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386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8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docx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最全版

(财务知识)西方经济学总结

导论

壹.名词解释:

1.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是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资源.

2.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有限的,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壹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后放弃其他用途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4.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5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欲望的壹门科学。

6.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经济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理论。

7.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理论。

8.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壹般现象,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

9.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

10.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指对自变量每加壹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所进行的分析。

11.均衡:

西方经济学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以至这壹体系内不存在变动要求的状态。

均衡分为:

局部均衡分析和壹般均衡分析。

12.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分析某壹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时,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变量具体变动的过程的分析方法。

13.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是比较各种静态分析结果的方法,在均衡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对新形成的静态均衡结果和原来的静态均衡结果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

14.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对,是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连续的过程来见待,主要考虑时间因素对经济变动的影响,即分析各种变量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动而相互作用,最终达到壹种新的均衡的分析方法。

二.知识归纳

1.人类的欲望或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的需要

2.1776年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3.英国经济学家艾尔费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

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5.微观经济学的特征:

研究对象的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

6.宏观经济学的特征:

研究对象是整体经济;研究目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7.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具有基本相同的研究方法。

8.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的差别:

是否有价值判断;要回答“是什么”仍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结论是主观仍是客观。

实证分析是规范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规范分析是实证分析的延伸。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壹.名词解释

1.需求:

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嗜好以及其它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壹个消费者在壹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俩个条件:

消费者愿意买;消费者有能支付能力。

2.需求曲线:

是对够买倾向的壹种简便的概括,是对需求表的图解,它是壹条表示在所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3.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壹定时期和每壹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俩个条件:

有出售的欲望;有供应的能力。

4.替代品:

如果俩种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相同的需要,即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替代的商品,称为替代品。

5.互补品:

如果俩种商品相互补充,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壹种需要,则称这俩种商品为互补品。

6.均衡价格:

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俩种力量共同决定的,在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成为均衡产量)

7.支持价格:

也叫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壹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8.限制价格:

也叫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二.知识归纳

1.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对未来的预期;其他因素(政府政策,时间变化)。

《6P1T》

2.炫耀性商品:

(珠宝,文物,名画。

)这类商品的价格已成为消费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不能再显示拥有者的地位时,需求量反而下降。

3.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指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其他影响需求因素的都不变。

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炫耀性商品和吉芬商品除外)

4.需求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身价格变动),商品随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变现为同壹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5.需求的变动:

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变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6.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对未来的预期;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

《4P1C1T1N》

7.供给曲线是根据所有可能的价格和对应这些价格厂商的供给量二者组合的点,描绘出来的壹天曲线。

8.供给规律:

是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和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理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成为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下降而减少。

9.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变现为同壹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10.供给的变动:

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其他因素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11.供求定理:

①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

②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产量减少。

③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④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产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产量减少。

12.价格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条件:

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存在市场;市场竞争的完全性和公平性。

13.为维持支持价格政府采取的措施:

政府收购过剩的商品,或用于储备;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

14.限制价格时,当市场短缺严重会出现抢购或黑市交易。

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

采取配给制,发放购物券。

第二章弹性理论

壹.名词解释

1.弹性:

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亦即,要计算当自变量变化1个百分点时,因变量会变化几个百分点。

2.需求价格弹性:

是用来描述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即当价格变动1个百分点时,需求量会变动几个百分点。

3.需求收入弹性:

又称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可正可负,取决于是替代关系仍是互补关系。

4.需求交叉弹性:

它是指壹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壹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供给弹性:

也叫供给的价格弹性,是壹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知识归纳

1.需求的弧弹性:

表示商品需求曲线上俩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的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俩点之间的变化量趋向于零时,需求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3.需求几个弹性的类别:

①/Ed/=0,即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②/Ed/=∝,即需求弹性无穷大,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且壹旦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商品的需求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异常敏感。

③/Ed/=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

④/Ed/〈1,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⑤/Ed/〉1,即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必需程度;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5.需求价格弹性和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和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和价格则是同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对于单位弹性,即E=1的商品,降低或增加价格不影响厂商的销售收入。

