轴线应与土建控制轴线相一致。

3.2钢柱定位轴线测量

钢柱定位轴线的测量采用全站仪。

钢柱安装之前,使用全站仪测出下节柱的定位轴线位置,是否存在偏差,确认是否在上节柱安装时需要进行调整。

钢柱安装后,测出本节柱柱顶的定位轴线偏差。

根据规范要求,柱子对定位轴线的偏差为不大于3mm,柱子的对口错边为不大于3mm。

在钢柱的柱顶固定位置放置反光片,根据在计算机放样结果,确定每个钢柱柱顶的控制点的坐标,使用全站仪测量偏差。

全站仪的使用的各个坐标点各节钢柱应一致,使用前应进行校核。

根据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调整后,还应用控制轴线,采用经纬仪进行复验。

3.3钢柱垂直度测量

钢柱垂直度测量采用经纬仪。

钢柱安装后,在两个方向架设经纬仪,测量两个方向的垂直度。

根据规范要求,单节柱的垂直度偏差为不大于H/1000,根据钢柱的分段,每段钢柱长度为8.4m,则垂直度宜控制在8mm以内。

建筑物整体垂直度的偏差为50mm。

3.4钢柱柱顶标高测量

钢柱柱顶标高测量采用水准仪。

每节柱安装后,应测量出柱顶的实际标高,并计算出偏差值,以确认是否进行标高的补偿。

根据规范要求,每节各根钢柱柱顶标高高差的偏差为不大于5mm。

3.5现场测量记录

每节柱现场测量后,应及时以书面形式记录,并报项目工程师备案。

记录表格形式如下:

编号:

XXXX钢结构安装现场测量记录

序号

钢柱位置

编号

轴线位置偏差

垂直度偏差

柱顶标高

备注

单节柱偏差

累积误差

单节柱偏差

累积误差

实测值

偏差

西

西

西

西

XXXXXXX公司测量员:

现场施工负责人:

2019年月日

3.6其它测量

根据规范要求,还应对钢梁的两端的高差,压型钢板及预埋件进行测量,以用于备案及交工资料完善。

四.测量保证措施

4.1做好准备工作

充分做好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能使开工前的测量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都有重要影响。

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了解设计意图、学习与校核图纸

通过设计交底,了解工程全貌和主要设计意图,对测量放线工作要着重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地上地下标高,以及设计方对测量的精度要求等。

2、了解现场情况与施工安排

了解现场情况,应先从设计总平面图上了解现场的原地形情况,以及建筑物的设计布局和场地竣工后的情况。

了解施工现场布置和施工进度,因为施工现场的布置直接关系到测量控制点的布局和保留,而施工进度的安排,直接关系到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与时间要求。

3、仪器、钢尺的检定、检校与器材的准备

4.2测量人员要求

测量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测量技术人员具备资质证书,所有的测量人员具备相似工程的的施工测量经验。

为了及时准确地做好施工测量工作,测量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认真学习并执行国家法令、政策与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度。

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抄平。

3、要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文件、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4、坚持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精心爱护仪器。

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执行一切定位、放线工作在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技术部门预检及质检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好管好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

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要及时保护好桩位。

6、紧密配合施工,尽量利用施工间隙放线,主动为施工创造条件,发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7、虚心学习,及时总结高层施工测量的经验,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4.3加强过程控制

1、执行测量任务单三级审核制度。

2、严格履行资料、数据的复核、校对程序。

3、做好标准化外业原始数据的记录手册,内业成果资料的收发记录。

4、实行成果的自检、专检签证制度。

5、规范工序间的测量中间交接:

测量标志、资料的交接,我方在收到上工序的测量成果后,应仔细核查,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签收。

6、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做好隐蔽竣工测量。

7、坚持班前交底制度。

4.4做好验线工作

验线工作是发现测量放线错误和检查测量放线精度是否合格的必不可少的工序,以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验线工作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验线工作要主动。

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施工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坐标、标高)均要原始资料,并要最后复验其是有效的和正确的。

因为这些是测量放线的基本依据。

若其中有错,在测量放线中多是难以发现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3、验线用的仪器和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

6、验线部位要选择关键环节与最弱点位。

7、必须要有合适的验线方法与误差处理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