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85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护理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在以下每道试题中,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正确答案:

1.关于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以下哪项正确

A.感觉是神经系统对事物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的基本反映形式

B.知觉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高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C.知觉是脑对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是低等脊椎动物阶段的基本反映形式

A.生物体能接受外界刺激时,就产生了心理现象

B.生物体对于外界反映具有感应性,说明出现了心理现象

C.生物体对于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能作出反应时,说明发生了心理现象

3.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4.先吃糖,后吃西瓜,会感到西瓜不甜。

这是因为人感觉具有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7.“草木皆兵”主要是以下哪种原因引起的

A.0.25~2秒

B.2~5秒

C.5秒~2分钟

D.2~5分钟

E.5~10分钟

9.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框框”里,这种思维僵化称为

12.抑郁障碍最主要的表现是

14.有关马斯洛五个需要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以下哪项正确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E.生理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5.有关内驱力,以下哪正确

17.关于气质神经类型中的灵活型,具有哪些行为特点

D.活泼

19.意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

21.坎农-巴德有关情绪的理论认为情绪的中枢在

22.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现象的哪个过程

E感知

A.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B.感觉、知觉、记忆、分析和综合

C.知觉、记忆、比较、分析和综合

D.记忆、分析、比较、概括和综合

E.感觉、记忆、比较、分析和概括

32.关于情绪和情感,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情绪具有持久性,情感具有短暂性

B.情绪带有稳定性,情感具有冲动性

C.情绪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情感多与自然需要相联系

33.关于遗忘的规律,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C.过度学习达150%不容易遗忘

34.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35.有关人格的心理特征的组成,以下哪项正确

A.能力、气质和性格

B.需要、动机和性格

C.动机、思维和性格

D.能力、智力和性格

E.动机、气质和性格

A.气质、性格和能力

B.动力、活动和评价

C.认识、情绪和意志

D.认识、人格和活动

E.动力、情绪和意志

A.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A.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B.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C.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E.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46.按照需要起源,可把需要分为哪两大类

A.本我、自我和超我

B.本我、自我和现实

A.人格因素

A.情绪性维度、气质性维度和稳定性维度

B.情绪性维度、内外向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C.气质性维度、内外向维度和稳定性维度

D.理智性维度、情绪性维度和意志性维度

E.理智性维度、内外向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5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指的是人格的

59.人脑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想象出来从未见到过的事物,这说明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什么特点

“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

6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情绪状态是

63.汽车正在行驶中,一名儿童突然冲向马路对面。

司机急刹车,汽车在发出刺耳的刹车声后停住,儿童在车前的半米处跑过。

这时司机顿感心跳加快,头上冒汗,手脚无力,这种情绪状态是

64.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

65.动机受干扰阻滞,被迫放弃而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负性情绪状态,叫做

67.某女教师,一年前在火车上发生胸闷、心跳加速、晕倒的现象。

当时被送入医院急诊,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理改变。

以后,她每乘火车、汽车、飞机都会出现上述反应。

甚至在人群比较拥挤的场所都会产生晕厥,而每次晕厥后送医院检查都未发现器质性病理改变。

此女教师的障碍是

68.小张的性格聪明、好动、热情、反应敏捷,而且容易兴奋和激动。

但是常常缺乏耐心和毅力。

这种气质类型属于

69.王女士的丈夫,平时什么都不好,就是好赌,怎么劝也没用,为此夫妻俩经常吵架。

王女士非常烦恼,几次想提出离婚,又于心不忍。

王女士这种动机冲突类型属于

70.有一中年男性,在中外合资企业担任部门经理。

近几个月来,他在公众场合讲话常常出现心跳加速,手脚冰冷,语无伦次的现象。

因此他非常害怕在大庭广众汇报工作,最后,不得不辞去这份工作。

他的这种障碍称为

71一病人,车祸昏迷苏醒后,将车祸前的经历全部忘记了,这种遗忘称为

72.某男青年,因心爱的女朋友提出与其终止恋爱关系时,采取了报复的行为,毁了女孩的面容,这种由爱变成恨的情绪变化是因为情绪具有

73.有一大学生,几乎每次考试都来不及,原因是她做下题时总是担忧上题做错,因此不得不反复检查,因而浪费了许多时间,尽管她也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就是控制不住。

这种障碍是

题74~75

某女性,近半年来经常发生没有任何原因的紧张、恐惧、坐立不安的现象,同时伴有心悸、脸色苍白、尿频尿急,似乎马上要大祸临头。

题76~77

某男性大学生,一年来经常觉得自己的思想被其他同学知道得一清二楚。

因此终日惴惴不安,甚至不敢思维,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

76.这种症状如果是妄想,属于哪种妄想

77.如果是妄想,最常见于哪个疾病?

