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2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docx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8页

汉源县观光农业优势及其发展报告

精品汇编资料

摘要: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果园、农业生产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汉源县瀑布沟水库的建设,新县城的建设、雅攀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汉源休闲观光农业带来了一个巨大发展机遇。

本文探讨了汉源观光农业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观光农业区划,发展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农业生产园艺化发展汉源观光农业的的一些建议。

主题词:

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态

自从有了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就有了城市搞工商业、乡村搞农业的地域分工的定式。

而伴随“二元结构”的不断固化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日益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生态危机频频爆发。

显然,城市远离农业的发展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都市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人们对历史反思和选择的结果。

都市农业有两大类,一类是产品型都市农业,有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等;二类是服务型都市农业,如绿化农业、旅游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

都市农业既合理开发利用了资源,优化了结构,开阔了农业发展的新视野,深化了人们对农业功能的认识,突破了传统的局限于生产或经济功能来认识农业的思维,从生态、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多重农业功能的深层次上去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引导和深化了农业发展的新理念。

而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使农业从单一的产物向与人打交道转变,从而赋予了农业新的服务功能,既突破了农业发展的“瓶颈”,又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无污染且经济效益显著,被称为“绿色朝阳农业”。

1.汉源县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

1.1汉源县主要旅游资源:

汉源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大渡河中游两岸,属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幅员面积221583.3公顷。

在汉源境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有在建的全省最大水面的瀑布沟水库(83平方公里),有平均日照1475小时(年均每天4小时)蓝天白云下的阳光新城(在建),更有中国花椒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四川省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县、经济林面积达25.3万亩的以经济林为主的农业观光休闲资源。

1.2汉源县旅游交通概况:

汉源县北有雅攀高速公路(正建)联结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远达云南,南有沿大渡河大峡谷的金汉路联结乐山、峨眉,西有汉泸路联结海螺沟、泸定、康定,成昆铁路入境17公里,有汉源车站联贯全国。

在旅游上可构成成都—峨眉山——乐山——汉源——海螺沟——雅安——成都的省内环线,也有雅安碧峰峡——天全喇叭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定——海螺沟——石棉(田湾河、安顺场)——汉源——荣经龙苍沟(国家自然保护区)——雅安的市内环线。

1.3汉源县观光农业资源优势和定位特色:

汉源是国家林业总局命名的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和全国著名的花椒之乡,是四川省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1%,其中成片经济林园达25.3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6%,有林面积的22.8%。

县统计局统计表明,至2002年,汉源全县以梨子、苹果、樱桃、桃子为主的水果产量已达10万多吨,花椒850多吨,还年产蚕茧8.4万公斤,生漆2万公斤,核桃124万公斤,板栗10.4万公斤,经济林带来的直接收入占全县农民收入的30%。

以经济林为主的观光农业有以下特色:

一是赏花。

汉源规模栽培的梨子、苹果、樱桃、桃子、李子以九乡镇为中心,每至春季繁花竞艳,美不胜收。

春花樱为先,桃红李白菜花黄,苹果花是红白相间,入目一片春光无限。

更有梨花开时,漫山遍野,处处花海,赛雪似锦,小雨滋润,梨花带泪俏笑春光,红衣姑娘劳作其间,人面映花,美伦美涣。

而且因为汉源境内高差悬殊,平地高山花期相错,如果调整好线路规划,整个春季赏花时间可达一月以上。

二是尝果。

汉源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十分有利于各类经济林木生长,经济果木种类繁多,成片果园多,一年四季鲜果不断,以号为春果第一枝的樱桃领先,草莓、李子、桃子、欧洲甜樱桃、梨子、苹果、葡萄、橙子、柿子、枇杷、板栗、核桃、柚子、汉源黄果柑、桂园皆有规模上市,四季皆可品味新鲜上市果品。

三是游湖。

汉源瀑布沟水库建成后(2008年),汉源将拥有全省最大水面的湖泊,以湖上游览、滑水、品鲜等为主的湖上游将是夏季汉源旅游重点,配之汉源108国道生态园林型绿色走廊林荫,将能吸引到一大批国内外游客。

