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1491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 我爱中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猜花》,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

 

2、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媒体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 

1、听中想。

播放第1册第3课《爱我的家》中的《温暖的家》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学过的什么歌?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听中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妈妈叫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

 

3、听中读。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带《我的妈妈叫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的妈妈叫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教师的范唱要求如下:

第一句“我的妈妈叫中华”是歌曲的主题乐句。

音乐轻柔的叙颂,让人倍感温乱暖、亲切。

宜用柔和的音色与mp的力度来演唱;第二句“长江黄河是我的家”带有自豪的情感,音量递增为mf力度,音色可增加一些明亮度;第三句“他*的乳汁培育我,盼我天天快长大”充满深情感激之意用mp力度,音色饱满、圆润;第四句中第一次“妈妈,妈妈我爱你呀,我的妈妈叫中华”充满激情的赞美,用f力度,音色高亢、激扬、明亮,第二次用f力度音色较前深沉点或用p力度与前面一句形成对比呼应。

结束句再次用f力度在自豪声中结束。

注意:

教师自身对歌曲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这样的范唱才能起到以身示教的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教师范唱参照谱例如下:

 

我的妈妈叫中国       

1= A 4/4  亲切地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

||” 

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

唱得好不好?

好在什么地方?

不好在什么地方?

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二、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歌曲

板书:

A部分选用节奏:

  X O  X O  X X  X  || 

B部分选用节奏:

  X X  X X  X O  O  || 

第二课时

1. 听歌曲录音,介绍民歌特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2. 再听录音,听到tidili节奏时,举起手来。

3. 让学生找出与ⅩⅩⅩ∣ⅩⅩⅩ∣ⅩО∣ 这一节奏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方,在歌中出现了几次。

4. 按照节奏规律,每一乐句结尾都有一个休止符,划分出歌曲的乐句共4句。

5. 在学生已对旋律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视唱歌曲。

6. 学唱歌词。

7. 教师介绍歌词特点:

一问一答的形式有领有合。

启发学生边唱边想,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8. 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种方法来演唱。

9. 讨论歌曲中那些地方可加入打击乐器,并设计出伴奏方法。

10. 完成活动练习2,找出节奏再拍已拍。

11.书上第9页,要求配合歌曲《猜花》的学习,选用打击乐器即兴问答。

一个人演奏“问”,一个人演奏“答”。

问和答的同学可选择不同的音色的乐器来问答。

问和答可以用相同的节奏,也可以用不同的节奏。

如果用不同的节奏问答,“问答”的中间有部分节奏要用上与“提问”中相同的节奏,要有一种两个人在对话的上下呼应的感觉。

12、小结。

布置作业:

1、复习歌曲。

2、用笛子练习歌曲的旋律。

板书:

问(用铃鼓):

Ⅹ Ⅹ∣ⅩⅩ Ⅹ∣Ⅹ Ⅹ∣Ⅹ -‖

答(用响板):

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 ‖

第三课时

一、《大家来歌唱》 

组织教学:

“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一段自选音乐,随着音乐做简易动作:

摸肩、摇头、摆臂等。

然后教师范唱。

 教师范唱参照谱例如下:

 

歌曲结构:

 

A ( a  b  a  c)   B(a’  b’  c’)   A( a  b  a  c) 

注意弱拍起的演唱,A部演唱应轻快、活泼;B部演唱情绪很自豪,音色高亢明亮。

 

大家来歌唱 

1= A  4/4 

2、学唱歌曲。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来歌唱》。

请学生聆听一遍。

再“请大家跟我唱”,教师弹奏钢琴带唱,学生轻声跟唱。

若学生对这种节奏音型的歌调学唱有困难时可以一句一句的教唱。

 

3、创编演唱方式。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想想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大家来歌唱》。

如:

轮唱、齐唱、领唱加齐唱。

或者是拍手拍腿的声势演唱,敲击打击乐器演唱,边跳边唱等。

 

