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672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docx

500kV变电站500kV设备基础施工方案VGIS基础

 

500kV设备及支架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1

三、施工部署及人员组织2

四、主要设备、工器具3

五、施工作业条件3

六、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4

七、作业流程图5

八、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6

九、创优措施13

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3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及预控措施16

十二、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21

 

500kV设备及支架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图纸卷册名称

图号

设计单位

500kV设备支架及基础

373-B2011S-T0303

山东**院

1.2主要规范、规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DL5009.3-1997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8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竞赛实施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11〕147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变电工程土建部分》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基建质量〔2010〕100号)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

500kV设备支架及基础包括500kVGIS基础、进出线套管基础、避雷器支架基础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支架基础。

500kV设备支架及基础区为全风化花岗岩、强夯后的人工地基,山东**院编号为373-B2011S-T0303-02图纸要求基础应座于持力层(全风化花岗岩)上,当不满足要求时采用MU30毛石M7.5水泥砂浆引伸至持力层,需毛石量为10.0m3。

500kVGIS基础长度145.542米,宽度22.12米。

设5个伸缩缝,6块分别浇筑。

GIS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垫层C15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25mm。

GIS基础±0.000相当118.18米,基础预埋件顶标高118.39米,允许误差±2mm,。

三、施工部署及人员组织

3.1施工部署

基础施工:

人工进行找平清槽,同时为保持一个平整、有利于施工的场地,达到文明施工的要求,所挖出的土方只要不是立即回填的均运至站内固定地点存放,待基础施工完毕后再将土运回回填;500kVGIS地基处理完成后标高控制在116.88米,处理后放置7天后开始垫层施工;由于GIS基础体积过大,设计有5道完全断开的伸缩缝,使GIS基础形成6个独立的大型设备基础;基础浇筑时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预埋件施工:

GIS基础埋件数量众多,埋件尺寸位置要求精度高,为了施工方便,保证预埋件高质量的埋设,故计划GIS基础分2次完成,第一次浇筑到距设计标高以下600mm,埋件固定好后进行二次浇筑直至设计标高。

3.2施工力量配备

本工程主要有施工三队负责施工,配备现场负责人1人,技术员1人,安全员1人,质检员1人,木工组20人,钢筋组10人,砼组10人,壮工15人。

四、主要设备、工器具

1、测量仪器

电子经纬仪2台水准仪2台铝合金塔尺4只

50m钢卷尺2只5米盒尺10只

2、钢筋加工与安装

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弯曲成型机

对焊机、电焊机、除锈机各1台

钢丝刷工作台手摇板卡盘

钢筋扳子各种起拱扳子小撬杆骨架绑扎架

各种钢筋钩夹具滑轮测力器

3、混凝土浇筑

6米插入式振捣棒6条

30装载机1部

混凝土运输小翻斗车5辆

大小平锹20把、镐10把、抹子20把、300A电焊机2台

6、机械配置

挖掘机2台自卸汽车4辆16吨吊车1台

五、施工作业条件

1、材料准备:

1)钢筋:

进场时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对其进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规定取、送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施工用水:

采用饮用水。

3)模板:

采用木胶合板。

①木模板规格为2440×1500×12㎜木胶合板模板,背枋全部采用60×80㎜杉木方,使用前需过刨。

②支撑系统:

Φ48钢管、扣件、斜撑、方木。

③隔离剂:

采用长效脱模剂,外加剂厂购买成品。

④辅助材料:

透明胶带、铁丝、刷子、PVC板。

⑤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4)水泥砂浆垫块,40mm见方,厚等于保护层。

2、混凝土:

全部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3、环境:

施工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社会环境对施工没有不利影响。

4、现场水、电已经接到现场。

5、500kV设备支架基础的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安全、技术交底已进行。

六、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6.1、计划开工:

2011年5月08日

计划完工:

2011年6月16日

6.2、工期保证措施:

6.2.1根据工程量大,工期紧的具体情况,组织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队伍施工。

6.2.2认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及时组织人员、材料、机具进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材料选材时由监理工程师参与监督。

6.2.3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现状,做到技术先行,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施工方案为基础组织施工生产,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编制合理的施工流水程序,尽可能实现流水施工。

6.2.4使用先进机具,加快施工进度。

同时加强施工机具的管理,保证机具运转良好,充分发挥其效能,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6.2.5缩短施工准备时间及其它配置时间,狠抓关键工序的衔接。

 

七、作业流程图

 

图7-1工艺流程图

八、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1、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

1.1控制点布设

用经纬仪在道路上定出基础的控制点,作为基准控制点。

根据控制点与土纸尺寸放样基础。

做好放线记录。

控制点引测完毕后进行固定并妥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控制桩不被磕碰,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对控制桩进行校核,当发现移动现象要经过项目部专职测量人员复核确定桩位。

2、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

清理现场杂物及障碍物,定位放线。

考虑好临时排水措施。

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基底标高。

图纸要求基础应座于持力层(全风化花岗岩)上,当不满足要求时采用MU30毛石M7.5水泥砂浆引伸至持力层,需毛石量为10.0m3。

本工程为机械开挖,松填粉质粘土和全风化花岗岩,按1:

1放坡,工作面按500mm留置。

所有基础土方全部运至站内统一弃土区,现场实行无土化施工。

待基础施工完毕后再将土运回回填。

3、垫层施工

地基处理完成静置一周后,人工清槽、找平,按照伸缩缝分格范围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四周支设模板。

4、基础钢筋绑扎

基础内钢筋设计为HPB235级钢筋。

4.1准备工作

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2)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小撬棍等),绑扎架。

绑扎用的铁丝采用20-22铁丝。

3)准备控制砼保护层用的水泥沙浆垫块,厚为20mm。

在垂直方向使用时,在垫块中预埋20号铁丝。

4)根据设计尺寸在钢筋或基础垫层划出钢筋位置线,钢筋接头位置应根据规范相应错开。

钢筋就位前应先研究逐根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确定支模和钢筋的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4.2质量要求

1)进场的钢筋原材必须符合《钢筋砼用热扎光圆钢筋》(GB13013)及《钢筋砼用热扎带肋钢筋》的规定。

2)钢筋要根据施工计划进场,减少现场钢筋堆放量、生锈量和占用场地量。

3)钢筋从进场堆放,加工后的成品堆放,施工现场堆放都必须按不同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并加设标识。

4)原材复试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且见证取样数必须≥总试验数的30%。

5)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

6)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漆污松动变形现象

7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

8)检查砼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要求

9)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层

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注: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因此要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5、基础模板支设

采用2440×1500×12mm木胶合板支设,背枋全部采用60×80㎜杉木方,使用前需过刨。

5.1放线定位

待垫层砼浇筑完成至少1天后,开始对基础进行放线,放线采用的测量器具主要有:

经纬仪、水准仪、卷尺(50m卷尺1把,5m卷尺4把)、线锤和墨斗等工具。

依据控制桩点进行定位放线,在垫层上弹出基础中心线及边线。

定位放线结束后,应进行复核,并经监理核实,填写测量施工记录。

测量工作由专职测工进行操作,并做到专人操作、专用仪器、专人保管;做好主控轴线标桩以及标高控制线的设置和标识。

复测工作由质量负责人进行。

5.2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整张直接使用,尽量减少随意锯截,造成胶合板浪费。

2)木胶合板厚度要求为≥12mm,内、外楞的间距,可随胶合板的厚度,通过设计计算进行调整。

3)按配板设计循序拼装,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支撑系统选用整体钢管脚手。

支柱和斜撑下的支承面应平整垫实,要有足够的受压面。

模板支撑牢固,防止变形,接缝不应漏浆,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4)钉子长度应为胶合板厚度的1.5~2.5倍,每块胶合板与木楞相叠处至少钉2个钉子。

