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7467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docx

关于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论语别裁》是本好书,它有助于你理解《论语》和孔子的为人之道。

  我现在还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工作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最近一段时间,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读了一点《论语别裁》来充实自己。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二而撰写成《论语别裁》,通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述、诠释,希望自己从《论语》中学道行多的方法,去治我的工作、生活。

下面谈一丁点读《论语别裁》的感受。

  《论语别裁》这部书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这部书别出心裁的解释,特别是有别于明朝朱熹对《论语》的解释。

他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儒家学说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多是由于朱熹的解释给人们的误导。

  《论语》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部书的绝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问答的话。

聪明的学生问他,有聪明的答复,愚笨的学生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他的答复便又不同。

  孔子说话,是因人而异的,即因材施教.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他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论语》中有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说,除了绝顶聪明和绝顶愚笨的人没有办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样的。

孔子提出了四个字,可以说是中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哲学,就是有教无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教育,他教什么呢?

孔子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字,就是仁.孔子的看重仁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个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严。

孔子说修己以敬.孔子的学生问:

这就够了吗?

孔子又说:

修己以安人.这个学生又问:

这就够了吗?

孔子又说:

修己以安百姓.这句话就是说教育并不是让你去打坐念经,修己是让你去做自我教育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个社会目标,就是安人.安人是给人类以和平、快乐。

这个教育观念是新的。

教育并不是为自己,为的是一个社会目标。

所以《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身的基础,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社会的目标。

  所以孔子时代的这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观念就是将教育个人与社会连贯起来。

  教育的目标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为升官发财,而是为安人、安百姓,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个使命,就感觉到仁-----受教育的人。

人本来有人的尊严,到了做到自己感觉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时,就格外感觉到一种责任。

所以《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说,必要时宁可杀身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这就是《论语》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的弟子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就是说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气魄,要有毅力,因为任重而道远.任就是担子,把仁拿来做担子,担子自然就很重。

  孟子说:

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以整个人类作为我们的担子,就是2500年来一个了不得的传统。

后来宋朝的范仲淹也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修己以安人而感觉到任重而道远的缘故。

明朝的顾亭林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这个道理。

  借用一句古诗做题目,题目有点大,拉大旗作虎皮吧。

  一介小民没资格谈国家大事,但大事和咱每一个平民又息息相关,国家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安详和谐富足,国家动荡,覆巢无完卵,道理不讲自明。

  读《论语别裁》下册,子路第十三,609页,政治、经济、文化。

  越读越想读,越不敢写什么感受,道理都让南先生讲透了。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庶、富、教是说政治发展三个阶段:

繁荣、富强、文化教育的振兴。

  仅是繁荣富强,如不加上文化教育,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民族,就会堕落、沉沦甚至有消亡的危险,这是很严重的。

  《论语》两千多年前就有此论断,南先生在六十年代有此解读,“全世界都在谈发展观光,观光就是社会发展的前奏。

现在是这样,过去历史也是这样。

所谓观光不免要连带有许多对社会风气不好的事,中国如此,世界各国也如此。

”结合现在,当今社会不正是这个写照吗?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经济繁荣了,国家富强了,可大家都认为“我们的道德滑坡了”,甚至有人认为是滑到了道德的底线,其实这也是属于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没必要怨天尤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一点也不晚,更何况我们身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未来还是大有希望的。

管子曰“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最后是真正的文化教育,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只要我们不一味的“饱暖思淫欲”,坏的现状会很快改变的。

但也不能急,“善人为邦百年”,“一个理想的政治风气,最后孕育成一股文化力量,不是简单的。

但这种不以事功取胜,以道德为先,才可胜残止杀,化解人们彼此斗争、仇恨、残杀的`心理。

”仁德须加累积成,“子曰: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与我们来说,要正人先正己,“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里,我看到了《论语》的异彩纷呈,孔子思想的遍地开花。

读到见解独特之处,我会陷入沉思,读到幽默之处,我会会心一笑,我知道自己已经被先生的言语所深深吸引,也开始相信,“学而时习之”,真的是“不亦说乎”了。

  在此摘取先生对“学而”的解释,并把以前我所理解它的意思列出,以作比较,从中可窥见先生对《论语》的精辟独到的见解,也算作读此书的一个笔记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之前对它的理解是:

学习过的东西大家要随时温习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别人不了解我,误解我,而我并不在心里怨恨他,这样才算是君子。

  按照这样来理解的话,强迫性的学习是快乐的,即使我们觉得痛

  苦,也应该装快乐状;有朋友来了,即使窝囊中羞涩,吃完上顿没下顿我也觉得招待他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我不骂你,我心里也不难过。

这是什么话?

!

完全是大话,空话嘛!

  《论语》要是这样来解读,那真是荒天下之大谬!

我们再来看看,先生对“学而”的解释。

  头一句的解释,先生认为,“学而”中的“学”不单纯是读书,而是做人的学问。

  “学问”从哪里来?

学问不是文字,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所以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有反省,就是学问。

  第二句的解释,如果要做学问,就要准备一生寂寞,先生非常幽默,讲到这里时,他说孔子当年也是非常寂寞的,现在到处给他吃冷猪头,当年他却连一个“便当”也吃不上。

让人不禁一乐。

承前所说,做学问是要忍受寂寞、凄凉之苦的,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

因此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远”字不一定是空间的远,也可能是时间的远。

  后一句,讲的是,做学问的人,即使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

  “愠”,即不怨天尤人,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就是所谓的“真人”

  “真君子”了。

  读完先生的解释之后,我觉得我被骗了,被老师,被教科书骗了,而且一骗就是十几年啊,真是冤啊!

