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63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docx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

《中国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

一、国际矿业发展特点及变动趋势

在世界主要矿业国家里,依托于科技进步、金融市场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的现代矿业业已形成。

现代矿业不仅仍然与其下游产业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与金融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日益紧密。

(一)规模分布

1.总体态势

(1)世界矿业经历了“五阶段波浪式上升”,目前正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进入另一个低迷发展期。

(2)矿业与金融业融合趋势明显,金融扩张和科技进步促进勘探开发,世界许多重要矿产的已探明储量大大增加。

(3)二次资源在世界矿产供应中的比例逐步加大,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某些二次金属产量已接近或超过矿山产量。

(4)2000年以后,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投资呈现明显增长或回升趋势。

2.国别分布

(1)发达国家仍是当今世界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主要力量,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矿产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

(2)世界矿产品供应已由主要发达国家独重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重。

(二)产业组织

1.规模结构

(1)世界矿业市场总体处于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的格局,大型跨国上市公司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2)矿业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矿业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并购大战愈演愈烈。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这一轮全球矿业企业并购整合并没有结束,新的高峰会不断出现,其相关动向正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

(3)跨国矿业公司目前基本由发达国家主导,但随着矿山产量逐渐向南半球转移,发展中国家矿业公司所占比例有望增加。

2.业务结构

(1)许多大型矿业跨国集团逐步剥离了与矿业不相关的非核心业务,而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2)跨国矿业公司资源整合的结果是矿产资源业务进一步高度集中,许多国家的矿产资源业务由几个跨国集团操控。

3.技术结构

(1)矿业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技术研发特点。

矿业的技术进步十分困难,但是一旦针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技术发生实质性突破,就会对矿业产生革命性的重大影响。

(2)矿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由于矿业具有鲜明的金融性,因此,矿业的发展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很大。

矿业企业研发强度的波动要大于其他企业。

(3)矿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全球矿业的发展。

不但缺乏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方面的工程师,而且缺乏矿产品贸易方面的人才。

(三)矿业资本市场

1.矿业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制造业是利润主导型行业,而矿业是资本/资源主导型行业。

当前的国际矿业资本市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然而,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建立矿业资本市场的条件逐步成熟,并且发展中国家也有建立矿业资本市场的利益需求。

受这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矿业资本市场面临着一轮重新洗牌或调整的格局。

2.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分布与运作机制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集中于两类国家。

国际上已经形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四大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格局。

(四)矿业政策法规

1.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针对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颁布专门的法规,依法开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管理。

其中,澳大利亚的相关法规和审批最为典型、完整。

与陆上固体矿产开发利用有关的法律包括《采矿法》、《原住民土地权法》、《环境保护法》等。

许可证主要包括初步勘探许可证、勘探许可证、保留权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等。

2.对外开放政策

(1)不同国家往往遵循各自的轨迹,在矿业的开放程度上有松有紧。

自2002年国际矿产品价格进入上升周期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感觉到,在矿业处于低谷时期所提供的引资条件过于优惠,政府由此失去很多收入,因此开始重新调整对外政策,并对外资有所限制。

(2)对矿业对外开放态度的变化影响了外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了该国的投资环境。

投资者最怕政策的不稳定,而一个国家对矿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矿业外商投资政策的不稳定。

3.税收政策及相关优惠条件

(1)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矿业投资。

目前看,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对矿业企业的进出口关税、资源税(权利金)、所得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预扣税等进行减免。

(2)为吸引外商投资,许多国家向外资矿业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

目前看,向外资矿业企业提供的优惠条件主要包括资本设备加速折旧、税收稳定承诺、勘察支出结转、免税期、亏损向前结转和向后结转等。

4.环保、社区政策

(1)提高进入矿业的环保、社区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不颁发采矿许可证。

(2)通过规定环境、复垦和社区建设成本可以抵扣公司所得税的方法刺激矿业企业加大在这些方面的投资。

(3)政府逐步放弃对外资矿业企业的股权参与,主要依靠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外资矿企业进行规制。

二、新时期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矿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矿业的这种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不仅不会被削弱,而且还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代而更加强化。

(一)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

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多用途性决定了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对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矿业的前向联系效应大而后向联系效应小,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远大于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矿业成为我国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硬约束条件。

3.矿业是工业化的支撑产业

在未来的40年中,我国工业化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将是各个发展时期最高的,而且在达到消耗强度高峰后,降到较低的水平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矿业必须为其提高充足的矿产资源供给。

4.矿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增长的重要产业

自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矿业在我国工业增长中的地位上升,到90年代中期,矿业与我国工业基本上保持同步增长的态势。

在一些矿产资源大省,如山西、陕西、内蒙、河南等,矿产采选和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其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50%以上,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矿业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对资金的需求将是十分巨大且加速递增的。

