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247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20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docx

露天采石场职业卫生现状评价1

############公司

############石场露天开采项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号:

#####-XP-2015013

 

############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一月

声明

############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露天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姓名

职称/专业

资质证书编号

签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签发人

地址:

############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露天开采项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法律责任承诺书

一、在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单位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二、在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单位作为第三方,未受到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保证了技术服务活动的客观公正性。

三、在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我单位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依据的技术资料、出具的检测数据均真实有效,评价报告书中对本项目所提出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我单位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中结论性内容承担法律责任。

 

############有限公司(公章)

法人代表:

2016年1月13日

第1章总论

1.1评价目的

(1)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控制、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明确用人单位作业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结合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产生的原因,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并对可能造成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为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

(4)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与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第5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2007]第65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号)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

(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

(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

(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

(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51号)

(9)《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10)《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

(1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1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13)《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1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

(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6号)

(1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

(17)《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

1.2.2技术规范与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2.2-2007)

(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

(10)《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11)《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

(1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

(1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1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4270-2015)

1.2.3基本技术资料

(1)技术服务协议书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充方案(河池市地质勘察设计院)

(3)项目提供的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1.3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范围主要针对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进行评价。

根据企业委托,本次评价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生产过程:

钻孔、爆破、排险、装载、运输、破碎、排废方。

(2)辅助生产生活设施:

供电、供水。

1.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健康监护、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等。

1.5评价单元

根据项目的工艺和功能特点划分评价单元,将石场划分为三个评价单元:

矿区开采与运输、矿石破碎与皮带运输、辅助设施。

1.6评价方法

通过对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检查表等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

1.6.1职业卫生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概况及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及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设施及演练情况等。

1.6.2职业卫生检测

根据现行检测规范和标准,对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1.6.3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相关要求,结合采石场以往的相关健康检查资料,对项目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调查。

1.6.4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等,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对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

1.7评价程序

1.7.1准备阶段

接受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相关技术设计资料以及安全、环保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等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现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1.7.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工作日写实、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核实等工作,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7.3报告书编制

对实施阶段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与资料性附件的编制。

1.7.4评审阶段

报告书编制完成后,按程序进行内部评审。

根据内部评审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完善现状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1。

图1-1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1.8质量控制

1.8.1质量控制原则

(1)评价机构——############有限公司已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职业卫生乙级资质证书(证书编号:

(桂)安职技字(2015)第B-0010号)。

(2)评价人员——均具有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和工作经验,并已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报告的编制人员经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资格证书见签名表)。

(3)检测过程——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

(4)评价过程——按照############有限公司《质量手册》进行。

1.8.2关键点控制

(1)评价使用的依据资料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获得;使用的技术标准为最新的现行有效版本;

(2)使用的计量仪器经过计量检定和期间核查,并处于有效的可用状态;

(3)质量监督员实行全过程监督和跟踪;

(4)评价方案经技术评审后实施;

(5)评价报告书内部审核实行三审制,即第一级审核、第二级审核、第三级审核;

(6)评价报告书最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评价机构报告专用章。

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保证体系见图1-2。

 

图1-2职业病危害评价质量控制体系

第2章用人单位概况

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1.1用人单位名称

############(以下简称石场)。

2.1.2用人单位地址

############市区310°方向直距约18公里,甘东村以东的八仙岩。

2.1.3用人单位概况

############成立于2013年10月(营业执照注册号:

451300000138184),于2014年7月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证号:

C451300*********0005023)。

采石场为小规模的露天矿,开采矿种为石灰岩,设计规模年产20万吨/年,共有1条生产线,矿山开采部位有两个采区,为一采区和二采区,一采区位于矿区中东部3~5号剖面之间,采掘方向由东南向西北;二采区位于矿区西北部1~2号剖面之间,采掘方向由西北向东南,目前只有一采区生产,二采区处于停产状态,一采区正常生产,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正常。

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理位置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09°06′24″,北纬23°49′37″。

