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9053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洗涤用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第三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乌鲁木齐市XX区化工工业园总体规划》

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数据

1.2项目背景

1.2.1政策背景

国家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国家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疆不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更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是连接东、中、西亚的重要通道和亚欧第二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已成为我国开拓中亚、南亚、西亚市场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门户。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就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增强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能力。

要继续加强能源、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重点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能使各民族直接受益的项目。

XX区化工工业园是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及工业产业布局的意见,依托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建立起来的自治区级大型化工工业园区,享受与乌鲁木齐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同的优惠政策。

区内有现代化大中型企业124家,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54亿元人民币。

园区包括氯碱化工区、石油化工区、综合加工区。

1.2.2项目单位概况

项目业主----新疆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零三年五月二十日。

法人代表:

XX,注册资本参佰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

XXXX。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

销售民族工艺美术品、五金交电、化工产品、化妆品;对外贸易经营通讯设备、房地产经济、石油化工等。

公司凭借多年贸易经验,发现在新疆民族护肤品、化妆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新疆背靠中亚各国,此类产品更有销售市场。

而在整个新疆尚无一家正规的清真洗涤用品生产厂家,西部地区比较有规模的也仅有临夏县白天鹅清真洗涤品厂一家企业,另外内蒙古红卫清真洗涤日用品厂现在具备日产洗涤用品30吨的能力,市场销售状况很好。

因此,新疆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立足于新疆地区丰富的草原牛羊油脂以及天然湖碱、无机盐等制皂的基本原料优势,拟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制皂设备以及其它洗涤用品生产设备,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拟生产清真专用的强力去污皂、纯天然油脂透明皂等一系列新型绿色环保皂类洗涤品,以供应新疆等广大西部地区乃至中亚市场。

1.3研究范围

本建议书对拟建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拟建建筑的规模及实施方案、环境与保护、项目组织管理与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评价,从而得出结论。

1.4研究结论

1.4.1建设理由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助于推动XX区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建议书通过对该项目建设背景发展和及必要性、项目区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拟建建筑的规模及实施方案、环境与保护、项目组织管理与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等方面论证和分析,可知本项目有利于XX区经济社会发展,其直接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很有必要并且实可行,建议尽快实施。

1.4.2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占地面积30亩(19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00平方米,包括皂化车间、皂类产品成型车间、皂类产品包装车间、液化类产品生产车间、原料及成品库房等,辅助用房包括:

锅炉、门卫、办公、职工食堂、宿舍以及绿化厂区道路建设等。

1.4.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337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投资1487万元,设备投资350万元,流动资金估算投资500万元。

1.4.4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表

序号

阶段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备注

1

项目建议书申报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含报批

2

项目规划及设计文件

2010年7月

2010年9月

含图纸审查

3

施工建设

2010年9月

2011年7月

4

交工运营

2010年8月

 

第二章现状发展及建设必要性

2.1研究区域概况

2.1拟建项目区自然地理情况

XX区地处新疆中部,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

东接阜康市、南连乌鲁木齐市、西与乌鲁木齐县、昌吉市接壤,北以北纬45°36′线与福海县为邻。

全市地域总面积3789.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处于东进87°00′~88°18′、北纬43°45′~45°36′之间。

海拔418~4233.8米。

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7公里,距昌吉市区50公里。

XX区地处中纬度及中温带的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处于准噶尔盆地,四周为高山环抱的封闭型地形结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地形分为三部分,东南部为丘陵山区,海拔650米至4233米;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418米至650米,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是粮食种植区;北部属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426米至630米。

XX区位于乌鲁木齐河水冲积扇上部地带,地表面至200米深处均为砂卵石层,地形平坦,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承载力为18~25T/m2。

XX区河流分属南山、东山、平原三个水系。

南山、东山水系分别发源于南天山和博格达山,平原水系由地下潜水溢出补给。

主要河流有:

乌鲁木齐河、水磨沟河、铁厂沟河、老龙河。

地面水资源有1.25x108M3,地下水资源2.08x108M3,地下水深度在50--55M。

乌鲁木齐河是米泉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资源,流向为由南向北。

水资源:

地内地表水资源量为1.25亿立方米。

XX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

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光照充足,蒸发量大。

山区年平均降水量519.4mm,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212mm,全年平均蒸发量2273.4mm。

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mm左右。

年均气温8.5℃,元月平均气温-14.8℃,七月平均气温25.7℃,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32.9℃。

无霜期165天。

全年主导风向南东南,冬季主导风向西南,夏季主导风向南南东,年平均风速2.2M/S,夏季平均风速2.5m/s,风力2至5级,最大风力9级。

最大积雪厚度380mm,最大冻土深度1.41M.年平均气压为950.2hpa,年平均日照数为2808.6h,地震烈度为7度。

2.2拟建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项目区地处乌鲁木齐市东北部,东接昌吉州阜康市,西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和昌吉市、五家渠市,南与乌鲁木齐水磨沟区相邻,北与阿尔泰地区福海县接壤,总面积3593.4平方公里。

辖5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依据乌鲁木齐市统计资料,截止到2009年底,XX区总人口为29.58万人,是规划中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副中心、新疆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和重要的石化工业城。

XX区接壤昌吉市、阜康市、与乌鲁木齐市相邻,三路交汇和一条铁路穿越,分别为216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乌市至大黄山铁路,是区城内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境内有23个区、州、兵团和军队所属单位,周边县市地区人口达100万人以上,目前日流量达2万人以上。

随着区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为新型建材业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项目区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市区距乌鲁木齐中心仅18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火车南、西、北站均在20公里以内。

216国道、大黄山铁路、石化铁路穿境而过,吐-乌-大乌奎高速公路交汇于此。

城区道路四通八达,是首府乌鲁木齐连接北疆各地州的交通要道。

通讯网络发达,已形成以光纤传播、数字交换、互联网覆盖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境内电力充足,被乌鲁木齐大电网覆盖,用电负荷盈余。

境内供水充足,现有三个水源地,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随着“500水库”的投入使用,完全可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XX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已形成了石油化工、建材、煤炭、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制造和造纸包装六大优势产业。

玻璃钢管道、钢筒水泥管、腐殖酸等工业产品自治区名列前茅。

园区依托土地、资源、产业发展和新疆四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的乌石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紧紧围绕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基地大芳烃、大聚酯、大化肥、有机原料以及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离子膜烧碱系列产品等,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资源利用型、生产加工型和服务型产业,建设生态、环保型园区,争取把园区建成全疆重要的石油化工工业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XX区也作为首府商贸副中心发展定位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配合该战略,乌鲁木齐在用地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市区范围实行“退二进三”的措施,第二产业在市区范围内基本不提倡再建,已有工业也分批根据需要逐步迁往外环以外,大量引进商贸、咨询、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

XX区化工工业园是乌鲁木齐市大量外迁的工业企业最佳的安置场所,具有企业发展的广阔上升空间。

XX区为加快经济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鼓励外商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简化手续,提高透明度,为企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督促和监察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营造出迎商、亲商、惠商、安商的招商引资环境,企业在此地建设将会享受到诸多便利快捷的服务措施。

 

第三章洗涤用品分析与市场预测

3.1洗涤用品分析

最早出现的洗涤用品是皂角类植物等天然产物,其中含有皂素,即皂角苷,有助于水的洗涤去污作用。

此外,草木灰中含有钾碱,用水沥淋出来的水溶液,也有助于去除织物上的油污。

这些天然的洗涤用品沿用甚久。

  肥皂:

据老普林尼著《博物志》中的记载,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就用羊脂和木灰制造出原始的肥皂,用于护肤和治疗,至公元2世纪才发现有重要的洗涤作用。

1791年N.吕布兰以卤水制得纯碱,并将纯碱经石灰苛化而生产出苛性钠,从此,肥皂从手工制作转向工业化生产。

19世纪末采用直接蒸汽煮皂法,使肥皂生产又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动植物油脂供应紧张,德国首先开发了合成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短链的烷基萘磺酸盐,由丙醇或丁醇和萘结合,再经磺化而成,统称为涅卡尔(Nekal)。

