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6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docx

自考社区护理学一名词解释

自考社区护理学

(一)名词解释

1.1大卫生观:

是指在现代社会,各种卫生问题的解决和主要疾病的防治,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协作配合,即为“大卫生观”。

1.2社区护理学:

是由护理与公共卫生学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并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公众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3初级卫生保健指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务。

1.4社区护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1)社区护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社区健康教育;(3)社区特殊人群的护理保健(4)家庭护理;(5)社区急救护理;(6)社区康复护理;7临终病人社区护理。

1.5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从全面的、多维的角度来看待健康与疾病问题。

(2)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中,考虑人的生物与社会双重属性。

(3)对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1.6初级卫生保健的八项要素: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1.7初级卫生保健的四个方面:

(1)促进健康:

包括健康教育、保护环境、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改善卫生设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

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客观规律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治疗:

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

(4)社区康复:

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及社会的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1.8试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社区护理工作的客观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要求。

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健康已开始为人们所关注,而非仅仅治疗疾病。

疾病谱、死亡谱以及人口构成正发生着改变,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性慢性退行性疾病、慢性病就会增加,他们不可能都被送往医院甚至大医院去治疗,他们需要社区的基层保健服务。

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改变,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强,导致心理、社会因素疾病的增加,医院已不可能把所有患心理障碍性疾病的病人都收进医院来,这些病人需要预防、治疗和康复,需要心理行为的指导,需要陪伴他们的医疗和护理,而不仅仅单纯是医院里的一时性的服务。

昂贵的医疗费使一些人对医院望而却步。

(2)社区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

①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开发潜在的卫生需求,改善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

②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方式,有利于消除就医障碍:

24小时昼夜服务消除了就医的时间障碍;心理上的亲密程度可消除患者就医的心理障碍;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有利于消除老年人行动不变引起的就医障碍,并有效地开发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③社区卫生服务能发现潜在的卫生需求,并及时引导其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不单单是前来就诊的患者,患者的家属也有着极大的需求,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查询家庭问题及时发现潜在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

1.9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

在发病前期,用增强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1社区(费孝通的定义):

费孝通先生将社区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民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2社区护理:

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2.3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病人。

(2)以群体为主:

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以群体为一整体,而不仅局限于个人与家庭的服务。

(3)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

社区护理工作由于工作范围广,涉及内容多,经常是一个人做出决定,因此,面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或已存在健康问题的人群的服务,要具有独立、果断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管案时间长具有连续性。

社区护理工作不因服务对象的某一健康问题的解决而中断,而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范围提供连续的、一系列的整体护理(5)与各方面合作具有协调性。

协调各级医疗保健部门、本社区政府部门与社区内个人、家庭、团体的相互联系,密切合作,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供有益于健康的服务。

2.4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

(1)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2)要有丰富的学识、工作经验与娴熟的技能;(3)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4)具有良好的品质及服务态度;(5)懂得通过反思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

2.5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1)综合分析能力;

(2)实际操作能力;(3)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4)健康宣教能力;(5)计划管理能力;(6)领导决策能力;(7科研与运用科技的能力。

2.6社区的主要功能:

(1)生产、消费、分配的功能:

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要得到满足,必须依赖人们的分工合作,有些人从事生产、再经分配过程,由消费者消费以刺激再生产。

(2)社会化功能:

人类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化过程,社区居民学习文化、知识、社会价值观。

居民间互相影响,形成社区的风土人情、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控制功能:

社区为了能有效地保护居民和维持社会秩序,制定出各种行为规范、法律规章及道德规范,由这些具体或抽象的方式,来防范人们做出越轨的行为。

(4)社会参与功能:

社区内有各种组织、社团,提供社区成员自由参与、彼此交往的机会,人们可以从与其他人交往及参与社会团体的过程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5)相互支援功能:

社区邻里间相互帮助,以协助社区成员的需要得到满足。

2.7社区护士的职责:

(1)向需要者提供护理。

护理服务包括生理、心理、社交及心灵四方面。

(2)维持健康环境。

健康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方面,社区护士要保护居民免受污染的危害及病菌的侵袭。

社会环境方面,要维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尊重其宗教、文化和政治信仰。

(3)提供教育与指导。

通过健康教育提供自我保健知识及有关疾病预防的知识,使服务对象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健康服务。

(4)提供信息与资源。

在解决健康问题时,社区护士有时要寻找其他社会资源与信息,配合健康计划,来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

(5)提供协调合作服务。

社区护理队伍需要多专业、多技术的参与才能够雏持及促进社区健康。

社区护士需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联络及协调不同方面成员的通力合作,达到社区整体健康的目的。

