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281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docx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例1、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

和前面的单元一样,本单元也在单元学习之前安排了单元主题图(如下图),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单元主题图从生活需要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主题图呈现的是一幅儿童最喜欢的踢足球、跳绳、踢毽子的课外活动场面,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局部观察。

如从足球场外的矿泉水的瓶数来看,箱内有9瓶,箱外有3瓶。

这些材料都涉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再通过“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的问话,引发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思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3.学情分析

10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

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评价任务

目标一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目标二检测:

口头回答,课堂作业。

目标三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10可以分成()()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猜测。

 

环节二

探究交流

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

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

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

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

“还有多少盒?

”。

会说出自己认识的方法

环节三

巩固升华

1、圈一圈,算一算。

“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环节四

课堂检测

找出自己认为又对又快的方法与同桌交流,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方法。

参与。

教师巡视。

出示课件,让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引导学生把将课件上的闯关内容完成。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学生用图形

 

《9加几的练习课》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处理练习二十的练习题。

此练习包含的内容有解决问题,口算,以及看图列式和比大小,形式多样,通过多种练习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

3.学情分析

10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

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猜测。

 

环节二

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动手参与,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

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了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板书:

9+7=16

师:

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出示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师:

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

指名说

会说出自己认识的方法

环节三

用数学

书上100页第4题,师:

洋娃娃可爱吗?

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时间

 

环节四

课堂检测,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高兴的是学到了什么?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图文应用题》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两层,第一层,呈现合唱队与乐队正在表演的场面,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和所需要的一个相关数据,图下面配有算式。

第二层,让学生通过操作,探讨用不同的方法凑十。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9加几的基础上来学习图文应用题,这种应用题虽然在以前也出现过,但毕竟是让学生结合图文两项内容来看图列式,再加上学生地处山区,各项素质又差,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任务

目标一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目标二检测:

口头回答,家庭作业。

目标三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出示卡片,学生口算)9+29+59+49+99+79+69+89+3

拍手游戏,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猜测。

 

环节二

探究交流

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1)放录音(合唱)教师:

“好听吗?

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

“你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告诉全班同学。

”请学生回答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几人?

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列式、板书:

9+5

(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圆片)教师巡视.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

说一说

环节三

巩固升华

(1)投影出示“图”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要求:

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记录下来

②要求什么?

记录下来

③怎样列式?

④怎样计算?

(有几种方法?

)。

教师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环节四

课堂检测

找出自己认为又对又快的方法与同桌交流,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方法。

全体学生参与。

教师巡视。

出示课件,让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引导学生把将课件上的闯关内容完成。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学生用图形

 

《8、7、6加几》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4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上节教材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

同时,本节教材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

本节教材也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8、7、6加几的口算方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3.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上节教材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

同时,本节教材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接受。

但也有个别学困生停留在上节内容的基础上,不知道应该拆分哪个数。

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重点:

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评价任务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刨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

8加几、7加几、6加几。

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8+2+5=7+3+4=

8+2+6=3+7+9=8+2+7=

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

 

环节二

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环节三

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

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环节四

课堂检测,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高兴的是学到了什么?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8、7、6加几练习课》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5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练习的内容是8、7、6加几的口算练习,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混合练习,因为所学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

目标

让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任务

目标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基本练习

口算(抢答)

6+56+78+69+38+89+8

6+87+49+48+58+77+9

练习二十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在书连线,教师巡视,并订正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

 

环节二

探究交流

1、练习十九的第3题

先出示主体图,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再连线,连完后让同座相互说并订正。

2、练习十九的第5题

3、练习十九的第6题。

先出示主体图,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再连线,连完后让同座相互说并订正。

会说出自己认识的方法

环节三

巩固升华

口算一些得数是11~20的算式

教师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进位加法了?

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环节四

课堂检测

找出自己认为又对又快的方法与同桌交流,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方法。

参与。

教师巡视。

出示课件,让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

引导学生把将课件上的闯关内容完成。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学生用图形

 

《应用题》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6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运用已学过的内容,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所学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看着这一幅图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因为是初次接触这样的内容,有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那么多办法,需要教师引导。

因此,本节课是教学的难点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8、7、6加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因为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有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那么多办法,需要教师引导。

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7+66+58+68+8

7+58+47+76+67+4

2、听算。

8+29+49+57+38+3

9+68+76+410+87+5

谁来说说加法怎样算。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进行计算。

 

环节二

创设情境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出示例题。

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

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算出得数

环节三

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让学生看教科书94页上面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环节四

课堂检测,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科书第94页上第7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8,7,6加几,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高兴的是学到了什么?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5、4、3、2加几》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讨论、交流找出5、4、3、2加几

的多种计算方法。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

但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的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学困生学起来有点困难。

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重点:

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评价任务

目标一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目标二检测:

口头回答,家庭作业。

目标三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9+38+58+36+58+9

9+49+28+47+57+88+6

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环节二

探究交流

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5+8得多少?

怎样想的?

1、出示例15+7=5+8=

2、教学例24+8=3+9=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

说一说

环节三

巩固升华

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数学游戏:

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

正确计算。

 

环节四

课堂检测

找出自己认为又对又快的方法与同桌交流,独立解决“做一做“的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方法。

参与。

5+7=125+8=134+8=123+9=12

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得快?

为什么?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学生用图形

 

《5、4、3、2加几练习课》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8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是复习课,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5、4、3、2加几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因为复习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内容,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

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

评价任务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3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13-35+910-9

2+93+84+74+93+95+8

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正确、熟练的口算

 

环节二

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4题

练习二十二第5题

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问:

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

为什么

是怎样做的

环节三

游戏

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同座互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环节四

课堂检测,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解决几道检测题的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应用。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学生尝试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高兴的是学到了什么?

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附:

学具准备

 

《用数学》教案

教材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时:

共10课时,第9课时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萧贤/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运用所学内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所给的主题图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画面,学生易于看懂。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5、4、3、2加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因为所给画面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很容易看懂。

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有点吃力。

所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评价任务

目标一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课堂作业。

目标二检测:

口头回答,小组交流,家庭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