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5)配制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以免错用。

6)预埋件与预留洞口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

7)侧模斜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宜小于45°。

8)在进行大体积基础施工时要注意,对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5.3基础边模板采用倒角工艺

基础角设置定型塑料条倒角,倒角条采用小钉固定在基础模板角部。

定型塑料倒角条施工要求:

①要确保规格一致,线条顺畅,进厂后使用前,要统一逐根挑选,挠曲变形及开裂者严禁使用。

②往模板上钉时,必须拉出线条边线,逐根挑选,确保把规格一致的钉在同一构件上,钉子间距200~250mm,以保证在支设大面模板时不变形,线条接头处全部为450角接头,不允许直接对接。

5.4模板支设允许偏差

现浇结构模板支设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单位

1

模板安装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3)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2

轴线位移

≤5

mm

3

标高偏差

杯形基础的杯底

10~20

mm

其他基础模板

±5

4

标高偏差

底模上表面

±5

mm

有装配件的支撑面

0~5

5

截面尺寸偏差

基础

±10

mm

柱、墙、梁

+4~5

6

垂直

≤5m

≤6

mm

>5m

≤8

7

侧向弯曲

基础

不大于L2/750,且不大于20mm

梁、墙

不大于L2/1000,且不大于10m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mm

9

表面平整度

≤5

mm

8、混凝土施工

500kV设备及支架基础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8.1、商品混凝土的拌制

入场前应出具预拌砼试验室资质报告、原材料检验报告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交货检验应在交货地点,按国家现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交货检验。

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行计量。

搅拌时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与水与水泥。

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对商品混凝土进行严格控制。

为此,根据实际需要特制定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考察商品砼厂家,选择合格的商品砼厂家,厂家须提供商品砼合格证等一系列资料。

(2)砼搅拌站在开搅前,项目部派专人到商混站进行监督拌制。

着重对配合比、砂石含量、外加剂品种数量进行监督。

(2)砼配合比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要求搅拌站严格按配比上料,确保砼和易性及坍落度,并定时、不定时对搅拌站进行抽查记录,做好交验记录、坍落度及留置试块。

(3)通过掺加减水剂降低坍落度,坍落度控制在120mm-140mm,满足最低泵送条件。

(4)到达现场的砼质量必须符合浇筑要求,否则运出场外不得使用并在相关单位人员监督下进行处理。

8.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车的现场行驶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行车线路设置环形车道,应满足重车行驶的要求。

②车辆出入口出,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

③夜间施工时,在交通出入口的运输道路上有良好的照明,危险区域设警戒标志。

④运输途中,严禁往拌筒内加水,运至目的地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可在符

合配合比要求的条件下适量加水并强力搅拌后方可卸料。

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6r/min的慢速转动。

8.3、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要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的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浇筑。

同时,还应检查浇筑混凝土有无障碍(如钢筋是否过密等),必要时予以修正。

2、基础混凝土分二次浇筑,在台阶处按施工缝留设。

施工缝作凿毛或冲毛(终凝前高压水冲刷)处理。

混凝土浇筑自高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溜管等下落,防止混凝土离析。

浇筑时对埋件下面应从一侧浇砼,有利于排气。

3、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为250m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使用振捣器时应当快插慢拔,插点均匀,逐点移动,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为35~40cm,要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避免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整体性和抗剪性能;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宜,同时应防止振捣过久出现漏浆。

振捣间距要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

浇筑振捣过程中必须保证高出基础顶面翻浆高度≥20mm。

4、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到下层混凝土30~50mm。

5、振捣时严禁振捣器接触预埋铁件、模板和钢筋。

应随时注意钢筋与四面模板保持一定距离,严防露筋。

保证预埋铁件位置正确。

6、混凝土振捣时,要专人检查模板的变形和漏浆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7、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应与侧模保持一定的距离(5~10cm)。

