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62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 核舟记》复习导引.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活版核舟记》复习导引

《活版》复习导引

一、文学常识

作者沈括,字存中,钱塘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的坐标”。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

同“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尚:

还;盛:

大规模;为:

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

才;已:

同“以”;为:

是。

3、又为活版。

为:

发明。

4、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为:

刻;火:

名次作状语,用火;令:

使。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以:

用;和:

混合;之类:

这;冒:

蒙、盖;之:

代词,代铁板。

6、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乃:

于是、就;为:

成为;就:

靠近;炀:

烤。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

如果;止:

同“只”,仅;为:

算是。

8、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已:

已经;自:

另外。

9、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毕:

完成;具:

准备好;更互:

交替、轮流;就:

完成。

10、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以:

用;帖:

用标签标出;为:

做;帖:

标签;贮:

贮存。

1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奇字:

生僻、不常用的字;素:

平时;旋:

随即;成:

完成,成功。

12、不以木为之者。

以:

用;为:

刻;者:

……的原因。

13、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若:

像;讫:

终了、完毕

;火:

名词做动词,用火烧。

14、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殊不:

一点也不。

1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为:

被;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板印书籍,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2、用胶泥刻字,薄

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

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翻译:

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

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

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6、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

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她们作标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8、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翻译: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9、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翻译:

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

10、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翻译:

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四、课文内容理解

1、分别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

介绍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

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功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段:

交代活版的下落。

2、中心意思: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活版印刷的步骤是怎样的?

答:

程序顺序(时间顺序),刻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

4、活版印刷如何制版?

制字(刻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

5、本文抓住活版印刷的什么特征

来说明的?

文章的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个特征?

答:

特征:

活;

(1)字是活的:

“又为活版,每字为一印”;

(2)排版是活的:

“密布字印”;

(3)印刷是活的:

“一板……一板……”“更互用之”;

(4)字印数目是活的:

“每一字皆有数印”;

(5)做法是活的:

奇字无备,旋刻急用。

6、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1)打比方:

”薄如钱唇”生动形象的说明刻字的厚度。

“字平如砥”生动形象的说明板上字模的平整,突现制版技术的精妙。

(2)作比较、列数字: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突出强调活版印刷的优越性,即印的越多越快。

(3)举例子: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4)作比较: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突出强调用燔土刻字的好处。

(5)作诠释:

“其法……”“不以木为之者……”

7、“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始”字说明五代是雕版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皆”字说明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普遍应用的时间。

8、在介绍活版印刷之前,为什么还要介绍雕版印刷?

答:

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作铺垫。

9、交代发明者毕升的身份为平民,有何作用?

答:

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10、“其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文章的主题部分。

11、活版使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一字多印

(2)奇字旋刻(3)分类贮存

12、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更互用之

(2)每一字皆有数印

《核舟记》复习导引

一、重点词语解释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特殊的技艺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指雕刻

 4、罔不因势象形 罔:

无,没有 因:

根据,依据 象:

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 贻:

赠送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jī零数

 7、其两膝相比

者 比:

靠近

8、佛印绝类弥勒 绝:

极 类:

9、其船背稍夷 背:

这里指船底 夷:

10、钩画了了 了了:

清清楚楚

 11、其色墨 墨:

12、为人五;为窗八 为:

1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

尚,还 盈:

1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狭:

长而窄通假字

    二、通假字

1、诎右

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三、比较多义词的用法

为:

为宫室:

 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雕刻

木:

能以径寸之木:

 木头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如“草木皆兵”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特别

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边

其人视端容寂:

正,如“端正”

四、文章内容:

1、分别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段介绍核舟的大小及船舱部分

第三段介绍船头部分,着力表现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个游览者的神情。

第四段介绍船尾部分,写两个船工的发型、动作和神态。

第五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2、中心

课文细致地描述了

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本文画龙点睛之笔(主旨句

):

嘻,技艺灵怪矣哉。

3、本文赞扬了雕刻家技艺的精湛,文章表现在哪些方面?

(1)“能以径寸之木……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窗之多、“雕栏”之细、再与窗可开可关及窗上的16个字,这简直是鬼斧神工,精致绝伦。

(3)船头三人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4)船尾二舟子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5)船背题名“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6)核舟刻出的人、物、文字数量之多与核舟体积之

小的对照。

总之,在如此小的桃核上,竟能雕刻出如此之多之精的人、物、字足见技艺之“灵怪”。

4、本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的人物等,写得简明,细致,有条不紊,想想它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先正面后背面)全文的介绍,先总说,后分说,最后再总说。

内容的安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5、《核舟记》总写雕刻家技艺之精湛的语句: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6、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核舟雕刻的内容?

此句有何作用?

盖大苏泛赤壁云

作用:

这一句在全文中起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

7、窗上的对联是什么?

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16个字?

右刻: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16个字是后、前《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暗示了核舟的主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的赤壁景色。

8、第三段介绍船头的三位人物,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

苏东坡处于三人的中间,突出他的主人的地位,并描述了他“峨冠而多髯”的外貌特征,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9、苏黄和佛印的神情各是什么?

为什么他们的神情不同?

苏黄神

情:

俯首阅卷佛印神情:

“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因为他们的身份和教养不同,表现出的神情、气质、风度也就不同。

10、文中哪些词刻画苏黄的动作和神态?

表现他们的什么特点?

文中用“阅”“执”“抚”“指”“语”等词,刻画了东坡和鲁直的动作和神态。

表现了他们神情的专注,关系的密切,描绘了他们互相切磋、议论的情形。

11、文中哪些动词来刻画佛印的?

表现他什么特点?

文中用“袒”“露”“矫”“视”“卧”“诎”“支”“挂”“倚”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12、请分析核舟船尾两个舟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写右边舟子,以动为主,突出他手攀右趾的粗犷动作和他“若啸呼”的悠闲神情。

写左边舟子,以静为主,突出他专心致志烧茶的专注神情。

13、这里写“楫横卧”一舟子休息,一舟子烧茶说明了什么?

说明船是停泊的,与首段“泛”字相照应。

14、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结构上:

照应开头

内容上: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表现雕刻家技艺的精湛。

五、译文

明朝有个有特殊的技艺的人,名叫王叔远,

(1)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2)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3)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的情景)。

(4)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长,

高大约二分上下。

(5)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6)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7)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鲁直位于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共同)看一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末端(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他们的身子都略微侧斜着,(8)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都隐蔽在画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9)佛印和尚极像弥勒菩萨,敞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

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10)位于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摩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一个水壶,(11)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上了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2)字迹细得像蚊子的脚,一笔一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方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这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火炉、茶壶、画幅、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12)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13)啊,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