矿区有约2Km的简易公路联通############至七洞柏油公路,交通条件较便利。

矿区属喀斯特峰丛谷地地貌,地形切割明显,峰丛崖坎发育,缓坡及谷地受浮土层覆盖,地表植被不发育。

矿区及周边的地形标高245.7~95m,相对高差150.7m,一般为115~90m。

附近耕地多为水田和旱地,矿区内无河流及其他地表水体,矿体虽有溶蚀特性,但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部分均不易形成富水条件,峰丛山地的集雨面积小,大气降水及层间裂隙水极易排向低洼处,无形成洪水条件,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2-1。

 

 

图2-1项目地理位置

2.2.2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8℃-21.2℃,年平均降水量1225-1942毫米。

四月下旬~八月下旬为雨季,是洪涝多发季节;年平均气温18.11~21.2℃。

############市位于桂中平原,湘桂走廊尾部,是明显的季风地区,受地形的影响,境内盛行风向与山势走向一致,年主导风向是北北东(NNE),多年平均风速2.3m/s,其风向玫瑰图如下图2-2。

图2-2############市风向玫瑰图

2.2.3社会环境

该矿区300m内周边无其它矿权设置。

矿区周边500m范围内无居民区、自然保护区和名胜古迹,也无高压输电线路铺设及公路干线经过,开采环境较好。

2.3原、辅材料及产品

2.3.1原、辅材料

石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

石灰石。

石场所使用的辅助材料为炸药、导火线、雷管、柴油(车用)等。

2.3.2产品

产品是建筑石料用灰岩,其成分是石灰石。

2.4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

石场工作制度:

白班8小时,全年工作日约250天。

岗位定员见表2-1。

表2-1岗位定员

序号

工种

人数

其中女工人数

工作区域

备注

1

管理人员

2

0

办公室/巡检

1人为专职职业卫生管理员

2

凿岩

2

0

凿岩点

3

挖掘机司机

2

0

采掘点

4

铲车司机

2

0

采掘点、装车点

5

矿车司机

4

0

采掘点

6

破碎

3

0

破碎机控制室

合计

15

第3章总体布局

3.1总体布局调查

3.1.1总平面布置

生产的采掘面布置在矿区的东南侧,办公室(兼休息室)布置在矿区的西侧,采掘面与办公室距离超出400m。

加工场及产品堆场位于矿区的中部偏北侧。

矿区总平面布置图见图3-1。

 

图3-1总平面布置图

3.2总体布局评价

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采石场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内容、结果及结论见表3-1

表3-1总体布局检查表

序号

检查依据

卫生要求

检查结果

结论

1

GBZ1-2010

5.2.1.1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等合理布局。

项目功能分区明确,简单的分为非生产区、生产区。

各生产装置、区域满足生产工艺和物料运输、流向的需要。

符合

2

GBZ1-2010

5.2.1.3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

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隔或分隔。

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

办公用房设置在非生产区,采掘、破碎、筛分、装车布置在生产区内。

符合

3

GBZ1-2010

5.2.1.4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项目生产区布置在非生产区的东南部,非生产区布置在矿区的西侧边缘地带。

符合

4

GBZ1-2010

6.1.4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凿岩位于矿山上,自然通风良好。

破碎、皮带运输系统设在矿区中部,利用自然通风散尘。

无有毒物质生产。

符合

5

GBZ1-2010

6.3.1.2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破碎车间、空压机安装点、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

符合

6

GBZ1-2010

6.3.1.4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石场运行中产生高噪声的破碎机、空压机分开布置。

破碎机露天布置,并采取减震措施。

空压机安装在独立区域。

符合

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第12条

相邻的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应当大于300米。

对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双方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项目周围300米范围内无其他采石场。

符合

石场总体布局结合建设地点条件,在满足工艺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场地。

石场生产区内未设置非生产用房。

石场的平面布置功能分区明确、生产区布局及物料流向合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

第4章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

4.1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调查

4.1.1生产工艺

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采,中深孔爆破,大块矿石采用液压锤破碎,机械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的台阶式采矿工艺。