8、每一个混凝土基础浇制完毕,在混凝土初凝前和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保证基础露出部分平整、美观。

9、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至少制作1组试块进行标养,同条件试块留置按规范要求执行。

8.4养护与拆模

1、浇筑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浇水保湿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2、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3、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基础拆模经表面质量检查合格后立即回填土,并应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按规定期限继续养护,养护时应使基础周围的土始终保持湿润。

5、拆模时,应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损坏,一般为浇筑后2~3天拆模。

8.5、质量要求

基础浇筑中,应做好以下质量检查工作。

a)坍落度检查:

每车混凝土应检查一次以上。

b)砼振捣要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漏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c)以试块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为依据,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

试块应在浇制现场制作,与基础同条件养护。

试块制作数量、标准应符合规范要求。

d)浇筑时要有专门的人员指挥浇筑,切忌“天女散花”,分配好清理人员和抹面人员。

8.6基础允许偏差

设备支架基础允许偏差

主控

项目

1

外观

质量

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2

尺寸

偏差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有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1

轴线位移

≤10mm

2

支承面及杯口底标高偏差

0~-10mm

3

平面外形尺寸偏差

±20mm

4

上表面平整度

≤8mm

5

中心位移

≤10mm

6

与混凝土面的平整度

≤5mm

7

预埋螺栓

中心位移

≤2mm

8

标高偏差

+10~0mm

9

预留孔(洞)

中心位移

≤10mm

10

截面尺寸偏差

+10~0mm

九、创优措施

9.1、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测量放线,保证测量的精度。

9.2、所有出地面部分模板均为一次性使用,确保平整度及光滑度。

9.3、基础全部进行倒角,提高成品保护。

9.4、埋件埋设全部进行热镀锌,加强防腐。

9.5、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加强停工待检点的控制、检查。

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0.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序号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

漏浆

模拼装存在缝隙

模板中采用海面条进行填缝

2

胀模

加固不牢

采用加密箍并先加预应力方式进行模板加固,梁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梁模进行加固

3

模板沉降

垫层产生沉降

夯实地基,再做垫层

4

模板接头处处理不当

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充分考虑接头处模板的配制

10.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序号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

钢筋位移

固定不牢

钢筋保护层采用砂浆垫块,钢筋之间绑扎牢固。

2

焊接接头弯曲

焊接过程除锈及时间未掌握好

钢筋在闪光焊接过程中,应对其钢筋规格,变压器级数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匹配。

并对钢筋焊接端部进行检查,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且焊接完成后接头颜色必须由红色变为黑色方能松开夹具取出钢筋

10.3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序号

名称、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

蜂窝(砼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砼配合比不当,或水灰比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石子不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砼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漏浆

6.钢筋较密,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根部间歇时间不够就继续灌上层砼,造成水泥浆流失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砼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砼下料高度超过2米时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分层下料,分层捣实,防止漏振;模板逢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最上部基础在等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砼,避免出现“烂脖子”。

处理方法: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洗刷干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砼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灌砼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麻面(砼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砼的水分被吸去,使砼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砼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砼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砼前模板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用双面胶堵严;选用长效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出气泡为止。

处理方法:

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砼配合比无石子的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

孔洞(砼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砼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砼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砼

2.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砼一次下料过高过厚,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砼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砼被卡住

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标号的细石砼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砼内、及时清除干净

处理方法: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砼和软弱浆膜凿处,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砼仔细浇灌、捣实。

4

露筋(砼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1.浇灌砼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漏筋

3.砼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砼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砼漏振或振动不实;或振捣时撞击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漏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黏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防治措施:

浇灌砼时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砼配合比准确并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米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防止离析;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砼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动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口等现象及时修正;砼保护层处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碰坏棱角

处理方法:

表面露筋:

洗刷干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充分漏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

凿去薄弱砼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用高一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

5

缝隙、夹层(砼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砼)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砼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砼。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干净。

3.砼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或溜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