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3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6640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医诊断学3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34.docx

《中医诊断学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3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诊断学34.docx

中医诊断学34

中医诊断学-3-4

(总分:

182.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X型题(总题数:

10,分数:

10.00)

1.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有

(分数:

1.00)

 A.暴注下泻,色黄臭秽 √

 B.脘腹重坠,食入更甚

 C.身热腹痛,下痢脓血 √

 D.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

 E.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

解析:

2.鉴别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依据有

(分数:

1.00)

 A.是否脘腹痞胀

 B.有无身热不扬 √

 C.黄色鲜明或晦暗 √

 D.有无肢体困重

 E.苔白腻或黄腻 √

解析:

3.鉴别水肿之风水相搏证与肾虚水泛证的根据有

(分数:

1.00)

 A.起病之缓与急 √

 B.水肿部位的先后 √

 C.尿量的多与少

 D.病性之虚与实 √

 E.卫表症状的有无 √

解析:

4.鉴别风热犯肺证与痰热蕴肺证的要点有

(分数:

1.00)

 A.有无发热恶风 √

 B.有无痰多黄稠 √

 C.苔薄黄或黄腻 √

 D.有无小便短黄

 E.脉浮数或滑数 √

解析:

5.下列是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的共见症的是

(分数:

1.00)

 A.腰膝酸软

 B.头晕耳鸣 √

 C.面红目赤 √

 D.失眠多梦 √

 E.头痛易怒 √

解析:

6.下列是肝阴虚、胃阴虚、肾阴虚三证的共同见症的是

(分数:

1.00)

 A.舌红少津 √

 B.颧红烦热

 C.口燥咽干 √

 D.潮热盗汗

 E.脉象细数 √

解析:

7.下列是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共见症的是

(分数:

1.00)

 A.心悸 √

 B.心烦

 C.多梦 √

 D.失眠 √

 E.盗汗

解析:

8.肝胃不和证与肝脾不和证的共见症状有

(分数:

1.00)

 A.吞酸嘈杂

 B.胁肋胀痛 √

 C.烦躁易怒 √

 D.纳呆便溏

 E.喜太息 √

解析:

9.肾阳虚证与肾虚水泛证的共同见症是

(分数:

1.00)

 A.心悸

 B.肢冷 √

 C.水肿 √

 D.腰酸 √

 E.尿多

解析:

10.下列是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的共见症的是

(分数:

1.00)

 A.发热恶风

 B.口干咽燥 √

 C.颧红盗汗

 D.干咳痰少 √

 E.痰中带血 √

解析:

二、填空题(总题数:

17,分数:

17.00)

11.心阳虚证是以1和2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心阳虚)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亡阳)

解析:

12.痰火扰神证是以1和2见症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神志异常)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痰火内盛)

解析:

13.痰热蕴肺证是以1和2并见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咳嗽痰多)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里实热证)

解析:

14.脾虚气陷证是以1,2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体虚气坠)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内脏下垂)

解析:

15.胃气虚证是以1及2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胃失和降表现)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气虚证)

解析:

16.胃热炽盛证是以1及2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胃脘灼痛)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实火内炽表现)

解析:

17.肠道湿热证是以1及2为辨证依据。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下痢或泄泻)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湿热征象)

解析:

18.肝火炽盛证是以1表现的2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肝经循行部位)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实火炽盛表现)

解析:

19.热极生风证是以1伴见2为辨证要点。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动风之象)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高热)

解析:

20.心肾不交证是以1,2,3,伴4为辨证依据。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惊悸失眠)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多梦遗精)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腰膝酸软)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阴虚之象)

解析:

21.肺肾阴虚证足以1,2,3,并伴见4为辨证依据。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咳嗽少痰)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腰膝酸软)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遗精)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虚热之象)

解析:

22.兼有肝虚的脏腑兼脏有1,2。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心肝血虚证)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肝肾阴虚证)

解析:

23.太阳腑证又可分为1和2。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太阳蓄水证)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太阳蓄血证)

解析:

24.营分证的病位在1;血分证的病位在2。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心与包络)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心、肝、肾)

解析:

25.下焦病证主要包括1和2的病变。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足少阴肾经)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足厥阴肝经)

解析:

26.诊法与辨证的关系是1与2、3认识与4认识的关系。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诊察)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判断)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感性)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理性)

解析:

27.辨证的必要前提是病情资料的1,2。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完整)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准确)

解析:

三、名词解释(总题数:

10,分数:

20.00)

28.脏腑辨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脏腑生理活动、病理特点,将四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推断疾病所在脏腑病位及其病理性质的辨证方法。

解析:

29.痰迷心窍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痰浊蒙闭心神,表现以神志活动异常为主的证候。

解析:

30.痰饮停肺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痰饮停聚于肺,肺失宣降而表现以咳嗽、哮喘为主症的证候。

解析:

31.大肠液亏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于阴液亏虚,大肠失其濡润而致大便秘结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解析:

32.胆郁痰扰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于胆气不调,痰热内扰而表现以眩晕、神气不宁为主症的证候。

解析:

33.肝脾不调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胁痛、腹胀、腹泻为主症的证候。

解析:

34.合病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六经病证中,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

解析:

35.逆转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温热病邪不按照卫气营血的次序传变者,如卫直入气,气营同病,气血两燔等。

解析:

36.卫气营血辨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清代叶天士创立的一种以诊察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将外感温病发展传变归类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病理阶段。

解析:

37.逆传心包证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肺经温热之邪从肺卫直接传入手厥阴心包经,而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

解析:

四、问答题(总题数:

3,分数:

15.00)

38.何谓脏腑辨证?