(6)提供咨询服务。

社区护士应向社区服务对象提供方法和信息,同时也向其他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患者的资料,以协助患者的康复。

(7)开展社区护理科研。

社区护士应积极参与和进行护理科研。

通过对社区护理的科学研究,丰富社区护理理论和推动社区护理实践的发展,提高社区护理水平,促进服务革新。

(8)保证服务质量。

社区护理服务的成效,有赖其服务质量得以保证,质量保证的手段可包括自我评价、同事间评价及参看病人健康指标。

(9记录所提供的服务。

社区护士必须记录其所提供的服务,这样一万面可以看到服务对象的反映及其进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工作的责任感。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

2.8社区的基本要素:

(1)社区是由人组成的

(2)社区位于特定的区域范围内(3)社区有其特有的组织和行为规范(4)社区内有其相互沟通的方法(5)社区成员有共同的需要与问题。

2.9简述在社区护理中如何体现“以健康为中心”这一特点:

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病人。

社区护理虽然也要帮助解决社区内已存在的健康问题。

但它的中心任务贝则是提高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2.10试述社区护理工作应包括的范围:

(1)社区健康教育:

拟定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对象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并评价其效果,

(2)社区保健服务:

计划免疫、合理膳食、体格检查、运动锻炼,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3)预防控制传染病:

落实预防措施,监测控制其流行。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对从事特殊职业的群体,提供防护信息与措施。

(5)社区家庭护理:

进入家庭,提供护理、技术指导与帮助。

(6)社区儿童保健:

做好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保健管理。

(7)社区妇女保健:

开展优生教育及遗传咨询,做好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卫生保健,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

(8)社区中老年保健:

做好身、心卫生保健,合理营养,预防常见病发生。

(9)社区心理、精神卫生保健:

包括个体和群体心理支持,做好精神保健的教育和精神病人的康复护理。

3.1护理模式:

是从护理角度陈述护理内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围绕护理这一核心来进行概括陈述。

 

3.2护理理论:

是指通过对护理现象系统的、整体的观察,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3.3适应:

可以解释为生物体(人体)调整自身以满足环境需求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人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种过程,也就是生物体(人体)所具有的各种保护性的调节能力。

3.4危机:

当某些预期或非预期中所产生的逆境,使人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胁,自我完整性面临挑战或内心中的平衡遭到破坏时,而平时惯用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目前的困境,因而导致情绪障碍、惊惶失措或精神失常,这种情境统称为危机。

3.5正常防御线:

指对各种压力源做出适当的调节,维持机体健康的稳定状态。

3.6局部适应综合征:

通常是指机体对局部应激源所产生的局部反应。

3.7适应特征:

(1)所有的适应都是在维持系统或器官的最佳物理化学情况(人体内环境稳定)。

(2)人体是以整个生物体(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技术)去适应改变或应激的(3)适应是有限度的。

适应虽有潜能,但不是无限的(4)适应是一能动过程。

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于人体内外的应激源,而是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

(5)适应可把应激源局限到最小的范围内,使之能符合情况的需要(6)适应可使人体对某些应激源较为迟钝,而对其他应激源则较为敏感。

3.8应激反应的规律:

(1)多种应激源可以引起同一个应激反应。

(2)人们对同一应激源的反应可以是各种各样的(3)大多数人都能设法避免一般性的生理类应激源(4)几乎所有的人对灾难性应激的反应方式是相同的(5)应激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下列因素有关:

以往的经历、儿童时期建立的社会交往形态,以及当时的情况对个体的意义(6)应激源对人体的刺激,在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

3.9危机的反应过程:

(1)前奏期。

当突发事件或所感受到的威胁一并出现,使人体内在的焦虑感节节上升,促使人体在惊慌中,竭力使用惯用的应对方式和意图缓解眼前的困境

(2)焦虑增高期。

当惯用的应对方式无法缓解眼前的困境时,人体内在的焦虑感会继续增高,开始干扰人的思维、情绪表达与行为表现,此时,人体因具体的应对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只能迈入第三阶段,寻求专业上的帮助(3)求助期。

是指人体在走投无路之时,不仅会重新评估事件的严重性,还会开始寻求外在的资源与协助,在接受协助与建议中,重新组合本身的应对方式,以减轻内心中的焦虑,以及试图再行解除困境。

此时,如新的应对方式无效时,将进入第四阶段(4)危机期。

人体在竭尽所能与获得一切帮助后,仍无法脱离困境时,焦虑、,失望、无助与痛苦将会蜂拥而至,迫使人体走向崩溃边缘。

3.10人体的防卫机制:

应激源对一个个体的刺激所产生的影响决定于该个体对应激源的承受程度,即感受性和易损性。

人体的防卫机制可概括为三道防卫线。

(1)第一道防卫线一心身防卫。

心身防卫包括生理防卫和心理防卫。

(2)第二道防卫线一自我帮助。

指人体应用自助性措施以对抗和控制身体出现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降低发展成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3)第三道防卫线一专业性帮助。

指人体患病的时候,由专业医护人员针对病人所患疾病所提供的药物治疗、急救、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等。

4.1社区护理程序:

是指护士通过评估社区护理对象的身心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确认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适合社区护理对象的护理计划,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社区护理对象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使社区护理对象恢复健康或达到最佳健康状态的一个过程。

它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过程。

4.2长期目标:

是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通常需要几Al星期或几个月,一年或更长。

4.3过程评价;是指评价发生在护理活动过程之中。

4.4结果评价:

是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所达到的目标和指标的总评价。

4.5社区护理评估的意义:

(1)可以使社区护士了解社区的功能状态,找出有利于或有害于社区健康的因素

(2)可以帮助社区护士明确社区内的文化差异,社区所具备的能力,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和社区居民对改善社区问题的动机与目的(3)能协助社区护士通过完整的资料分析过程来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信念和价值观的变化,进而制定出社区护理工作计划,并完成相关社区护理工作(4)可以帮助社区护士明确社区的健康需求,排列出优先次序,拟定社区护理计划,并可作为经费预算的依据。

4.6为确定社区护理问题,对收集的资料从几方面分析:

(1)社区内与健康有关的问题;

(2)社区解决问题的行为意见和建议(3)社区行动的合作伙伴(4)公共设施方面(5)患病率、死亡率(6)生理和心理上的危险问题;(7)健康需要方面(8)社区功能方面及环境危险因素方面等。

4.7社区护理问题排序:

社区护理问题排列优先次序。

可依照社区护理问题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而定。

将对社区居民的生命有威胁的、危害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问题列在第一位;将可导致社区居民身心不健康的、但不会直接威胁居民生命的问题列在第二位;将与社区护理问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未来可能会遇到的.f司题列在第三位。

可依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而定。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论,一般而言,社区居民的生理需要应为最优先满足的,其次依序为安全的需要,爱与有所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8社区护士收集资料的方法:

(1)文献研究。

收集一些现成的有关资料,运用二手资料分析法,整理出一些可能影响社区健康的因素

(2)调查。

社区护士可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收集一手资料。

一手资料内容的准确性较高(3)社区社论会。

社区护士通过讨论会,一方面可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获得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1流行病学:

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5.2观察性研究:

是指研究者不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以任何限制,一般是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

5.3实验性研究:

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影响。

5.4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拟研究):

是通过数学模型的方法模拟疾病的流行过程,高度概括,地探讨疾病流行的动力学、流行病学的理论基础及防治方法。

5.5横断面研究:

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人群的患病情况或卫生事件的分布情况进行现场状况的调查研究。

5.6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是将观察对象按照可疑的致病因素分为暴露组及非暴露组或者按照不同的暴露程度分为若干组,经过一个阶段的追踪观察,比较各组某病的累积发生率或死亡率有无差别。

 

5.7卒:

也称为频率指标,是统计学中的概率之意,表示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之比。

5.8发病率:

是指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

5.9患病率:

指某个时期内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但不包括死亡及痊愈者)与同期的平均人口之比率。

5.10罹病率:

指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在短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是发病率的特殊类型。

5.11死亡率:

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死亡人数占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5.12感染率:

指平均每百名受检者中感染某种病原体的人数。

5.13病死率:

指一定时间内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在同期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中的比率。

5.14生存率:

又称存活率,是指病人能活到桌段时间的生存频率。

5.15治愈率:

表明莱病的治愈人数占受治疗的病人数的频率。

5.16出生率:

指一年内的活产婴儿数占年平均人口的比率。

5.17相对比:

是衡量两个因素之间的对比指标。

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5.18构成比:

是说明某一事件内部组成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的构成指标,常用百分数表示。

5.19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以下三类方法:

(1)观察性研究方法。

包括:

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调查研究、队列研究。

(2)实验性研究方法。

包括: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3)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模拟研究。

5.20社区护理的流行病学干预:

(1)早期发现病例

(2)促进患者早期接受治疗(3)提供家庭式的护理服务(4)预防流行病的发生。

5.21决定社区护理需要的先后次序时,考虑的流行病学原则:

(1)问题的严重性:

受影响的人越多,该问题越严重,越需要紧急处理;如果某一疾病的死亡率高,应优先去处理;如果某种疾病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造成很大的伤害、负担及损失,应列为重点防治对象。

当某一流行性疾病会对国家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时,应及时预防及处理。

(2)预防的效果:

如果疾病或某些严重的健康问题可以预防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去处理.(3)社区对该问题的认识程度及解决该问题的动机与迫切性。

(4)有关方面的政策与卫生目标:

护理的先后次序的安排应与有关的卫生政策与卫生目标一致,以便能获得有关方面的经费支持,并获得相辅相成的效果。

(5)可利用的资源:

解决社区问题,采取护理措施时尽可能地应用社区护理资源,以节省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

(6)社区护士对该问题的认识及对解决该问题的影响能力。

 

5.22社区护士如何用生命统计的方法进行社区护理评估,指导社区护理实践:

(1)社区护士要进行科学而准确的社区护理评估及诊断,明确社区中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就必须应用生命统计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社区护理统计指标及体系,科学而准确地反映社区所存在的健康问题

(2)社区护士工作在最基层的社区卫生保健机构,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最多,在预防、控制及治疗各种流行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区护士如果能将流行病学及生命统计的方法应用于社区护理实践,会更好地了解及反映社区所存在的基本健康问题的种类、致病因素、流行季节、特殊的人群。

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增加其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6.1传染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6.2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6.3垂直传播:

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染给子代的过程。

6.4随时消毒:

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以迅速杀灭病原体。

6.5国境卫生检疫:

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的国际通航地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及可能传染疾病的其他物品等进行卫生检疫及处理。

6.6疫区检疫:

是指在国内遇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时所采取的在疫区内防治及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6.7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

(2)水及食物的传播(3)虫媒传播(4)血液、体液性传播(5)接触传播(6)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8)医源性传播。

6.8传染病的日常性预防措施:

(1)采取综合措施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进行处理

(2)对于易感人群:

①增强易感人群的天然抵抗力:

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及居住条件;合理的营养;基本的卫生习惯;运动锻炼等以增强人群的天然抵抗力。

②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特异免疫力。

③采用药物预防。

6.9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爆发和流行时,采取的紧急措施:

(1)限制或停止集会、集市、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3)临时征用房屋及交通工具(4)封闭被传染源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并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及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5)对发生甲类传染病疫区,由省、市政策决定,可以进行封锁,并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及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的控制工作。

6.10传染病社区护理特点:

(1)强调预防为主

(2)人员素质要求高:

护士应具有相应的学历,健康的身心,丰富的专科护理知识、经验及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态度(3)专科护理技术性强(4)重视病人及相关人群的心理护理(5)开展相应的卫生宣教。

6.11列举社区护士在传染病防护中的作用:

(1)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对传染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评估传染病流行时疫区的人群健康状况(4)作好社区的预防接种。

6.12预防流感的护理措施:

(1)四季尤其是冬春季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

(2)做好当地、国家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疫情监测(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社区居民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4)对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体质虚弱的社区人群每年进行流感基础免疫,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流感疫苗接种。

6.13结核病社区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1)建立健全的社区预防体系

(2)对易感人群的卡介苗接种(3)团体卫生教育:

以演讲、挂图、电影、幻灯等方式,在社区的相关机构,如学校、居民大会等进行有关结核病的发病原因、病原体、传染途径、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方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6.14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的预防措施:

(1)管理及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①对病人的管理措施:

对病人采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五早措施”a.早发现,早诊断:

早发现的关键是健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及业务水平,普及卫生常识b.旱报告:

全面、迅速、准确的传染病报告是各级卫生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防疫部门掌握疫情、作出判断、制定控制疫情的策略及采取控制措施的基本依据。

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可疑的传染病病人,在城镇应该6小时内,农村应该12小时内报告给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

发现乙类传染病或可疑乙类传染病的病人,在城镇应该12小时内’农村应报告给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

如果是暴发或流行,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按规定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对疑诊病人需要迅速确诊或排除,及时发出订正报告。

c.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及治疗病人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方法。

隔离及治疗的时间及种类,根据传染病的病种而定②对病原携带者:

对病原携带者可以按病种在疫区进行有目的的检查、治疗、教育、建立健康登记卡、调整工作岗位及随访观察。

③对传染病的接触者:

应分别按照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密切临床观察、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

④对动物传染源:

有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应尽可能地进行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则设法消灭。

(2)加强疫区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