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509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docx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每一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隽永(jùn)  颓圮(qǐ)   浪遏飞舟(è)

B.百舸(kě)    火钵(bō)   青荇(xìng)  忸怩不安(ní)

C.团箕(jī)    悄然(qiāo)   长篙(gāo)   叱咤风云(zhà)

D.彷徨(páng)   漫溯(sù)    下载(zài)   自怨自艾(y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

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

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A项,“隽永”应为“juàn”;“颓圮”应为“pǐ”;B项,“百舸”应为“gě”;C项,“悄然”应为“qiǎo”。

考点: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愤懑 榆阴 神彩飞扬  貌和神离

B.绯红 凄婉 满目疮痍  妄自菲薄

C.飘泊 剽悍 轻歌慢舞  剑拔驽张

D.笙箫 冰屑 神态安祥  满腹经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A项,彩——采,和——合;C项,慢——曼,驽——弩;D项,祥—详。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老百姓提及与回味;它们不只用来充饥,更能体现一种文化、一种态度。

B.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了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

C.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做出贡献。

D.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发其他城市的效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暗换主语或语序不当,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播出时”改为“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或“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时”;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立场”。

;D.表意不明,“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有歧义。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要想了解实际情况,这些高管就必须经常深入到企业第一线,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鼓励员工       。

②奥巴马邀请商业领袖到白宫      ,与医院、制药公司等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

③“复制”可以快速分享他人的劳动成果,然而也有抄袭、剽窃之嫌,甚至会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因此其备受质疑,如果时间允许,我愿与您   地聊聊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A.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B.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C.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D.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所给的三个成语都有“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的意思。

“畅所欲言”偏重尽情地说;“各抒己见”重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心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较少的人,甚至是一个人。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然我们两个意见不一致,就没有必要再往一块走了,以后我们只能是秋毫无犯。

B.走进驴友俱乐部,听着众驴友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就连我这个最喜闭屋门、捧书卷、足不染尘的“老夫子”也动了出游之心。

C.一个时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手段,欲强制人民币升值,须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任何人。

D.今天的盘面多空,双方可以用图穷匕见来形容了,在大幅限制股指期货的开仓数量之后,国家队再次遭遇重创。

【答案】C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面是描写生命的一段文字,请仿照前两句续写一句,构成排比。

(句式大致相同即可)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长于污泥的夏荷,竟能在池塘中开出雪一样洁白的花朵;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烁的光亮;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示例;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小提琴般悠扬的夜曲。

【解析】

试题分析:

仿写有嵌入式放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

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课文名句默写

7.名句默写。

(10分,每空1分)

(1),,谁主沉浮?

(2)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3)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4)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5)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

【答案】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2)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3)散了她的芬芳,丁香般的惆怅。

(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大礼不辞小让,我为鱼肉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言文阅读:

(27分)

(一)选择题(12分,每题3分)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失其所与,不知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卒惶急无以击轲D.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知——智,C卒——猝,D坐——座。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荆轲知太子不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穷困——处于困境,B夫人——那个人,C婚姻——亲家。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

以其无礼于晋/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B.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用亡郑以陪邻

C.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而:

夜缒而出/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之——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的成语。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C、我国史书有几种编写体例,《左传》是属于编年体史书,《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

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史记》的刺客列传。

D、春秋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荆轲刺秦王》就选自《战国策》。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6分)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2)范增数目王(   )    

(3)因击沛公于坐(   )       (4)因人之力而敝之(   )

(5)军中无以为乐(   )       (6)沛公起如厕(   )

13.下面分析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樊哙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如此一说,刘邦不动声色,回去立诛曹无伤,断了项羽一条眼线。

说明项羽心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

C.刘邦会亲自到鸿门赴宴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有项伯说情,项羽不会杀他。

D.“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见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做事优柔寡断。

14.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答案】

12.

(1) 使……跟从 

(2) 使眼色  (3)趁机     

(4) 凭借  (5) 没有什么东西  (6) 往、到 

13.C

14.

(1)秦王有虎狼一样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举”“胜”各一分)

(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与意外的变故。

(判断句式0.5分,特0.5分,出入0.5分,非常0.5分)

(3)(项庄)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

(翼1分,蔽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主要原因是刘邦实力与项羽差距太大,不能抵挡项王,赴宴是为缓和矛盾。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

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诗歌鉴赏:

(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15.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时间变化与情感?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16.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6分)

【答案】

15.意象有: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意境。

——意象答出4个2分,意境意思答对2分

16.“穿”是穿行,穿过的意思,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解析】

1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意象,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找出能体现时间的意象,列出就可以了。

日暮,说明已到傍晚时分;月初白,太阳刚刚升起;流萤、孤灯,都是晚上才有的景象。

这几个意象的连用,表明了时间的变化。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现代文阅读

17.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

(25分)

孤独的守望

(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

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种惊诧!

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

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

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

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

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

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

那是谁家的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

押着唐韵,携着汉风,—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4)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5)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

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

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6)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

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

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

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7)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

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

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8)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

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

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

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9)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

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

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

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的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10)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11)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

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1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

金灿灿的苞谷做背景,映衬着主人也发出金灿灿的光。

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两把硕大的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

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1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

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

“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1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

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1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8)段的“一方石碾”“空地上的水井里”,让作者对乡村的逝去感到惋惜。

B.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C.本文表达作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的痛惜之情,文中老人既有热情淳朴的一面,也有落后守旧的一面,作者哀其不幸。

D.“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高楼大厦”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繁华,表达作者对城市的热爱。

E第(7)~(9)段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感受,是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高度关注。

(2)请找出文中两个有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指出其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

(3)纵观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孤独的守望”能否替换成“老人的守望”?

为什么?

(6分)

(4)请从文体出发,探究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能否删除,为什么?

(8分)

【答案】

(1)AE  

(2)答案示例:

①比喻、拟人“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将溪水比作少女,赋予

溪水人的动作、情态,写出溪水若隐若现,娇羞含情。

②排比“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使语言流畅,

有节奏,富于音韵美。

③拟人“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院落无人丰收的硕果,写出乡村的荒凉。

④比喻“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写出山村自然美丽风光。

(指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其他语句的手法分析正确也可)

(3)不能(不回答扣一分,回答不加分)

(1)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

(2)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3)“孤独守望”包含老人的守望(4)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一点两分,回答三点就行)

(4)

(1)内容上:

描写村庄老人的热情淳朴,及对故土的眷念,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2分)

(2)结构上:

与上文的乡村自然美景相呼应,老人的热情是城市“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是我要寻找的,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分)

(3)从主旨上:

更深刻体现作者意图,荒凉的村庄住着孤独的老人,更让人深思,更好突出作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的痛惜之情。

(2分)

(4)读者角度:

老人独守荒凉的村庄,特别是最后用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耐人寻味。

(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B项“语言朴实”错误;C项“作者哀其不幸”不妥;D项“繁华”应改为“喧嚣”“表达作者对城市的热爱”也有误。

表达自己想暂时逃离喧嚣的城市。

(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5分)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

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

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

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有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有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等。

解答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

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