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118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期中综合检测卷

期中综合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匿笑(nì)嶙峋(xún)

憔悴(suì)咄咄逼人(duō)

B.攲斜(qī)应和(hè)

高邈(miǎo)淅淅沥沥(xī)

C.伫立(zhù)酝酿(niànɡ)

粗犷(kuànɡ)煞有介事(shà)

D.倔强(jué)静谧(nì)

徘徊(huái)小心翼翼(yì)

导析:

B A项,“悴”应读“cuì”;C项,“犷”应读“ɡuǎnɡ”;D项,“谧”应读“m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B )

A.蜷曲 威慑 花枝招展 喜出往外

B.鉴赏 博学 停滞不前 和蔼可亲

C.梦寐 畅销 独具慧眼 若无其是

D.瘫痪 荫弊 花团锦簇 风流倜傥

导析:

B A项,“喜出往外”的“往”应为“望”;C项,“若无其是”的“是”应为“事”;D项,“荫弊”的“弊”应为“蔽”。

3.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B )

A.小虎同学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未来三年中,自己一定经常向老师同学请教。

B.虽然上海正处于梅雨季节,天空中肆虐着淅淅沥沥的雨点,但丝毫不影响人们游览世博园的热情。

C.风小心翼翼地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D.读完《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

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导析:

B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与“肆虐着”矛盾。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2分)( A )

A.大量事实证明:

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导析:

A “证明”的内容是“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是根据“证明”得出的结论,不包含在“证明”的内容里,所以将句中的“逗号”改为“句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C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

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导析:

C 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使”;B项,关联词语错误,将“只要”改为“只有”;D项,语序颠倒,应该是“通过并推广”。

6.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2分)( C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导析:

C 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社戏后偷罗汉豆,很值得怀念。

7.按要求默写。

(4分)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综合性学习。

(4分)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

同学张敏看见后说:

“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

”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批评金娜不注意公共卫生;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对不起,我今后会注意的。

(2)为了同学们讲卫生,班主任打算在班级中挂一则宣传标语,请你为班主任拟出。

答案:

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清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9~10题。

(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9.首句写景有何用意?

(2分)

答案:

点明事情发生的时令(季节),渲染凄凉的氛围,衬托作者的忧伤心情。

10.王昌龄遭遇了什么不幸,用原文回答,本诗抒发了作者对他的什么感情?

(2分)

答案:

王昌龄的不幸遭遇为题目或“王昌龄左迁龙标”。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担心和关切之情。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各题。

(11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离开)

(3)尊君在不(同“否”)

(4)下车引之(拉,牵拉)

12.翻译句子。

(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父亲等待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走了。

(2)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简直不是人啊!

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走了。

13.文中的两个人物元方和友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

(3分)

答案:

元方:

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

无信、无礼、无义,但能接受批评。

(三)(2017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17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候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

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

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

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

书架。

我用手抚摩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

爸妈一愣,哪

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

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

“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些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4.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

请概括填空。

(4分)

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书架伴“我”成长

15.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4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答案:

妈妈在听了“我”的描述后,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她为“我”的爱读书而自豪,但想到家庭条件差无法满足“我”的小小要求而

内疚。

16.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

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4分)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

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

“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答案:

①批注一:

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

②批注二:

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17.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

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

请具体谈一谈。

(5分)

答案:

(示例)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它是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

“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

”现在我已步入初中,以后上高中、上大学,我还要将这个小台灯带到学校,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四)(2017泸州)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各题。

(18分)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要大,他似乎觉察到打饭的师傅当时迟疑了一下,但手终于没有抖,还是将那大块牛肉给他妥妥地盛进了饭盆里。

端着饭,走到外边,坐在一块空心砖上,虽然饿极了,虽然是他最喜欢的牛肉面,他却慢条斯理地吃着,享受着美味。

不像那个首先急着把饭里的牛肉挑着吃了的二狗子——吃那么快会很快吃完,很快吃饱,很快失去享受的时间的。

尤其是那块最大的牛肉,他毫无疑问地会留到最后吃,等吃完所有的面条、碎肉,喝光所有的汤之后再去细细品味,仔细享受,这叫碗底香。

在他,这样吃饭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他一边品味着牛肉面,一边想着自己儿子小虎马上就要娶媳妇了,那个姑娘已经同意嫁给小虎了,嫁到在城里没有房子的他们家了!