4、唱唱拍拍。

请学生尝试用不同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

5、唱唱跳跳。

请学生尝试着在合唱的基础上稍加手的动作与脚的动作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感

二、小结。

布置作业:

唱熟歌曲并背诵歌曲。

板书:

课题《大家来歌唱》

歌曲结构:

 

A ( a  b  a  c)   B(a’  b’  c’)   A( a  b  a  c) 

第二课清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早操歌》,学生能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歌曲的不同节奏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学唱歌唱《歌唱早晨》,学生能认识并掌握XXXX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能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3、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子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

2、 通过歌曲的视唱,灵活运用八分休止符。

媒体准备  :

挂谱、卡片、打击乐器 、钢琴

课时分配: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2/4 1234 5 | i 5 | i 5 | 5432 1 ||

常规发声练习,用“mo”音型。

三、 新歌简介:

《美丽的朝霞》是一首南斯拉夫儿童歌曲,3/8拍子,曲调明快,流畅。

歌颂美丽的朝霞驱走黑暗,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与幸福。

四、 从朗诵入手,先做边拍手边摇摆身体来感受的练习,根据3/8拍子边读边拍。

1、郎读歌词,听伴奏。

4、 学生掌握3/8拍子节奏的拍打法后,同再进行视唱就容易了。

可让学生边拍手边视唱每一乐句;或一组学生拍3/8拍的强弱规律,另一组学生拍节奏。

活动与练习:

1、 找学生读诗歌,全班同学为他打节奏。

2、 做书本练习,按节拍划分小节线,终止线。

 课后小结:

由于本歌曲节奏简单,音程多为级进,歌曲的难度比较大,教师要通过范唱范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以活泼的情绪,歌唱这首美丽的朝霞歌曲。

五、小结

作业布置:

1、复习3/8拍的强弱规律。

板书:

《美丽的朝霞》是一首南斯拉夫儿童歌曲,3/8拍子,曲调明快,流畅。

第二课时

一、 师生问好。

二、 常规发声练习,用“mo”音型,加上八分休止符和重音记号:

2/4 1234 5 | i 0 5 0 | 5432 1 || 发声练习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控制气息,不能大声喊唱,注意口型。

也要注意面部表情,不能一唱发声练习就一脸严肃,要脸带微笑。

三、 进入新课:

1)休止符——乐谱中,用来表示声音中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当看到 0 时闭口音“m”。

用两手握拳的手势来表示。

再配上踏节拍的练习,来帮助学习掌握这一技能。

2)书本练习:

1、2、3、4、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练习,教师逐组检查,评比出优秀组。

3)休止符——乐谱中,用来表示声音中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四分休止符“0” 时值相同的音符  八分休止符 “0” 时值相同的音符

四、 学习新歌  

  1) 听一听 让学生先听范唱录音,提问你最有印象是哪一句?

你能唱出来吗?

 2) 拍一拍 教唱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找出八分休止的节奏,重点练习。

先用m代替,后闭口内心读拍,停半拍 ,最后加上手势帮助。

3) 学一学 学歌谱可采用“lu”跟琴唱的方法,既可练声,又可熟悉旋律,然后视唱旋律,突出重音记号的地方。

4) 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是这首歌曲的特点和难点,需重点练习。

5) 本歌曲主要用听唱法学习。

五、活动与练习   1) 分组手拍节奏、口读歌词等穿插在歌曲教学之中。

六、课后小结:

1) 通过练习八分休止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教养学生读拍带有休止符节奏的能力。

2) 表现和创造大海优美的音响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通过歌曲学习帮助学生通过歌唱,掌握和灵活运用八分休止符,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学生十分开心) 

作业布置:

拍节奏、口读歌词等穿插在歌曲教学之中。

板书:

休止符——乐谱中,用来表示声音中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第三课大家一起唱儿歌

教学目的:

l、引导学生听音乐、看彩图、创歌曲、联系深圳的城市面貌,加深学生对歌曲描绘的理解。

2、使学生在优美的歌词,起伏的旋律中,感受深圳20年来的成就。

3、启发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回顾深圳20年的巨大变迁。

2、启发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媒体准备:

课件、口风琴、画纸

课时分配: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随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

新课《燕子》

(1)导言:

师:

同学们看,有两位朋友在寻找你们,看:

(两只燕子飞来,飞在深圳市区上空。

师:

有两只燕子飞回深圳,找不到自己的家,为什么呢?

