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8744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52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趾)点。

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

据下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③位于西半球D.④位于南温带

某中学新购了一批地球仪。

该地球仪的赤道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回答3-7题。

3.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000B.1/10000000C.1/5000000D.1/50000000

4.若某人在图中眼睛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5.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B.40厘米C.60厘米D.80厘米

6.下列四地所代表的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BCD

7.从甲地(70°N,80°E)到乙地(7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8.下列地形图所对应的等高线图,正确的是

A.尖顶—甲图B.圆顶—乙图C.平顶—丙图D.凹地—丁图

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B.55mC.60mD.65m

10.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1-13题。

11.八大行星的

A.公转周期相同B.自转方向相同C.质量、密度相同D.公转方向相同

12.太阳系小行星带主要集中分布在

A.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B.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

C.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D.地球和金星轨道之间

13.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C.主要组成物质为岩石D.黑子和耀斑等现象均发生在其光球层

14.下图为太阳辐射能量分布,其中A、B、C分别代表

A.红外区、紫外区、可见光区B.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C.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D.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区

15.《汉书·五行志》中记载: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16.下图为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例B.负相关C.正相关D.没有相关性

17.下图为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B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C.A的时间是24时3分56秒D.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某人用相机长时间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图回答18-19题。

18.图像反映出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

19.一遥远恒星在某日23:

00位于图中塔尖处,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回到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A.23:

00B.22:

56C.23:

04D.21:

52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20-21题。

20.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高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1.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2.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下图是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到2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温带的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

C.南北极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

D.7月,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读下图,回答26-28题

26.①②两地的时差为

A.10小时B.22小时C.24小时D.18小时

27.如果②地时间为6月21日9点,则①地为

A.6月22日7点B.6月20日11点C.6月20日9点D.6月21日9点

28.下列关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

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

C.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早一天

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

29.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北京时间8点B.北京时间11点C.北京时间14点D.北京时间17点

30.我国南方某地(30°N)太阳能热水器支架设计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

春分日,角A由10°增加到30°时,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的热量

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往往生长较好。

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相片,完成31-32题。

31.拍摄者位于树的

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

32.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最可能是

A.4:

00B.9:

30C.16:

30D.19:

00

33.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读下图,完成34-35题。

34.图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35.②地日落时刻是

A.16时B.18时C.20时D.22时

36.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

北京(40°)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据此完成37-38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37.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38.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读图,回答39-40题。

3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纵波,B是横波B.B波速度最大部分位于地核

C.C是莫霍面,D是古登堡面D.C是岩石圈和地壳的界面

40.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能够在海洋中传播B.纵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卷Ⅱ(非选择题共20分)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20分)

41.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圭表示意图(右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资料:

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

图13

(1)左图中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

(4分)

(2)左图中当地球从b位置运行至c位置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   。

(2分)

(3)右图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左图中   位置(填字母)正午“表”影长度。

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   方向。

(4分)

(4)如右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   地区(填纬度范围)(2分)

42.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8分)

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

(1)晨昏线通过极点A之日,日期约为月22日。

(2分)

(2)晨昏线通过B点之时(如图所示),一艘位于赤道上的邮轮上的游客恰好看见日出,该邮轮所处的经度位置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4分)

(3)晨昏线通过B点之日,与北京(40°N)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却相同的纬度是。

(2分)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5:

DCDAA6-10:

DCBCC11-15:

DABBB16-20:

CDABA

21-25:

AAABC26-30:

BADBA31-35:

BBCBC36-40:

ADCCD

二.综合题(共2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41.

(1)赤道(0°纬线)全球昼夜平分

(2)减小

(3)d南北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分级赋分:

完全正确得2分,在正确范围内不完全正确得1分,超出正确范围不得分。

42.

(1)3

(2)135°W11°45′N(黄赤交角按23.5°计算)或11°43′N(黄赤交角按23°26′计算)

(3)16°30′(黄赤交角按23.5°计算)或16°34′(黄赤交角按23°26′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