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216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docx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教学设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来源:

学*科*网]

2、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4、学会写字。

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5、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更好地表达。

2、学会运用表示时间词语描述一个事物的变化。

3、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难点

1、学会写字。

在横格中写

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2、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从古诗中感受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领略语文百花园中别样的精彩。

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本单元,我们也欣赏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你能不能把本单元所学的风景介绍一下呢?

2、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3、交流

生1:

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视觉)

生2:

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

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听觉)

生3:

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如“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我仿佛闻到了丰收的味道。

(嗅觉)

4、小结:

我们要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并运用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去丰富

课文的内容。

这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课文的理解,让我们更能深入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5、句子拓展:

视觉: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儿,枝条一动也不动。

听觉:

轻飞曼舞的蝴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嗅觉:

空气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词语,想象画面。

1、出示要求: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

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

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

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

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

没有声音,没有气

味。

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3、想象说话:

通过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1:

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2:

震耳欲聋使我想到了除夕晚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生3:

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生4:

窃窃私语我仿佛看到了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悄话。

4、小结:

根据词语想象画面,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前四个词语勾画出了人山人海、喜庆热闹的画面,比如观看盛会、庆典活动等;后四个词语则表示声音细小或者非常安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会场、考场等地方。

5、练一练:

下面的画面表示哪

个词语?

填一填。

(出示图片)

锣鼓喧天窃窃私语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二)描述画面

1、出示要求: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一会儿工夫

2、观察加点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1:

加点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

生2:

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

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3、我们在描写事物的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写出动作改变的过程。

4、预设:

烟花飞上了夜空,顿时,天空像举办宴会一样,

盛开了一朵朵的礼花。

一会儿工夫,天空就慢慢安静下来了,雨也小了。

5、词语拓展:

[来源:

Zxxk.Com]

表示时间短暂、转瞬即逝的词语:

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电光石火弹指之间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段落: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

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2、写字的时候注意事项:

“逐”先写“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再写“辶”,最后一笔写舒展,写长一点儿。

“横”第十二画竖要注意出头。

“贯”上部的笔顺是竖折、横折、竖、横。

最后一笔是点,要特别注意。

“翻”右边的“羽”要注意横折钩的书写。

“滚”字,“氵”要写得窄一些,第十一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

3、写段的时候注意事项: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4、出示书写要求:

注意字距和行距,还要注意笔顺的正确写法。

注意“三个一”,即身离桌一拳,眼离笔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5、学生自主练习书写。

6、教师相机指正,生纠错再写。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柴:

篱落。

比喻隐居之处。

2、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写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

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

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4、朗读指导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5、理解词语意思:

但:

只。

闻:

听见。

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景:

古时同“影”。

照:

照耀着。

6、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7、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8、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9、拓展诗句:

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来源:

Zxxk.Com]

星垂平野阔,月

涌大江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指名回答

小组派代表发言

 

全班交流

 

指名读

 

生积累

 

[来源:

学科网]

 

指名读要求

 

自由读

 

理解词语意思

 

生根据词语想象说话

 

齐读

 

生练一练

 

指名读要求

 

指名回答

 

指名读

 

指名说

 

生积累

 

指名读

 

生了解字的注意要点

 

指名读注意事项

 

指名读要求

[来源:

Zxxk.Com]

 

生练习

 

自由读

 

生了解作者

 

生了解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试着赏析古诗

 

生拓展诗句

 

本节课共有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交流平台,根据本单元的课文,学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并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嗅觉去丰富课文的内容;第二个环节是词语段的运用,本环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向学生介绍几种想象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想象,第二部分是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介绍一种事物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类词语;

第三个环节是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在写好单个字的基础上,学习写作一段话的书写方法,使自己的文章篇幅看起来整洁;第四个环节是学习古诗《鹿柴》,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并拓展描写自然景色额诗句。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边读课文边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去想象画面;学习了根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积累了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积累了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板书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象听觉、视觉、嗅觉

词句段运用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表示时间短暂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鹿柴》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4《圆明园的毁灭》人教(部编版)

14 圆明园的毁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的朗诵音频。

(教师)

2.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如:

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造时间、历史状况、景观风光及毁灭的历史背景等。

(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用时:

4分钟)

1.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出示圆明园原景图,出示雨果名言。

2.对比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1.欣赏图片,按一定顺序描述。

(1)看原景图,试用成语和名言描述美景。

(2)看残景图,试结合资料描述毁灭。

对照两图,初谈感受。

2.齐读课文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原景图,对应弄清圆明园的位置、样貌,可用数据作为引语。

2.对所引用的资料要初步归纳,内容要适量。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用时:

20分钟)

1.了解学情,指导读书。

读书好方法:

读通、读顺,画出新词。

2.组织活动,学习字词。

(1)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2)关注学生活动过程,参与游戏。

 

3.效果检测,出示字词学习卡,指名汇报、填写。

4.指导写字。

(1)范写生字。

(2)巡视指导。

(3)组织评价。

5.指读课文,集体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圈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交流,展开活动。