大家听听燕子怎样说呢!

(2)放《燕子》录音歌曲

师:

原来深圳的变化太快了,燕子认不出原来的家乡,认不出现在的深圳了,请同学们用画笔帮助两位朋友把现在的深圳描绘下来。

(3)学生画深圳,部分作品演示,并介绍。

 

(4)老师概括:

深圳特区建立以来把一个边陲小镇建成美丽的花园城市,让我们用歌声欢迎燕子回来吧!

三、学唱歌曲

(l)打手号唱歌谱

(2)听全曲:

(3)由学生操作答题:

(先小组讨论,推荐一个上台操作)

全曲总体印象:

A B 

歌曲的演唱情绪:

A低沉 B抒情 

歌曲速度:

A中 B快 

旋律线条进行特点:

A跳跃式进行 B波浪式进行

歌曲的感受颜色:

A红色 B绿色 

(4)学旋律:

看歌谱、拍节奏、听旋律(钢琴弹奏)

唱旋律、划拍手(注意4/4与2/4的不同)

(5)学歌词(口风琴辅助)

师生共同演奏(唱)~遍。

(6)引导活动

(一)歌曲的曲式结构是?

(二)歌词中叙述了怎样的情景。

用对比法:

过去 现在

荒凉的山岗 高大的厂房

野兽的狂吼 百鸟的歌唱 

旷野和沙漠 美丽的城市和农庄

师提出:

整首歌犹如一篇什么样的诗?

一幅什么样的画?

得出:

“优美的抒情诗,清新的水彩画”。

四、创编歌曲

师:

深圳真美呀:

让我们用最美的旋律把它记录下来,编成二个乐句的歌曲。

曲目《美丽的深圳》

(一)分组按节奏,用do re mi so la创编两乐句。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二)填写歌词

(三)用口风琴弹奏,唱歌词。

(四)用口风琴伴奏,演唱一次。

五、总结:

(1)说出深圳的景点和著名的建筑物。

(2)总结20年的成就。

六、歌舞:

(l)小燕子的感想:

(2)和“小燕子”一起唱、跳。

课后记:

本课内容较多,时间紧,由于在幼儿园时就唱熟,歌曲的学习学生很有兴趣,也学得很好,但学生对深圳的变化不了解,只能说现在的情况,如果能找到以前的照片就更好了。

后面的创编活动有点难了,学生要花较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可以不要。

作业布置:

复习歌曲《美丽的深圳》

板书:

用do re mi so la创编两乐句。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第二课时

一、随音乐走进教室

二、学习两个新手号,学习新课《音阶歌》

1、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请学生打手号歌唱谱子,再小结一共有几个手号?

2、听老师打手号唱《音阶歌》

师:

你们听到了哪两个新的手号朋友?

(SI DO)

3、跟老师打手号歌唱

4、师:

又来了两个更高的新朋友,他们排起队来是这样的:

(出示手号图)

5、看歌谱《音阶歌》打手号歌唱,注意唱准音。

师:

为什么叫音阶歌?

