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539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docx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课题

第一课灿烂的文学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汉赋是汉代文学代表,识记汉赋三大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

赏析唐宋大家的代表作品,比较他们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

教师讲读

●教学手段

讨论,赏析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

2.教学过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汉族,西汉文学家,是汉赋的代表作家。

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他有赋29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天子游猎赋》(一般称之为《上林赋》,不当)、《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几篇。

就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几个“第一”。

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

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成望门新寡。

  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

  卓文君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3.汉赋三大家。

扬雄(公元前53-18)一作杨雄。

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字子云。

蜀郡成都人。

以文章名世。

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

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

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

明人辑有《杨子云集》。

班固(32—92)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扶风安陵人。

字孟坚。

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

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

其父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才高学博,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

建武三十年(54)父逝,返里居丧,着手整理《史记后传》,叹其“所续前史未详”,欲竟其业。

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西汉一代史书《汉书》。

永平五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下京兆狱。

其弟班超上书辩白,书稿送至京师。

因明帝阅后有赞赏之词,得释。

召至京师校书部,派为兰台令史,与其他五位令史掌管图籍,校定文书。

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

奉诏续撰《汉书》,自此,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

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

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异,以史官兼任记录,编成《白虎通德论》(亦称《白虎通义》、《白虎通》)。

和帝永元元年(89)、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胜利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

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

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固被捕。

同年死于狱中。

善作赋,有《两都赋》闻名天下。

著有《班兰台集》。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字平子。

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

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

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

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

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

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

如告戒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

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

《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

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

《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的赋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4.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

1、唐宋八大家。

自西汉文翁兴学始,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固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焉”之说。

后“唐皇幸蜀”,更有“天下才人皆入蜀”之兴盛。

然近代以降,外侮不断,民生多艰,泱泱帝国残败,对川人政治、文化心理形成巨大冲击,其忧虑愤然尤以文人志士为最。

在近现代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护法、抗击外侮和国共之争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之士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有的抱儒治世冲出夔门而成蛟龙,有的守道言佛潜心治学敢为大师,他们济苍生于政治权力中心,或治问学游弋于政治主流之外,默默地为保存华夏文化根脉做出自己的贡献。

巴蜀大地,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晴雨表,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 。

2.“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3.初唐诗文革新人物——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4.“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5、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6、“三苏父子”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讨论课后的问题。

了解唐宋八大家。

课题

第二课多彩的艺术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青铜器的含义和商周青铜器铸造的历史地位,指导学生鉴赏三星堆以青铜立人为代表的青铜器,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工艺水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画像砖是汉代时期四川艺术的最高成就。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欣赏我国艺术珍品之时,认识到我们更应该去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

教师讲读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大家去过三星堆嘛?

哪位同学来讲讲?

2.精湛的青铜艺术。

什么是青铜?

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

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减摩性能好和机械性能好﹐适合於制造轴承﹑蜗轮﹑齿轮等。

铅青铜是现代发动机和磨床广泛使用的轴承材料。

铝青铜强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用於铸造高载荷的齿轮﹑轴套﹑船用螺旋桨等。

铍青铜和磷青铜的弹性极限高﹐导电性好﹐适於制造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铍青铜还用来制造煤矿﹑油库等使用的无火花工具。

我国青中国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

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

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

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青铜冶炼情况

国古代青铜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现代已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距今约4800年,经检验,是用锡青铜铸成的。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代,人们已能用石范和陶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

商代早期的铜爵,所用铸型由多块陶范和泥芯组成,有的壁厚仅2毫米。

铸造技术已达一定水平。

商代中期已使用锡青铜和铅青铜两种合金,能铸造重80千克的大鼎。

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陶范铸造工艺在此期间大体已经形成。

青铜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其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促进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和农业、军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青铜器的应用,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标志。

3、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是一个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群,包括大型城址、大面积居住区和两个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遗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冲积扇上,西出广汉市七里许,北临沱江支流湔江(俗称鸭子河),悠悠五千载,胜迹昭汗青。

