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612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docx

大学马原试题4N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D

2.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从这个历史结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正确的结论有(ABC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

二、单选题

3.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我国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D.事物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正确答案:

B,

5.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改变一味追求GDP数量的做法,在追求GDP数量的同时提升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地方政府对GDP认识的转变体现了

A.矛盾的对立统一

B.辩证的否定观

C.量变导致质变

D.矛盾的特殊性

正确答案:

B,

6.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它们

A.是否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B.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C.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正确答案:

A,

7.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A.道德关系

B.政治关系

C.经济关系

D.思想关系

正确答案:

C,

8.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在数量上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

A.包含等量的人类劳动

B.都包含着从生产资料中转移过来的价值

C.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正确答案:

D,

9.“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这一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辩证法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正确答案:

D,

10.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

C,

11.真理的内容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正确答案:

A,

12.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过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

D,

13.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了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

对一个国家来说,奢靡之风抬头,如同衰亡的种子破土,政权的倾覆与事业的衰败往往由此而始。

由此,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扫除。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正确答案:

D,

14.真理的发展过程是

A.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的过程

D.主观真理向客观真理转化的过程

正确答案:

A,

1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正确答案:

A,

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揭示了

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

C,

17.列宁对物质范畴是从

A.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角度界定的

C.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角度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角度界定的

正确答案:

A,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1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A,

20.城市的垃圾令人头痛。

但有些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专家的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个人的立场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人的认识决定实践的任务和发展方向

D.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

正确答案:

A,

21.已购买而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正确答案:

A,

22.马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正确答案:

D,

2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

A,

2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正确答案:

A,

2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6.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

标准答案:

D

A.起消极作用

B.起积极作用

C.不起作用

D.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

27.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说明:

()

标准答案:

B

A.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2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

()

标准答案:

A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

标准答案:

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30.经济基础相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易变的,这种情况存在于:

()

标准答案:

D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一切社会形态

31.金融资本是:

()

标准答案:

D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D.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32.金融资本是:

()

标准答案:

D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D.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3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标准答案:

D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34.“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

标准答案:

C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周期性。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决定性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正确答案:

A,

36.感觉.知觉.表象是(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3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答案:

C,

3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39.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A.人民群众和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同等的

B.人民群众可以改变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C.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正确答案:

C,

4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c:

v中

A.c的比重扩大

B.v的比重扩大

C.c与v同比例上升

D.c与v同比例下降

正确答案:

A,

41.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

C,

4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43.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正确答案:

D,

44.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具有以下特点

A.一维性

B.三维性

C.四维性

D.多维性

正确答案:

B,

4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而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活力。

这遵循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C.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正确答案:

A,

4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科学:

()

标准答案:

A

A.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B.剩余价值

C.哲学和社会科学

D.阶级斗争

4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标准答案:

B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

三、多选题

48.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强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

”“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

”上述论断表明(2.0分)

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当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正确答案:

BCD,

4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法,认为(2.0分)

A.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B.不仅有客体到主体的反映过程,而且有从主体到客体的实践过程

C.认识是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等一系列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D.认识是无数次的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的

正确答案:

ABCD,

50.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2.0分)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正确答案:

AC,

5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2.0分)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正确答案:

BD,

52.“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2.0分)

A.事物发展具有特殊性

B.运动是绝对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认识具有无限性

正确答案:

BC,

5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2.0分)

A.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D.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

ABC,

54.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要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2.0分)

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B.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

正确答案:

ACD,

55.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2.0分)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人和人间的政治关系

正确答案:

BC,

56.中国汉语“危机”一词,涵义是危难与机会的结合,在哲学上是要求我们看问题应该坚持(2.0分)

A.相对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对立统一观点

D.折衷论观点

正确答案:

BC,

5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2.0分)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正确答案:

CD,

58.一位哲学家说过:

“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

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

”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2.0分)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C.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正确答案:

AB,

5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2.0分)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正确答案:

AB,

60.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0分)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正确答案:

ABCD,

61.下列关于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2.0分)

A.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C.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

ACD,

6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标准答案:

63.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

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2.0分)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ABC,

6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

()

标准答案:

ABD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65.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分)

A.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与个别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是通过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正确答案:

AD,

66.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

()

标准答案:

ABCD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7.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

标准答案:

ACD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68.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标准答案:

BC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它生活来源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力具有价值

69.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

标准答案:

ACD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70.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宿命论观点。

()

标准答案:

71.“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标准答案:

ABD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7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

标准答案:

73.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

标准答案:

7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标准答案:

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判断题

 

7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2.0分)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思想

正确答案:

ABC,

四、判断题

76.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所以只要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必然存在商品生产。

正确答案:

false,

77.%40%20%

考生得分构成比例图

单选题0.0分

多选题0.0分

判断题0.0分

78.事物的度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

false,

79.和谐就是协调,是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正确答案:

false,

80.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与市场供求无关。

正确答案:

false,

81.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与市场供求无关。

正确答案:

false,

82.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事物。

正确答案:

false,

8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正确答案:

false,

84.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答案:

false,

85.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正确答案:

true,

86.可变资本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物质形态发生改变的那部分资本。

正确答案:

false,

87.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正确答案:

false,

8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

正确答案:

true,

89.唯心主义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

标准答案:

90.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正确答案:

false,

9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答案:

true,

92.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因此

A.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C.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D.与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成反比,与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正确答案:

C,

93.在现代社会,资本家为提高剩余价值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绝对延长工作日。

正确答案:

false,

94.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部动力。

正确答案:

false,

95.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正确答案:

false,

96.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

标准答案:

9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面社会化、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资本日益社会化等方面。

()

标准答案:

98.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共赢”。

()

标准答案:

99.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生产全面社会化、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资本日益社会化等方面。

()

标准答案:

100.人为自然立法。

正确答案:

fal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