  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用长链脂肪醇经硫酸化、中和成为脂肪醇硫酸钠,当时仅添加些硫酸钠,作为合成洗涤剂出售。

30年代初期,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美国生产了长链的烷基芳基磺酸盐,其中芳基是由苯、烷基是由煤油馏分制取的。

这种烷基芳基磺酸盐直接作为洗涤剂出售,或添加一些硫酸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丙烯聚合而成的四聚丙烯。

代替了煤油馏分,与苯结合而成为烷基苯,经磺化、中和而成为烷基苯磺酸钠。

由于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发展很快,直到60年代初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合成洗涤剂是由这种表面活性剂配制而成的。

60年代,由于四聚丙烯在化学结构上存在支链,不易被生物所降解,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用直链烷基苯逐步取代了四聚丙烯烷基苯。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使用烷基苯磺酸钠之类的优良表面活性剂作为基本组分外,还配用其他表面活性剂和各种不同的助剂和辅助剂,以提高洗涤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就开始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合成洗涤剂的辅助剂以消除污垢的再沉积问题。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将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等碱性物作为合成洗涤剂的助剂加以使用。

聚磷酸盐的使用是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初期使用焦磷酸四钠,以后改用三聚磷酸钠,取得了良好的洗涤效果,但到60年代末,由于三聚磷酸钠在合成洗涤剂中使用量较大,用后排入下水道,有污染河流水源而造成“过营养”化问题,有些国家已禁止或限制使用,而改为沸石等其他代用品。

合成洗涤剂,近二三十年才得到蓬勃的发展,现今许多国家,合成洗涤剂的生产,远远超过了肥皂的生产。

利用石油制成的合成洗涤剂,始于一九四五年以后。

良好的合成洗涤剂,都是石油的副产品。

石油制成的合成洗涤剂的优点,不会影响纤维织物的鲜艳色彩,洗过之后,绝不褪色,能保持织物的牢度,不会使纤维松散,且在较低的温度下,仍有良好的洗涤作用。

3.2市场预测

全世界洗涤用品工业生产自二战后至今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数1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洗涤用品的迫切需要,全世界洗涤用品生产得以迅猛发展。

世界洗涤用品总量1970年为1637.7万吨,1995年为4300吨(其中肥皂约900万吨),按58亿人计,世界年人均消费量约7.9公斤,70至80年代期间增长最快,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市场增势趋于平稳,但发展中国家如亚太和拉美地区发展处于高速增长。

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世界洗涤用品需要量将上升至1亿-1.2亿吨,除部分是由于人口增长因素外,主要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存在着庞大的潜在市场。

  中国1903年在天津创立造胰公司,1907年在上海建立裕茂皂厂,这是中国开办的最早两家肥皂厂。

此后南京、杭州、重庆、沈阳、大连、武汉等城市相继建立了一些肥皂厂,也有一些地区建立了手工业式的肥皂作坊。

直到1949年,中国的洗涤用品工业还只有肥皂工业,而且多数是手工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仅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有几家规模稍大,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1949年肥皂产量仅3万吨。

1959年肥皂产量达到41.5万吨,同年开始生产合成洗涤剂,产量为0.57万吨。

从1960年开始,随着合成洗涤剂的发展,逐步发展了烷基苯、三聚磷酸钠等原材料的生产。

1961年开发利用石蜡生产皂用合成脂肪酸。

1978年以后,洗涤用品生产发展迅速,花色品种逐步增加。

如洗衣粉中发展了复配、加酶、杀菌消毒、加色加香、浓缩等许多品种;液体洗涤剂中发展了洗涤餐具、水果蔬菜、浴缸、炉灶、纱窗、玻璃、搪瓷器皿、地毯等各种专用洗涤剂,以及洗发香波等。

还发展了润肤、护肤以及具有一定疗效的香皂、香浴液,并发展了适合老年、妇女、儿童特点的产品。

工业用洗涤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工业用的洗涤剂已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学纤维、纺织、印染、皮革、造纸等各个领域。

1985年洗涤用品总产量达到200万吨,其中:

肥皂99.6万吨,合成洗涤剂100.4万吨。

中国的洗涤用品工业,迄今已形成一个以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为主,包括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生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涤用品工业体系。

目前,国内商品市场上各种优质、多效、安全的洗涤剂、肥皂、香波、浴液等琳琅满目,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洗涤用品工业的繁荣景象,也同时反映了洗涤剂的基本原料——表面活性剂生产的蓬勃发展。

历史上中国早期用的洗涤产品只是香肥皂一种,自1960年后才开始工业化生产合成洗涤剂,40余年来除保持供应香肥皂的需求外,合成洗涤剂从无到有高速发展,取得突出的进步。

中国洗涤用品中合洗/肥皂比约为75:

25。

一些发达国家二者之比为96:

4。

  2008年,全国肥皂累计产量为716,274.56吨,比2007年同期增长2.67%;合成洗涤剂累计产量5,076,420.66吨,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4.08%;合成洗衣粉累计生产3,049,860.54吨,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10.14%。

  2009年,全国肥皂累计生产710,023.93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3.95%。

合成洗涤剂累计生产5,457,282.28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2.4%;合成洗衣粉累计生产3,333,175.16吨,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8.1%。

  2010年1-4月,全国肥皂累计生产221,321.45吨,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6.02%。

合成洗涤剂累计生产1,799,872.25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长5.85%;合成洗衣粉累计生产1,050,745.02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0.8%。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消费品,洗涤用品目前无疑已有巨大的市场,众多品牌逐鹿其间,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辽宁北方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开始在北京、上海、沈阳、武汉、西安等全国五个重点城市,对1750位女性洗涤产品消费者进行了一项洗涤产品的专项调查。

北方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在对洗涤用品市场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市场状况、品牌竞争、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一是由于中国发展特点,在洗涤用品中,香肥皂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特别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人们洗脸、沐浴仍习惯用香皂,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从各方面条件综合考虑,香皂、肥皂决不是瞬间即逝的产品,仍应得到相应的发展与改进。

近10余年来中国合成洗涤剂每年仍以8%的速度递增。

所以中国的洗涤用品特别是各种合成洗涤剂产品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看好。

二是品牌知名度是评价品牌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洗涤产品的媒体广告策略多采用电视广告常年不间断轰炸的方式进行,因而主要品牌几乎家喻户晓。

调查对消费者采用了三级测量的方法,并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品牌知名度加权指数。

数据显示,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均有知名品牌脱颖而出,而且品牌知名度之间存在着差距。

三是人们对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等洗涤用品的使用具有习惯性消费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对品牌具有很高的忠诚度,通常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坚持使用一个牌子的产品。

这种情况对生产厂家来讲利弊共存,有利的是已有消费群体相对稳定,市场波动较小;不利的是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变得较为困难。

由此看来,洗涤市场群雄割据的局面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下去。

四是数据显示,洗涤用品品牌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的使用率差距非常突出。

对于洗衣粉品牌来说,奥妙在上海和武汉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碧浪则在北京和沈阳具有更大的优势,巧手在沈阳、汰渍在西安等均有优于其他城市的表现。

对于洗衣皂来说,雕牌在上海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其他城市,上海更青睐于扇牌和固本,另外中华在西安、三威在沈阳等都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

对于洗洁精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北京消费者对金鱼情有独钟,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对雕牌的青睐,另外雕牌在西安、一枝花在武汉等也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

产品功效仍然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这表明消费者在洗涤产品消费方面总体趋于理性化,同时也说明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产品之间的竞争。

该调查结果同时显示,价格适中是消费者购买洗发类产品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知名品牌和购买方便等因素也为较大一部分消费者所重视。

产品功效是影响洗涤用品消费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产品功效不尽相同,消费者关注的程度也有所差异。

