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9856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docx

战争与和平阅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5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500)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作者气势磅礴、复杂宏大的结构与布局成就了这部小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的构思,更让其它作者无法企及。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的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500字

(一)

  在我眼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整个19世纪最大的史诗,甚至可以说是近代的《伊里亚特》,19世界的无数的人物与热情在列夫托尔斯泰笔下跳动。

作者的自然思想与动作,使他从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引入描写军队与民众,描写千万生灵意志交融着的巨大的人群的小说。

他在塞白斯多堡围城时所得的悲壮的经验,使他懂得俄罗斯的国魂和它古老的生命。

  最初是一片静止的海洋,俄罗斯社会在战争前夜所享有的和平,开始的几章,以极准确的手法与卓越的讥讽口吻,映现出浮华心魂的虚无幻灭之境。

直至这些活死人中最坏的一个、Baile亲王才发出一声生人的叫喊:

  我们犯罪,我们欺骗,而是为了什么?

我年纪已过五十,我的朋友死了,一切都完了死,多么可怕!

  在这些暗淡的、欺妄的、有闲的,会堕落与犯罪的灵魂中,也显露着若干具有比较纯洁的天性的人在真诚的人中,例如天真朴讷的RierreBesoukhoo,具有独立不羁的性格与古俄罗斯情操的MarieDmitriwna,饱含青春之气的Rostove;在善良与退忍的灵魂中,例如Marie公主;还有若干并不善良但很高傲且被这不健全的生活所磨难的人,如Andre亲王。

  可是波涛开始翻腾了,第一是行动。

俄罗斯军队在奥国。

无可幸免的宿命支配着战争,而宿命也更不能比这发泄着一切兽性的场合中更能主宰一切了。

真正的领袖并不设法要指挥调度,而是如Koutouzoo或Bagnation般,凡是在实际上只是环境促成的效果,由部下的意志所获得的成绩,或竟是偶然的现象,他们必得要令人相信他们自己的意志是完全和那些力量和谐一致的。

这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好处!

纯粹行动的幸福正则健全的情状,惶乱的精神重复觅得了它们的均衡。

Andre亲王得以呼吸了,开始有了真正的生活,至于在他的本土和这生命气息与神圣风波流离的地方,正当两颗最优越的心魂,Dierre和Marie公主受着时流的熏染,沉溺于爱河中时,Andre在奥斯丹里兹受伤了,行动对于他突然失掉了陶醉性,一下子得到了无限清明的启示,仰身躺着,他只看见在他的头上,极高远的地方,一片无垠的青天,几片灰色薄云无力地漂浮着。

  所等的宁静!

所等的平和!

他对着自己说,和我狂乱的奔驰相差多远!

这美丽的天我怎么早就没有看见?

终于窥见了,我所等的幸福!

是的,一切是空虚,一切是欺罔,除了它它之外,什么也没有,如此,颂赞上帝罢!

  然而,生活恢复了,波浪重新低落。

灰心的、烦恼的人们,在都市颓废诱惑的空气中,他们在黑夜中彷徨,有时,在浊世的毒氛中,融泄着大自然的醉人的气息,春天、爱情、盲目的力量,使魅人的Natacha去接近Andre亲王,而她不久以后,却投入第一个追逐她的男子怀中。

尘世已经糟蹋了多少的诗意、温情、心的纯洁!

而面临着恶浊尘土的无垠的人依然不变!

但是人们却看不见它。

即是Andre也忘记了奥斯丹列兹的光明。

为他,天只是阴郁沉重的穹窿,笼罩着虚无。

  对于这些枯萎贫弱的心魂,极需战争的骚乱重新来刺激他们,国家受到威胁了。

一八一二年九月七日,Brodino村失陷,这壮严伟大的日子啊,仇恨都消灭了,Dolokhoo亲抱他的敌人Pierre。

受伤的Andre,为了他生平最憎恨的人,车中的邻人AnotoleKouraguine遭受患难而痛苦,充满着温情与怜悯。

由于热烈地为国牺牲和对于神明律令的屈服,一切心灵都联合了。

  严肃的、郑重的,接受这不可避免的战争最艰难的磨练莫过于把人的自由在神明的律令前低着屈服了。

在服从神的意志上才显出心的质朴。

  大将军Koutouzoo便是俄国民族心魂和它服从命运的代表。

  这个老人在热情方面,只有经验,这是热情的结果他没有用以组合事物搜寻结论的智慧,对于事故,他只用哲学的目光观照,他什么也不发明,什么也不干;但他谛听着,能够回忆一切,知道在适当的时间运用他的记忆,不埋没其中有用的成分,可亦不容忍其中一切有害的成分。

