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6969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docx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1.1总则

本规范对卖方提供的广东电信所需的PHS室内覆盖设备及系统提出总体技术和性能要求。

卖方提供的室内覆盖设备及系统必须满足该要求。

卖方选用的设备及配件应是先进的、稳定的、可靠的。

如果卖方能满足要求,请注明“满足要求”,如果卖方性能优于要求,请详细说明;如果卖方不能满足要求,请注明“不能满足要求”,并详细说明。

第二章系统技术指标

2.1覆盖效果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在各楼层、电梯及楼梯进行测试,记录信号场强情况。

指标要求:

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95%以上的区域场强应≥36dBuV

2.2信号优先级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在各楼层对场强测试,记录前5强的信号情况。

指标要求:

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95%以上的面积由室内系统覆盖。

2.3边缘场强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测试楼层环境中处于室内、外的交界地带的信号强度。

指标要求:

交界地带区域场强应≥36dBuV。

2.4拨打测试技术指标

拨打测试的目的是从最终用户的角度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因此每一层都要测试。

采用测试手机,每层选取典型的位置(如拐角、电梯口、办公区、客房内、窗口等),将手机设置为测试模式,记录下室内基站的CSID,进行呼叫测试,记录以下数据:

(1)楼层号及测试点在该层的位置(用平面图表示);

(2)场强电平;

(3)通话时长(>30秒);

(4)掉话次数/切换次数;

(5)是否占用室内基站;

(6)话音质量等级(MOS)的主观判断:

5级--优秀

4级--良好,有轻微噪音

3级--有噪音,但不影响通话,仍可接受

2级--较大噪音,通话困难

1级--无法通话

指标要求:

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4级(含4级)测试点的数量应占95%。

2.5切换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手机。

(1)室内切换:

手机保持通话,在同一楼层内移动,记录呼叫时长、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次数;

(2)室内基站与室外基站的切换:

手机保持通话,在室内基站与室外基站的边界处双向移动,记录呼叫时长、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次数、切换点,并对切换是否顺畅做出主观感受的判断;

(3)电梯内外切换。

指标要求:

室内切换无掉话(或掉话率<2%);

室外——室内切换无掉话(或掉话率<2%);

电梯外——电梯内切换无掉话(或掉话率<2%)。

2.6电梯、楼梯、地下室的通话测试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手机。

拨通电话后进入电梯及地下室,记录通话和切换情况。

指标要求:

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4级(含4级)测试点的数量应占95%。

2.7同步测试及话务统计技术指标

   采用测试仪表PHS35L/C。

(1) 测试室内基站的同步状况。

指标要求:

同步率为100%。

(2) 网管观察室内基站的统计数据,判断基站的各种话务指标等是否正常。

指标要求:

室内覆盖的设计范围内掉话率<2%,呼叫建立成功率>95%。

2.8泄漏技术指标

采用PHS35L/C及基于PHS35L/C室外路测设备,测试室内基站在室外的信号泄漏情况,作出指定基站覆盖的专题图,看是否满足设计。

指标要求:

1、室内基站泄露至室外10米处的场强不得高于36dBuV;

2、室内覆盖系统不得过度覆盖室外,距建有室内覆盖系统的建筑物10米处,室内信号的电平比室外信号的低8dB以上。

第三章设备及器件技术指标

3.1干线放大器技术指标(适用于干线放大器平均输出功率≤33dBm)

Ø        工作频带:

1900MHz~1910MHz;

Ø        平坦度:

≤1;

Ø        驻波比:

≤1.5;

Ø        增益:

厂家标称值+2dB;

Ø        三阶交调:

要求设备具备功率控制功能,≥36dB(1dB压缩点),

≥46dB(1dB压缩点回退6dB);

Ø        带外抑制:

≥45dB(1920-1980MHz);

Ø        带外杂散:

≤-60dBm/3.84MHz(1920-1980MHz)、

≤-36dBm/30KHz(9KHz~1GHz)、

≤-30dBm/30KHz(1GHz~12.75GHz);

Ø        邻道干扰(邻道功率泄漏):

≤-31dBm(+600k),

≤-36dBm(+900k);             

Ø      噪声系数:

<4dB(上行);

Ø      传输时延:

<1us;

Ø        功率稳定度:

标称值+2dB(工作环境温度:

0~40℃);

