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117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docx

第五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资料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

一.河流概况:

★1、了解有关河流的几个概念:

外流河:

最终流入----------的河流

外流区:

外流河的---------区域(流域)

流域:

河流的--------区(集水范围)。

流域地表界线通常是------------,即分水岭。

内流河:

最终未流入--------而是注入-------或------------------的河流

内流区:

内流河的--------区域

水系:

有干流和支流构成的------------系统

分水岭:

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

(1)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

 (2)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

(3)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

2、河流的水文特征(动态):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包括:

①水位:

(水位的高低决定于河流---------------,在湿润地区,河流补给以----补给为主,,水位变化由----------特点决定,水位高低随-----------的变化而变化;在干旱地区,河流的补给以----------补给为主,水位变化由--------决定,水位高低随------------变化而变化)

②流量: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其次,流域面积大,支流多,一般流量---------------)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状况、-------------、-----------、地面物质结构、流量等)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决定于-------------的高低,----------------------,河流无结冰期;---------------,河流有结冰期,且纬度越高,结冰期越-------。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特征决定。

流域内的---------决定落差、---------特征决定流量。

⑥汛期:

夏汛---补给形式多为---------补给或--------------补给

冬汛-----河流补给形式多为----------补给,冬季-----------,形成河流冬汛。

春汛----由------------------补给形成春汛。

无明显汛期----全年多雨或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汛期不明显。

3、河流的水系特征(静态)---河道的结构,一般包括:

①源地、流程、流向、入海口:

河流流向由-------特点决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高处凸,河流向低处流。

(两者方向---------)

②河流长度③流域面积:

④河道弯曲程度

⑤水系形状:

取决于支流多少及其分布状况----对称水系、扇形水系、向心水系

★提示:

一条河流的特点可从河流的水系特点和水文特点两方面进行描述。

水系特点一般包括水系形状、河网密度、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大小等。

水文特点一般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及特殊水文现象等。

★1、我国河流的基本特点

①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②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亿立方米,仅次于、、居世界第三位

③水能蕴藏量极大: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千瓦,居世界位

2.外流河与外流区:

(1)外流河:

其中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有:

流入印度洋:

流入北冰洋:

(2)外流区:

占全国总面积,占全国水量%

3.内流河与内流区:

(1)内流河: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河

(2)内流区:

占全国面积,占全国水量%.

4.外流区和内流区分界线:

北段大致沿着岭一山一山一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山─山一线,止于西端国境线。

注意:

①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相近?

②此线以东,除了-----------------------------------------------为小面积封闭型内流区域外,其他均注入----洋-----洋,以西除----------河注入---洋外;其他均----------

③属于太平洋水系的如:

-----------------------------属于印度洋水系的如:

-----------------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如--------------

5.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主要河流

流量及原因

水位变化

汛期

含沙量及原因

有无结冰期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

上涨,形成汛期

冬季风盛行时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

(2)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征

成        因

案例

主要分布在------------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水量较----

汛期-----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6、我国的湖泊:

(1)内流湖:

位于区的湖泊,无河流与海洋相通。

是水湖(因为湖水的输出形式为;易积聚,水带咸味),如我国的湖区,其中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

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该湖的成因是,湖水补给是水,是咸水湖)

(2)外流湖:

位于区的湖泊,有河流与海洋相通。

是水湖(因为湖水的输出形式是,水中盐分,水无咸味)如我国的湖区,湖(赣)、湖(湘)、

.(苏)(苏)、(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3)我国两大湖泊分布区:

①-----------------②----------------

(4)人工湖泊:

--------

[补充]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全部为外流湖、淡水湖。

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绝大多数属内流湖,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

其中青海湖(青)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属咸水湖),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

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

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关注湿地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我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

①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②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

①调蓄水量、调节气候;②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③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④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⑤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⑥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难点突破:

认识大地明珠——湖泊:

指出湖泊名称及其所在省份、地形区

1、咸水湖与淡水湖区别

上图A和B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湖泊,理由是什么

小知识: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例:

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B.图①为咸水湖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二.我国主要的河流

1、京杭运河:

地位:

世界上开凿最、最的人工运河

概况;长度;千米;

流经省市:

沟通水系:

河、河、河、江、江

作用:

历史上:

沟通,运粮北上

现在:

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的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

2、珠江:

①概况: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2197千米,流域面积45万平方干米,流经等省区,最后注入海,

②水系组成:

由江、江和江汇合而成,主流是江

③水量:

水量仅次于,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④水能:

主要集中在,“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是指将珠江上游的水电站送往

⑤水运:

水运发达,货运量仅次于,居我国第二位。

★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

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防洪效益:

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

③航运效益:

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

④促进西部大开发:

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境内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

3、长江

(1)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山各拉丹冬雪峰

干流流经省区:

11个省(市,区)。

流经主要地形区:

高原、山区、高原、盆地、平原

注入海洋:

在市注入海,

长度:

千米,为我国最河流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我国流域面积最的河流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我国年径流最河流。

上中下游划分:

自源头河到湖北为上游,自到江西为中游,江西以下为下游,

主要支流:

上游(江、江、江、江)、中游(江、江江等).其中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主要湖泊:

湖南省(湖)、江西省(湖)

上中下游河流特征:

上游:

大,大,多、丰富;

中游:

多、多、多

下游:

江水、水流、少

(2)经济意义

①水能资源丰富:

分布:

A至:

因为深切山区,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大,流经气候区,降水丰富,接纳了大量支流,大,水力资源丰富

B:

深切山,地势由第级阶梯过渡以第级阶梯

开发:

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

(三峡的上游干流)、(汉江)、、(雅砻江)、(岷江支流大渡河),(清江)、(沅江)、(乌江)、在三峡的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②巨大的价值---黄金水道

原因;A.的水文特征,;的河道特征;

B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等优点;

C沿途密集,发达,量大;

D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航线建设:

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江和“九曲回肠”的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

(3)防洪与治理

①洪灾原因:

A、广,多,丰沛、干流长、大

(雨带推移:

正常年份,洪水来洪时间错开:

5月,雨带在长江南岸支流,则水系、水系涨水,汇入长江;6月,雨带在长江干流和北岸支流,则和,.

.江涨水。

异常年份:

雨带徘徊于长江南北两岸,和同时涨水)

B、江段落河道特别弯曲,泥沙,流水

C、长江上、中游山区遭到破坏,严重。

D、中游减少,淤积,使湖泊能力减小。

②防洪工作---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A、修建了,并重点治理江河段,(上游)

B、长江上中游营造林

C、加固,兴建了工程,(中下游)

D、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

,其次)

4、黄河

(1)概况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山北麓

流经9个省级政区:

流经主要地形区;高原、高原、高原、平原;

注入海洋:

在省注入海

长度:

千米,中国第长河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中国第。

年径流量:

立方米,水量很小(黄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均大于珠江,但水量只有珠江的1/7,原因是:

黄河流经地区为地区,而球江流经

地区)(黄河干支河交汇处无大城市,干支流沿岸城市多的原因是:

北方地区以交通运输为主,黄河航运价值,干支流交汇处并无的优势。

但黄河干支流沿岸较丰富,因些大城市往往分布在河流沿岸)

上中下游划分:

至内蒙古为上游,至河南省为中游,以下为下游(下游主要在和省境内)。

主要支流:

上游:

;中游:

无定河、延河、山西省的河、陕西省的河(其支流有河、河)

上中下游各段河流特征:

上游:

河源,峡谷段丰富,河套段水流

中游:

多,多,水量,量大;

下游:

水流,沉积形成河,支流少,发生灾害,

凌汛产生的条件

①-------------------------②-----------------------------------

 

黄河凌汛:

(时间、地点,成因?

)在和易形成水文灾害凌汛(原因:

河水自较流向,和季节,下游地区河流早或迟,来自上游的冰块,水流而形成).

世界还有哪些河流也有凌汛现象?

