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82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docx

级普专护理助产生理习题41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选择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型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液D.组织间隙E.脑脊液

2、体液调节的特点(C)

A.短暂B.精确C.广泛D.迅速E.局限

3、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A)

A.相对稳定B.固定不变C.随即多遍D.绝对平衡E.以上都是

4、以下属于负反应的是(E)

A.血液凝固B.分娩过程C.排尿反射D.排便反射E.血压调节

5、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靠机体的(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

6、下列叙述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A)

A.受到伤害刺激的肢体出现屈曲B.吸入气体中氧浓度降低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食物入口时引起唾液分泌D.见到美味食物引起唾液分泌E.强光下瞳孔缩小

7、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D)

A.反射B.反应C.抑制D.兴奋性E.兴奋

8、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E)

A.有效刺激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E.阈值

9、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称为(B)

A.有效刺激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E.阈值

10、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E)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B.是一门实验性学科C.是一门医学基础课D.研究正常机体的功能E.研究在器官、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进行(细胞与分子水平、其关于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X型题】

11、关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DE)

A.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B.非条件发生是反射弧固定的C.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非条件反射的没有关系E.“望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

1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其特点是(AD)

A.作用产生较慢B.作用范围较局限C.作用产生快D.作用时间较长E.作用精确

13、关于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AD)

A.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B.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C.有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反射就一定能实现D.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也是一种反射活动E.去大脑动物也可发生反射活动

1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CE)

A.排便反射B.排尿反射C.肺牵张反射D.分娩E.减压反射

15、关于体液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AD)

A.组织代谢产物增加引起局部血管舒张,属于体液调节B.铁调节从属于神经调节,不能独立发挥作用C.体液调节调节代谢、生殖等,但不影响生长发育D.体液调节主要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E.体液调节作用迅速但不持久(作用慢而持久)

1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AD)

A.调节幅度较小B.调节的范围比较大C.需要激素的参与D.调节的灵敏度不高E.以反射的形式进行(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

(二)是非题

1、人体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组织液。

(B)

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快速、精确而短暂。

(A)

3、使机体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主要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B

(三)填空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和-遗传-------。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阈值------,它与兴奋性之间呈-----正比------关系。

5、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

(四)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2、稳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3、兴奋性(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4、阈值(组织发生反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5、负反馈(对控制部分产生削弱作用的反馈)

(五)问答题

1、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如何进行调解?

2、举例说明体内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题

1、液态镶嵌模型是以下列哪种物质构成的双分子层为基架(A)

A.脂质B.蛋白质C.单糖D.胆固醇E.糖蛋白

2、下列哪项不影响单纯扩散的速度(C)

A.膜两侧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C.膜通道的激活D.物质分质量的大小E.物质脂溶性的高低

3、肺换气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A)

A.单纯扩撒B.主动转运C.经载体易化扩散D.经通道易化扩散E.入胞与出胞

4、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C)

A.膜上K+通道开放B.膜上Na+通道开放C.膜上Na+—K+泵作用D.K+和Na+通道开放E.膜上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开放

5、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Na+内流是下列哪种运输方式(C)

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D.同向转运E入胞与出胞

6、小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B)

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E.入胞

7、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扩膜转运过程是(C)

A.单纯扩散B.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载体易化扩散D.经通道易化扩散E.原发性主动转运

8、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下列哪种转运(通道转运)

A.单纯扩散B.经载体易化扩散C入胞.D.出胞E.继发性主动转运

9、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下列哪一种(CE)

A.环-磷酸腺苷(cAMP)B.三磷酸肌醇(IP3)C.二酰甘油(DG)D.Ca2+E.Ach(环磷鸟苷、肌醇磷脂)

10、受体的化学本质是(B)(能与信号分子特异结合并发挥信号转导作用的物质)

A.磷脂B.蛋白质C.糖类D.核酸.E.胆固醇

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处于外正内服的稳定状态称为(A)

A.极化B.超级化C.去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

12、神经细胞的膜内电位从-90mV变化到-30mV的过程,称为(B)

A.极化B.去极化C.超级化D.复极化.E.反极化

1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是(D)

A.Ca2+内流B.Na+内流C.K+内流D.K+外流.E.K+内流和Na+内流

14、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D)

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

1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的主要离子基础是(A)

A.K+外流B.Na+内流C.Cl-内流D..Na+外流.E.Ca2+内流

16、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D)

A.终板电位B.感受器电位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锋电位.E.局部电位

1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E)

A.有不应期B.不能总和C.有“全或无”现象D.不衰减传导.E.电紧张扩布

18、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膜电位达到(A)

A.阈电位B.峰电位C.终板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

19、神经细胞兴奋过程中所伴随的周期性兴奋变化顺序是(A)

A.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长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低常期.C.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长期、低常期D.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低常期、超长期.E.、低常期、超长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20、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A)

A.与刺激强度无关B.与静息电位无关C.不受K+浓度的影响D.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E.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