题78~80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其动作稳定缓慢,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敏感多疑,孤独多虑,情感体验深刻且持久。

79.根据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林黛玉体内占优势的体液是

80.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林黛玉的神经活动类型属于

A.抑郁型

B型题:

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最正确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

题81~82

81.一名幼儿去动物园玩,能说出很多动物的名字,这是知觉的C

82.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能够从x线片上看到并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病灶,这是知觉的

题C83~85

83.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约束自己言行的心理品质是意志的D

84.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C

题86~87

8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需要是E

8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

题E

88~90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E.双趋双避冲突

88.“前有狼,后有虎”,这种动机冲突是B

89.“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是A

90.“想吃糖,又怕胖”,这种动机冲突是C

题91~93

91.恐惧的对象无指向性A

92.恐惧动物E

93.恐惧演讲C

题94~97

94.情感强度强,情感变化速度迅速A

95.情感强度弱,情感变化速度迅速C

96.情感强度强,情感变化速度缓慢B

97.情感强度弱,情感变化速度缓慢D

题98~100

98.选择性和组织性B

99.概括性和间接性C

100.指向性和集中性D

二、名词解释题:

1.感觉:

2.知觉:

3.感受性:

4.感觉的适应:

5.记忆:

6.思维:

7.想象:

8.注意:

9.情绪和情感:

10.意志:

11.个性:

12.需要:

13.动机:

14.挫折:

15.能力:

16.气质:

17.性格:

18.自我意识:

19.再认:

20.再现〔回忆〕:

21.迁移:

22.再造想象:

23.创造想象:

24.梦想:

25.智力:

三、填空题:

1.心理是〔〕的功能,是〔〕的反映。

2.当人类产生〔〕和〔〕后,人脑与动物脑有了质的区别。

3.鲁利亚曾根据大脑皮层细胞构筑和机能特点,把大脑皮层分为〔〕。

4.人脑〔〕功能异常,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使正常的心理活动无法进行。

5.人类大脑两半球具有〔〕功能。

6.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和〔〕,心理是客观现实〔〕和〔〕的反映。

7.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叫做〔〕。

8.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和〔〕。

“活到老,学到老”,这属于〔〕社会化。

10.社会化可分为〔〕和〔〕,其中〔〕可分为〔〕和〔〕两类。

11.心理过程包括〔〕、〔〕和〔〕;个性心理包括〔〕和〔〕。

12.认识过程包括〔〕、〔〕、〔〕、〔〕和〔〕。

13.感觉是指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的〔〕。

14.知觉是指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及其〔〕在人脑的〔〕。

15.知觉是以〔〕为基础的。

16.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叫做〔〕。

它的高低是以〔〕大小来衡量的。

17.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它与感受性的高低成〔〕关系。

18.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

它可使感受性〔〕或〔〕。

1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属于〔〕适应现象。

20.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叫做〔〕。

其一般规律是〔〕。

2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和〔〕。

22.〔〕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

2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和〔〕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存在时,脑内出现的形象是〔〕。

24.识记分为〔〕和〔〕。

其中〔〕分为〔〕和〔〕。

25.保持是一个〔〕的过程,一般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26.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这叫做〔〕;而人们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叫做〔〕。

27.按信息论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28.短时记忆的贮存量为〔〕个项目。

29.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

德国心理学家〔〕曾对其规律做了首创性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其说明了〔〕。

3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1.思维的过程有〔〕、〔〕、〔〕、〔〕和〔〕。

32.根据思维的方式分,有〔〕、〔〕和〔〕;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有〔〕、〔〕;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有〔〕和〔〕。

3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和〔〕

34.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也是一种〔〕过程。

35.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分,有〔〕和〔〕。

其中〔〕又可分为〔〕和〔〕。

3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和〔〕。

它具有〔〕、〔〕和〔〕功能。

37.注意可分为〔〕、〔〕和〔〕三种。

38.注意的基本品质有〔〕、〔〕、〔〕和〔〕。

39.情感过程主要包括〔〕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在内心中所产生的〔〕和伴随的〔〕。

而〔〕是其产生的基础。

40.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外部变化称为〔〕。

它可分为〔〕、〔〕和〔〕。

41.情绪的基本形式有〔〕、〔〕、〔〕和〔〕;而情绪的状态有〔〕、〔〕和〔〕。

42.情感是〔〕所独有的,它包括〔〕、〔〕和〔〕。

43.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这是〔〕。

人的意志行动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和〔〕。

44.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45.意志的基本品质有〔〕、〔〕、〔〕和〔〕。

4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的、〔〕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7.个性的特征有〔〕、〔〕、〔〕和〔〕。

48.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和〔〕三个部分。

49.个性形成的标志是〔〕确实立和〔〕的完善。

50.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某些要求,是〔〕。

它也是对〔〕的反映。

51.按照起源,需要可分为〔〕和〔〕;按照对象,需要可分为〔〕和〔〕。

52.美国心理学家〔〕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有〔〕、〔〕、〔〕、〔〕和()。

53.驱使人满足需要、到达目标的的内部动力,叫做〔〕。

〔〕和〔〕是其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而它又有三种功能,分别是〔〕、〔〕和〔〕。

