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188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docx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

“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的通知》的通知

各处、系、部、室:

现将市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组织有研究能力的教工申报。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报人需认真阅读教育局的通知,按规定选题,准备申报材料。

2.申报材料包括课题研究方案一份、《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一式三份,于2008年8月15日前报科研处(新街口校区203室,联系人陈云,电话84708391),由科研处统一报市教育局。

附:

1.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的通知

2.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

3.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科研处

2008年5月15日

 

关于组织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市属高校、直属学校(单位):

   为了适应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要求,决定组织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含市属高校)、直属单位。

   二、选题要求

   申报人可根据《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所提供的方向和范围,结合本校(单位)实际并针对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明确、可行的研究课题,制定好研究方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申报。

已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未立项的课题需按照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要求重新申报。

   三、课题主持人要求

   课题主持人必须是南京市教育系统的有关人员,一般应有中级以上职称,并能切实履行课题研究的职责。

一个课题主持人不得同时申报两项以上(含两项)课题。

凡未完成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的主持人,不得申报本年度课题。

   四、研究周期

   一般不超过3年,提倡1—2年短周期的课题研究。

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在申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下期课题是,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立项。

   五、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课题研究方案一份、《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可在网上下载或到市教科所领取)一式三份。

   课题主持人应按《申报评审书》要求填写,所在单位须对《申报评审书》全面审核并签属意见。

区县教科室(所)应认真审查申报材料,并在《申报评审书》相应栏签属意见。

课题申报前要加强论证和研究方案的完善工作。

   六、申报截止日期与立项程序

   申报截止日期为2008年8月30日。

区县及所属学校申报材料报送区县教科室(所),由区县教科室(所)审核盖章后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教科所课题管理中心)。

市属高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申报材料直接报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课题申报材料由南京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根据立项条件进行评审,最后由市教育局批准立项,并通知研究单位和课题主持人。

   未详事宜,请与南京市教科所课题管理中心联系。

联系人:

黄达成,李亚平;联系电话:

84402341。

南京市教育局

二00八年五月七日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

“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南京市“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南京市的教育将产生新的飞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教育的发展要以教育研究为先导,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品质的教育科研为支撑。

在“十一五”时期中,南京市将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需要教育的发展为基础,特别是现代教育已经因为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巨大的变化,教育科研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现。

南京市教育科研在“十五”期间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课题研究的规模、质量、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的力量开始得到整合,教科研管理机构与研究队伍的建设得到加强,为了在“十一五”时期中,加快全市教育科研的发展,为南京市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更好的服务,根据南京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精神,参照国家、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特制订《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一、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1.有序扩大规划课题的规模,进一步完善规划课题的体系。

国家、省级规划课题的数量在全省处于前列。

市级以上规划立项课题覆盖学校(幼儿园)的面达80%以上。

2.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

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培训与激励措施,全面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3.建设“火炬工程”。

推出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起引领作用的教科研品牌成果,扩大南京教育在全国的影响。

4.推进“草根计划”。

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发挥课题研究的效益,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

5.推进全市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整合教育科研力量,优化教育科研资源配置,加强教科研管理队伍与研究队伍的建设。

二、“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原则

1.坚持研究的正确方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自主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

2.以应用研究为主,贴近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题研究的“精”、“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3.突出重点,加强研究力量联合和整合,对于南京市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课题,开展协作研究,进行联合攻关。

4.保证研究质量,减少低水平重复。

5.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推广的关系。

发挥网络平台在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中的优势。

6.拓展视野,借鉴和吸纳当今国内外(包括本市)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纳中外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和经验,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活跃研究气氛。

7.提倡生动活泼、明晰流畅、风格多样化的成果表达方式,使教育科研成果中所表达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易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

8.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的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和学术规范建设,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总体安排

南京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采取一次规划,分批申报的方式,以适应本市教育的发展,并与国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协调。

“十一五”规划课题分为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和个人课题。

另外,“十一五”规划安排了一定比例的自选课题,以满足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重点课题侧重于对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研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立项课题主要是学校对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特色、经验、范式、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由南京市教育系统各单位按要求申报。