在他的士兵的脸上,他会窥到这无可捉摸的,可称为战胜的意志,与未来胜利的力,他承认比他的意志更强有力的东西,便是在他眼前展现的事物必然的动向;他看到这些事物,紧随着它们,他亦知道蠲除他的个人意见。

  最后他还有俄罗斯的心。

俄国民族又是镇静又是悲壮的宿命观念,在那可怜的乡人,PleotomKaratarev身上亦人格化了,他是质朴的、虔诚的、克制的,即在痛苦与死的时候也含着他那种慈和的微笑。

经过了种种磨练,国家多难,忧患遍尝,书中的两个英雄,Pierre和Andre,由于使他们看到活现的神的爱情与信仰,终于达到了精神的解脱与神秘的欢乐。

  书中包罗着成百的英雄,每个都有个性,都是描绘得如是真切,令人不能遗忘,兵士、农夫、贵族、俄国人、奥国人、法国人但这些人物的可惊的生命力,我们如何能描写!

对于这一批在欧罗巴文学中独无隅的肖像,在此丝毫没有临时构造之迹。

而《战争与和平》的最在魅力,尤其在于它年青的心。

托尔斯泰更无别的作品较本书更富于童心了,每颗童心都如泉水一般明净,如莫扎特的旋律般婉转纳入,例如年轻的NiwtasRiostov、Sonia和可怜的小Petia。

  最秀美的当推Natacha,可爱的小女子神怪不测、娇态可掬,有易于爱恋的心,我们看她长大,明了她的一生,对她抱着对于姐妹般的贞洁的温情谁不曾认识她呢?

美妙的春夜,Natacha在月光中,凭栏幻梦热情地说话,隔着一层楼,Andre倾听着她初舞的情绪恋爱,爱的期待,无穷的欲念与美梦,黑夜,在映着神怪火光的积雪林中滑雪,大自然迷人的温柔吸引着你。

剧院之夜,奇特的艺术世界,理智陶醉了;心的狂乱沉浸在爱情中的肉体的狂乱洗濯灵魂的痛苦,监护着垂死爱有的神圣的怜悯。

我们在呼唤这些可怜的回忆时,不禁要发生和在提及一个最爱的亲友时同样的情绪。

这样的一种创造和现代的小说与戏剧相比时,便显现后者女性人物的弱点来了,前者把生命都抓住了,而且转变的时候,那么富于弹性,那么流畅,所以我们看到他在颤动嬗变面貌很丑而德性极美的Marie公主亦是一幅同样完美的绘画;在看到深藏着一切心的秘密暴露时,这胆怯呆滞的女子脸红起来,如一切和她相类的女子一样。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500字

(二)

  今天终于拜读完托尔斯泰的鸿篇巨着《战争与和平》,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慨太多太多:

  首先我认为《战争与和平》超过了我原来读过的所有的小说,甚至包括我比较喜欢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百年孤独》、《瓦尔登湖》

  这本书好就在它的任何一个人物刻画、景物描写、战争场面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人物对话描写等等,及至每一个段落、句子甚至标点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完美无瑕:

  这本书描写得很真实,以几次真正的战争为背景,里面有真实的人物:

拿破仑、亚力山大、库图索夫等,它的真实还体现在,每一个人物的描摹都不是一出场就完美无缺的,他们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彼埃尔一出场是在安娜。

巴芙洛芙娜家的晚会上,当时在场的上流社会的人们都很轻视他,他的言行是为人们所不齿的,而这正说明彼埃尔是一个真诚的、不流于世俗的人。

安德来公爵就很欣赏他这一点,并主动结交这个人。

当彼埃尔突然继承父亲的巨大财产后,成为别素号夫伯爵、成为全莫斯科最有钱的人之一后,他马上成为莫斯科整个上流社会倍受欢迎的人,莫斯科所有有女儿的家长都盼望能把女儿嫁给他,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受到所有人的称赞,连他自己也疑惑:

好好像自己具备了所有的美德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然而这又多么现实啊!