工艺流程简图见图4-1。

大石破碎

图4-1工艺流程简图

4.1.2设备布局

石场主要生产工段为:

凿岩、运输、破碎。

各生产工段的主要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见表4-1。

表4-1石场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单位

安装、使用位置

备注

1

汽车

自卸车10t

3

破碎场、采掘面

良好

2

空压机

6m3/min

2

破碎场

良好

3

空压机

3.5m3/min

2

破碎场

良好

4

潜孔钻机

ZQX-100K

3

矿山

良好

5

鄂式破碎机

PEF-400×600

3

破碎场

良好

6

反击式破碎机

PE250×400

4

破碎场

良好

7

铲运机

ZL-50

4

破碎场

良好

8

挖掘机

220型

4

采掘面

良好

9

整体振动筛

1200*5000

4

破碎场

良好

10

输送带

自制

9

破碎场

良好

 

4.2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评价

按照《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对项目设备布局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内容、结果及结论见表4-2。

表4-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检查表

序号

检查依据

卫生要求

检查结果

结论

1

GBZ1-2010

4.2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防止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项目采用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开采,中深孔爆破,大块矿石采用液压锤破碎,机械装车,自卸汽车外运的台阶式采矿工艺属于行业常用工艺,成熟可靠。

符合

2

GBZ1-20106.1.1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T194的规定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考GBZ/Tl95、GB/Tl8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石场生产过程设置有相应的防尘、防噪声的措施,并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

符合

3

GBZ1-2010

6.2.1.1

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石场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较高,破碎控制室设有风扇,但没有设置空调,不利于高温季节的降温。

基本符合

4

GBZ1-2010

6.1.4

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石场设备露天布置,充分利用场地空旷、自然通风,进行降尘,同时采取皮带运输、设置自制简易水管喷淋装置、破碎控制室等措施。

符合

5

GBZ1-2010

6.3.1.2

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

破碎站、空压机、办公室分开布置。

符合

6

GB5083-1999

6.7.1

凡工艺过程中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毒物的生产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和密闭装置,并必须设置吸收、净化、排放装置或能与净化、排放系统联接的借口,以保证工作场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项目在破碎站设置了自制简易水管喷淋装置,皮带廊采用开放式,整个矿石运输过程自动化、机械化较高。

符合

7

GB/T12801-2008

5.7.2(c)

对振动、爆炸敏感的设备,应进行隔离或设置弊、防护栏、防护墙、减振设施等。

破碎机设有减震设施。

空压机独立设置在机房内。

符合

石场工艺过程主要采用机械化作业,辅以人工操作;采用的设备相对不够先进,导致粉尘和噪声的产生较大(较强);各产生粉尘、噪声的作业场所,有害与无害作业区适当隔离。

石场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基本符合《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相关要求。

第5章建筑卫生学

5.1建筑卫生学调查情况

5.1.1建筑结构

石场的建筑主要分布在破碎场、生活区、办公区,具体建筑物结构及分布见表5-1。

表5-1石场主要建筑结构及分布

序号

建筑物名称

数量

建筑物结构

建筑物分布

备注

1

空压机房

1

砖混

破碎场南面

半敞开式

2

材料库

1

砖混

破碎场西北面

3

破碎机操作室

1

砖混

破碎场

4

运输皮带廊

9

钢结构

破碎场

5

配电室

1

砖混

破碎场南面

6

办公室

1

砖混

破碎场

西北面边缘地带

7

休息室

1

砖混

破碎场

西北面办公室旁

兼更衣室、存衣室

8

食堂

1

砖混

9

卫生间

1

砖混

蹲位2男1女

10

浴室

2

砖混

5.1.2采暖与通风

石场所在地为非采暖区,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不需要考虑防寒措施和采暖设计。

矿区露天开采,设备露天布置,破碎生产区域以自然通风为主,破碎控制室设置有风扇,办公室、休息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