(2)母亲河的奉献

①冲积平原:

下游塑造了平原,上游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境内的平原,内蒙古境内的平原,

②发电:

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资源丰富

开发:

实行开发,已陆续建成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上游:

青海的峡、

.峡、甘肃的峡、宁夏的峡;中游:

河南的峡、小浪底(以

为主,兼顾)等

③灌溉:

流经地区降水不足,作用巨大,如宁夏、河套平原由于形成了农业区

(黄河与长江相比,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黄河小,水位浅,冬春很长期,甚至流;降水集中月,水位变化大;有较长的期;部分河段有汛;大,下游为河)

(3)中国的忧患

①忧患的原因:

A、中游严重

B.下游:

a.泥沙淤积形成“”,易

(形成原因:

黄河出高原,流入地区,由于河道变、坡度变、流速

大量泥沙,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

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的危险);

c.水严重,

b.流.(原因:

上游属于地区,量少,量大,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小;沿岸增加;严重;水资源管理不统一,沿河引水工程争相抢水)

②黄河的根治

黄河之害,在于游决口改道。

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所以,A。

治理黄河的关键:

在于。

B.治黄的根本是:

加强中游,(因为:

黄河泥沙%来自中游)

C.具体措施有:

;,以减少入河泥沙;上中游修建,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修建工程;下游加固;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率。

【重要考点】

考点一长江洪水的形成及其治理措施

(1)洪水的形成:

①长江流域-----,支流-----,流经地区降水-----、干流汛期----、水量---。

②长江中上游地区-----破坏严重。

一方面使其-----------减弱。

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使河床抬高,湖泊泥沙淤积严重。

河流湖泊的--------能力下降。

③洞庭湖等中、下游湖泊被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④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泻流不畅。

(2)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二是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三是北面的汉江。

若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则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

(3)治理的措施:

①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并保护好现有的森林。

②修水库。

③加固江防大堤。

④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⑤对荆江河道实许栽弯取直。

⑥做好洞庭湖的退田还湖工作。

⑦修建长江三峡大坝。

考点二黄河水患的形成及治理的措施

(1)水患的形成:

①黄河下游为“---------------”。

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来,一遇暴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

②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月,且多----雨,容易形成洪水。

③黄土高原-----破坏严重,使其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且造成严重的-------------。

(2)治理的措施:

①加强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采取的途径是---------,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

②修-----。

③加固黄河大堤、疏通河道,亦可用调水冲沙的方法冲刷下游淤泥。

④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考点三黄河的断流

(1)成因:

①-----------------------------------。

②---------------------------------------------------

考点四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考点五气候对河流的影响(祥见资料)

【高考试题赏析】

例题1: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08文综北京卷)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8分)

【解析】本题是综合考查中国地理地形、水文、气候的典型的高考试题。

做题要读经纬网,确定空间位置,包括经纬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方向、朝向、地形位置、河流位置等等,然后根据当地地形、水文、气候状况回答并分析原因。

同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准确的描述地理事物。

从本题可以看出,只要思维清楚,知识扎实,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就会取得优异成绩。

【答案】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例题2: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9-11题。

(09辽宁、宁夏文综试卷)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11.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迁移思考的能力。

(9)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

气候(纬度地、气候适宜,适于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气候的影响)

(10)“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

(水文变化)

(11)“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

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9.A10.C11.B

例题3:

图l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1,完成2~4题。

(09海南高考文综卷)

2.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4.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布区域定位能力。

关联考点:

水位变化的原因分析;水文特点、气候降水。

(2)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3-7月持续增加,8-3月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中“持续增加”的描述是错误的,1-3呈下降趋势。

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

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

B选项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D选项中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

(3)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流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份在入流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如:

灌溉、腾挪库容等。

(4)分析其可能的大气降水作为该水库水补给形式,推敲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且水库有行洪、泄洪、分洪需求,进而可筛选甄别出正确选项。

【答案】1.C2.D3.C

例题4:

图5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5,完成16~18题。

(09海南高考文综卷)

 

16.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17.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

18.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由图可知:

该地河、湖众多,地势地平(海拔在20m~40m之间),因此,可筛选选项,判断该地可能为我国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江河下游地区,如:

长江中下游平原。

(17)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防洪、防涝是其重中之重。

(18)由(16)题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答案】1.A2.A3.B

例题5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2010年文综全国卷Ⅱ)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