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4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

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关王权形态发展,王国维曾这样论述:

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

王国维的上述分析意在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严格的君臣政治

B.夏商是贵族政治形态,西周则是官僚政治形态

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2.下表文献史料,判断它们可以用来辅证那个方面的研究的可能性最大

史料出处

史料引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

《左传·宣公十一年》

“楚子县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不断的战争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行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

3.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

资料一《通鉴》记载:

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

“因为这些人身体强壮,还俗于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

“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

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我们如何理解这三则资料?

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说明背景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

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

4.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主权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5.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

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

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

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

”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

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6.《清史稿》中记载: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

……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7.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

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

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何时?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不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

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

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来描述?

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9.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

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10.“本月十四日(指1907年1月27日)下午5时,有陆军部某大臣自天津乘火车晋京,在东站下车后,有铁路巡警某,见该大臣莅止,而一种媚气自生,身不觉其俯,腿不觉其弯,乃上前一步曰:

‘请大人安。

’某大臣以其为巡警兵也,似不甚介意,但颔之而已。

旁观者无不窃笑该巡警之旧习难改。

”摘自《大公报》1907年2月3日。

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最能说明

A.新政在礼仪方面的某些变革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

B.封建官员提倡新政只是做样子,内心无意推行

C.巡警为公职人员,仍需务必遵守公务礼仪规范要求

D.新政虽促进社会革新,但观念的变革是渐进的

11.对于汉阳铁厂选址,后人褒贬不一。

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

“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

岁糜巨款,谁其信之?

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张之洞对汉阳铁厂选址基于

A.有效节约生产成本B.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

C.符合现代管理趋势D.临近交通枢纽,便于销售

12.以下是来自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lo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l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学界政界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蒋介石并实践之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13.阅读《1960至1966年中国城市发展简表》

项目

1960年

1966年

城镇人口数

13073万

13045万

全国城市数

208个(1961年)

171个

对此表的分析,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A.农业为我国基础,农业需量劳动力需从城市借调

B.由于党和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城市发展速度下降

C.城市人口的控制,在于保障工业化战略继续实施

D.城市人口在缩小,说明这一时期总人口减少

14.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

《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方针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左倾”质疑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所有制应该予以纠正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开展

1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看待民主政体: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16.马克思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17.历史学界普遍把出生于十四世纪初的彼得拉克视为人文主义之父。

有一位学者描述了有彼得拉克生平的四件事情:

(甲)他最初学习法律,后因经济问题改投神职成为教士。

(乙)他的拉丁文造诣高,并以意大利方言创作美丽诗歌。

(丙)他的著作常叙述自己,以追求名声,显示个人主义。

(丁)他曾经攀登法国南部高山,为了居高临下欣赏美景。

上述哪两件事可作为“彼得拉克是人文主义之父”这个论题的说明: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18.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

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度    B.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C.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19.“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B.电的发明C.蒸汽轮船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

20.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1.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年一1535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这样看待“圈地运动”:

“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而马克思则对此认为:

“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

”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

A.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

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

22.毛泽东曾经就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这样谈论“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环境保护B.农业生产C.民生生计D.工业生产

23.美国总统胡佛在经济危机来临后这样考量说:

“……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

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

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

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只有这样,这些措施才能阻止大范围失业的发生。

”下列评论不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经济崩溃是因为向商业借款人提供的信贷太少

B.联邦储备系统是增强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公共建设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有力手段

D.政府应系统强力干预,控制劳动者工资水平

24.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

“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

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

25.有学者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二次科技革命电话电报发明后

C.20世纪40、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6分)阅读材料,挖掘古人政治智慧,反思中国近代化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

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

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

(1)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

(2分)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

(6分)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

(4分)

材料二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

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回答问题:

(2)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

(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

(2分)

(3)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

(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鲁迅

材料二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结合相关史实论述“孔子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与“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并简要谈谈时下“儒学热”。

(1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战略家富勒说:

1588年西班牙舰队的失败就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朵,那就是在一个商业的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

——摘自戴旭《海权决定大国兴衰》

材料二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

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

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袤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给,势必大溃。

惟有分别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

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十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政治战略家的海权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及两国海权思想的实践结果的区别?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D

B

C

D

A

D

D

B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B

B

B

B

B

D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26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第26题26分:

(1)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崩溃。

(2分)

争霸战争;铁制农具生产力进步;变革变法;地主新阶层出现。

(任答三点6分)

儒家礼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战争等。

法家强调法治,维护君主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各答两点4分)

(2)特点:

专制主义(或答中央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答地方实行郡县制)。

(4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2分)

(3)西方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任答两点2分)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的开展;早期维新派出现(或答民族企业的诞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任答三点6分但要相互对应)

第27题(12分)

史实示例:

董仲舒杂糅法家、阴阳家等创立新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儒生读正统儒学方可做官;吸收佛道思想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察主要范围;康有为:

假托孔子改制,视其为改革家;辛亥革命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冲击封建伦理纲常;袁世凯称帝,重奉孔子至圣;新文化运动:

“打到孔家店”凡涉孔子即愚昧落后;建国后,孔子被丑化,封建思想总代表(批林批孔)(任答四点8分);对“儒学热”看法观点言之有理有据酌情给分(4分)

第28题(12分)

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西欧国家海外扩张的时代;两次鸦片战争失败,面临统治危机。

(4分)

目的:

争夺商业霸权;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4分)

实践结果:

英国确立起世界霸主的地位;甲午战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