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同样离不开矿业为其直接和间接提供资金支持。

2.矿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与制造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单位投资所能安排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不同的是,矿业的资本有机构成随着时间的推进不仅没有提高而且还有所下降,单位投资所能安排的就业人数不降反升。

矿业的这一特点在我国未来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宏观背景下对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矿业为我国提供大量的税收,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矿业发展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尽管在今天看来,这种因矿成市、城矿联动的发展模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存在矿产资源枯竭后城市需要转型和调整的种种问题,与现代矿业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相悖,但是从历史角度的看,在我国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矿业城镇的兴起对推动城市化功不可没。

5.矿业发展对改善我国后发地区交通条件和经济布局有着重要作用

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活动是一种改变货物流量和流向空间布局的最有力手段。

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可以直接推动现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间接地推动区域经济本身的发展。

6.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现实和未来两个方面。

从现实来,矿业单位产值的三废排放量低于我国工业的平均水平,矿业的发展和矿业比重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工业的废物排放量,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未来看,由于我国矿产资源浪费惊人,未来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

三、中国矿业发展现状

(一)矿业供需概况

1.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低

从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基本都发生了大幅度的增长。

但由于我国人口的众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占优势,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

2.各种矿产差异较大,重要矿产不具优势,后备资源储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消耗速度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储量消耗较大,中国已经成为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对外贸易中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矿产资源附载于出口产品流往国外,也就是说,矿产资源的进出口总体上并不平衡,而是处于出远大于进的透支状况。

另一方面,国内后备资源储量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消耗速度,新探明的矿产储量又不足以弥补每年消耗的储量。

因而,整个中国矿业面临矿产资源储量不足的问题。

3、矿产资源多中小矿或贫矿,共生伴生现象普遍,可采程度差

我国矿产资源中,一方面发现的矿产中中小型矿、贫矿、难选矿和综合矿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矿产勘查强调工程控制和地质可靠程度,忽视资源储量的经济评价,使得我国查明资源的经济可采性不高。

4.矿产资源总体利用程度不高

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利用程度近十年不断上升,但是总体利用程度仍然不高,近一半没有被利用。

过度和无序的开发导致我国优势资源的地位岌岌可危,在世界市场上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收益。

5.区域分布不均,但部分矿产前景广阔

由于我国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使得矿产分布明显具有地区差异。

地质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我国很多矿产还有相当大的潜力,特别是中西部的储量新增余地很大。

(二)矿业企业概况

1.企业规模

中国矿业存在大量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特点,除与矿产资源的地质条件,即中小储量矿和贫矿多,可采程度差有关外,主要是由国家矿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决定的。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实行的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为主线的鼓励矿业发展的政策。

结果是地方政府拥有中小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权,“一哄而上”全民办矿的局面就此形成。

在矿业有序发展的法律法规相对薄弱,矿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小企业短期化行为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忽视安全现象不可避免。

2.所有制构成

中国矿业(除煤炭和石油两大行业外)中:

(1)私营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占了绝对比重。

(2)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从业人员等指标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基本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3)外资在中国矿业中处于补充地位。

由于国家对矿业对外开放的战略不清晰,矿业区域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较差,中国矿业还没有形成有效吸引外资的良好产业投资环境,因而,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较为薄弱。

(三)矿业区域发展概况

中国矿业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

一是在资源分布上,东弱中西强;二是在矿业市场能力上,东中强西弱。

虽然东部矿业产能不低、利润水平较高,但实际上,受矿产资源自然禀赋条件的限制,东部地区的矿产资源条件是比较差的。

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中西部地区矿业的基本特点是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条件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未来的成长潜力巨大。

(四)矿业对外发展情况

总体看来,由于区域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较差,矿业发展战略不明晰或摇摆带来矿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等因素,中国矿业还没有形成吸引外资的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制约了外资矿业企业的发展。

目前,矿业是中国工业中开放程度最低的领域之一。

从国际上看,中国仍然是矿业投资环境比较差的国度之一。

除引进外资之外,中国矿业还在三个方面取得对外开放的工作进展:

其一,是国内矿业走向大陆之外的资本市场;其二,矿产品进出口总额稳步增长;其三,是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势头迅猛。

四、中国矿业竞争力分析

立足世界矿业产业与市场体系,来审视一个国家的矿业竞争力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矿业竞争力涉及四个层面:

首先,与这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有关,这涉及到人们通常谈到的矿产资源种类、储量、品质、区位优势等因素。

其次,与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及技术应用的普及程度有关。

再次,与这个国家矿业法规和政策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最后,与这个国家矿业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一个资源禀赋条件并不理想的国家,可能因为具备先进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技术,完善的矿产资源法规和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以及发达的矿业市场市场,而具有较强的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或者弥补资源劣势的能力,从而在矿业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虽然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矿产品产量与消费量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并不是世界矿业强国,其矿业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一)自然资源条件

