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5999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docx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

濮惠菊与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

  濮惠菊是苏州镇湖刺绣新生代绣娘的精英之一,她师从“仿真绣”创始人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执掌吴门绣苑大门。

本文通过濮惠菊学艺经历的具体分析,探索其中流动的刺绣传承文脉,并从濮惠菊创办的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的实践与规划中,看镇湖绣娘刺绣艺术传承的理念及采取的具体措施,以期对苏绣艺术保护工作提供实证参考。

  一、学艺经历

  1.母亲传艺

  坐落于苏州太湖之滨的苏绣艺术之乡――镇湖,活跃着一批绣娘精英,她们是镇湖刺绣生生不息的中坚力量,濮惠菊便是其中之一。

  1966年7月8日濮惠菊出生在太湖水乡镇湖石帆村一座私塾宅院里。

其父亲名叫濮炳南,平日靠种地捕鱼养家。

母亲冯美英,靠绣花补贴家用。

濮家祖上世代私塾,濮惠菊就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成长。

在镇湖,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

濮惠菊7岁时,一边上学,一边跟着母亲在绷上学做简单的刺绣。

母亲手把手地教她传统针法,绣制带有杨柳、花卉、乌这些图案的桌布、被面等日用品,濮惠菊对刺绣很感兴趣,并且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都说水乡女子勤劳而智慧,濮惠菊不仅具备水乡女子的特质,而且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细致、贞静的品格,为后来拜师学艺打下基础。

  2.拜师学艺

  1983年-1987年,濮惠菊受聘于镇湖刺绣站任技术员,从刺绣发放站拿活回家做,她的绣品受到发放站马云珍的称赞。

然而濮惠菊不安于现状,萌生了学绣人物肖像的念头,便四下找愿意收徒的老师。

发放站站长马云珍得知,便将她推荐给牟志红。

牟志红乃是金静芬的弟子,即沈寿刺绣艺术第三代传人,当时濮惠菊并不知道牟志红的身份。

见到牟志红之后濮惠菊做了几件活给牟志红看,扎实的技艺基础符合牟志红的收徒标准,师徒二人由此结缘,牟志红成为她学习人物肖像绣的领路人。

  濮惠菊的领路人――牟志红,技艺精湛,尤擅长人物绣,她于14岁时进苏州刺绣研究所,有幸被安排随沈寿高徒76岁的老所长金静芬学艺,金静芬老师用自己汇编的针法,手把手地教牟志红,后来金静芬与徒弟同绷一起绣“红楼‘十二金钗’”,将技法一一传授给牟志红,使牟志红能把刺绣最高难度的人物仕女画绣得出神入化,成为仿真绣的一代传人。

  在牟志红眼中,年轻的濮惠菊为人实在,话不多,排针和线光运用的基本功特别好,符合牟志红的收徒标准,于是1988年收濮惠菊为徒,成为沈寿刺绣艺术第四代传人。

当时她在苏州石路租房子住,同刺绣研究所的几位师姐和自己的表妹一起,早上去牟志红家里学刺绣,下午5点回去。

牟志红对她们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手把手教她用线用色,从花鸟、小猫开始做起到人物肖像、仕女、油画的刺绣表现技法。

濮惠菊态度认真,进步很快,一年后便回到乡下开始自己独立绣制,完成乱针绣作品“君士坦丁堡女郎”。

1990年濮惠菊选择梁楷“泼墨仙人图”运用平针加针减针的针法,完整的呈现了水墨画的韵味。

1996年与周剑虹先生结为伉俪,1998年二人共同创办了“吴门绣苑”。

2000年完成唐代周防的“簪花仕女图”,最细的地方丝线劈到1/64,此后濮惠菊相继在新加坡、洛阳美术馆、上海工艺美术馆举办了濮惠菊刺绣艺术作品展。

  二、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与作品复制

  作为清末刺绣艺坛上杰出刺绣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家沈寿的传人,濮惠菊肩负着传承延续的义务和责任,以规范化的形式将传承工作有计划地付诸实践,让仿真绣艺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为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因此,2010年2月濮惠菊开始筹建苏州市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

11月18日举行“苏州市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仪式暨“神针?

传承”刺绣艺术观摩会,当日下午举行“沈寿刺绣艺术研讨会”。

观摩会展示了金静芬的沈寿刺绣复制艺术品“簪花仕女图”;牟志红的弟子濮惠菊复制的沈寿刺绣欣赏品“耶稣像”;牟志红的艺术作品“双湘图”等,以及数码打印沈寿刺绣艺术作品“长眉罗汉”、“执仗罗汉”、“神指罗汉”、“倍克像”。

濮惠菊夫妇举办的“中心”致力于沈寿及其传人的作品复制的艺术传承工作。

  当初牟志红在金静芬身边习得仕女绣真髓,作为牟志红的弟子濮惠菊也非常幸运地学习、见证了牟志红老师复制沈寿“耶稣像”的绣制过程。

那年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顾文霞向南京博物馆借来沈寿刺绣原作《耶稣像》,将复制工作交给牟志红等人,1982年-1984,年牟志红在一间恒温恒湿并装有报警防盗系统的工作室内复制了《耶稣像》。

原作底料采用的纺绸已被淘汰,改选用白色塔夫绸底料,染上与原作相仿的米色再加染灰色,通过茶水的过滤达到近似原作的效果。

用拼色和施色两种方法平衡复制品线的光滋润感和仿旧感。

在研究剖析复制这幅作品的过程中,牟志红不仅理解了一个真正的刺绣艺术家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沈寿之所以能创出仿真绣的原因及艺术真谛。