这与我们如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多么不谋而合啊!

  彼埃尔的真正的成熟是在经历了被俘之后,他的立身行事真正地为各个阶层的人所接受并喜欢:

他的钱袋永远是空的,因为它对所有的人开放;宴会中的女人们欢迎他,因为他从来不只对某一个人献殷勤;仆人们高兴彼埃尔回来,因为他们知道,他在家的时候,尼考拉伯爵便不每天到农场上去,便更愉快、更和谐,还因为在节日,他们都可以得到重赏;小孩们和女教师们高兴他回来,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像彼埃尔那样地领导他们过共同生活,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在大钢琴上弹苏格兰舞曲(他的唯一的曲子),照他说,他们可以随着这个曲子跳一切可能的舞。

并且他确实带礼物给大家;尼考林卡。

保尔康斯基高兴他回来,因为彼埃尔叔叔(他这么称呼他)是他羡慕与热爱的对象;客人们欢迎彼埃尔,因为他这个人总是能够使任何团体富有生气并且能够团结大家

  玛丽亚公爵小姐,她虽然长得较丑,但是她心地善良,屈己待人,她一直都深爱着对自己严历到刻薄甚至精神虐待的父亲;她成全女伴部锐昂小姐和自己的求婚人约会;她一直精心照顾、教育自己的侄儿尼考林卡,及至到自己有儿女时都不允许自己在行为甚至在思想上对侄儿不如自己的儿女;她的灵魂是那么的高尚,正如丈夫罗斯托夫对她说的人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玛丽亚就是那个最美的女人!

出国留学网最喜欢这个人物。

  在我眼里,从内到外,这个人物都是纯粹的完美无瑕的。

尤其我最喜欢的场景是玛丽亚与罗斯托夫的第一次相遇:

罗斯托夫立刻把这次会面当作一种奇遇,一个没有保护的不胜悲伤的姑娘,独自遭受到粗野暴动农民的横行!

多么奇怪的命运把她带到我这来了她的面貌上和表情上是多么温柔、高贵!

  玛丽亚的育儿日记也是我所崇敬的,我同样对她的那种崇高的道德世界感到惊异!

  娜塔莎,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跨跃很大:

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写到多情美丽的少女、又写到完全献身家庭丈夫与儿女而完全抛弃自己的所有包括外交、爱好和女人的修饰等等,整个小说中人物娜塔莎的变化是最大的。

  对老伯爵夫人的老年之后的描写是我非常喜欢的,奈何拙笔不能表达深意,准备全部作摘抄以享之。

  当然还有安德来公爵、矮小的公爵夫人,发西利公爵、俾利平、索尼亚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真不愧为大家手笔、神来之笔!

  托翁在描写环境和心理相结合的水平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如罗斯托夫第一次参加战争他对死亡和担架的恐惧、对太阳和生命的爱惜,写得太传神了!

安德来公爵第一次死:

在他头上除了天,崇高的天,虽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测的:

感谢上帝太让人感动了!

  托翁的比喻也是信手拈来:

他和道黑图罗夫一样是一个不受人注意的齿轮,虽然这些齿轮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却是机器的最主要部分;全军的情形就像一只受伤的野兽的情形,它感觉到它自己的灭亡,却不知道它在做什么;他就好像一只被犬包围的兔子,缩着耳朵,在敌人面前继续躺着一样

  经过一个半月的《战争与和平》的阅读,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启迪,灵魂上获得一次深刻的净化,真真切切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

对这本书,我真是有些爱不释手。

读过一遍后,又详细读了里面的精彩片断,并做了部分摘抄,从思想意识中竞有些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

  在此,我希望喜欢读书的人千万莫错过这本好书,不读《战争与和平》,枉称读书人!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500字(三)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

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

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liuxue86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

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

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500字(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这部长篇巨制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说从家庭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入手,站在宏观视角,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