A.相对不应期B.低常期C.超长期D.绝对不应期E.局部反应期

22、选择性的阻断Na+通道的物质是(C)

A.阿托品B.四乙基铵C.河豚毒D.异搏定E.乙酰胆碱

23、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C)

A.钾离子通道开放B.钠离子通道开放C.钙离子通道开放D.氯离子通道开放E.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开放

2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B)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去甲肾上腺素E.阿托品

25、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C)

A.M受体B.H1受体C.N2受体D.β受体E.α受体

2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出现痉挛性收缩的原因是(E)

A.阿托品释放减少B.ACh释放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磷脂酶活性增强E.终板膜上的N2型ACh受体增多

27、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D)

A.肌原纤维B.明带C.肌纤维D.肌节E.H带

28、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质是(C)

A.肌动蛋白B.肌钙蛋白C.肌球蛋白D.载体蛋白E.原肌球蛋白

29、骨骼肌兴奋—收缩藕联中的关键离子是(D)

A.Na+B.Cl+C.Fe3+D.Ca2+E.K+

30、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B)

A.被动张力B.前负荷C.后负荷D.肌肉的收缩能力E.刺激的频率

【X型题】

31、经载体异化扩散的特点包括(ACD)

A.特异性B.具有电压门控性C.有饱和性D.竞争性抑制E.“全或无”特性

32、Na+扩膜转运的方式是(BC)

A.单纯扩撒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D.入胞E.出胞

33、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正确的是(CDE)

A.下降支由Cl-内流引起B.上升支由Ca2+内流引起C.下降支由K+外流引起D.上升支由Na+内流引起E.正后电位与钠泵活动有关

34、属于动作电位特点的是(ABE)

A.不衰减性传导B.“全或无”特性C.电紧张扩布D.可以总和E.有不应期

35、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主要因素是(ABC)

A.前负荷B.后负荷C.肌肉收缩能力D.刺激的频率E.兴奋性

(二)是非题

1、单纯扩散是脂溶性物质借助膜蛋白帮助完成的跨膜转运。

(B)

2、蛋白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入胞。

(A)

3、神经细胞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最大。

(A)

4、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使细胞的动作电位减小。

(A)

5、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达到阈电位水平。

(A)

6、有髓神经纤维的兴奋的传导呈跳跃式。

(A)

7、终板膜上的N2型ACh受体的特异性阻断剂是阿托品(箭毒)。

()

8、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Na+。

(Ca+)

9、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肌质网。

(三联体)

10、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与骨骼肌张力之间呈正变关系。

(A)

(三)填空题

1、由膜蛋白介导的异化扩散可分为:

经---通道转运------异化扩散和经—载体转运-------异化扩散。

2、继发性主动转运课分为---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两种形式。

3、根据通道的门控机制,可将通道分为—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4、生物电现象产生的基础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钠钾离子--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5、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钠离子---------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6、横桥具有两个特性:

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呈可逆性的结合和具有—ATP酶-------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得能量,供横桥摆动。

(四)名词解释

1、经通道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2、原发性主动转运(在细胞膜离子泵(泵蛋白)的参与下,耗能的条件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物质跨膜转运)

3、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一系列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5、阈电位(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去极化(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7、复极化(在去极化前提下,向极化状态的恢复)

8、终板电位(神经肌肉在传递时在终板部位看到的局部电位变化)

9、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承受的负荷)

10、完全强直收缩(只见收缩期不见舒张期)

(五)问答题

1、什么是钠泵?

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保持钠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2、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第三章血液

(一)选择题

【A型题】

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C)

A.6.35~6.45B.7.05~7.15C.7.35~7.45D.7.65~7.75E.8.35~8.45

2、成年男性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D)

A.红细胞(4.0~5.5)*10^9/LB.白细胞(4.0~10.5)*10^6/LC.血小板(100~300)*10^6/LD.血浆比重1.025~1.030E.红细胞沉降0~20mm/h

3、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C)

A.KHCO3/H2CO3B.K2HP4/KH2PO4C.NaHCO3/H2CO3D.Na2HPO4/NaH2PO4E.H+—蛋白质/Na+—蛋白质

4、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最主要的阳离子是(A)

A.钠离子B.钾离子C.钙离子D.镁离子E.氯离子

5、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

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小板数量D.血浆含量E.血浆蛋白含量

6、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的蛋白质是(A)

A.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C.非免疫球蛋白D.纤维蛋白原E.纤维蛋白

7、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C)

A.Na+减少B.血浆白蛋白减少C.血浆白蛋白增多D.血浆球蛋白增多E.血浆球蛋白减少

8、血细胞比容是指(E)

A.红细胞与白细胞容积之比B.血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C.血细胞占血液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比D.血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成你人的造血组织是(C)

A.脑B.肝脏C.脾脏D.全部骨髓腔的骨髓E.变故机场股近端骨垢处骨髓

10、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

A.Ca+和蛋白质B.Fe+和蛋白质C.内因子和蛋白质D.叶酸和蛋白质E.维生素B12和蛋白质

11、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B)