54.人类的动机极为复杂,按起源分,有〔〕和〔〕;按动机在活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分,有〔〕和〔〕;按引起动机的原因分,有〔〕和〔〕。

55.动机冲突有〔〕、〔〕和〔〕三种基本形式。

56.动机受阻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称为〔〕。

影响其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和〔〕。

57.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叫做〔〕。

通常把它分为〔〕和〔〕。

58.一般能力也叫〔〕,包括〔〕、〔〕、〔〕、〔〕和〔〕等,其核心是〔〕。

59.就群体来说,智力在人群中表现服从〔〕的规律。

智力测验的结果叫〔〕,用〔〕来表示。

60.气质是〔〕、〔〕的心理活动的〔〕特性。

61.气质类型主要有〔〕、〔〕、〔〕和〔〕。

62.气质的生理基础主要是〔〕的〔〕学说。

63.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及与之相适应的〔〕。

64.性格的特征有〔〕、〔〕、〔〕和〔〕。

65.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叫做〔〕。

它的特性主要有〔〕、〔〕和〔〕。

66.自我意识是由〔〕、〔〕和〔〕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调控着个体的〔〕和〔〕。

67.对人来说,第一位的需要是〔〕。

68.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型相当于多血质;〔〕理相当于胆汁质;〔〕型相当于粘液质;〔〕型相当于抑郁质。

69.巴甫洛夫认为〔〕和〔〕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在两大过程中又有〔〕、〔〕、〔〕三种特性,这三种特性的不同结合就划分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70.易兴奋难以控制的人属于〔〕气质类型。

71.气质主要表现个人心理活动过程的〔〕、〔〕、〔〕、〔〕。

72.心境是〔〕的情绪状态,具有〔〕特点。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3.艾宾豪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

4.影响记忆的因素是什么?

5.正确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7.在心理学上情绪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8.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几方面?

9.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是什么?

10.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1.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12.简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学说,你从这个学说里学会了哪种调整情绪的方法?

13.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

14.如何进行意志的培养?

15.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2.请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

选择题:

名词解释题:

1.感觉:

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

2.知觉:

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与脑对刺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3.感受性:

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4.感觉的适应:

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5.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6.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7.想象:

它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9.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

10.意志:

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1.个性:

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2.需要:

是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某些要求,在这个意义上,需要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3.动机:

是一种驱使人满足需要、到达目标的内部动力。

14.挫折:

是指动机受阻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15.能力:

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6.气质:

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17.性格:

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8.自我意识:

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19.再认:

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

20.再现〔回忆〕:

是人们过去经验过和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

21.迁移:

是指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而影响另一些问题的解决。

22.再造想象:

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而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运用头脑里储存的记忆表象或感知材料作为原型素材,经选择、加工、改造而独立地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

24.梦想:

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5.智力:

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填空题:

1.脑客观现实

2.语言自我意识

6.内容源泉主观能动

8.家庭和父母学校社会文化

9.继续

10.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主动社会化强制社会化

11.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12.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13.直接个别属性反映

14.直接整体外部相互联系反映

15.感觉

16.感受性感觉阈限

17.感觉阈限反比

18.感觉的适应提高降低

19.嗅觉

20.感觉的相互作用微弱刺激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它感觉的感受性

2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2.观察

23.识记保持再认回忆表象

24.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25.动态变化质量

26.再认回忆

27.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8.7±2

29.遗忘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快,随时间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30.间接的概括的

31.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3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33.定势动机迁移功能固着个性

34.表象思维

35.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6.指向集中选择功能保持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

37.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8.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9.情绪情感态度体验心身变化需要

40.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41.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心境激情应激

42.人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3.意志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44.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45.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自制性意志的坚韧性

46.倾向性稳定

47.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特性与共同性个性的整体性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48.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49.自我意识社会化

50.需要客观现实

51.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2.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3.动机需要刺激始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

54.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主导动机辅助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55.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56.挫折抱负水平个人容忍力外部因素

57.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58.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言语能力思维能力

59.正态分布智商IQ

60.典型的稳定动力

61.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62.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63.稳定的态度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64.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65.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自我意识的同一性

66.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心理活动行为

67.生理需要

68.活泼型兴奋型安静型抑制型

69.兴奋过程抑制过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70.胆汁质

71.速度灵活性强度指向性

72.持久而微弱弥散性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2)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和能动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区别:

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越清晰、越丰富,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3.艾宾豪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在识记某种材料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得特别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记忆材料的数量的减少,遗忘便渐渐缓慢,最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4.影响记忆的因素是什么?

(1)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和任务;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遗忘因素;

(4)识记方法。

5.正确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1)及时复习;

(2)分散识记比集中识记效果好;

(3)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4)不要把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

(5)结合回忆的识记比单纯重复的识记效果好;

(6)多样化的复习。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定势;

(2)动机;

(3)迁移;

(4)功能固着;

(5)个性。

7.在心理学上情绪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1)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有关,而情感则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比情感强烈,具有较大的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