(1)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情况。

(2)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和理解新词。

①我是小老师,我来正字音,“陵”读línɡ;“烬”读jìn。

②我是小老师,考考你读词。

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卡。

4.写字。

(1)观察教师写字,随教师书空,重点写好“殿、煌”二字。

(2)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3)组内互评。

5.边读边思考,运用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

(即什么时间谁把什么样的圆明园怎么样了。

1.应特别注意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应充分发挥组长的积极作用,预先做好编排和指导。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要素法概括主要内容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比较僵硬的语言应鼓励学生进行加工。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

10分钟)

1.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概括小标题。

(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4.再次指名读课文,指导划分段落。

1.边听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听后纷纷谈体会。

2.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谈谈圆明园留给自己的印象,试概括小标题。

(①损失不可估量;②布局独特;③建筑宏伟;④文物珍贵;⑤毁灭惨痛)

3.运用合并自然段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4.根据概括出来的小标题发现文章结构特点。

(总—分—总)

1.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小标题的角度可以是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是对内容的总结,不必统一答案。

2.学生在了解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时,应把握本文的详写内容,即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部分内容。

四、合作交流,开发资源(用时:

6分钟)

1.指导学生梳理搜集的资料,交流资料。

 

2.结合板书,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质疑。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小组内针对每个自然段内容来梳理相关资料。

(2)集体交流梳理后的资料。

2.结合资料与课文内容,自主质疑: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如:

事件还原、列举数字、图片整理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切题导入,抓住主旨(用时:

3分钟)

1.复习字词,听写词语。

2.指导学生用扩充课文题目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提出要求,引导读文:

文章哪些内容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1.在练习本上完成听写。

2.根据教师指导,回忆主要内容。

3.朗读第5自然段,初谈感想。

(惋惜、痛心)

  学生在朗读第5自然段时,抓住感悟深刻的关键词语来谈感想。

如:

闯进、统统掠走、破坏、毁掉等。

二、紧扣重点,体悟辉煌(用时:

12分钟)

1.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浏览课文。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指导朗读。

(2)师生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2.提出要求,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观察圆明园的布局,理解“众星拱月”,总结布局特征。

(2)巡视指导学生运用读书符号标注读书所得。

(3)组织学生交流材料。

(4)引导学生运用串联关键词法背诵课文。

(5)课件再现景观,引导表达。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1.扫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圆明园的价值高度概括的三句话。

(1)交流汇报,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A.“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2)掌握并运用抓住重点词朗读课文的方法。

2.读文思考:

世人对圆明园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评价?

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适当地在旁边写下感受。

(1)感受“众星拱月”。

(2)自读第3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作者介绍的不同风格的景观。

(3)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5)读第4自然段,练习用“有……也有……”进行情境表达。

3.朗读第2~4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情。

1.运用把握重点词朗读课文的方法时,可以尝试运用轻读、重读及个性理解读的方法,体会不同的朗读效果。

 

2.对搜集到的资料要稍加整理,尽量交流和课文有关联的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谈谈自己读了这些资料后的想法或感受。

 

3.提醒学生在朗读中运用不同的读书符号,培养学生写读书批注的好习惯。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资料图片,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填写学习卡片。

(1)指导读书,引导学生自主填写学生活动卡。

(2)指导说话。

(3)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课件出示参与抢劫者的资料,帮助学生抓重点词句,激发感情。

3.回归中心,引读第1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填写课堂活动卡,小组交流。

(1)画出描写英法联军恶行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练习说话:

大火烧毁了……

我们没有了……

(3)对照读第5自然段时的感受,不仅要读出惋惜、痛心,更要读出愤怒、憎恨之情。

3.品读、评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

1.教师在引读前,可以结合所出示的图片资料进行解说,用动情的语言加以引导,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继而加深学生对第5自然段的感性认识。

 

2.学生练习说话的内容以排比句式为主,结合板书的启发和此刻的心情,进行语言深加工。

四、回归整体,揭示写法(用时:

4分钟)

1.回文读书,点拨首尾呼应的写法。

2.引导学生思考:

还从哪些写法上发现了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师对照板书和文本结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1.浏览全文,汇报:

不可估量的价值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首尾照应。

2.同桌讨论交流:

说说对“详写和略写”方法的认识。

  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发现文章写法上的特点,深挖教材,应重视学生的自主交流和发现。

五、情境写话,激荡感情(用时:

6分钟)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2.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练笔情况。

1.自由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动笔写:

这把火,烧不毁……

  引导学生打开话题,可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清政府对话,与我们的祖国对话,与侵略者对话。

六、课外作业,拓展阅读(用时:

5分钟)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阅读链接”阅读《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

1.了解作者。

2.了解背景。

3.写出感悟。

阅读《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

1.了解闻一多、冯亦同的生平。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3.倾情写作,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阅读“澳门”和“香港”两篇内容,有条件的教师要进行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