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446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docx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中国短期长期

简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及中国短期与长期

应对策略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进而叙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调节机制和主要机构及其改革情况以及当前主要问题。

之后建立模型分析中美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自2001年起,两者存在比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

因此中国短期有必要增持美国国债;不能盲目打破美元货币体系,否则自身利益将会严重受损。

而在长期中国应该减持美国国债,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同时中国必须把扩大需也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而不只是扩大出口。

关键词:

货币体系;中美贸易;净出口贡献率;增持;减持;

Abstract:

Thispaperfirstlyreviewtheevolvementoftheworld’smonetarysystem,andthennarratetheregulationmechanismandinstitutionoftheworld’smonetarysystem,thereformatorysituationanddominatingproblems.AfterestablishingthemodeloftherelationofChina-U.S.tradeandeconomicincreaseofChina,theauthorfoundthatfromtheyearof2001,therewas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China-U.StradeandeconomicincreaseofChina.Soinshort-time,Chinahavetheneedtoincreasethepossession,nottobrokethedollar-monetarysystemblindly,lestinterestssufferedseriouslyatlast.Butinlong-time,ChinashouldreducethepossessionofAmericannationaldebt,rebuildtheworld’smonetarysystem;Chinamustenlargenotonlyexportbutthedomesticdemandtostimulatetheeconomy.

Keywords:

monetarysystem,China-U.S.trade,netexportcontributerate,reducepossession,increasepossession

 

一、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结束之际,美、英、法、前联等40多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认为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和战争破坏将阻碍未来繁荣,决定建立: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制定可靠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机制所需的资源以稳定各国货币和国际金融市场,确保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框架;

(2)世界银行,提供推动重建和发展所需投资以复兴欧洲;预防危机再现并重建各国经济。

这次会议就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由此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汇率制度安排。

(二)关于牙买加体系

随着美国国际收支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大量外流,1971年和1973年两次出现“美元灾”。

美国无法承受其黄金储备的持续下降,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停止兑换黄金。

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随之而来的是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一个不断变动调整的时代。

牙买加体系未对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关系、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以及资本流动监管做出实质性安排,只是事后承认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合法化、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灵活化。

牙买加体系虽更加灵活、富有弹性,但缺少统一制度安排和严格监管,实际上是“无体系的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调节机制和主要机构及其改革情况

(一)IMF职能及其转变

IMF自建立起就承担着贯彻国际货币合作原则、防止国际货币体系解体的职责。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MF敦促各国实行钉住汇率,有效防止个别成员国从狭隘利益出发采取有损于其他成员国利益并将招致报复行为的货币政策。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主要发达国家转向浮动汇率制。

IMF做出调整,1976年,IMF“二十国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确认:

黄金不再作为成员国汇率挂钩对象;各国有权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可作为被选择对象;成员国在汇率体制上的任何调整都应及时告知IMF;IMF应继续监督成员国汇率政策。

实际上,浮动汇率制虽被“合法化”,但各国汇率政策仍不可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

IMF在原有一般性汇率政策磋商机制基础上新设“双边磋商机制”,规定必要时IMF可与某一成员国当局就后者的具体汇率政策进行双边商讨并提出校正建议。

IMF的这种活动总体上促进了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社会在汇率事务上的相互理解和自觉遵从基本规则。

以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为标志,近十多年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常常面临货币、金融危机的冲击或威胁。

IMF对此做出反应,推出分别针对个例情况和普遍情况的对策。

1990年以来遭受货币、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体大多走出阴影,危机的扩散得到遏制。

今天,针对“全球性经济失衡”问题,IMF做出新的调整。

在2006年9月IMF与世界银行新加坡年会上,正式建立IMF与成员国在汇率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多边磋商机制”,由IMF召集对全球经济平衡有重大影响或关联的成员国进行集体商讨,商讨议题包括经济问题的原因、性质和应对措施,并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由IMF连同有关成员国制定政策实施方案。

它超越了“双边磋商机制”的局限,能够针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复杂性与多边性特点推动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进程。

参加者根据议题的性质和关联性确定,同一议题的多边磋商活动可重复进行,这主要取决于在达成共识上的成果以及有关政策调整的效果。

“多边磋商机制”的建立是IMF框架国际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改革和进步,也是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一个必然结果。

(二)七国集团(G7)峰会以及新的变化和发展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工业化国家首脑集会商讨对策。

在法国总统倡导下,1975年G7峰会在巴黎召开。

会议为期三天,主要代表包括各国领袖、外长、财长以及央行行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场协议”。

1985年,美、英、法、西德和日本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召开会议,讨论当时各国出现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并最终通过“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要求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

1986年东京会议上,与会国形成多边监测共识,并与IMF合作、由IMF为其提供数据支持。

自此,G7在政策协调合作方面更进一步。

此外,G7还参加了由IMF主导的国际债务危机解决方案。

日前,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意味着世界经济力量格局正悄然变化,更多国家成为维持全球经济平衡的重要关联国。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WTO是重要的世界经济组织,维护着世界贸易的规则与秩序,间接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变革。