从自然资源条件看,中国矿业的典型特点是矿产资源总量规模大,但不同品种矿产资源的开采条件差异较大,矿产资源的平均品位较低,而且,由于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量低。

(二)生产技术水平

总体上来说,中国矿山的管理水平较低,发展战略与体制的因素造成先进技术的利用程度不高,大型机械设备较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

(三)矿业管理体制

中国作为一个矿业大国,这些年来,已经形成相对统一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矿业管理体制,没有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对矿业实行统一监管,对矿业运行的监管权力分布在国土资源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多个政府部门,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与既有的矿业管理体制相配套,目前,中国矿业政策体系集中体现为矿产资源立法相对完善,而与矿业有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薄弱。

在中国矿业领域,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各种行政管理权利割据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经济利益割据的现象,政策的寻租空间相对较大。

(四)矿业市场体系

在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主导下的较长时期内,矿业一直被视作为工业上游的一个原料提供车间,其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于下游工业领域各部门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至今亚洲各国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更遑论面向国际的矿业资本市场。

从国土规模和资源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以及对矿产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水平来看,中国最有潜力形成亚洲的国际性矿业资本市场。

矿业市场体系发育的关键,在于重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微观基础,培育一批规模适度、资本来源多元化、对维系市场发展拥有稳定的和积极的影响的大型矿业企业。

过去几年,全球矿产勘探市场经历连续数年的持续繁荣,同时带动中国矿业的繁荣,这种繁荣之后,随即而来的国际金融风暴、世界经济衰退,又将全球矿业带入衰退期,这样的周期性大起大落,有助于推动中国矿业对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进行深刻的和相对独立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探索符合自身需要的发展道路。

五、中国矿业发展战略展望

以前述各章的分析为基础,对中国矿业发展战略做出展望,还需要立足于基本国情,从新时期国家实现现代化、工业化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出发,重新审视中国矿业在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转变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

(一)中国矿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部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中国政府就明确要求地质工作要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提出了“开发矿业”的战略方针,并在每个五年计划期间,都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做出部署。

经过60年来的发展,中国矿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

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矿业总产值达8555.9亿元,约合1200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然而庞大的总量规模并不等于中国已经成为矿业强国,中国矿业发展中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立足于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中国矿业在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全面认识矿业保障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功能新任务,深刻把握矿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展望和制定中国矿业21世纪发展战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矿业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使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

首先,必须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矿业始终置于行业管理的基本体制框架之下,各项行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矿业的发展。

但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适应于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矿产资源和矿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越行业层面,上升到国家的层面。

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可以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新世纪的矿业发展战略。

其次,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和国际的视野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整体开发利用的宽度考虑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矿产资源和矿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的关联度日益密切,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存在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标准。

因此,要把国内资源发展战略放在国际资源发展战略之中考虑,算国际大帐,算全球帐,而非仅算小帐,算国内帐,更不能因顾及国内局部利益的得失,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规模发展机遇。

再次,必须以统筹兼顾的方法从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矿业重大关系的深度考虑矿产资源管理和矿业发展。

现代矿业建立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的基础之上,不仅与其下游产业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与金融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日益紧密。

因此,要统筹考虑与现代矿业相关的重大关系,尤其是矿业与资本市场结合的途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矿业资本市场,进而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要动态地算账,算长远的帐,算持续保障矿产资源供给的帐,算矿业与金融综合效益的帐,而非仅是静态地算账,算眼前的帐,算近期矿产资源供给平衡的帐,算现有矿业集团效益的帐。

以上述基本认识为基础,还必须在下列五个方面转变思想观念,统一思想认识。

1.正确认识自身的秉赋条件,从中国国情出发保障矿产资源供应

当前居主流地位并主导中国矿业发展方向的一种观点,主张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就是要提高矿产资源的国内自给率,降低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或减少对国外矿产品的进口,想当然地认为减少进口就可以减少对国外矿产资源的依赖,就可以提高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上的谈判地位或维持定价权。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实践上也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发展阶段,危害尤其严重。

虽然总体上看,中国是一个矿产种类众多,储量比较丰富的发展中大国,但从人均矿产资源占有来看,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十分匮乏,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然而,“世界工厂”的现状,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却要求中国不得不消耗更多的资源。

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本来就匮乏,不足以支撑中国本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更难满足向世界提供加工、制造能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中央一直强调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个市场,但主导行业方向和政策话语权的矿业行业管理部门却没有充分认识到矿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局限于本行业的封闭式发展,一味强调矿产资源的自给,结果导致中国矿产资源透支使用的不利局面。

