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262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教育专用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重点3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的概述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影响。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典例突破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一股“大树移植风”(如图8),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

建设生态城市是好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且存活率仅有60%左右。

还对树木原生地造成严重环境破坏。

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的让小树在城市长大。

据此完成1—2题。

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

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1.C2.A

【解析】1.由于大树移植过程中,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成活率较低。

2.原生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会加剧水土流失;同时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森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径流调节、消减洪峰、保护野生动物等功能,所以选A。

酸雨的频率取决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和气象条件,与森林的覆盖率无关。

而树木的减少使得地表水下滲减少。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读图,完成3—4题。

3.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制约

C.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D.不同区域间的相互制约

4.若此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地表径流变化增大B.地下径流增多

C.蒸发量增加D.降水量增多

【答案】3.B4.A

【解析】3.材料联系图中砍伐植被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的体现,选B。

4.由于植被砍伐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A对B错。

植被砍伐而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少,CD错,选A。

5.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岛面积约3635平方千米,拥有宽阔的大陆架,白色沙质海滩四周环布。

岛上多荒漠,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数量较少。

龙血树是曱岛独特并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生长在山区只有少量土壤的地方,外形像一把巨伞,多刺的树叶上有一层蜡质。

图A所示洋流为甲岛附近4—9月洋流流向。

(1)描述甲岛的气候特征。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甲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

(1)终年高温(年温差相对较小),降水稀少。

(2)甲岛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多为旱生植物,物种独特单一;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外力风化作用强,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较差;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河流稀少。

【解析】

(1)从图C中可以该地气温较高,降水少。

结合图A可知该地纬度较低,所以终年高温;从海陆位置看该岛离大陆较近,冬季的东北信风从陆地吹来,夏季的西南季风常吹离岸风:

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上泛,温度低。

多上升流,表现为寒流性质,降温减湿,空气干燥,降水稀少。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是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土壤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甲岛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多为旱生植物,物种独特单一;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外力风化作用强,石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较差;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河流稀少。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秘鲁附近海域的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

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

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乌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

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简析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

(2)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钦查群岛“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原理。

(3)简析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

【答案】

(1)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信风影响;受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2)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3)饮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现象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钦查群岛位于秘鲁西部沿海,位于东南信风带,常年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信风影响,降水较少;沿岸为强大的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影响,从而使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海鸟—海水营养盐—浮游生物之间的关系。

(3)首先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影响。

由上题分析可知,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再加上该地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重点37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误区警示】

误区01自然带等同于气候带、植被带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这三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因而有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等。

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则为热带沙漠气候,如再沿用荒漠二字则有错误。

误区02自然带只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不反映其差异性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同一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整体性,不同自然带之间构成要素和整体特征的差异反映差异性。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带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由于其气候、土壤、生物分布具有极其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由于各地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也不同,存在着地域差异。

自然带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如下图所示:

2.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1)注意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名称并非完全对应。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甚至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中较湿润地区)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同种气候类型控制下的自然带也有不同的特征。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中的自然带相差一个字“硬”与“阔”,但地理意义相差很大。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典例突破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数字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正确的是

A.②热带草原带B.③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⑥热带荒漠带

2.影响⑥自然带出现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

B.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向南伸展到30°S附近

C.受所跨纬度影响,向西直通海岸

D.受西风带的影响,向北延伸范围更广

【答案】1.D2.A

【解析】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图中各数字对应的自然带名称,②是热带雨林带,A错。

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荒漠草原带,B错。

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

⑥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带,D对。

2.⑥自然带分布在南美洲西部沿海,影响⑥自然带出现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南美洲西部山脉阻挡,呈南、北狭长分布,A对。

海陆分布不是自然带南北狭长的原因,B错。

受所沿岸寒流影响,向西直通海岸,C错。

该地不受西风带的影响,D错。

3.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图13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丁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________(西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丙地自然带是是_______。

(2)甲地受_______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该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

(3)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答案】

(1)西风 荒漠带(热带荒漠带)

(2)赤道低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带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纬度)

【解析】

(1)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故丙地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2)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地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

(3)从甲地到丁地呈现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特点,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重点38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项目

内容要点

显著表现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

垂直带谱

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分布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

(2)山上自然带谱的数目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有关。

具体如下图: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

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雪线的分布高度

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都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2.“四看”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

一看基带类型:

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

二看带谱的丰富程度:

一定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

三看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

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四看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

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典例突破

下图示意我国横断山区贡嘎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分布。

完成1—2题。

1.自然带1是

A.季雨林带B.阔叶林带C.草原带D.硬叶林带

2.与东坡比,西坡垂直带谱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降水C.海陆位置D.相对高度

【答案】1.B2.D

【解析】1.读图自然带1是该山脉的基带和该地的自然带一致,该山脉位于我国横断山区,其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所以该题选B。

2.读图东西方向纬度相差不大,故A错误;该地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所以东西坡降水差别较小,海陆位置相近,故BC错误;读图其西坡处于高原,相对高度较小,东坡相对高度较大,所以东坡自然带比西坡多,故该题选D。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

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

图7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3—5题。

3.太白山南侧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阔混交林

4.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大约是

A.700米B.1300米C.2000米D.2200米

5.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土层薄,水分不足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答案】3.A4.B5.D

【解析】3.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A正确。

4.图中虚线表示物种丰富度,找出最高点,然后向横轴做垂线,交点即为所求海拔高度,约为1300米故B正确。

5.在接近3800米处,坡地面积为0,为山顶,因此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材料显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坡地面积小,能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少,物种的种类也少,故D正确,B、C错误。

太白山南坡为迎风坡,3500~3700米处多地形雨,水分不足说法错误,故A错误。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座山峰的海拔和山麓气温示意图。

完成6—7题。

6.山顶最有可能出现终年积雪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为常绿阔叶林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答案】6.B7.C

【解析】6.出现终年积雪需要全年气温在0°以下,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计算可知,只有B地山顶终年气温在0°以下,据此选B。

7.山麓冬温在0°以上才可能是亚热带,有可能有常绿林的分布,据此丙、丁冬温高于0°,选C。

8.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

【答案】8.A

【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个山体上针叶林的海拔分布越来越高,因此,甲、乙、丙三地的纬度越来越高,故答案选A。

重点39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草原带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巴西高原东南部

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草原带

巴西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特别提醒】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某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个方面。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3)“约束”:

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并很长。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典例突破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D2.C

【解析】1.根据经纬度及岛屿的轮廓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

该岛东部受暖流、东南信风及地形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形成了热带草原带,体现了非地带性。

2.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有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等。

下图中甲、乙两地景观不同。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自然带的差异

A.与纬度位置有关B.与海陆分布有关

C.与沿岸洋流有关D.与地形阻挡有关

4.乙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A.纬度地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3.D4.D

【解析】3.甲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森林广布;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多荒漠。

山脉对西风的阻挡作用是两地自然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选D。

4.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乙地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其自然带分布主要受地势起伏影响,属于非地带性。

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