四是都市高技术农业游览。

汉源县是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四川省稻麦高产区,省农业开发试验区,省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县,农业技术综合开发试点县。

开展以高技术农业为主的参与式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游览将会吸引成都半日游程(雅攀高速路建成后)的大量城市出游人员。

2.汉源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机遇和现状

2.1汉源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机遇:

汉源的观光农业旅游正处在一个大开发、大发展的前夜,瀑布沟水库的建设,新县城的建设、雅攀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汉源旅游观光农业起飞的巨大推动力。

几个重大工程的建设将有数以万计的大量来自全国各地施工及公务人员,这是外界认识汉源,了解汉源的巨大窗口,也是汉源今后巨大的游览观光人员和宣传员,这是汉源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对汉源农业观光旅游、瀑布沟水库观光旅游汉源必须从今天起就要制定统一的规划运作方案。

对旅游资源利用及规划建设现在就应在一个统一的规划下,按照生态和市场经济原则进行引资开发。

政府要有专门的汉源形象推介机构,有目标、有计划的利用一切机会传播汉源形象,推介汉源各种旅游资源。

2.2汉源农业观光旅游现状:

汉源以樱桃、桃李、梨苹及现代农业生产为主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以瀑布沟水库、半岛及大渡河大峡谷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地位,但汉源的旅游及观光农业现在尚处在无明确旅游经营指导思想,无统一建设规划,无明确运作模式、无强力运作机构,无形象树造计划、自主无序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观光旅游人员大多自发来自周边区县,单一以花期赏花为主,其它农业观光项目均未开发。

在服务上多以农家乐为主,无专门旅游经营企业和人员,更没有旅游产业的发展。

3.汉源休闲观光农业区划及发展模式建议

3.1汉源观光农业区划建议:

汉源休闲观光农业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而且汉源的休闲观光农业在今后十年将会有一个大的飞速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汉源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好坏及效益将取决于我们今天所作工作的成效。

有一个高水平的汉源旅游区划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因此,聘请一流的机构对汉源的旅游资源进行高水平的区划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

要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要建立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带,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农业生产园艺化是观光农业区划的基本要求,可区划为:

(1)观赏区:

由观赏型农田带、分类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

(2)示范区:

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

(3)休闲体验区:

以汉源彝藏民族乡村特色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及民族生活。

(4)产品区:

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

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5)水库区:

以瀑布沟水库水面为主体,水上滑翔、游船、垂钓、游戏等为主的水上旅游,使游客充分体验蓝天碧海美丽,翡翠半岛的新城和四周群山的峻美。

3.2汉源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模式:

汉源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的25万亩成片经济林园的资源优势,抚之一定的基本设施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可选择:

(l)观光农园:

在风景区内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

(2)农业公园:

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如建立一个樱桃公园,将樱桃的观赏、采摘、制品的品尝以及与樱桃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

在区划上应包括服务区、景观区及活动区等。

因性质和功能的区分不同分别建立迷你型小型公园及大到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教育农园: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

(4)森林公园:

建立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

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

利用汉源特有的地方或民族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6)水上公园:

瀑布沟水库的巨大湖泊是水上公园的理想建立场所,充分利用新县城在水库中的自然半岛地型,建设一个以水戏、水玩为主的主题公园,汉源充足的阳光、蓝天白云沿库的绿化带将是最好的风景。

4.汉源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建设与发展观光农业,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活动空间,释放休假回城市人口压力,降低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还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

汉源作为农业大县,发展观光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的生产,能够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

但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并与生态农业、林业等的建设结合起来。

保护生态是最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保护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各种要素,并注意保持现存的民族群体文化特征。

在区划建设上要特别注意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休闲观光农业的主体是农业而不是其他产业。

不能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之名,行农业资源非农化之实,不能有导致农业资源大量流失,甚至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之举。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焱谨编著:

《无形资产评估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徐克绍、陈心德:

《资产评估与资产经营——理论、方法、实务》,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年

(3)中国林学会主编.我国林业科技推广理论与实践.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黄鹤羽.加快我国林业科技转化的若干对策.世界林业研究,1994

(2)

(5)马梦祥.关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河北农业科技,1995

(1)

 

欢迎下载交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