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广汉的湔江边,成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三星堆因此而得名。

现在考古发掘确认:

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

三星堆的实体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

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4、意义。

重新认识巴蜀文化

丰富的青铜文化

第二课时

1、多彩的雕刻艺术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

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

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

2、汉代画像砖

东汉时期流行在四川等地的画像砖墓,是一种在墓壁上镶嵌具有浓郁绘画韵味的画像砖的墓葬,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上,是我国最有特色的古代墓葬之一。

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风俗画,凸现了汉代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是研究那个时期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最可靠的实物资料。

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汉代画像砖石的分布地。

  画像砖,专为装饰墓室而用。

其优美的图案模印在砖的平面上,上面又有各种颜色的彩绘,因此装饰效果甚佳。

各地的画像砖,以成都制作最为精美,图案也最为复杂。

加之在雕刻技法上采用了浅浮雕、阴线刻,或两者相结合的技法,使画面显得极为生动而富于变化。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无论是桑园、田圃、市集、居住的庭院,或是宴乐、杂技、舞蹈,以及各种生产的场面,构图匀称,形象逼真。

鲜活、热闹的生活场景,使人钦佩古代艺术家的杰出才能和敏锐的眼光。

  根据出土情况,画像砖可分为成都、新都区,和广汉、德阳、彭县、邛崃市、彭山县、宜宾等地两种类型。

而不同的题材约近50余种,大体可分为五种内容: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丰富,颇具研究价值。

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的情况。

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铁锅中。

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图、丸剑起舞图等。

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刺权》中所说:

“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

妇女披罗纨,婢妾口希宁。

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

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合。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

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

“临迥望之广场,陈角觚之妙戏。

鸟获扛鼎,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

这些,在画像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

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于此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舞、百戏等画像砖。

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4、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

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

经近年文物普查,全县有摩崖石刻造像105处,造像10万尊左右,高3米以上的上百尊,5米以上的40多尊,15米以上的两尊。

至今保存较完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文物价值的石刻有45处。

5、历史意义和艺术特色。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讨论课后的问题。

查找资料了解青铜和雕刻。

 

课题

第三课光辉的近代文化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我们在语文上学过很多文人的优秀作品,那么大家来谈谈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2.文化伟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

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还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

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3、文坛巨匠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啊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出生地及巴金文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XX地图,最终结果以XX地图数据为准。

  他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

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

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鹤如松,长寿常青。

百岁翩临,华夏集庆。

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第二课时

1、国画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2、艺术成就。

张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绢本泼彩,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见。

2010年5月17日晚11点半,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爱痕湖》以人民币一亿零八十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时,这一价格也创出张大千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格新的里程碑。

  《爱痕湖》是继张大千《长江万里图》之后的另一巨作,创作于1968年,为张大千《爱痕湖》系列中最精彩、尺寸最大的一幅。

该作品于20世纪60年代曾获展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画廊,2003年又获展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两种文化之间》(BetweenTwoCultures)大型中国现代艺术展,是艺术史界共认的张大千泼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

  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则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

作品采用的手法,为张大千开一代画风的“泼彩”:

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则静处于“波涛”间。

构思的宏阔,与细节的清晰,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对北宋雄伟山水的现代性翻译,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

1968年巡展后,张大千本人亲自将本作赠予现藏家。

3、艺术风格和创新。

 

●作业设计

预习后边内容,

讨论课后的问题。

 

课题

第四课浓郁的民俗文化

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图文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四川浓郁的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高尚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方法和手段、改进建议)

第一课时

1.导入。

在我们彭州市有个川剧院,大家知道在哪里吗?

2.川剧艺术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脸谱中还有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段。

将书法汉字勾画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装饰图案。

文字脸谱多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

本书中的文字脸谱是根据资深川剧艺人的口述反复勾画而得到的,大约可以分为简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两种,并有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形式。

  例如,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李逵脑门上写隶书“李”字;阎王脑门上写楷书“阎”字;魁星脑门上写楷书“斗”字;据说杨七郎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儿脸上就草书了一个“虎”字。

人们常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