Ø        温度特性(工作环境温度:

0℃~40℃):

功率稳定度:

标称值+2dB、带外抑制:

标称值+5dB。

3.2功分器技术指标(要求采用腔体)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10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4)   最大插入损耗:

 

u    ≤3.2dB   (二功分器)

u    ≤5.0dB (三功分器)

u    ≤6.2dB (四功分器)

5)   功率不平衡度:

<0.5dB

6)   驻波比:

≤1.3

7)   接头类型:

N-F

8)   工作温度:

0℃~+40℃

9)   相对湿度:

5~95%。

3.3耦合器技术指标(要求采用腔体)

测试项目

5dB

7dB

10dB

15dB

20dB

25dB

30dB

35dB

40dB

插入损耗dB

≤2.0

≤1。

8

≤0。

8

≤0.4

≤0.4

频率范围mHz

1710MHz-2500MHz

耦合度

dB

标称值±0.5dB

驻波比

≤1.3

方向性dB

>20dB

标称阻抗Ω

50Ω

功率容量W

≥100

接头类型

N—F

工作温度℃

0℃~+40℃

相对湿度%

5%~95%

 

3.4定向天线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5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4)      增益:

 5~8dBi

5)      驻波比:

<1.5

6)      接头类型:

N-F。

 

3.5全向天线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5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4)      增益:

 2~3dBi

5)      驻波比:

<1.5

6)      接头类型:

N-F。

 

3.6泄漏电缆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2)      特性阻抗:

50Ω

3)      功率容量:

0.48KW

4)      最大衰减(dB/100m,20℃):

u      7/8″泄露电缆:

 

²       10.1(1900MHz)

u      1/2″泄漏电缆:

²       11.7(1900MHz)

5)      耦合衰减(2m,95%):

u      7/8″泄漏电缆:

 

²       73(1900MHz)

u      1/2″泄漏电缆:

²       84(1900MHz)。

 

3.7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2)      特性阻抗:

50±1Ω

3)      功率容量:

0.48KW

4)      最大衰减(dB/100m,20℃)要求:

频段

1/2″软缆

7/8″

1/2″

10D/FB

12D

1900MHz

16

6

11

16

15

5)      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馈线类型

二次弯曲半径(mm)

一次弯曲半径(mm)

1/4″软缆

30

 

1/2″软缆

40

 

1/2″

210

70

7/8″

360

120

6)      馈线尺寸

频段

1/2″

7/8″

1/2″软缆

内导体外径

4.8±0.1

9±0.1

3.6±0.1

外导体外径

13.7±0.1

25±0.2

12.2±0.1

绝缘套外径

16±0.1

28±0.2

13.5±0.1

7)      工作温度:

0℃~+40℃。

 

3.8电缆接头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2)      特性阻抗:

50Ω

3)      绝缘电阻:

≥5GΩ

4)      接触电阻:

内导体:

≤5mΩ;外导体:

≤2.5mΩ

5)      接头类型:

BNC型、TNC型、N型、DIN7/16型

6)      耐压、屏蔽效率、抗电电阻要求:

 

连接头类型

BNC型

TNC型

N型

DIN7/16型

额定工作电压(V)

>500

>500

>1400

>2700

屏蔽效率

≥55dB

≥55dB

≥90dB

≥128dB

抗电电阻

1.5KV

1.5KV

1.8KV

4KV

7)      驻波比:

<1.3

8)      温度范围:

0℃~+40℃

9)      机械寿命(次):

>500。

 

3.9同轴负载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5W,10W,15W,20W,25W,50W

3)      频率范围:

1710MHz~2500MHz

4)      驻波比:

 <1.3

5)      接头类型:

N-M

6)   工作温度:

0℃~+40℃

3.10多频段合路器技术指标

1)   特性阻抗:

50Ω

2)   功率容量:

100W

3)   工作频率:

PHS和WLAN:

端口1——1900MHz~1910MHz、端口2——2400MHz~2500MHz

PHS和3G:

端口1——1900MHz~1910MHz、端口2——待定

PHS+3G和WLAN:

端口1——待定、端口2——待定

4)   双频合路器驻波比、耦合损耗、隔离度、最大输入功率要求:

双频段合路器

合路器类型

双频段合路器

隔离度(dB)

