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729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docx

写人文章阅读训练

第一单元写人文章阅读与作文训练

1.《三块钱》

他,一个军人,在战场上负伤,双腿高位瘫痪。

妻子没工作,一家三口就靠他的抚恤金生活。

  为了能够养活自己的家庭,他安了假肢,买了一辆三轮车,靠拉人赚钱谋生。

  那天傍晚,瓢泼大雨。

在街道的拐弯处,上来了两个西装革履的客人,客人说,快点啊,我们急着见人。

没走多远,车在一个上坡的地方陷进泥坑。

雨大路滑,怎么也上不去了。

  他央求客人下来,先把车推过去,再上车。

可是满地泥泞,客人怎么也不愿下车,雨越下越大,他想等人来帮帮自己,可左等右等,也没有人影。

  客人不耐烦了,要求退款坐别人的车。

可是他不愿意,这是今天的第一笔生意。

也可能是唯一的一笔,虽然只有三块钱,他也不想放弃。

  还是没有人来,他只好尝试着自己推。

淋着大雨,站在泥坑里,他双腿使劲蹬着地面,一手握着车把,一手用力推着车身。

也许因太用力,“啪”的一声,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假肢断裂了!

  鲜血,从他的创口慢慢渗出来,混着雨水,一直流到泥坑里。

从不流泪的他,在大雨中一边绑着知己的假肢,一边默默地流泪。

  当客人再一次要求退钱的时候,他已绑好了自己的假肢。

他的头发在雨水的冲刷下,紧紧的贴在脸上。

他再一次请求客人下来,先让自己把车推过去,可还是被客人断然拒绝了。

一个男人的尊严在雨中湿透了,为了三块钱。

  他再次上了车,继续往前蹬,希望能出现奇迹。

一个没有双腿的男人就这样在雨中弓着背脊,脊梁上托着他的家庭,他的责任。

  故事的结局很简单──终于有人帮他把车推了上去。

他揣着赚来的三块钱,跑到无人的地方,号啕大哭。

然后,平静地回家。

  两年后,他换了辆摩托车,五年后,他换了辆小汽车。

  他还是以拉人为生。

开上汽车的那天晚上,他对妻子说,这个月我们终于可以有303块钱的收入了。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不得超过100个字)

  

2.小说的主人公是:

3.选文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2.《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

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

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

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

“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

”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

“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

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

”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

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

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

她曾动情的说: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

”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

她微笑着说:

“让我们记住一点:

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

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

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

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

谈谈你对该文的理解。

 

3.《成功的最佳位置》

生活为每个人预留了他的位置,我们千万不要在人生的旅途上走错路,迷失自己的位置。

——梭罗迈克在求学方面一直遭遇失败与打击,高中未毕业时,校长对他的母亲说:

“迈克或许并不适合读书,他的理解能力差得让人无法接受。

他甚至弄不懂两位数以上的计算。

”母亲很伤心,她把迈克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成材。

可是迈克对读书不感兴趣,为了安慰母亲,他也试着努力学习,但是不行,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

一天,当迈克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超市时,他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超市门前雕刻一件艺术品,迈克产生了兴趣,他凑上前去,好奇而又用心地观赏起来。

不久,母亲发现迈克只要看到什么材料,包括木头、石头等,必定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状让他满意为止。

母亲很着急,她不希望他玩弄这些东西而耽误学习。

迈克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吩咐继续读书,但同时又从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一直在想要做得更好。

迈克最终还是让母亲彻底失望了,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哪怕是本地并不出名的学院。

母亲对迈克说:

“你走自己的路吧,没有人会再对你负责,因为你已经长大!

”迈克知道在母亲眼中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很难过,决定远走他乡去寻找自己的事业。

许多年后,市政府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决定在市政府门前的广场上置放名人的雕像。

众多的雕塑大师纷纷献上自己的作品,以期望自己的大名能与名人联系在一起,这将是难得的荣耀和成功。

最终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大师获得了市政府及专家的认可,在开幕式上,这位雕塑大师说:

“我想把这座雕塑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没有获得她期望中的成功,我的失败令她伤心失望。

现在我要告诉她,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总会有我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

我想对母亲说的是,希望今天的我至少不会让她再次失望。

这个人当然就是迈克。

在人群中,迈克的母亲喜极而泣,她知道迈克并不笨,当年只是没有把他放对位置而已。

1.给下列黑体字换一个偏旁,再组词。

彻底()观赏()雕塑()

荣耀()耽误()位置()

2.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喜极而泣()A.高兴的流出了泪水B.喜欢大声地哭泣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母亲对迈克说:

“你走自己的路吧,没有人会再对你负责,因为你已经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黑体字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是句子原意不变。

①他凑上前去,好奇而又用心地观赏起来。

()

②迈克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吩咐继续读书。

()

③最终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大师获得了市政府及专家的认可。

()

5.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最终获得认可的雕塑师是_____________,他的母亲为他的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说他并不笨,只是当年把他放错了位置而已,母亲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总会有我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

”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父亲》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炽烈)的心。

我常听人说,父亲对儿女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

我不知道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子更好地活着,他们(愿意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

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

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

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跌倒扑倒)在儿子摔下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臭,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小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谰。

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

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

“儿子,再见!