个人课题主要是教师个人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由教师个人进行申报。

自选课题是研究者根据自身需要和力量,提出的具有研究价值、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选题并进行申报。

四、研究的重点与主要领域

(一)、重点课题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全市教育改革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全局性研究。

重点课题紧紧围绕南京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紧扣南京教育发展的实际并具有前瞻性,要从这一背景和全局高度,把握重点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重点课题由市教育局面向社会招标。

研究周期二年,但要提供中期研究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论证。

在对重点课题的成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1、南京教育名城建设的思路和方案

(1).南京教育名城的内涵、目标定位与相关理念

(2).南京教育名城建设的方案设计

(3).南京教育名城的实现方式与策略

2、南京市素质教育深化与发展的范式研究

(1).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2).南京素质教育的特色和经验

(3).南京素质教育操作范式的个案集锦

(4).南京市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设

3、促进新农村教育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的研究

(1).南京新农村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目标

(2).本市农村教育的现状调查

(3).南京新农村教育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4).推进新农村教育的相应机制与制度

(5).新农村教育发展的评价

4、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及运作机制的合作研究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指导思想、质量观及依据

(2).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子系统的研究

(3).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转的范式

(4).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软件设计

(5).市、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性的评估

5、南京市中小学教育优秀传统的研究

(1).教育优秀传统的本质特征、核心内涵

(2).教育优秀传统形成的环境、机制、条件及内在规律

(3).南京中小学教育优秀传统的分析、历史回顾与时代审视

(4).南京著名中小学的个案研究

6、南京市教师教育新体系构建及教育质量的保障研究

(1).南京教师教育的现状分析

(2).南京市教师教育的目标

(3).南京市教师教育新体系的框架

(4).南京市教师教育的区域推进与教师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5).教师教育质量的监控及培训有效性的评估

7、南京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南京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追求、基本原则

(2).南京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3).促进南京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规划、结构、功能、城乡、布局调整等)

8、南京市终身教育体系的设计与推进策略

(1).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

(2).南京市终身教育体系的设计

(3).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范例

(4).南京市终身教育的推进策略

9、南京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1).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对职教人才需求的分析

(2).南京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3).南京市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与整合

(4).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构建

10、名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的总结与推广的研究

(1).南京地区名师结构、特点的调查研究

(2).名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的个案研究

(3).名师成长的途径及自我发展的研究

(4).名师教育教学经验辐射推广的研究

11、南京幼教的优势发展与特色提升的途径与对策

(1).南京幼教的流派与代表

(2).南京幼教的优势与特色的梳理

(3).南京幼教的优势与特色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4).南京著名幼儿园的个案

(二)、研究的主要领域

研究的领域包括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市教育体系,主要供立项课题选题使用(个人课题另有选题指南)。

研究课题的名称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并注重实效。

1.教育发展研究

·南京教育现代化的研究(目标、行动原则、实施途径、评价指标体系等)

·南京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研究

·化解“就近入学”与“择校”矛盾的研究

·学校规模与质量同步推进的研究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升学考试制度的研究

·办学体制多元化的研究

·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

·推进全市素质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的研究

·南京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研究(目标、法规、策略等)

·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教育督导在素质教育中保障作用、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科学的“督政”评价体系构建、民办中小学督导机制等)

2.教学研究及课程改革研究

·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研训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

·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建设高效课堂的研究(特征、规律、经验、策略、方法、案例、个案等)

·学科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

·基于校本研究的教研组建设的研究

·小班化教学的研究

·南京市小学、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研究

·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包括学习思想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心理的辅导等)

·影响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如有效课堂交往策略、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新课程考试评价改革的研究

3.德育、心育的研究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研究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

·学生基础文明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方法、范式、案例、个案等的研究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心理危机因素分析与干预的研究

·德、心两育有机结合的研究

·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研究

·特殊成长环境中儿童问题的研究(如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

·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的研究

·学生体质状况监测与干预

·生命教育的研究

·班队建设研究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特长生培养的研究

·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的研究

4.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研究

·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形成与发展及相关的范式、范例、经验的研究(如艺术教育、环境教育、创造教育、科技教育、中学生导师制、研究性学习等)

