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759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docx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综合检测试题3

经济生活第十课综合检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

据此回答1~2题。

1.据2018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8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175元,约为2500美元,这说明()

A.全面小康社会已经顺利实现

B.我国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人民生活已全面改善

D.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解析:

A项、C项观点错误。

B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2.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来看,地区差异也很明显,东部为34316元,西部为25602元,东北地区为25101元,中部为24390元。

这说明()

A.必须统筹城乡发展B.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C.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必须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解析:

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之间的差距要通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来解决,故选B。

答案:

B

3.砍伐一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从GDP看,这个地区似乎变得更加富裕了。

但从生态平衡和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那么,当初的GDP增长必将造成长期的贫困。

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全面发展

B.要坚持以人为本

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析: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循环发展、永续发展。

题干正是运用反面的事例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D

4.近年来,沿海某市的产业比重顺序已从过去的第二、第三、第一产业调整为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这主要体现了()

A.城镇化进程的加快B.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城乡一体化的完成D.农业基础地位的加强

解析: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说明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故应选B。

A、C、D项与题意无关,故不选。

答案:

B

5.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好字优先”。

这意味着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应该()

①更加注重发展的速度②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③更加注重发展的程度④更加注重发展的持续性

A.③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好字优先”强调发展的质量,而不是速度或程度,因此,①③应排除。

答案:

D

6.“牧童经济”是一个形象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它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有()

①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发展绿色经济,退耕还牧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的全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对待“退耕还牧”应辩证分析,宜耕则耕,宜牧则牧,故③观点片面;①②④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因此选B项。

答案:

B

7.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

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

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清除农药残留,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使广大居民消费到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答案:

D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七次锁定“三农”。

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五大类27条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

据此回答8~9题。

8.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就应该()

A.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和物资的投入

B.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C.鼓励人们大量购买我国农产品

D.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解析:

增加对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是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途径。

答案:

A

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

这是因为()

A.农民的收入水平高B.农民的消费潜力大

C.农民的消费能力强D.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

解析:

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只能说是“消费潜力大,消费需求增加的空间大”,其他三项说法不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

答案:

B

10.当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清洁发展,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重建”的老路,还青山绿水于自然,还健康安宁于人类。

这表明()

A.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C.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D.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清洁发展

解析:

A、C与材料内容不符。

D错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答案:

B

11.《吕氏春秋·审时》: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明代农学家马一龙:

“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而无所差失,则事半而功倍。

”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是()

①要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②要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重视农业资源的保护③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培育新型农民④必须按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发展农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古代的农学思想强调农作物的生长要以天时、地利为基础,主张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句话阐明了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人,而且把人的因素列为首要地位。

可见,②③应入选;“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的主要内涵,就是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天时、地利的变化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见,④也应入选;①与材料没有关联。

答案:

C

201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观,它强调()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发展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而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择A项。

答案:

A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注意的问题有()

①它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互相协调发展的过程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能犯“急于求成”的错误③关键在“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④关键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因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正因为理解了上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因而①②③正确;④错误说法。

故选择B项。

答案:

B

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

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

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殃。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中某镇政府的做法()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②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④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②④D.①③

答案:

D

15.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和查处“形象工程”,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是因为“形象工程”()

A.有损当地政府的威望,影响了中央权威

B.缺少透明度,容易导致腐败

C.劳民伤财,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D.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行使

解析:

A、B、D三项都不是经济生活角度,均与题目要求不符。

答案:

C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2018年5月,《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出台,提出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据此回答16~17题。

16.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模式,而循环经济模式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模式。

两者在生产观上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考虑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B.是否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

C.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D.是否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解析:

传统经济的生产观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则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

可见,A当选。

答案:

A

17.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警示是()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加强宏观调控,查处环境违法行为③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④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阅读漫画“节能之路”。

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漫画启示我们()

A.必须加强对社会消费行为的管理,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

B.必须培养和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风尚

C.必须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D.必须加快构建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解析:

A项错误,对社会消费行为,只能进行引导。

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为漫画揭示的是节约能源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

答案:

D

19.我国发展经济之所以要走节能之路,是因为()

①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保证②节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③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④节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①说法错误,GDP的快速增长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而不是能源的节约,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C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难中之难。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

力争到2018年全面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据此回答20~21题。

20.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表明,确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A.可以促使人们按价值规律办事

B.能够保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C.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D.能够确保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被拉大

答案:

C

21.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

这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答案:

C

22.医疗垃圾、废矿物油、废有机溶剂、废酸、废铅、酸蓄电池等一大批工业危险废物,目前在沈阳都已实现零排放,并得到了集中利用和处置。

据统计,近5年,沈阳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量达到1600万吨,工业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3.36%。

沈阳的上述做法()

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②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是走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表现

④其目的是使GDP不再成为衡量建设成就的指标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对工业废物进行处置尤其是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A。

答案:

A

23.要在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如果“三农”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希望也就无从谈起。

这主要说明()

A.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B.“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C.应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

D.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解析: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故选B。

答案:

B

24.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益事业和公共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表明国家正致力于()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解析:

题干的关键信息点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说明国家致力于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

A

25.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

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②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④应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漫画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

看懂漫画的寓意,是做好漫画题的关键。

该漫画反映了某些企业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应选①②④;单纯的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故③不选。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26.洋河集团老总张雨柏说: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什么重要意义?

(8分)

(2)企业生产经营中应怎样做到“以人为本”?

(8分)

答案:

(1)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不断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在竞争中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作用,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长远的发展。

(2)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确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向社会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就要确立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27.材料一农村公共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如图)。

材料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指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8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财政加大对农村公共投入的理由。

(10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农村通讯、道路、教育、科技等公共投入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科技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

(2)①农村公共投入不足,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可能解决农村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解决。

③财政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8.材料一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2018年短缺

8000万吨

1.4亿吨(进口)

2500万千瓦时

80~100亿立方米

注:

据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

所谓短缺,是指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即依赖进口)在40~70%之间,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材料二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合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油耗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材料三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

评价指出:

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6分)

(2)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10分)

答案:

(1)材料共同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2)①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④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