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047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1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docx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第八章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1正形投影的基本公式

一、地图投影的概念

1.投影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①投影的必要性:

测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测定地面点的坐标和测绘各种地形图。

因:

1)椭球面上计算复杂;2)地图是画在平面图纸上,故,有必要将椭球面上的坐标、方向、长度投影到平面上。

②投影的方法:

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得到如下的解析关系(函数关系)

x=F1(B,L)

y=F2(B,L)

式中B,L——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

x,y——投影平面上的直角坐标

按高斯投影方法得到的平面直角坐标x,y叫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2.投影的分类

椭球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圆柱,圆锥面是可展开曲面)。

若展开成平面,必产生变形。

投影按变形的性质可分为:

等距离投影━投影后地面点见的距离不变

等面积投影━保证投影后面积不变

等角投影━投影后微分范围的形状相似

3.测量采用的投影

测量工作从计算和测图考虑,采用等角投影(又称正形投影、保角投影)。

其便利在于:

1)可把椭球面上的角度,不加改正地转换到平面上。

(注:

椭球面上大地线投影到平面上亦为曲线。

为实用,需将投影的曲线方向改正为两点间弧线方向,称方向改化。

方向改化是在平面上为实用而做的工作,非投影工作。

且:

①改化小,公式简单;②只在等级控制改化,图根控制、测图不顾及)

2)因微分范围内投影前后图形相似,则大比例尺图的图形与实地完全相似,应用方便。

二、正形投影

1.正形投影的特性

有微分三角形如图:

对于保角投影:

A′=A;B′=B;C′=C

所以长度比

故,正形投影在一个点(微分范围)上,各方向长度比相同。

即投影后保持图形相似。

例如下图,对一个任意形状的微小图形,总可以取一个边数极多的中点多边形逼近它,对于正形投影:

但上述特点只在微分范围内成立。

在广大范围内,投影前后图形保持相似是不可能的(否则意味着椭球面可以展开)。

因此,在大范围内,各处的长度比m必定不同。

结论:

正形投影的特性:

长度比m与方向无关,但随点位而异。

2.正形投影基本公式(充要条件)

设椭球面上有无限趋近的两点P1,P2

椭球面上:

P1(B,L)

P2(B+dB,L+dL)

大地线长度dS

投影面上:

p1(x,y)

p2(x+dx,y+dy)

大地线长度的投影ds

投影长度比为:

下面分别推导上式中dS和ds:

(dS和ds为曲线,但对微分线段,将其看成各自三角形的斜边)

dS2=(MdB)2+(NcosBdl)2

=(MdB)2+(rdl)2

=r2[(

dB)2+(dl)2]

引入等量纬度

,则dq=(

)dB

(引入等量纬度纯粹为了推导公式方便)

dS2=r2[(dq)2+(dl)2]

另:

x=F1(B,L)

y=F2(B,L)

因q与B有确定的关系,l与L有确定的关系,所以有:

x=f1(q,l)

y=f2(q,l)

微分得:

故:

令:

则:

ds2=Edq2+2Fdq.dl+Gdl2

故:

由微分三角形知:

所以:

dl=dq·tanA⑵

将⑵代入⑴得:

欲使投影为正形投影,长度比m应与方向(A)无关。

为此:

令:

F=0;E=G

即:

则上式为:

(可看出m与方向无关)

由⑶式可解得:

⑸式代入⑷得:

⑹式开平方得:

⑺取正号代入⑸得:

(注:

⑺式取正号意义是:

选取椭球面和平面坐标轴方向时,要求在经线方向上q增加时,平面上x也增加;沿纬线方向l增加时,y也增加)

故,椭球面到高斯平面上的正形投影公式(柯西黎曼方程):

(此即正形投影的充分必要条件)

3.证明复变函数x+iy=f(q+il)当f′存在、且≠0时亦为正形投影

证明如下:

基本投影公式x=F1(B,L)

y=F2(B,L)

亦可写成x=f1(q,l)

y=f2(q,l)

用复变函数形式写出为x+iy=f(q+il)(q+il—复变数;

令x+iy=z

q+il=u

则z=f(u)

求导

由⑼、⑽式可得

因z=x+iy

将⑿、⒀式代入⑾式得

⒁式虚实分开

此即柯西黎曼方程。

证毕。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8.1,§8.2

2、理解:

①、投影的必要性及方法。

②、投影的分类及测量采用的投影类型。

③、正形投影的特性。

§2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一、高斯投影的一般解释及其特性

1.高斯投影的几何意义

高斯投影的几何意义是横轴椭圆柱正形投影。

设想一横椭圆柱面套在椭球上,与某一子午线(称轴子午线或中央子午线)相切。

椭圆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中心,且与椭球短轴垂直。

2.高斯投影的特性

①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

②中央子午线投影后应为x轴,且长度不变。

3.高斯投影的一般解释

轴子午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展开为x轴。

以O为投影中心,将赤道上各点投影到椭圆柱面上,为一长度变形直线。

它垂直于x轴,称为y轴。

椭球上任一段大地线S,以O为投影中心在横椭圆柱上投影为s,s≠S。

长度变形m-1恒为正(轴子午线投影除外)。

椭球上大地点P的坐标(B,L),与投影后的坐标(x,y),在B,L和x,y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即高斯投影。

将中央子午线东西各一定的经差(6°、3°、1.5°)范围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展开后构成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个投影带构成一个独立的坐标系统,各带的计算具有一样性。

4.控制网从椭球面上投影到高斯平面上的投影计算工作

①起算数据投影

椭球面上已知元素:

P1(B1,L1);S;A12;

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p1(x1,y1);s;A12;

(平面上方位角为:

T12=A12-r-δ;r:

平面子午收敛角;δ:

方向改化)

②观测数据计算:

δ

二、高斯投影正算﹝由大地坐标B、L计算平面坐标x、y﹞

1.高斯正算基本公式

高斯正算公式应满足高斯投影的特性。

首先,应满足正形投影。

取投影基本公式为:

x+iy=f(q+il)

因l在6°带里最大为3°,是微小量,所以,f(q+il)可用台劳级数展开:

(台劳级数一般形式:

f(x+⊿)=f(x)+⊿f′(x)+(1/2)⊿2f″(x)+(1/3!

)⊿3f3(x)…)

故有:

设图中,轴子午线上D投影为d;D的子午线弧长为X;d的纵坐标为x。

若满足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且长度不变的特性,即:

l=0时,y=0;且x+iy=f(q+il)为:

x=f(q)=X

台劳展开x+iy=f(q+il),并顾及上式:

将上式虚实两部分分开,得高斯正算基本公式:

2.高斯正算实用公式

由基本公式推导实用公式如下:

一阶导数

(因dX=MdB;dq=(

)dB)

二阶导数

继续求各阶导数,将X对q的各阶导数代入基本公式,得高斯正算实用公式

(8-41,8-42)

式中:

t=tanB;η=e′2cos2B

由上式可知:

1)当B=0(X=0)时,x=0(赤道投影为一直线)

2)当l=0时,y=0(轴子午线投影为一直线——x轴)

x=X(轴子午线投影,长度不变)

3)当l=常数,B↑,y↓

B=常数,∣l∣↑,x↑

(8-42式计算精度可达1mm)

三、高斯投影反算(由平面直角坐标x、y反算大地坐标B、L)

有时要跨带计算两点间的距离S,这时根据两点的大地坐标,在椭球上解算更为方便;有时要用反算检核正算的正确性。

故推导反算公式如下。

见图。

过d(x,y)点的纬度为B,对应纬度B,轴子午线弧长为X,有X=f(B);对应d点的纵坐标,即d点在x轴的垂足f,纬度为Bf(称底点纬度或垂足纬度)。

高斯投影反算,必满足x+iy=f(q+il)之反函数式,即

q+il=x+iy

y为小量,上式可在d的底点f处台劳展开

根据高斯投影条件: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x轴,且长度保持不变,有y=0,则l=0,即ql=0=x,且x=Xf,故ql=0=Xfqf,于是上式改写成

根据

,推导出各阶导数代入上式,并将虚实分开得

实际应用上式时,还应把q-qf换成B-Bf(过程可参见武测、同济合编《控测》下),经整理得

式中,Bf是底点f的大地纬度,可根据x值(f点的子午弧长)由子午弧长公式反解求得。

﹡子午线弧长反解公式详见朱华统教授著《常用大地坐标系及其变换》第二章,第五节,P47、P48;或教材P18,7.4.2式7-109,7-110。

四、平面子午收敛角γ的计算

平面子午收敛角定义:

通过P点的子午线投影在平面上有一切线,该切线与坐标北的夹角为平面子午线收敛角。

由右图知

又x=f1(B,L)

y=f2(B,L)

图中:

B=C·t(常数)≠0,故dB=0

由正算公式

分别对l求导,代入上式得

为使用方便,变换形式。

令:

tan=u,则=arctanu,展开得

=u-(1/3)u3+(1/5)u5-…

将﹡式代入上式,整理得平面子午线收敛角计算公式

8-81

(注:

为奇函数,与l符号一致)

五、长度比、长度变形及投影带的划分

1.长度比和长度变形

定义:

投影的长度比为

投影的长度变形为m-1

由右图微分三角形知:

由正算公式

由子午线收敛角推导知

将①、②式代入m2式,则用B,L(l=L-l0)计算长度比的公式为

将反算公式

代入上式,得

顾及

,(η=e′cosB是微小值);N4≈R4;则用x、y计算长度比的公式为

由③、④式可以表明:

1)长度比m随点的位置而异,但在一点上与方向无关;

2)当l=0,y=0时,m=1,即中央子午线投影的长度不变;

3)±l≠0,±y≠0时,m>1,即s总是大于S(中央子午线除外);

4)变形与l2、y2成比例地增大,即愈远离轴子午线,变形愈迅速增大。

2.投影带的划分

①投影带的划分

长度变形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将它完全消除,只能对其合理地加以限制,使其在用图和测图时影响很小,以致可以忽略。

为此采用分带投影,即:

取轴子午线两侧适当范围(两条边缘子午线为界),投影到与轴子午线相切横椭圆柱面上。

而该范围以外地区,另设中央子午线投影。

以此控制投影后长度变形不超过一定限度。

我国国家投影带为六度带和三度带,三度带是六度带的加密,如图:

根据③式,长度变形m-1=(1/2)l2cos2B(取该式主项),算得在我国北纬B=20°以南地区,位于六度带边缘处(l=3°),长度变形可达1/820。

故,只有1/2.5万至1/10万国家基本图才采用六度带。

而1/万地形图在六度带边缘地区图廓长度约5km,则长度变形约6m,引起图上0.6mm变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故1/万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规定采用三度带。

北纬B=20°处,三度带边缘地区(l=1.5°),变形约为1/3300,对1/2000地形图,图廓长度约1km,将引起0.3m的变形,图上变形0.15mm,勉强满足1/2000地形测图的要求。

对1/1000、1/500地形图,根据其长度变形情况(测区B、L),往往采用1.5度带或独立投影带。

②高斯投影带带号和中央子午线的关系:

1)已知带号求中央子午线经度:

设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若已知带号(六度带)N和(三度带)n,则:

六度带:

L0=6N-3

三度带:

L0=3n

2)已知点的经度L求其带号:

六度带:

N=(L+3)/6

三度带:

n=L/3

(按四舍五入取整数确定带号)

③坐标算法的规定:

为避免y值出现负号(我国位于北半球,x均为正),造成抄录成果出错,规定在y值上人为地加上500km;为了区别不同投影带,前面再冠以带号(我国领土经度自东经75°~135°,按6°带,包含13~23带;按3°带,包含了24~46带,相互无重合。

因此,观其带号,不须注明即可知是6°带亦或3°带)

例:

y=20499799.75m,该点在6°带第20带,y=-200.25m。

y=36517148.26m,该点在3°带第36带,y=17148.26m。

④投影带的重叠度

为了拼图和使用方便,规定每六度带向东加宽30′,向西加宽15′或7.5′,从而保证在重叠部分有两套坐标和两套地形图。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①、教材§8.1-8.5。

②、《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计算表》

2、思考:

①、高斯投影的几何意义及一般解释。

②、高斯投影的特性。

③、高斯投影的计算工作包括那些?

④、我国投影带采用的幅宽为多少?

如何分带?

⑤、测图时如何选用投影带?

⑥、推导带号和经度的关系。

⑦、坐标写法有何规定?

3、作业:

已知:

B=35°04′42.9854″,L=118°22′49.9705″,进行高斯投影正算,并以反算进行检核。

(分别按克氏椭球和IAG-75椭球计算)

§3椭球面上的观测结果化归到高斯平面上

控制网由椭球面归化到高斯平面上的内容有:

起算数据:

P1(L1,B1)→p1(x1,y1)

A12→A12;使用T12=A12-1+δ12

S12→s12

观测数据:

lik→Lik=lik+δik

在国家三﹑四等及城市、工程控制网中,往往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均为高斯平面上数值。

实际工作中只遇到大量方向改化δ的计算和一定数量的距离改化计算。

一、方向改化的计算

1.球面角超的概念

对于球面闭合三角形

++=180°+

球面角超

=++-180°

球面角超数值的概念

a=b=c=2km时,ε=0.009″

a=b=c=10km时,ε=0.22″

a=b=c=50km时,ε=5.48″

球面角超的计算:

由球面三角可知

式中F——球面三角形的面积,R——球面平均曲率半径

由球面三角面积公式

式中R——球面的曲率半径

′——平面归化角

根据洛戎德尔定理′=-ε/3

′=-ε/3

′=-ε/3

在计算ε″时,平面归化角′还是未知数,故可用代替′,两次趋近求ε:

1)用代替′计算ε的第一次近似值ε1″,得平面归化角近似值1′=-ε1″/3,

2)用1′代替′计算ε的第二次近似值。

当ε<17″、边长<90km时,﹡式中第二项为小项,可以忽略不计,且可用、、代替平面归化角′、′、′,即:

2.方向改化的计算

方向改化近似公式(推导中有三点近似)如下:

近似①:

设椭球为一直径为R的圆球,则:

球面上四边形(两大圆弧之间)的内角和为:

2×180°+ε1+ε2

投影到平面上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2×180°+δ12+δ21

因为是高斯投影(正形投影)。

故投影后保证

2×180°+ε1+ε2=2×180°+|δ12|+|δ21|

即ε1+ε2=|δ12|+|δ21|

近似②:

设|δ12|=|δ21|=δ

则ε1+ε2=2δ

故:

近似③:

设两球面面积,等于两平面面积,则

以上讨论的是绝对值。

考虑到符号,(下式可直接加到方向值上)δ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适用三等以下网)

详细公式

(上式适用二等网)

由上式可知,大地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凹向轴子线。

为了对方向改化δ有一个数值的概念,参见p82,表8-5。

3.方向改化的检核

因A′=A+(δ13-δ12)=A+δA

B′=B+(δ21-δ23)=B+δB

C′=C+(δ32-δ31)=C+δC

所以A′+B′+C′=A+B+C+δA+δB+δC

即180°=180°+ε+δA+δB+δC

故δA+δB+δC=-ε

4.计算方向改化δ所需坐标x、y的精度

已知

微分得

若令d(x1-x2)=dym=dP

对于二等网,方向值精确到0.1〞,改正数取至0.01〞。

取:

dδ=0.01〞;ym=350km(6°带边缘);R=6370km;(x1-x2)=13km

算得:

dP=10.8m

故:

近似坐标取至10m,计算过程中取至米即可。

对于三、四等网,方向值精确到1〞,近似坐标取至100m,计算过程中取至10m已足够了。

二、距离改化的计算

将椭球面上的大地线长度归化为平面上的弦线长度,此即为距离改化。

1.投影后的曲线s与两点间的直线D的长度关系

取距离的微分段如图:

;dD=cosυds

又:

可知:

υmax=δ(δ——方向改化)

故:

(此项极小)

所以cosυ≈1,即D≈s,亦即:

大地线的投影s可做为弦线长度D。

2.距离改化的计算

由Simpson近似积分公式,将积分区间n等分时

将积分区间二等分时

设有大地线如图

;ds=mdS

利用Simpson积分(积分区间二等分)

将长度比

代入上式得

式中ym=(y1+y2)/2

⊿y=(y2-y1)

故,距离改化

上式当S<70km,ym<350km时,计算误差<1mm,适用一等边长。

二等边长的实用公式,即将上式中ym4项舍去;三、四等边长的实用公式,可进一步将⊿y2项舍去。

3.计算所需近似坐标的精度

由距离改化的主项

微分得

根据《城市测量规范》,取d⊿S=0.1mm(二等);d⊿S=1mm(三等),S=9km(二等);S=5km(三等),取Rm=6371km,ym=350km,则

dym(二等)=1.29m;dym(三等)=23m

故,在计算近似坐标时,二等应正确至米,计算过程中取至分米;三等、四等可正确至10m,计算过程中取至米。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8.6,8.7

2、思考

①、椭球面上元素化算到高斯平面上都有哪些?

②、什么是方向改化?

其公式形式?

③、大地线投影在高斯平面上是什么形状?

何以证明?

④、方向改化计算如何检核?

⑤、什么是距离改化?

其公式形式?

⑥、方向、距离改化所用近似坐标精度如何?

如何推算?

§4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

一、相邻投影带的坐标换算的实质

解决相邻带之间的联系。

即:

已知P点西带坐标x1、y1,求其东带坐标x2、y2;

已知P点东带坐标x2、y2,求其西带坐标x1、y1。

二、相邻带换算的用途

1、A点的坐标换算到第Ⅱ带,统一到第Ⅱ带网中使用。

(6°←→6°、3°←→3°)

2、将较宽带坐标换算到较窄带上,得到较小的长度变形。

(6°←→3°、3°←→1.5°、1.5°←→独立带等)

三、坐标换算方法

1.间接法

坐标换算程序为:

x1,y1→反算→B,l1→B,l2→正算→x2,y2。

此方法经过正、反两次运算,工作量较大。

但目前应用电算,工作量大已不成问题。

2.直接法

直接法公式推导思路如下:

①变“一点两带”问题,为“两点一带”问题

选一与P1对称于边缘子午线的“对称点”P2,如图。

B2=B1;∣+l∣=∣-l∣;P1点东带的坐标为x2,y2;P2点在西带的坐标为x2′,y2′。

由图可知

x2=x2′;∣y2∣=∣y2′∣

故,换带计算求x2,y2,归结为求x2′,y2′。

②变坐标换算为坐标增量计算

在边缘子午线上,选取辅助点M(x0,y0),辅助点是已知的。

因P1、P2对分界子午线对称,所以MP1=MP2=S;AMP1=A1,AMP2=360°-A1;x0,y0及γ0可按半带经差及选定之B0算出。

由图可知:

⊿x1=x1-x0=D1cosT1

⊿y1=y1-y0=D1sinT1

(1)

⊿x2′=x2′-x0=D2cosT2

⊿y2′=y2′-y0=D2sinT2

(2)

式中:

Ti——弦长Di的坐标方位角,为方便,选M点时使T1=270°。

代入

(1)有

⊿x1=x1-x0=0

⊿y1=y1-y0=-D1(3)

又T2=A2-γ0+δ2

=(360°-A1)-γ0+δ2

=(360°-(T1+γ0)-γ0+δ2

=90°-(2γ0-δ2)(4)

至此,求出δ2则由(4)式可求得T2。

若再求得D2,则可由

(2)式求得⊿x2′,⊿y2′,从而求出x2′,y2′,进而求出x2,y2。

由距离改化公式

两式相除,忽略四次方以上各项,得

略去

项,得

(5)

将(3)(4)(5)式代入

(2)式,得

(6)

而sin(2γ0-δ2)=sin2γ0-cos2γ0δ2(7)

略去

项,得δ2=-(y0/2R2)⊿x2′(8)

将(7)(8)代入(6)得

同理

(9)

(9)式含未知数⊿x2′,⊿y2′不能直接应用,可用逐次趋近法(以(9)右端第一项作为⊿x2′,⊿y2′的近似值代入上式)求解。

由图(a)(c)可知:

x2=x0+⊿x2′

y2=-(y0+⊿y2′)

在上面公式推导中,只推求了公式的主项,实际上公式的系数要复杂得多。

为方便实用,已编制出《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供6°←→6°、6°←→3°、3°←→3°之间换算。

四、应用换带表进行换带计算的实用公式

1.查表法换带计算公式(保证1mm坐标精度)

对3°带换带表,⊿y1>80km;对6°带换带表,⊿y1>60km,采用严密(修正项σ)公式如下

x2=x1+{m+(m1+m2⊿y1)⊿y1}⊿y1+σx

y2=y0+{n+(n1+n2⊿y1)⊿y1}⊿y1+σy

对3°带换带表,⊿y1<80km;对6°带换带表,⊿y1<60km,采用修正项为δ公式如下

x2=x1+(m+m1⊿y1)⊿y1+δx

y2=y0+(n+n1⊿y1)⊿y1+δy

式中x1,y1——已知点P的坐标

x2,y2——待求坐标(P点在相邻带的坐标)

x0,y0——辅助点在西带的坐标,x0=x1,y0永为正值(以x1为引数查表方法见下)

m、m1、m2、n、n1、n2——换带系数,以x1为引数查表

δx、δy、σx、σy——坐标修正项,以x1,⊿y1为引数查表

⊿y1=±y1-y0(y1即P点y坐标自然值)

2.符号说明

西→东,规定:

⊿y1=+y1-y0

东→西,规定:

⊿y1=-y1-y0

西→东,计算得y2应为负值;

东→西,计算得y2应为正值。

3.查表方法

例:

y0=表列y0+⊿Xkm{δy0+d(δy0)}(以x1为引数查表)

式中⊿Xkm——已知点的纵坐标x1,与略小于x1的表列引数之差

δy0——对应每公里⊿Xkm,y0的变化值

d(δy0)——δy0的修正值

参见武测、同济合编教材下册P129:

①⊿y1>80km,采用修正项σ的公式

②以3274km查取表列y0值:

145353.1538;δy0=-12.9244(m)

③⊿X=1.110535km=1110.535m,以⊿Xm引数查右边小表得:

d(δy0)=0.0020m

代入上式得:

y0=145338.7986

⊿y1=y1-y0=90.0984344km(>80km)

至此,根据⊿y1是否大于80km,确定用修正项(δ或σ)公式。

练习及作业:

1、阅读

①、参考阅读:

教材§8.8

②、孔祥元,梅是义主编《控制测量学》P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