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672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docx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

()、()、()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

 

三、简答题:

(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6分)

 

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8分)

 

四、论述:

(15分)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

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

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

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

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社会参与评价

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

二、判断题1、√2、×3、√4、√5、×

三、简答1、答: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

(1)综合性

(2)实践性(3)开放性

3、答: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4、答:

(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

答题要点: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

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

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程  D.生活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 ()。

 

A.110   B.122C119D.120

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  )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      )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

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     )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  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

 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 )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描述的是(    )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清明节

 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

A.生活质量的提高        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的提升    D.生活能力

 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

A.感受       B.感情C.感悟 D.感想

 

二、简答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

 

 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

(4分)

 

 

 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

 

 三、教学活动设计

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

要求:

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等。

 

一、BDBBC  C ACBC

二、1、

(1)答:

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

A: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B:

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

(2)答:

(略)

2、答:

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答:

性质:

(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

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

(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答:

(略)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计10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

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和()。

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

4、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行为与习惯、()、()四个层面整合。

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评价、()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教材编写B.教学设计C.教学质量D.教材选定

2.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其他的实践活动。

A.参观B.调查C.游戏D.课堂学习

3.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为主。

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

4.()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

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

A.内容标准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理念

6.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A.活动性B.综合化C.学科化D.实践性

7.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

A.家庭教育B.科学教育C.实践教育D.心理教育

8.《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内容是最能体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

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三、专业知识

1、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请将下面几位历史名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

(8分)

李白李时珍李广李清照

()→()→()→()

2、请将每个纪念日的具体日期用线联结起来(8分):

国际禁毒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6日

国际残疾人日3月22日世界水日12月3日

3、请将民族节日和具体的民族用线联结起来(8分):

泼水节壮族

刀杆节傣族

那达慕大会傈僳族

三月三歌会蒙古族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56枝花,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

请从下面的图文信息判断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8分)

蓝齐儿马康卓玛马图

()()()()

四、简答题

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哪几方面(9分)

 

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内容有哪几方面(6分)

 

3、中国的四大发明(4分)

 

4、地球上的四个大洋(4分)

 

5、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至少四个)(4分)

 

五:

论述(15分)

怎样做才能保护好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