包括哪些内容?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在认识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疾病所反映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疾病所在脏腑病位及其具体性质的辨证方法,称为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合病辨证及脏与脏合病辨证。

解析:

39.简述卫气营血辨证证候传变的形式。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循经传:

即按照太阳一少阳一阳明一太阴一少阴一厥阴的次序相传。

②越经传:

即依六经次序隔一经或两经相传。

③表里传:

即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如太阳一少阴,少阳一厥阴,阳明一太阴。

解析:

40.十二经病证的特点是什么?

(分数: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十二经病证的特点是:

①脏腑病证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及臂痛等。

②经气失常所表现的证候相兼,如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可表现为头痛、项强、寒热等症。

③数经合病证候的表现,如足厥阴肝经受病,除胸胁满闷之外,肝气犯胃,则呕逆;肝气犯脾则飧泄;肝气实而致膀胱不利,则癃闭等。

解析:

五、论述题(总题数:

2,分数:

20.00)

41.脾气虚证、中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脾阳虚证在临床上有何异同?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上述四证中脾气虚证是基本证候,其他三证均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故均可出现腹胀纳少,大便稀溏,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等症。

在此基础上若兼有脘腹重坠,便意频数,肛门重坠,久泄脱肛,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即为中气不足证;若见吐衄便崩等出血症时,即为脾不统血证;若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四肢欠温,舌淡而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时,即为脾阳虚证。

解析:

42.试述六经病证传经的类型特点?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卫气营血传变的形式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

①顺传:

即按照卫分一气分一营血—血分次序传变,它标志着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邪气逐步深入,或邪气由里出表,病情由重到轻,逐渐好转的过程。

②逆传:

即不依照次序传变,又可分两种,其一是不循次传,如卫分未罢,又入营分或血分,如“逆传心包”;其二是指病邪传变迅速,病情重笃凶险者,如“气营同病”“气血两燔”。

解析:

六、病案分析(总题数:

10,分数:

100.00)

43.患者,女,36岁。

咳嗽短气5年,恶寒身疼2天。

自诉长期咳嗽,遇冷即发已5年,并感精神疲倦,食少懒言,时有气不接续之感。

前天参加植树,劳累后脱衣当风,咳嗽加重,伴恶寒头痛,一身酸痛,时有喘鸣,胸闷不适,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要求写出:

病情分析(含病位、病性、病因),脏腑辨证结论。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病情分析:

患者以咳嗽短气为主症,且伴恶寒身痛,其病位在肺与卫表。

病程5年之久,且有神疲气短懒言,舌淡嫩,脉无力,其肺气已虚;但新感恶寒身痛脉浮,乃表实之征,故属本虚标实之证。

其病因在内久咳久喘,肺气亏虚,卫外不固;其外则因脱衣当风,外感风寒所致。

②辨证:

肺卫气虚,外感风寒。

解析:

44.患者,男,48岁。

腰胁脘腹坠重酸痛,乏力气短2年。

患者胃、肾等内脏下垂已有2年余,现脘腹、两胁及腰部坠重酸痛,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不欲饮食,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浅淡,苔薄白,脉缓弱。

要求写出:

病情分析、脏腑辨证结论。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病情分析:

患者食少、腹胀、便溏,可知其病位在脾;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其病性为气虚;脾气亏虚是其病因。

由于脾气亏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致使胃、肾等内脏下垂,故见脘腹腰胁坠重酸痛;脾气不运水湿,故见尿少而轻度浮肿。

②辨证:

中气下陷证。

解析:

45.患者,男,48岁。

心悸、短气、乏力1年。

患者既往身体欠佳,近1年来自觉心悸,胸闷,自购“补药”数种,服后效果不显。

最近心悸发作频繁,神疲乏力,上楼时提气不上,稍事活动则汗出,气短,心悸加重,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虚无力。

要求写出:

病情分析、提出证名。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患者以心悸、胸闷为主症,可知病位在心;病人既往身体欠佳,近1年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脉虚无力,是气虚的表现。

综上所述,故辨证为心气虚证。

解析:

46.患者,女,67岁。

头晕、头痛9年,加重2周。

患者反复发作头晕头痛9年,时轻时重,曾用过多种中西药,效果不显。

最近2周来头晕加重,目眩耳鸣,腰膝酸软,项背拘紧不适,心烦心悸,性急易怒,有时恶心欲呕,小便黄短,大便干结,咽干口苦,舌质红绛,舌苔薄黄,脉弦。

要求写出:

病情分析、提出证名。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患者素有头晕头痛之疾,乃阳亢体质。

肝之阴阳失调,疏泄太过,气血随上亢之阳并走于上,故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颈项拘紧,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上亢之阳扰神,故烦躁易怒,心悸不宁;阳亢犯胃,胃气上逆则恶心欲呕;阳亢伤津,则尿少便结;肝阳过亢,下汲肾阴,故见腰膝酸软。

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肝,病性属上实下虚,辨证是肝阳上亢证。

解析:

47.患者,男,65岁。

小便失控,余沥不尽1月余。

患“前列腺肥大”之疾10余年。

近月来,尿后余沥不尽,尿时不畅,时常自控不住,尿湿裤档,甚为痛苦。

自觉畏寒肢冷,足膝无力,小便色清。

查:

面色淡暗,形体略瘦,精神不振,舌体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两尺脉弱。

要求写出:

病情分析(病位、病因、病性),提出证名。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病人尿沥不尽,小便失控,足膝无力,两尺脉弱诸症,表明其病位在肾,乃肾气亏虚,膀胱失约所致;患者同时出现畏寒肢冷,小便色清,舌体淡胖,舌苔白滑,则是肾阳已衰,失却温煦之象。

综上述,本证是肾阳亏虚,肾气不固证。

解析:

48.患者,男,58岁。

腹痛溏泄反复发作,胸胁胀满不适3年。

患者近3年来便溏,腹痛且常情志抑郁,每逢不随心愿之事则急躁易怒,腹痛溏泻加剧,泻后痛减,叹息之后则舒畅,纳差,舌淡红,苔白润,脉弦。

要求写出:

病情分析、提出证名。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患者以腹痛、溏泻、胸胁胀满不适、急躁易怒为主症,则其病位在肝脾两脏;且每因情志不遂则腹痛泻发作,而泻后痛减,说明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而致。

叹息是肝郁之征,而纳少是脾病之象。

辨证是肝脾不调证。

解析:

49.患者,男,46岁。

午后潮热、腹部硬满,神昏谵语3天。

患者素体壮实,此次发病已逾半月。

初起恶寒、发热,自以为感冒小疾,未及时诊治。

1周后发热不退,午后加重,虽服药无效。

3天前腹痛便秘,神志欠清,时说胡话。

现面色暗赤,两目直视,肤热灼手,腹部硬满,神志不清b查:

左下腹可扪及条索状物,舌苔黄厚,中根部焦黑,舌红少津,脉弦劲有力,体温39.1℃。

家人代诉已有5天未大便,小便黄少,夜间说胡话。

要求写出:

最佳辨证方法、病情分析、临床辨证。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患者病初以恶寒、发热为主,以后出现高热、神昏等症,是外感寒邪,化热入里,宜用伤寒六经辨证。

患者当前出现高热神昏,腹满便秘,甚至谵语,说明其病位已在阳明大肠和心神,其性质属实热,辨证属实热,辨证属阳明腑实证。

解析:

50.患者,女,34岁。

寒热交作,口苦胁胀20余天。

自诉曾患胆石症,去年已作胆囊摘除手术。

近在20天来,每天下午一阵恶寒,一阵发热,口苦微渴,胸胁胀痛,时感恶心,胃纳欠佳,有时头痛,以两侧为甚,大便3天一行,小便如常,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

要求写出:

最佳辨证方法、病情分析、提出证名。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患者寒热往来一症,宜选用伤寒六经辨证。

从病人寒热交作,胁胀,口苦,脉弦,可诊断为少阳病证。

患者素有胆疾,邪入半表半里,故见寒热交作;胆气上逆,故见胁胀,口苦,口干;胆经不畅,故两侧头痛;胆气犯胃,则食少,恶心。

解析:

51.患者,男,9岁。

患儿以头痛、发热、呕吐、神昏1天而入院。

入院诊断为“乙型脑炎”。

对症治疗8天之后,热已消退,神志清晰,头已不痛,但精神疲乏,形体消瘦,肤色晦暗无华,且手足频频颤动,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干绛无苔,脉细数无力。

要求写出:

最佳辨证方法、病情分析、辨证结果。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患者诊断已患乙型脑炎,且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故宜用温热病之卫气营血辨证。

患者高热,神昏、呕吐8天,血分炽热,阴液耗伤,故虽治后热退神清,但精气严重耗伤,邪少虚多,故见精神疲乏,形体消瘦,便结尿黄;阴虚火旺,则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阴精亏损,肝筋失养,虚风内动,则手足颤动。

辨证是血分证候(阴虚风动证)。

解析:

52.患者,女,40岁。

反复腹泻5月余,伴腹满嗳气2天。

患者素有腹泻之疾,饮食稍有不慎则泻作。

昨日因气候炎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