”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一双筷子它正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

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寻觅寻找)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

(严重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

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不恰当的用“/”划去。

2.给文中却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

3.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最崇高最伟大?

(用原文回答)

4、请你说说儿子死后,钢琴家“只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的原因是什么?

 

5、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哪四种?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5.《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

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

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

但是,迎面驶俩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

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

“卧倒!

”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

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丝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

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

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的儿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厄运:

千钧悬于一发:

2.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缩句:

3.两辆列车同时驶进车站,扳道员正要扳动道岔时,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

4.扳道员面临着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

 

5.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扳道员是怎样做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

6.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框内。

大义灭亲极端尽职忍痛割爱足智多谋

随机应变不慌不忙服从长辈临危不惧

7.霍金少年时

霍金是继牛顿、爱因斯坦之后,全世界知名的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942年1月8日,他在牛津(诞生出生)。

十分凑巧的是,这一天恰好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

霍金的父亲法兰克.霍金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和生物学家。

母亲依沙贝尔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学。

他们非常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小时候的霍金想象力非常(丰富富有)。

一次,他竟然想出11种能够出入自己房间的方法。

平时,他还喜欢摆弄小玩艺儿,制造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当他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时,他与几位同学找到了许多种零件,组装了一台(简易简单)电脑,那台电脑还能回答问题呢!

在当时,电脑可是个稀罕物儿。

所以,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轰动,许多人都争着去参观。

1959年,17岁的霍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牛津大学。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13道题,其他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解出一两道题,而霍金一个上午便做出了10道题。

在同学们的眼中,他简直就是一个具有高智商的外星人。

霍金对当时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十分(厌恶讨厌),他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有一次,物理老师让他做几道题,他不但没做,还把错误标出来给老师看。

老师看过之后,不得不说:

“霍金对这门课程比我还了解得多。

”大学期间的霍金()学习优秀,()爱好广泛。

他喜欢古典音乐,对科幻小说也特别着迷。

在划船比赛中,喜欢冒险的他还经常担任舵手呢。

(1)本文写了霍金的几个小故事?

分别说明了什么?

(2)用“______”画出第五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3)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5)你觉得霍金的成功与什么是分不开的?

你最佩服他什么?

(6)读了这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说说你有什么启发和收获?

 

9.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

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zuì)___________于其中。

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

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

我们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

父亲还(专、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

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剪)药,又作针灸治疗。

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

奇迹终于(jiànglín)_________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他享受到(ɡǔxī)_________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文中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里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别无嗜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择文中[]里恰当的词语。

这个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也表现了全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读“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填空:

“秉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秉承”能否改为“继承”?

为什么?

6.“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父亲的精神”指的就是?

 

7.短文最后一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这很多很多”指的就是?

 

10.母亲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

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

(不超过40字)

 

5、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基础常识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1.和_____可亲  暮_____沉沉  (A.蔼  B.霭)  

2.独占_____头  桀_____不逊  (A.骜  B.鳌)

 3._____道而行  _____道而驰  (A.倍  B.背)

 4.作_____上观  完_____归赵  (A.璧  B.壁)

 5.脉_____微弱  赤_____上阵  (A.搏  B.膊)

 6._____海桑田  白云_____狗 (A.苍  B.沧)

 7.万古_____青  冬夏_____青 (A.长  B.常)

 8.寥若_____星  良_____美景  (A.辰  B.晨)

 9.薪火相_____  相辅相_____  (A.承  B.成)

 10.马到_____功  计日_____功  (A.程  B.成)

 11.一张一_____  风_____电掣  (A.弛  B.驰)

 12.以逸_____劳  越俎_____庖  (A.代  B.待)

 13.层见_____出  花样_____出  (A.叠  B.迭)

 14.连篇累_____  买_____还珠  (A.椟  B.牍)

 15._____过难关  暗_____陈仓  (A.渡  B.度)

二、文学常识题。

1.红楼梦的又名:

2.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及其作者分别是:

3.《水浒传》作者是:

4.《西游记》取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