·学校高效运作的管理范式的研究

·校长选拔、校长管理、校长发展的研究

·各校长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研究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学校安全的研究

·教师师德建设的研究

·校本培训的研究

·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的研究

·教师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

·名、特、优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5.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及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模块化的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规格、市场定位与就业指导的研究

·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研究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

·社区教育范式的研究

·农村成人教育网络的构建和运行机制

·城市企业成人教育的专题研究

6.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和方案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研究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网络技术支撑下的远程教研研究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

7.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

·南京幼儿教育的区域特色的研究与园本特色的研究

·学前办学体制的研究

·幼儿教育实践陈鹤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研究(如游戏教学、家园共育等)

·幼儿园管理的研究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的研究

·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

·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

·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全纳教育、差异教学等)

·残疾儿童发展的有关问题的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含其他方面涉及幼教及特殊教育的内容)

8.南京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教育科研发展的研究

·地方高校在南京市终身教育体系中及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模式的研究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办学水平提高的研究

·地方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研究

·地方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

·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的研究

·教育科研评估体系的研究

·科研型教师成长的研究

(三)自选课题

上述“重点课题”和“主要研究领域”内没有明确表述的研究选题即为自选课题。

在“十一五”规划中,将为自选课题提供30%左右的计划。

申报自选课题者可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与变化的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校本性、特色性且创新程度较高的选题,设计好研究方案,参加“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立项评审。

五、实现“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

为了实现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必须加强领导,在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布置下,有计划地推进全市教育科研。

各区县教育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区县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

2.推进全市教育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为适应全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的发展,需要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各部门研究力量的协调,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为发展全市教育科研创设良好的环境。

逐步整合全市教育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市局各业务部门的课题研究计划纳入全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各部门的课题仍由各部门管理,课题指导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并加强合作。

3.市教育行政部门将继续加大教育科研的投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经费、人员的支持力度,学校应有教科研配套资金。

在加大教育科研投入的同时,加强研究的绩效评估。

4.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按省厅文件要求配齐配足区县教科室(所)的人员和办公设备。

5.提高教育科研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学术管理水平。

建立全市教科研的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全过程管理。

6.完善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

支持和鼓励教师,特别是名、特、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将承担规划课题的研究作为学校评优、教师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

 

项目类别:

__________编号:

__________区县(直属单位):

__________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

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主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写说明

1.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课题(含自选课题)均填此表。

2.“项目类别”与“编号”申报人不填写,课题评审后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填写。

3.课题主持人可以填写一人,也可以填两人,但均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课题核心组成员必须承担具体研究任务并提供子课题研究成果,限填8人。

4.研究领域分:

教育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研究、学校发展研究、教师发展研究、德育研究、心育研究、教育信息化研究、职业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幼儿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南京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5、课题研究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三年,但必须提供中期研究成果,同时倡导一至二年短周期的课题研究。

6.本表一式三份(可一份原件,两份复印件),经审批后,市规划办、区县教科室(所)和课题主持人各存一份(直属单位、学校和市属高校可一式两份)。

7.填写本表须字迹端正、清楚,本表可打印,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资料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

单位

E—mail

通讯

地址

邮编

电话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或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获奖)论文的报刊(论文级别)、出版论著的出版社

日期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

单位

E—mail

通讯

地址

邮编

电话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十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出版)论文、论著或市级以上获奖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获奖)论文的报刊(论文级别)、出版论著的出版社

日期

8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

职称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二、研究方案要点

1.研究背景及价值(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论与实践价值)

 

2.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3.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的文献检索分析

 

4.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5.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6.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根据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方法设计)

 

7.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课题主持人与核心成员的研究能力;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过去的基础、文献搜集、调研工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如时间保证、经费投入、资料获得、实验条件等)

 

9.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主持人(签章)

年月日

三、评审意见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区县教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区县教科室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公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