调查显示,洗涤去污能力是洗涤用品消费者最关注的功效,对于洗衣粉来讲,气味清新也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容易冲洗、不伤皮肤和不伤衣物等功效也被较多消费者所重视;对洗衣皂而言,容易冲洗也被排在重要的位置,味道清新、不伤皮肤和持久耐用等功效也被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洗洁精来说,味道清新被普遍重视,不伤手、无毒性和可洗水果蔬菜等功效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消费者对不用功效的关注程度看,消费者对洗涤产品的功效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洗涤去污能力、气味清新和不伤皮肤等功效的需求相对更为集中。

 目前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2009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3元人民币,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28倍,比西部大开发初期的2000年增长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2元人民币,比1978年增长35倍,比2001年增长1倍。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955年为14元人民币、1978年为52元人民币、2000年为4913元人民币,2008年为11972元人民币。

居民人均消费水平1952年为122元人民币、1978年为181元人民币、2000年为2662元人民币,2007年为4890元人民币。

 城乡居民的消费总量不断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农村居民1978年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比重)为60.8%,2001年为50.0%,2008年为42.5%;城镇居民1980年恩格尔系数为57.3%,2001年为36.4%,2008年为37.3%。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数量不断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洗衣机数量从1990年的12.58台、2000年的20.87台,增长到2008年的38.00台。

新疆民族众多。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等55个民族。

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全疆人口的60.8%。

截至2007年,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3个:

维吾尔族(965.1万)、汉族(823.9万)、哈萨克族(148.4万);10-100万人口的民族有3个:

回族(94.3万)、柯尔克孜族(18.2万)、蒙古族(17.7万);1-10万人口的民族有6个:

塔吉克族(4.5万)、锡伯族(4.2万)、满族(2.6万)、乌孜别克族(1.6万)、俄罗斯族(1.2万)以及东乡族。

其余民族人口不到万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在新疆生活的人民民族构成比例的原因,清真肥皂、香皂以及其它合成洗涤用品用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承建单位----新疆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正是以经营民族工艺品以及民族化工产品、化妆品等为主经营内容的企业,企业在民族洗涤用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并具有稳定的顾客群。

到2010年底,按2000万人口,每人每年消费各类洗涤用品8公斤计算,新疆每年需要各类洗涤用品可达1.6亿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四章产品技术标准及生产方案

 4.1产品技术标准

4.1.1洗涤原理

洗涤用品必须遵守GB9985-2000号国家强制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对洗涤用品的PH值、去污力、荧光增白剂等含量和数值都有十分明确的标准。

洗涤用品的去污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织物·污垢+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脏的衣物) (脏的洗涤液)

  去污过程的机理,则比较复杂,大致包括下列物理-化学作用:

  ①润湿作用:

由于洗涤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从而增加了水对织物的润湿能力,使洗涤液充分渗入纤维之间,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和被洗织物上的污垢产生亲合作用,使污垢从织物上分离。

  ②吸附作用:

在水和被洗织物之间、在水和污垢之间,都存在着界面,洗涤液中的有效成分被织物和污垢吸附后,改变了界面能与织物对污垢的静电引力,使污垢在水里呈悬浮或乳化状态。

  ③增溶作用:

污垢被裹夹在洗涤液的胶束层之间,产生增溶现象。

④机械作用:

当污垢和织物吸附表面活性剂时,在人工搓洗或机械搅拌作用下,污垢从织物上分离而分散在溶液中,经反复漂洗,污垢即可除去。

4.2生产方案

4.2.1原料方案

新疆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立足于新疆地区丰富的草原牛羊油脂以及天然湖碱、无机盐等制皂的基本原料优势,拟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制皂设备以及其它洗涤用品生产设备,拟建设年产清真系列洗涤用品7000吨洗涤用品生产线,企业将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生产清真专用的强力去污皂、纯天然油脂透明皂等一系列新型绿色环保皂类洗涤品,以供应新疆等广大西部地区乃至中亚市场

产品主要原料包括:

牛羊油、椰子油、棕榈油、混合油脂、磺酸(十二烷基本磺酸钠)、烧碱、AES(高级醇)、泡化碱、次氯酸钠等。

原料在本地区全部可以解决。

4.2.2产品方案

本项目拟生产产品主要有:

清真系列洗涤用品,主要包括:

清真肥皂、香皂等皂类产品;洗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