国际上品位百分之50以下的露天铁矿基本上还没有开采,而中国品位百分之30以下的地下铁矿都已经被广泛开发,这正是典型的“竭泽而渔”现象。

由于始终强调内向封闭发展,致使中国企业开发海外矿产资源以及与国际矿业公司合作的经验严重不足,造成近年来在实施大规模“走出去”战略时显得十分仓促、缺乏准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不但不抓住有利时机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没有竞争能力、在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问题丛生的小型矿山,反而呼吁为这些小型矿山提供补贴以应对危机。

这就造成中国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矿产资源加速消耗乃至最终枯竭。

照此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只能逐步提高,中国经济的资源安全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中国矿产资源禀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小矿和贫矿多,可采程度差,这个特点要求中国花大气力调整小矿和贫矿开发战略,变坏事为好事,使之成为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的优势。

一方面,随着未来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矿产资源经济价值的升高,现在不适宜规模开发的小矿和贫矿,在未来可能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富矿,届时适时开发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资源利用的成本。

另一方面,只有管住小矿乱挖滥采,才能形成勘探市场,风险勘探资本才有发展的基础。

在矿产资源潜力大的地区,只有通过勘探扩大资源储量进而形成规模矿业,地方政府才会真正有积极性支持风险勘探资本到本地发现资源,有风险勘探能力的公司才会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此外,如上文所述,中小矿床对于国家而言有着重要的、特殊的战略储备地位,是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的根基。

当国外矿产资源供应比较充足,价格比较稳定的时候,中小矿和贫矿可以起到类似于“蓄水池”的作用,作为中国的矿产资源储备。

从这个角度看,也只有在国家层面上统筹把握“蓄水池”给排水作用,才能最好地发挥资源战略储备的功能。

一旦发生战争或者世界矿产资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动时,就可以迅速开发利用这些中小矿床和贫矿床,保障我国资源供应。

如果现在“一哄而上”浪费和糟蹋了这些根基,那么将来一旦真的出现矿产资源危机,中国将无矿可采,无矿可用,任人宰割。

小型矿产资源是国家资源战略贮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张提高国内自给率的的封闭资源观导致国内小矿资源几乎被扫荡一空,严重破坏了国家资源赋存状况,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不是从国家的利益全面考虑国家矿产资源整体的竞争性、安全性,而是希望通过拥有一定矿产能力影响世界市场上的矿产品定价,其实质是维护矿业产业链条上现有冶炼加工企业的利益。

通过保持上游落后的矿产资源开发能力来维持下游既有的冶炼加工利益,实际上意味着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无保障的代价来补贴冶炼加工。

中国矿产品冶炼加工企业必须学会在全球资源的平台上参与竞争,而不能指望通过对国内矿产资源的“竭泽而渔”来维持其生存和竞争力。

因此,思想观念上的第一个转变就是从立足国内的资源观转变为面向全球的资源观,从维护国内落后矿产资源产能转变为开发国际优势矿产资源产能。

应当坚决纠正主导中国矿业发展战略方向的保守、狭隘矿产资源观,坚决纠正以挽救落后产能为主旨的行业保护政策,转而以国际的视野盯住全球资源市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抓住各种有利的国际时机,发掘各种有利的国际因素,使中国能够尽可能多地长期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而将自身有限的资源储量通过建立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标准节约下来,作为国家的“家底”。

这样一方面保证国内的矿产资源不至于因过早、过度的开发利用而面临枯竭的危险,从而使我们不会因矿产资源问题影响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避免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出现战争、国外经济封锁、国际资源市场恶化等特殊情况时,我们反而能够依靠自身的矿产资源储量实现自给自足。

2.破除资源保护主义桎梏,营造发展现代矿业的宏观环境

从世界主要矿产国之间资源分布的角度看,中国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大宗基础金属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因此面向国际矿业,中国应该明确宣示反对资源保护主义和资源投资保护主义。

反对资源保护主义应该是中国在21世纪应对国际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立场。

这一点,应该从资源法立法角度予以确定。

目前,中国从控制资源的角度考虑,采取的是资源保护主义政策,即把中国有一定优势的资源,主要是稀有金属资源,列为禁止类资源。

这样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实际上并不能达到保护中国矿产资源的目的,应该适时调整。

首先,中国提出保护的领域都是小型的资源。

以金属矿产资源为例,主要是小型的稀有金属、稀贵金属领域。

中国在此类金属领域拥有相对的资源储量优势,然而这些金属资源在世界金属资源总量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

从国际资源整体开发和利用角度看,中国缺乏在资源总量比重中占80%以上的优质大宗金属矿产资源。

中国现有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国内小型的、稀有的资源,却失去了在国际上反对大宗金属资源保护主义的主动地位,由此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我们强调算大帐,算总账,算国际帐,就是要从大处着眼看清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