  首先,小说人物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战争与和平》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语言来劝勉世人。

并不写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说中,有渐渐由有许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蜕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比埃尔;也有在国难当头只是仍然寻欢作乐,沉浸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的艾伦等贵族。

  在描述他们的时候,作者是想通过描写来表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景的,但是他还是会从一个人不成熟的一面写起,这样也更加的真实动人。

也许有人会说,像小说描写的比埃尔参加决斗,娜塔莎甘愿离家出走追求所谓的爱情是一种不好的,不应该写的东西。

那就有失偏颇了。

  我国近代的学衡派,观点保守,他们也认为西方一些小说描写一些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这样是令人作呕的,是不良的。

但是大家细看小说又会发现,其实,在比埃尔参加决斗之后,又描写到他的对手其实在家中是个孝子,是个对待自己姐妹很和善的人。

小说中还写到比埃尔在决斗前后内心的斗争与挣扎这写情节真切地反映出,描写不良的事情,有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真实的、诚实的思考,托尔斯泰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是显而易见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作家只是单纯描写不良的事情,而命运在之间穿插或者是引导读者作出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样的作品就只能是一种宣扬腐朽、落后文化的载体。

  描写出他们渐渐成长的一面,这也使得小说的任务形象更加丰满。

小说中的人物娜塔莎据说原型是托尔斯泰的母亲,但是在小说中,也写到娜塔莎遇见所谓的爱情时迷失了自己,无法理性进行判断,险些被恶人诱拐,差点就酿成大错。

比埃尔呢,在小说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贪图享乐,脾气暴躁的人,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下苦工夫改变自己,使得自己的性格更加趋于完善,也许,他是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其次,这部小说还在分析历史的成因有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特点,用哲学的角度分析历史的成因以及历史人物活动与历史演变的关系,而不再是用以往其他人的那种唯心主义的眼光片面地看待历史的演变过程(小说中提到的英雄人物决定历史进展显然是唯心的、不合逻辑的),这又是它与其他小说不同的一点。

悲伤而有冷静,欢乐而不是风度。

它从一个全面、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虽然这部小说被划分在浪漫主义小说中,但我觉得,《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比较好的作品。

  从小说的写作方面,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善于设置矛盾冲突来展现人物性格。

《战争与和平》中刻画了两种人物,借用哈代小说的说法,一种就是灵肉性人物。

比如娜塔莎;还有一类肉性人物,比如艾伦。

这两类人物,在平静的生活中展现人物性格仍远远不够,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更能浓墨重彩地展现人物性格并展现当时社会文化特点。

小说通过这种渐进的过程给读者的冲击更加强烈,就像平静的海洋亲眼见到波浪时,还是会被那壮阔的景象所深深折服。

  第二,小说善于描写恢弘的场面,给人以壮阔之美。

和《德伯家的苔丝》相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故事情节属于半封闭状态,似乎与外界的联系很少,无论是某个小说人物遭到非议什么的,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对其产生非议,而不是所谓的当时社会上的人。

这就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会引起其他社会上的人的反应,而不是单纯地只是几个人在那里发议论。

我认为这是《德伯家的苔丝》在叙述中出现的不足。

因为作者他已经将故事情境和人物遭遇做了较为真实的处理,而单单在社会环境这一方面处理成与世隔绝的状态,显然有逃避现实之嫌,就像在编织一个梦一般的童话。

  在《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将人物的一举一动放到当时的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在给人真实感的同时,也是作品的意义更加特别。

据说,俄国人是喜欢《战争与和平》的,因为他里面塑造了别佳、安德烈等几个安国人物形象,他们为他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使得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过度,为当时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宣扬了爱国主义思想。

  但是我觉得,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应该有的,而且,引申开来,小说这种渐进的叙述方式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看看小说中的人物别佳,他不在战争的场面中时,更多展现为是一个关心周围人的人。

当他请求参加军队时,当他冲锋陷阵时,他展现出的更多的是爱国主义。

我就在想,如果只会空谈爱国主义,是无法达到使被教育者真真正正地培养出爱国主义思想的。

只有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关爱周围的人,在他们长大后,自然而然会热爱他们的祖国。

点击查看更多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