A.雄激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雌激素D.甲状腺素E.生长激素

12、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B)

A.肾和肝B.脾和肝C.胸腺D.骨髓E.淋巴结

13、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浆白蛋白增多D.胆固醇含量减少E.血细胞比容改变

1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B)

A.溶血B.叠连加速C.脆性增加D.脆性减少E.凝集

1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是由于缺乏(B)

A.促红细胞生成素B.内因子C.铁D.钙E.蛋白质

1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C)

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α—型地中海贫血E.β—型地中海贫血

17、中性粒细胞的组要功能(B)

A.变形运动B.吞噬作用C.产生抗体D.分解脂肪E.凝血作用

18、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不产生(E)

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B.过敏性慢反应物质C.肝素D.组胺E.水解酶的过氧化酶

19、下列关于血小板生理特征的叙述哪项不正确(C)

A.释放作用B.吸附作用C.吞噬作用D.血块回缩作用E.黏着与聚集作用

20、当血液中血小板的数目在下列哪项数字以下时,可引起出血现象(D)

A.5*10^9/LB.10*10^9/LC.20*10^9/LD.50*10^9/LE.100*10^9/L

21、血液由流动的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称为(B)

A.凝集B.血液凝固C.叠连D.生理性止血E.纤溶蛋白溶解

22、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C)

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肾素E.雄激素

23、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下列哪个过程不同(A)

A.因子Xa形成的过程B.凝血酶形成过程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纤维蛋白稳定过程E.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过程

24、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C)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生成B.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凝血酶生成C.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纤维蛋白生成D.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凝血酶激活→凝血酶原生成E.凝血酶原复合物形成→纤维蛋白原激活→纤维蛋白生成

25、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C)

A.凝血因子B.尿激酶C.抗凝血酶和肝素D.激肽释放酶E.组织激活物

26、通常所说的血型是(C)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7、红细胞膜上不会存在的抗原是(D)

A.AB.BC.A和BD.OE.D

28、红细胞凝集原和血浆中相应凝集素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称为红细胞(A)

A.凝集B.凝固C.叠连D.止血E.溶血

29、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B)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是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30、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C)

A.血型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B.血型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C.血型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D.血型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E.B和C都可能

【X型题】

31、血液的基本功能有(BCD)

A.分泌B.运输C.调节D.防御E.排泄

32、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有(ACDE)

A.运输作用B.功能C.缓冲作用D.参与集体的免疫功能E.参与凝血

33、红细胞(D)

A.是造成血液粘度的主要原因B.含有碳酸酐酶C.在高渗盐溶液终将长大并破裂D.红细胞合成的基本原料是铁和蛋白质E.当Hb中的铁为Fe+时,可结合氧

34、红细胞的特点(ABCD)

A.正常呈双凹圆碟形,具有可塑变形性B.平均寿命120dC.红细胞膜对各种物质具有选择通透性D.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E.红细胞比重比血浆大,但红细胞的沉降却很慢

35、缺铁性贫血(AB)

A.红细胞数明显减少B.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C.红细胞体积增大D.叶酸缺乏可引起此病E.红细胞数明显增多

36、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素有(B)

A.肝素B.叶酸C.维生素KD.雄激素E.内因子和维生素B12

37、血小板过少时会出现(BE)

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延长C.凝血时间缩短D.毛细血管脆性增加E.凝血块紧缩时间延长

38、下列哪些细胞属于白细胞(ABCDE)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T细胞E.B细胞

39、白细胞的生理特性是(ACD)

A.化学趋向性B.渗出性C.变形运动D.吞噬作用E.寿命为30d

40、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DE)

A.可释放肝素B.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C.吞噬结核分枝杆菌D.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E.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41、能诱导血小板凝聚的物质是(BC)

A.Ca2+B.5-HTC.ADPD.ATPE.肾素

42、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是(A)

A.5%葡萄糖溶液B.8%葡萄糖溶液C.1.9%尿素溶液D.0.35%NaCl溶液E.0.85%NaCl溶液(0.9%)

(二)是非题

1、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极为重要.。

(B)(毛细血管壁)

2、血清是经抗凝后,无红细胞的液体成分。

(B)(除去纤维蛋白的血浆)

3、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等生活物质,有利于止血。

(A)

4、血液凝固三个阶段都需要Ca2+的参与。

(A)

5、某人红细胞在A型血清中凝集,B型血清中不凝集,其血型是A型。

(B)

6、Rh阳性说明红细胞表面含有Rh抗原。

(B)

(三)填空题

1、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7%到8%--------。

2、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5.0×10^12-------;女子约为-4.2×10^12---------------,这种差异主要与------------水平有关。

3、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和铁------和-----------。

4、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高--------,越不易—溶血---------。

5、血浆渗透压是由---晶体渗透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