1998年濮惠菊决定再复制一幅“耶稣像”。

她凭着对牟志红老师曾经复制过程的部分记忆和图片资料,开始绣制自己的第一幅复制作品。

复制品《耶稣像》采用平绣手法,丝理运用也是根据人体的肌理生长方向定位的。

刺绣中的丝理对于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很重要,它体现着刺绣工艺特色,这幅复制作品以鼻梁为中心,在额头处向两边分开,眉眼与脸颊的处理依然按照肌肉丝理的旋转形成圈形,头发与胡须卷曲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用线用色将冷暖或深浅的和色穿入一个针眼,先虚铺再一层层嵌密,继承沈寿使用的旋针和虚实针表现眼睛透亮的质感,头发和胡须融合了接针、套针、施针、必针,按头发梳理方向一针针绣制。

整幅画面明部针脚偏长,排针密,增加亮度,暗部则缩短针脚,排针稀,减少了亮度。

  “中心”所有的复制作品,用的底料都是白色塔夫绸,根据原作进行染色处理,而蚕丝线的染料过去用的都是植物染料,现在市场上流行化学染料,濮惠菊自己染线后进行加工做旧,所采用的丝理、色彩和针法都完全依照原作进行复制。

精心复制承继传统,代表着濮惠菊对三位前辈的尊敬和对刺绣艺术的感情。

濮惠菊在复制过程中通过研究每幅作品的历史背景,再次重温沈寿刺绣艺术,传承文脉,加倍研习前辈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总结针法,用线颜色、粗细,还有画理走势,并且体会到工艺美术人才仅有技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

  三、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的探索与规划

  1.制定质量标准

  中国刺绣向来以“手把手”教,或以实际经验为基础相传授的传授方法。

这套方法,从未进入到一个规范化的程序中,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刺绣质量标准,是一个艰难的课题。

为什么“中心”想要探索、确立一个刺绣艺术标准,刺绣艺术标准样式包括哪些呢?

  濮惠菊为“中心”的成立和开展刺绣文化艺术研究投入大量精力。

近年来,刺绣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态,1998至1999年镇湖开始出现电脑印花,就是先用电脑将画稿印出来,再在上面进行描线,过去有很多传统的描稿方式,完全依靠人手工勾稿。

此外,镇湖绣品衔的机绣大量存在,普通绣品店还利用电脑喷绘偷工减料,其作品在市场中浑水摸鱼,造成无序竞争局面。

没有刺绣质量标准,外行人分不清什么是刺绣商品什么是刺绣艺术品。

为了让更多非专业人群了解、熟悉、掌握苏绣技艺以及优劣等级特征,鉴别刺绣技术与艺术,“中心”决定以文字形式确定刺绣质量标准。

“中心”规定的刺绣质量标准样式的概念使用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艺术表现或者类型分化的技术概念而使用,二是作为在特殊意义上的价值概念而使用。

样式分为历史的样式;依据艺术种类而成的样式;基本样式;将自我特性渗透到其全部作品的自我样式。

  2.继续复制工作,整理文字资料

  首先,在继承和发扬仿真刺绣艺术的核心观念指导下,“中心”将继续进行作品复制工作。

目前沈寿刺绣艺术作品“长眉罗汉”、“长袖罗汉”、“执仗罗汉”、“神指罗汉”、“倍克像”正在复制过程中。

此外,沈寿、金静芬、牟志红、濮惠菊这四代传承历史文脉需要进一步梳理,记叙下来,并整理成书;搜集与沈寿仿真绣相关描述的文字资料;将刺绣艺术标准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涉及刺绣技艺的精细程度、用色用光使用技巧、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标准;濮惠菊还计划亲自汇编一套针法。

  3.培养刺绣传人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中心”在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方面将做出更有益的探索。

“中心”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刚刚起步,需要许多人共同努力。

镇湖正面临传承危机,虽然刺绣市场很大,但是本地绣娘越来越少。

年轻人生活在浮躁的时代,没有足够的热情,不能吃苦静下心做刺绣,这是镇湖绣娘共同意识到的问题。

因此,该“中心”希望能够将师徒相授的传承模式带人校园,通过与高校合作发掘更多喜欢刺绣的年轻人,培养一批有创意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传人,将资源传播出去,让学生了解刺绣技艺,培养动手能力。

2011年底,“中心”将在瑞士联合总部办刺绣展览,努力通过文化交流,将苏绣文化推向世界。

  结语:

濮惠菊从小在母亲身边度过了学习刺绣的启蒙阶段,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突出的悟性,加上求知求学的欲望,使她遇到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走上拜师学艺之路。

刺绣成为贯穿于濮惠菊生活、事业、理想的主旋律。

她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绣娘成长为肩负着传承责任的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民间刺绣艺术家,在她身上承载着沈寿刺绣艺术传承文脉,展示了女性在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地位。

濮惠菊成立沈寿刺绣艺术研究中心,努力通过复制刺绣艺术作品,制定刺绣质量标准,培养刺绣传人等措施将传承责任付诸实践,为自己的绣品脱离商品市场进入艺术品市场提供依据。

濮惠菊以刺绣为载体乐此不疲地用丝线演绎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她不懈的追求和对刺绣艺术的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