写到这里想起了朋友曾开玩笑地跟我说过的一句话:

学问之美在于让人一头雾水。

可不是吗?

我以前拿起《论语》就会觉得不知所云,确如雾里看花。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的粗浅陋薄。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老师又有几人能给过我们这样的见解呢,又有几人能给我们传授真正的《论语》思想呢?

接受这样教育的我们一知半解,然后我们又一知半解地去教育下一代,这样下去,可真是要一代不如一代了!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的一次灵魂的交流,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但看先生的书,还谈不上能与先生交流,先生站得太高,我只能仰视他,聆听他的教诲,从中汲取孔子及先生思想的精华,来弥补我之前读书的缺陷,我也只能如此了……

  《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

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

对于《论语》里经常提到的“君子”

  “小人”其中有一句对我的感触特别大。

  “小人之过也必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过饰非”。

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借口、理由来掩盖自己的过错。

而一个君子错了,就承认错了,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和太阳、月亮一样,偶尔有一点黑暗阴影,大家都看得见。

可是等一会就会过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

君子不怕有过,不要自己去掩饰,错了就坦诚错了,大家都看得见,这就是君子风度。

不过现在明白了,改过来,人们就像对月亮、太阳一样,仰望他的光明。

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自己:

在这方面我是个君子还是个小人?

对于自己的过错我是否能够坦诚?

  不,我没做到。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当我错怪了某位同学的时候,我曾因为自己是老师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说声对不起。

现在返回头来想想:

我们教师都在教育孩子诚实,不要说谎,但老师自己却不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这叫孩子怎样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当我们面对错误,勇敢地说出“对不起”的时候,我想,因为我们的坦诚,我们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师。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

这也就是所谓“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譬如:

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看到有些道理很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吗?

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

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别人做好人好事也很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那么积极,不能发挥。

我们人生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时,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

  “焉能为有,焉能为之”,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简单一点就是缺少一种目标的动力,这就像我们最近在写的三年规划,开始时,我有些迷茫:

我该怎样给自己定位,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偶然间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件事情:

法国一家报纸曾经进行刊登过一个问题: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

”据说这家报纸收到数以万计的答案,人们纷纷论证自己的选择,有的甚至写出几万字的论文,阐明为什么应该选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为什么应该是“向日葵”而不是“岩间圣母”。

众人相持不下,谁也不服谁,直到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说:

  “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

  道理很简单,在失火的情况下,到处是浓密的烟雾,你根本无法看清哪幅画挂在哪儿,如果你冒险进去找你心中认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结果是在找到那幅画之前,你自己已经葬身火海。

而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虽然不是最有价值的,但却是最可行的。

再说,一幅画只要能挂在卢浮宫,就说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儿去,尤其当其它的画都化为灰烬以后,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会变得不普通不寻常。

  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启示:

给自己订一个目标,并不是一定要价值最大的目标,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尽量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倒数第二句提到孔子的作人态度,即“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

君子要做到“坦荡荡”胸襟开阔;

  “小人长戚戚。

”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慢慢变成心病了。

这句话可与第一篇《学而》中提到的“人不知而不知愠,不亦君子乎?

”联系起来理解。

一个人一生不被人理解,虽有才能有学问而没有发展的机会,还是不怨天尤人,做到胸襟坦荡,既象春风吹佛,清爽舒适;又象秋月挥洒,皎洁光华。

这种修养是难得的。

我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我的体会是:

不论是在得意还是失意的时候,都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但这样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不是刻意追求的乐观,而是胸襟开阔的自然表达,对人没有仇怨。

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并坚持。

我理解的君子坦荡荡另一方面意思是: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光明正大,不能做坑害别人的事。

  至于“小人长戚戚。

”小人心里永远有事情,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病态,做事情不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觉得某人对不起自己,觉得单位和社会对不起自己;觉得某件事对自己处理不利,自己为什么被剥得了话语权等等,进而,觉得自己实在了不起,这个社会对自己不公。

任何事情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您处于那个位置,也不可能处理得那么合理,即使您现在吃亏了,您把它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到时候会有回报的。

放开心胸,别总心里琢磨着得到什么什么好处,别总心里琢磨着会得到什么什么人的重视。

我的人生感悟之一,我们最幸福的不是得到什么好处和领导的重视,而是不被人坑害,不被人算计。

如何能够想明白,心里不再忧愁,不再烦恼,不再痛苦。

心境保持开阔。

小人长戚戚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荡,什么时候也别干缺德事,什么时候都不能做小人。

即使鬼来敲门,也没有什么,也不害怕。

  要达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确实很难做到。

我的体会

  是我们做到“君子坦荡荡”相对容易,一般人们处于较顺的状态时,能做到泰然处之,保证不干不道德的事情,但杜绝“小人长戚戚。

”的事情和心境有时会很难,本身处于不顺时期,难免发牢骚,怨天尤人,想不清楚,给自己增加无限的忧愁和烦恼,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果不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也许会有好的结果的。

再看我自己,我确实能做到坦荡荡,算是一个“君子”;以前也确实长戚戚。

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想不明白;怨得不到更多的机会等等,又算是一个“小人”,也就是“君子”、“小人”的成分兼而有之。

2021年后通过自身的调整,心胸开阔了很多,也不再专门盯着某一个地方,有了一个较好的心态。

我们真的应该相信:

上帝永远是公平的,您在这个地方失去的,在其它地方会得到;您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可能也回失去一些必要的东西。

通过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再对照自己,确实自己应该在保持坦荡荡的同时,不再“长戚戚。

”对自己是一种提高,是一种超越,是智慧的升华。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800字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