>60

驻波比

≤1.3

插入损耗

1900MHz输入端

<0.6dB

2400MHz输入端

<0.6dB

最大输入功率

1900MHz输入端

>100W

2400MHz输入端

>100W

5)   互调产物:

<-120dBc

6)   接头类型:

 N-F

7)   工作温度:

0—+40(℃)。

 

3.11电桥技术指标

1)频率范围:

1900MHz-1910MHz;

2)  插入损耗:

<0.3db;

3)  隔离度:

>22db。

第四章PHS网络室内分布系统的兼容性要求

4.1一般要求

买方本着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投资的原则,要求PHS室内覆盖系统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射频同轴电缆、电缆接头、天线——可以在将来的3G网络中使用。

买方要求卖方提供完整的成熟的解决方案及成功的应用实例。

4.2系统兼容性要求

在PHS室内覆盖系统中,对于分布式无源系统,要充分考虑到与将来3G室内覆盖系统的兼容性,以便在将来3G系统的室内覆盖也能很好的利用目前的无源分布部分,避免重复投资。

因此,目前PHS的室内覆盖方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工作频段的兼容性,无源分布系统——功分器、耦合器、射频电缆、电缆接头和天线等器件的工作频段要覆盖1.71-2.5G频段;

2)  易于迭加与组合,各个组成部分接口标准化、独立化,要考虑后续网络的特点,在设计方案上做到兼容,以便日后的升级;

3)  尽量减少升级成本,即经济上的可行性,运营商不必为升级付出大的代价。

PHS系统和3G系统共用分布系统拓扑结构如下图:

PHS系统

3G系统

合路器

信号分布系统

4.3与现有其他移动通信系统共存的要求

PHS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有源器件要严格按照划分给PHS系统的工作频段进行设计,避免和已有的公共移动通信系统相互间的干扰(特别是注意GSM1800的下行频段是1805MHz~1850MHz)。

 

附录A系统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A1测试准备

l      测试手机若干部;

l      测试仪表(LF970或PHS35L/C)若干台;

l      该建筑的室内分布设计方案;

l      该建筑的室内平面图。

A2测试方法

A2-1覆盖效果测试

使用PHS35L做均匀连续测试,在楼层平面图上标出覆盖场强跨范围(盲区:

0-26dBuV;弱覆盖区:

26-36dBuV;一般覆盖区:

36-46dBuV;强覆盖区:

>46dBuV)的地区,形成多个独立的封闭空间。

计算不同场强范围所占的面积,得出各场强段覆盖比例并填写附表1,并做出覆盖效果图。

A2-2信号优先级测试

选点,记录使用附表2,并在表中标出CSID为室内分布系统基站的记录。

A2-3边缘场强测试

如下图在测试楼层各墙面各取若干个点,测试位置离窗户一米(在平面图上标出位置号),按附表3记录该层基站信号的最高场强值。

 

 

 

 

 

 

 

 

A2-4拨打测试

使用测试手机在各楼层所选测试点进行拨打,每个点拨打3次,记录信号强度和话音质量。

拨打记录参见附表4。

A2-5切换测试

对室内切换测试,拨通电话后在楼层内移动,记录切换情况(记录表参见附表5),并在楼层平面图上标出切换点。

对室内基站与室外基站的切换测试,拨通电话后走出大楼和走进大楼,记录切换情况(记录表参见附表5),并在楼层平面图上标出切换点。

测试应双方向进行。

对电梯的切换测试,进电梯前拨通电话,进入电梯,记录切换情况;在电梯内建立通话,出电梯后,记录切换情况。

测试中每完成一次切换后即可挂机。

A2-6电梯、楼梯、地下室的通话测试

拨通电话后进入电梯及地下室,记录通话和切换情况,记录表参见附表4。

A2-7同步测试

在楼层各墙面各取一个点,各墙面点与楼层中心点连线的中点取为测试点(在平面图上标出位置号),用PHS35L/C和手提电脑进行测试和数据采集。

每次测试时长35秒,每个测试点测试十次,按点序列保存测试文件(如第3层的第5点的测试文件中应包含“3-5”字样)。

对全部的测试文件进行分析,得出室内系统本身及室内和室外系统的同步结果,并在楼层平面图标出基站同步状态。

同步测试工作纪录表参见表6,测试分析报表由后台分析。

A2-8泄漏测试

用路测工具在楼宇周围进行路测,过滤出室内基站的场强信号,做出室内基站的路测场强覆盖图,得出被测室内基站对室外覆盖的影响(要求〈36dBuV〉。

其次,选定采样点,读取各点场强数据中室内和室外最高场强,比较二者差值(要求室外值高于室内值8dB)。

结果由后台处理。

A3测试表格

附表1 覆盖率样本统计表

测试纪录编号

楼层总面积

>46dBuV的面积

36-46dBuV的面积

26-36dBuV的面积

<26dBuV的面积

覆盖率(≥36dBuV)