6.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

①收入无弹性,即Em=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②收入富有弹性,即mE〉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收入变动的比率。

③收入缺乏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收入变动的比率。

④收入单位弹性,即Em=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等于收入变动的比率。

⑤收入负弹性,即Em〈0,这说明消费者货币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这种商品的消费量下降,以至于不再购买这种商品。

7.正常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

8.抵挡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负值,即E<0,表示随着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该商品即称为抵挡品。

9.根据商品交叉弹性分为三类:

(1)Exy>0,则X和Y为替代品。

(2)Exy<0,则X和Y为互补品。

(3)Exy=0,则X和Y为相互独立的商品。

10.供给弹性的分类:

(1)Es=0,供给完全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和纵轴平行的壹天垂直线。

(2)Es=∞,供给弹性无穷大,其供给曲线是和横轴平行的壹条水平线。

(3)Es=1,供给为单位弹性。

(4)Es<1,供给缺乏弹性,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5)Es>1,供给富有弹性,此时,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11.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生产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程度;生产要素的供给难易程度;成本的变化。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效用:

是商品或服务满足人们欲望或需要的性能。

2.总效用(totalutility):

是指消费者在壹定时间内从壹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3.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

指(当所有其他的商品的消费水平保持不变时)从额外壹单位商品中所获得额外满足(即效用)。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当壹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的时候,其边际效用下降的规律。

5.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和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

6.无差异曲线:

表示不同物品消费量的平面坐标内的壹条曲线。

该线上每壹点(表示俩种物品的不同组合)能为所给定的消费者带来完全等同的效用满足程度。

7.边际替代率:

指如果消费者在收到额外壹单位商品X之后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应该是负值。

8.预算线:

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区别的市场篮子的点的轨迹

9.消费者均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且将保持不变的壹种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边际替代率等于俩种商品价格之比。

10.替代效应:

当消费者的满足水平保持不变时壹种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改变。

11.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消费者实际收人变动,进而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12恩格尔曲线:

是描述收入增加和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二.知识归纳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壹定时间内,在其他物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壹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能够是正值,也能够是负值。

负值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壹定量以后,不仅不能从消费物品中获得满足,反而会引起伤害和厌恶。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同壹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壹条代表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的壹个效用水平,且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同壹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俩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壹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上某壹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5.价格——消费曲线:

是指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均衡单移动的轨迹。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和某壹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的轨迹。

由价格—消费曲线能够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6.收入—消费曲线:

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引起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移动的轨迹。

由收入—消费曲线能够导出恩格尔曲线。

7.恩格尔曲线:

表示消费者砸每壹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第五章生产理论

壹.名词解释

1.总产量(totalproductTP):

是在资本投入既定的条件下,和壹定可变生产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总和。

2.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AP):

是指平均每单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所能生产的产量。

3.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MP):

指由于增加最后壹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4.等产量曲线:

表示能够产生某壹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

5.边际技术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俩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壹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壹种商品的单位数。

6.规模收益:

分析厂商的生产规模变化和产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情况:

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壹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壹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8.生产扩张线:

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所能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9.等成本线: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等成本线表示。

等成本线也称为企业预算线。

是在企业成本和生产要素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俩种生产要素数量最大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等成本线能够因为总成本的增加或减少而平行移动)

二.知识归纳

1.生产理论所要研究的经济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是指为了实现某壹种经济目标而独立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厂商主要包括: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X公司制企业。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是指砸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壹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了,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种特定数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壹条基本规律,是消费者行为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产理论中应用或转化形态。

3.等产量线的特点:

(1)在同壹坐标上,能够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壹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表示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产量越小。

(2)在同壹坐标上,任何俩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

(3)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

(4)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5)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俩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壹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壹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壹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5.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

(1)规模报酬不变:

所谓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

所谓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

所谓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第六章成本理论

壹.名词解释

1.显性成本:

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2.隐性成本:

是对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厂商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

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最大价值。

4.经济利润:

是指厂商的总收益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差额。

5.正常利润:

是厂商运营企业的报酬,也是厂商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6.边际成本:

7.短期成本: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壹定产量需要的成本总额,包括短期总成本、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

8.长期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规模能够变动,各种要素数量都能够变动情况下,生产壹定产量必须花费的可能的最低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9.短期总成本(short-runtotalcost,S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壹定数量的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包括总不变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俩部分。

10.总不变成本(totalfixedcost,T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壹定数量的产品而购买不变生产要素的费用支出。

11.总可变成本(totalvariablecost,TVC)是指厂商砸短期内为生产壹定产品而购买可变生产要素的费用支出。

12.短期平均成本(short-runaveragecost,SAC)是厂商在短期内在平均每单位产品上分摊的全部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等于短期平均不变成本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13.平均不变成本(averagefixedcost,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1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14.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AVC)是指每单位产品上分摊的可变成本。

15.短期边际成本(short-runmarginacost,SMC)是厂商在短期内变动1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量。

16.长期平均成本(long-runaveragecost,LAC)表示的是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点总成本。

17.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marginalcost,LMC)是指在长期内没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二.知识归纳

1.会计利润:

即壹定时期内,厂商实现的总收入和所产生的实际耗费即总会计成本的差额。

(会计利润=总收入-会计成本)

第七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决定

壹.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壹种市场结果。

2.总收益(TR):

是指厂商按壹定价格出售壹定量商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3.平均收益(AR):

是指厂商出售壹定数量商品,每单位商品所得到的收入,也就是平均每单位商品的卖价。

它等于总收益和销售量之比。

4.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增加壹单位商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

5.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在同壹时间对同壹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俩种或俩种之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者的同壹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6.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又称为纯粹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壹种市场结构。

这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有俩方面的含义:

壹是不存在垄断现象;二是不受政府影响。

7.收支相抵点:

在SMC和SAC的交点上,厂商既无经济利润,又无亏损,称为“盈亏平衡点”或“收支相抵点”。

8.停止营业点:

S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是厂商生产和不生产的临界点,也称为“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9.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又称独占、卖方垄断或纯粹垄断,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相反,完全垄断市场结构是指壹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

10.自然垄断:

当壹个企业能以低于俩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壹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

11.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在同壹时问对同壹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俩种或俩种之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者的同壹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12.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指由少数几家大型厂商控制某种产品供给的绝大部分乃至整个市场的壹种市场结构。

13.卡特尔:

壹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对有关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事项达成协议而设立的壹种组织形式,或者说是寡头垄断行业中各寡头厂商之间用公开方式勾结,以达到协调行动,牟取行业利润最大化的壹种组织形式。

二.知识归纳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1)市场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2)参和经济活动的厂商出售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3)所有的资源都能够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

(4)参和市场活动的经济主体具有完全信息。

(5)个别企业出售量占市场份额微不足道所以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相等且都等于既定的价格。

(AR=MR=P)

3.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1)厂商数目唯壹,壹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全部供给。

(2)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

(3)完全垄断企业的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4)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4.价格歧视分为:

壹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壹级价格歧视:

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在厂商根据消费者意愿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和消费者确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同壹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能够增大社会总福利----通过增大生产者的剩余而不是增大消费者的剩余来实现总剩余最大化。

3.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市场中存在着较多数目的厂商,彼此之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

(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或成为“异质商品”。

(3)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都比较容易,资源流动性较强。

第九章微观经济政策

壹.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服务。

2.垄断:

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里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几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3.信息不对称:

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

4.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是指各市场参和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均匀分布的市场。

也能够见做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非对称信息的集合体。

5.柠檬市场:

也称为次品市场。

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中,常常把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中的次品市场称为柠檬市场。

6.道德风险:

指的是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契约后,占据信息优势的壹方在使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壹方的利益,且且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的行为。

7.委托—代理问题:

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壹方的委托人难以观察、了解代理人的全部和真实的行为,代理人则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凭借信息优势实施违背委托人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