三、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牙买加体系这一“无体系的体系”并非是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完全竞争市场体系,而是一种仍由美元充当关键货币、美国充当实际主导力量的垄断市场体系,可以说就是美元货币体系。

其主要特征有:

(1)美元仍是最重要的国际支付工具、储备资产和外汇市场干预手段。

(2)主要大国间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种制度安排符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在要求,既增加其经济决策自主性,又可向国际市场转移其国经济压力。

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高度依赖国外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大国间浮动汇率制却成为其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根源。

(3)美国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对外币值稳定的责任,其货币政策与汇率机制完全服务于本国政策目标。

(4)IMF不再提供全球性汇率稳定机制等国际公共产品与明确的国际金融规则,其最后贷款人职能受到削弱。

(5)大国间非正规汇率协调取代以往制度化的汇率协调机制。

(6)汇率波动性增强与国际货币多元化促使新的金融技术与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以发达国家为资金来源的投机力量大规模扩。

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国家通过汇率调整掌握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竞争力调整的主动权。

国际支付手段的供给由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而不按照国际经济基本面的客观需要,造成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失衡。

近年来,世界经济出现新的情况: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持续性巨额逆差与若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常账户持续性顺差。

这种情况称为“全球性经济失衡”,已经引起包括IMF在的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可以说如何解决全球性经济失衡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中美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主义认为,净出口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净出口的变化将导致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

对外贸易与短期经济波动的关系可表示为:

(1)

其中GDP为国生产总值,C、I、G分别为总消费、总投资和政府支出,(X-M)为净出口。

根据凯恩斯理论,I、G和X一般为短期经济的外生变量;总消费函数为:

(2)

其中,C0为自主消费,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总进口函数为:

(3)

其中,M0为自主进口,MPM为边际进口倾向。

(2)、(3)代入

(1)可得:

(4)

其中

就是国民收入乘数,也是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的含义是指出口增加

,GDP将增加

倍。

一般,

并且

,故

根据凯恩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可以扩大出口以促进短期经济增长,即在国民收入乘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出口,以扩大总需求、提高短期GDP的作用。

(二)对外贸易对短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根据

(1),可得从总需求角度看本期国民收入较上期增加额的各个构成部分:

(5)

其中(△X-△M)为本期净出口较上期的增加额。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对外贸易即净出口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6)

根据(6)可知,只有净出口而非单纯出口才是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长期看,国际贸易收支总是要实现平衡的,(△X-△M)必定为零,因此,从长期看,根据(6),似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的贡献率为零;但是,这是一种从总需求角度进行的静态分析,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应从总供给角度进行分析。

(三)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根据

,可得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以此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

表1计算了1981-2007年各年份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图1显示1981-2007年各年份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中国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表1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项目

GDP

GDP较上年增加额

GDP较上年增长率

中国对美国出口额

中国自美国进口额

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

净出口较上年增额

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

单位

亿人民币(1980年价格)

亿人民币(当年价格)

亿人民币(1980年价格)

1980

4517.80

14.68

57.17

-42.48

1981

4755.37

237.57

5.26

25.15

73.18

-46.90

-4.42

-1.86

1982

5183.79

428.42

9.01

30.02

68.88

-37.24

9.66

2.25

1983

5748.51

564.72

10.89

33.63

45.78

-11.47

25.77

4.56

1984

6620.91

872.40

15.18

51.11

82.93

-29.23

-17.76

-2.04

1985

7512.79

891.88

13.47

77.88

128.33

-43.69

-14.46

-1.62

1986

8178.78

665.99

8.86

85.15

121.88

-29.37

14.32

2.15

1987

9125.18

946.40

11.57

110.29

141.44

-23.66

5.71

0.60

1988

10153.37

1028.19

11.27

119.48

187.97

-42.88

-19.22

-1.87

1989

10566.20

412.83

4.07

145.63

230.50

-44.49

-1.61

-0.39

1990

10971.24

405.04

3.83

230.31

238.83

-4.87

39.62

9.78

1991

11979.86

1008.62

9.19

327.86

426.29

-50.53

-45.66

-4.53

1992

13685.82

1705.96

14.24

473.92

490.85

-8.46

42.07

2.47

1993

15531.88

1846.06

13.49

977.52

615.78

153.48

161.94

8.77

1994

17498.69

1966.81

12.66

1849.66

1204.03

224.69

71.21

3.62

1995

19336.96

1838.27

10.51

2063.62

1346.01

218.54

-6.15

-0.33

1996

21190.82

1853.86

9.59

3050.06

1343.16

250.92

32.38

1.75

1997

23064.15

1873.33

8.84

2710.35

1351.07

386.11

135.19

7.22

1998

24867.37

1803.22

7.82

3144.07

1404.22

507.38

121.27

6.73

1999

26643.34

1775.97

7.14

3472.42

1612.61

559.56

52.18

2.94

2000

28773.71

2130.37

8.00

4313.38

1851.30

751.13

191.57

8.99

2001

30931.35

2157.64

7.50

4493.00

2168.74

714.52

-36.61

-1.70

2002

33497.93

2566.58

8.30

5789.84

2253.83

1101.44

386.92

15.08

2003

36679.86

3181.93

9.50

7654.07

2802.59

1512.87

411.43

12.93

2004

40165.58

3485.72

9.50

10341.20

3696.13

2015.48

502.61

14.42

2005

44519.24

4353.66

10.84

13343.52

3982.95

2697.37

681.89

15.66

2006

49165.58

4646.34

10.44

16218.50

4720.19

3223.87

526.50

11.33

2007

54381.87

5216.29

10.61

17692.73

5276.46

3859.41

635.54

12.18

*计算方法:

较上年增加额

增长率

;中美贸易中国进净出口=(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当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980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图1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国统计局和中经网统计数据

 

GDP

EXA

GDP皮尔逊相关系数

1

-0.086

相伴概率.(双尾)

0.037

样本数

27

27

EXA皮尔逊相关系数

-0.086

1

相伴概率.(双尾)

0.037

样本数

27

27

表2GDP与EXA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在0.01(双尾)的水平上有意义

从图1中可以发现:

1981-2007年各年份,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中国GDP增长率之间没有明显的波动关系,表2显示两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86,表明两者在1981-2007年期间仅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相关系数为负值表明每当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国需求不足的约束时,就寻求国外市场通过扩大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相关系数的微弱性表明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需求来说,净出口并非主要决定因素,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因素是投资。

但自2001年起,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创出了自198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并始终维持在高水平。

用2001-2007年中国GDP与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的数据对方程

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列回归结果:

(30.585)(14.450)

=0.977,

=0.972,

=208.799

其中EXA代表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该模型拟合度高,并且各参数均通过检验。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自2001年起,中国GDP增长同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偶然。

详细分析中国2001年后对美国出口数量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于2001年成为WTO正式成员国之后,一方面,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壁垒的逐步减少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维持对中国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使中国自美国的进口并没有随着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的快速增长而相应增长。

这两方面因素导致自2001年起在中美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顺差快速增加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促使中美贸易中国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创出历史新高,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以出口为支撑这一特点的体现是中国加入WTO的必然结果。

五、中国短期应对策略(主要针对美元货币体系)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不断加深,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

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IMF相应调高了中国的份额与投票权,中国在IMF的话语权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持续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近两万亿美元,而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严重,全球经济极不平衡。

任何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贸易赤字或盈余,都需要调整,中国也不例外。

一方面,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管理浮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市场化。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就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问题提出各自观点。

笔者认为,是否卖出美国国债取决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与成熟程度。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刚刚开放不久、很不成熟,虽规模庞大,但竞争力脆弱。

人民币影响力虽正在提高,但主要还是局限于东南亚地区;与阿根廷新近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小步。

所以,美元目前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媒介,美国国债依旧是重要支撑。

美元贬值、金融危机,美国国债已经大幅贬值,此时卖出将会导致依旧持有部分继续大幅贬值。

即便卖出,由于中国是最大持有者,谁来接?

一定程度上,中国对美元资产的态度是全球对美元资产的态度的风向标。

倘若中国政府宣布减持,其他持有者也会出售,欲购买者也会停止购买。

他们可以短时间抛出,然而中国规模庞大很难做到。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卖出美国国债将是一场灾难,美国经济可能因此崩溃;反过来又会影响以出口经济为支撑的中国经济。

即便现在真的卖出包括美国国债在的美元资产,投放新的领域,可选对象也很有限,欧元比起美元更不稳定。

不过,购买一些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是有必要的。

目前,应在现有框架下积极提高话语权,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中国现有美国国债已能充分牵制美国经济,可向美国适度施压,迫使其担负起债务国应尽的责任。

总之,短期中国有必要保持甚至增持美国国债;不能盲目打破美元货币体系,否则自身利益将会严重受损。

六、中国长期应对策略(主要针对美元货币体系)

正如前文所述,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是阻碍未来全球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从稳定有序到混乱无序的过程,有着重新回归一个健康有序体系的实际需要。

此次金融海啸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就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

从长期看,中国要想维护自身长远利益,必须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长期应该减持美国国债,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并且中国必须把扩大需也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而不只是扩大出口,从根本上解决美元资产问题。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世界元将会是众多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共同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货币战争》,宋鸿兵著,2007年6月出版

[2]《伟大的博弈》,(美)约翰.S.戈登著,2005年1月出版

[3]《美元大崩溃》,(美)彼得.D.希夫,(美)约翰.唐斯著,2008年5月出版

[4]《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宇燕,高程著,2004年11月出版

[5]《货币炼金术》,(美)森.易斯著,机械工业2009年1月出版

[6]《国际货币与金融》,荣谦著,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1月出版

[7]《汇率制度的选择》,丁一兵著,社会科学文献2005年11月出版

[8]《现代西方汇率理论研究》,孟修著,中国金融2002年5月出版

[9]《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国家利益》,王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

[10]《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及对现行体系中挑战的适应》,胡筱蕊

[1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与中国的对策研究》,钟红

[12]《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夏斌,道富

[1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六个忧思》,邱少明

[14]《金融危机_美元危机与世界货币体系》,云,骏民,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15]FinancialMarketandPortfolioManagement,Volume23,Number1/2009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