备注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表2信号优先级测试记录表

测试点

地点:

         楼层:

         测试人:

      时间:

最高场强

次高场强

第三场强

第四场强

第五场强

 

 

 

 

 

 

 

 

 

 

 

 

 

 

 

 

 

 

 

 

 

 

 

 

 

 

 

 

 

 

 

 

 

 

 

 

附表3边缘场强测试记录表

测试楼层

位置号

CSID

场强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表4呼叫测试记录表

楼层

测试点

是否占用室内基站

场强[dBuV]

MOS

断线次数

切换次数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表5切换测试纪录表

楼层

切换描述

切换前CSID

切换前CSID

是否掉话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表6同步测试纪录表

楼层

测试地点号

测试时间

文件号范围

 

 

 

 

 

 

 

 

 

 

 

 

 

 

 

 

 

 

 

 

 

 

 

 

 

 

 

 

 

 

 

 

地点:

              测试人:

          时间:

 

 

 

 

 

附录B设备及器件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B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称电气指标和达到PHS系统的要求。

B2测试环境和进程要求

l         相对干净的测试环境,具备测试需要的设备、电源和安全条件。

l         按统一规定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过程有广东电信相关技术人员陪同或参与。

B3测试仪表及附件要求和准备

B3-1信号源

输出频率范围大于1920MHz,功率大于10dBm点频信号,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2噪声测试仪

感应电平优于-100dBm,适用频率范围大于2G,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3功率计

感应电平优于-30dBm,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4频谱仪

使用频率范围大于2G,分辨率带宽大于300Hz,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5矢量网络分析仪

使用频率范围大于2G,可测注波比,测试前预热30分钟;

B3-6测试附件

包括标准测试测试电缆、转换头、耦合器和可调衰减器等配件,其性能经过测试验证及格。

B4测试方法

B4-1干放

B4-1-1工作频带和带内平坦度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扫频输出;

2)    连接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下行平坦度测试结果;

4)    交换被测元件的输入输出口进行上行平坦度测试,同1、2、3步测试;

5)    可用标量网络分析仪代替信号源和频谱仪。

 

B4-1-2最大输出功率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用功率计校准信号源;

2)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使输出电平为被测元件上限输入电平;

3)    连接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4)    连接并操作频谱仪,使接收信号的功率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5)    同样测试上行的最大输出功率。

 

B4-1-3输入信号范围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用功率计校准信号源;

2)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

3) 连接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4) 连接并操作频谱仪,使接收信号的功率正确显示,调整信号源输出幅度,记录测试结果;

5) 同样测试上行的输入信号范围。

 

B4-1-4增益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输出,输出幅度为被测元件的正常输入电平;

2)    连接被测元件、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并操作频谱仪,使接收信号的功率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增益。

 

B4-1-5带外杂散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

4)    记录测试结果;

5)    同样测试上行的带外杂散。

 

B4-1-6邻道干扰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邻道干扰。

 

B4-1-7三阶交调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信号源输出两个相距2MHz的信号,调整信号源输出,使被测元件输出为最大;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进行上行的三阶交调测试。

 

B4-1-8驻波比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置标量网络分析仪;

2)    对标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

3)    连接被测元件,记录测试结果;

4)    同样测试上行的驻波比。

 

B4-1-9噪声系数

测试连接图:

 

操作步骤:

1)    设定噪声测试仪;

2)    连接被测元件;

3)    读取测试结果;

4)    交换噪声测试仪的输入和输出连接,测试上行的噪声系数。

 

B4-1-10功率稳定度

测试连接图:

测试步骤:

1) 设定信号源点频输出(或使用PHS信号发生器);

2) 连接被测元件和衰减器,确保输出功率在频谱仪的允许范围内;

3) 连接频谱仪并进行界面操作,使接收信号的频谱正确显示,测试24小时,记录测试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