他得多干活多赚钱,风风光光把儿媳妇娶进家门。

此时,饭盆里的那块肉,几乎是支撑他力气的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他辛苦后的一份安慰。

从小他就有把好东西留到最后的习惯,过去家里穷,娘做面条时,炒个鸡蛋已属最好的午饭,那时节他总是把饭先吃光,再去吃炒鸡蛋,最后嘴里的炒鸡蛋味儿会留存一下午。

让人觉得生活美好有意义。

他还喜欢把最甜的放在最后,把最好的消息在心底憋好久。

六年级时,他破天荒地考了个年级第一名,回家就一声没有吭,最后竟然没有说,还是娘听邻居小孩说的。

娘看着他笑,他也笑,仿佛那最好吃的还在碗里放着,还可以享受那分惊喜。

娘告诉过他,先苦后甜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他一直不舍得把那些好东西提前吃掉用掉,甚至到该吃该用时仍然还要保留好久。

他喝了口牛肉面汤,滋味十足,望望那块牛肉,心里踏实极了。

十六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双回力球鞋,穿惯了黄胶鞋的他,一直舍不得穿,只在劳动节和国庆节时穿过那么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黄胶鞋,后来他发现鞋小了,自己在十八岁时再也穿不上那尚且八九成新的回力鞋了。

那双鞋,至今在家里放着,像是收藏品,曾经,他想让儿子穿,儿子却无论如何也不穿。

他开始品饭盆里的碎牛肉。

明天据说会发工资,包工头说了两个月了,一定要在麦收之前把欠大家的去年的工钱发到手里,而他们很多人已经打算后天回乡割麦子了!

碎牛肉几乎没有口感,他望了望那大块牛肉,原谅了这些碎肉。

筷子却不去动一下那大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根本不会在饭还多时去动那些“镇碗之肉”的。

也因为这个好习惯,他存到了一些钱,家里才翻盖了房子,儿子才能说上对象。

过去在乡下,他碗里的肉或者鸡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诱惑,大柳树下吃午饭,他总是会在碗里留下最好的,直到吃完了饭,才会认认真真吃掉那些最好的,让一顿饭有了悠长的香味。

三十年前,在乡下,碗里有肉或者有鸡蛋,会很有面子,他是那时养成了很慢很慢吃饭的习惯的,他享受着自己碗里有宝的感觉——生活就是这么有奔头!

很多工友都吃完了,在抽烟聊天,他却还有好几口面没有吃完,他一根一根面吃着,碎肉已没有了,但他碗底有香,心里有底儿:

镇碗之宝还在,动都没动呢!

他们都是端着铁盆盛饭的,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再去打饭的麻烦,那么大个铁盆,足可以吃很饱。

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光最后一口汤,盆里只有那个大块头的牛肉了,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那要一口吞下去,能嚼上两分钟才可以咽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显得郑重地夹起那块肉,多年养成的习惯,尊重食物,更要慎重对待那些最好的,那些都是生活的精华,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

他每次在享受最后一口美味时,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味觉、视觉,说高级一点应该还调整好了灵魂,准备接受那种痛快舒爽——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也许是自己用劲过于大了吧。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8.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①“他”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工:

为了改变生活条件,辛苦劳动,努力挣钱。

②“他”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父亲:

为了儿子娶媳妇,勇担父亲责任,挣钱翻盖房子。

③“他”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劳动者:

一碗红烧牛肉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任选2点作答即可,只概括不分析酌情给分,意思相同即可)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4分)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答案:

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2分),表明“他”吃牛肉时慎重的态度及对食物的尊重,(1分)同时说明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来之不易。

(1分)。

20.小说结尾写那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姜,其实这并不突然,作者在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

(4分)

答案:

①碗里有好几块牛肉,其中有一块特别大,有点异常;②师傅打饭时手没有抖,将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饭盆,暗示师傅可能知道那是块姜;③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暗示姜被佐料染色后和牛肉相似;④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暗示这可能不是牛肉。

21.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映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

你认同哪一个观点?

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示例一)我认同第一个观点。

小说中写他为了能吃上一碗红烧牛肉面跑着奔向食堂,去年的工资还没领到手,一块牛肉在他的心中分量竟然如此重等,都写出了打工者生活的艰辛,现实中有的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农民工吃住条件差,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生活很艰辛。

(示例二)我认同第二个观点。

小说中的他从小就有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吃的好习惯,第一双回力鞋舍不得穿,吃牛肉面时把好吃的牛肉放在最后等说明了先苦后甜,生活有奔头。

虽然初中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令人高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扣住文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2.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

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