唱音阶,使学生从理性上知道什么是音阶。

6、师生合作弹口风琴

7、师生合作唱歌,生生合作唱歌

8、与录音一起把歌曲唱好。

三、班班有乐队训练《小星星变奏曲》

四、小结本课

课后记:

本课简单,学生学习非常快,也很喜欢这一首歌,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唱准音阶音程关系,慢慢锻炼学生的音准。

要求学生背唱很重要。

 

作业布置:

复习《音阶歌》,打手号歌唱,注意唱准音。

板书:

课题:

《音阶歌》

第四课  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四川童谣《螃蟹歌》和美国民歌《稻草里的火鸡》,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2、通过听赏乐曲《咆哮的老狗熊》让学生认识新乐器——大管。

 

重点、难点:

1、学唱四川童谣《螃蟹歌》和美国民歌《稻草里的火鸡》。

2、赏析:

管弦乐曲《袋鼠》、,《水族馆》

媒体准备:

课件、笛子、画纸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唱新歌 

1、教师播放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从自身的表演直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

范唱时教师学用四川方言演唱此曲,让学生感受诙谐、风趣的演唱风格和地方特色。

学生学唱时跟随录音伴奏边做简易动作边演唱。

 

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范唱并表演;

(2)播放歌曲《螃蟹歌》,请学生跟唱第二乐句的反复部分;

教师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学生在第三、四乐句的反复部分模仿教师进行演唱;

(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模仿教师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教师在第三、四乐句的反复部分时加入演唱。

(4)学生分组演唱。

给一个小组领唱歌曲,第三、四乐句的反复部分由其余小组加入演唱。

 

二、形象表演 

熟唱歌曲后,教师启发学生边唱边表演歌曲中的音乐故事,如采用同桌二人的表演形式,一个扮演“螃蟹”和一个扮演“我”的角色做歌表演。

 

三、创编手影

教师启发学生创编动物“螃蟹”的手影,可以是一个人创编,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创编。

 

四、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总结。

 

作业布置:

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板书:

课题:

《螃蟹歌》

第二课时

一、学唱《稻草里的火鸡》 

1、复习歌曲。

 

教师可学生复习歌曲《螃蟹歌》后直接进入新课,引入另外一首同样风趣幽默的动物歌曲《稻草里火鸡》。

复习歌曲时要求边唱边表演。

 

2、听听想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稻草里的火鸡》请学生边听边想:

火鸡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种动物?

(它是属于鸟类动物) 

3、 读读讲讲。

 

教师朗读歌词,请学生讲述歌曲中的故事情节(简单一两句即可)。

如:

一天,我的火鸡突然不见了,我很着急,赶快去寻找,原来它偷偷跑到菜园里去了。

于是,我叫来同伴同心协力去捉它,可惜它一看见我们便又跑到稻草里去了。

 

二、 玩玩唱唱。

 

教师采用分组跟唱法让学生按教材中标识的演唱提示学唱歌曲,如:

先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然后教师弹唱《稻草里的火鸡》,轮到甲组唱时甲组接唱,轮到乙组唱时乙组接唱等。

注意提醒学生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神情进行接唱。

熟唱后可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表现方式演唱歌曲。

 

三、唱唱玩玩。

 

熟唱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分甲、乙两组做表演式对唱,注意提醒演唱语气的表达。

分组演唱时,整首歌曲的表达有了多种变化,教师可让学生在演唱中慢慢体味。

 

四、唱唱编编。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刚刚演唱歌曲的实践和体味,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五、总结。

 

作业布置:

复习歌曲《螃蟹歌》、《稻草里的火鸡》。

板书:

一天,我的火鸡突然不见了,我很着急,赶快去寻找,原来它偷偷跑到菜园里去了。

于是,我叫来同伴同心协力去捉它,可惜它一看见我们便又跑到稻草里去了。

第三课时

一、小龙逛动物园 

1、了解作品。

 

教师先很好的理解作品,再通过自身的感受感应给学。

 

赏析:

钢琴独奏曲《小狗圆舞曲》[波]肖邦曲 

《小狗圆舞曲》是肖邦于1846年初夏,在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的庄园里写成的。

诺罕庄园环境幽静,树木葱郁,花草千姿百态,还能经常听到云雀和夜莺婉转的歌声。

因此,肖邦每次到这里来,心情都十分愉快,写下了不少有名的作品。

一天,当肖邦和乔治·桑在一起时,乔治·桑的小狗在一旁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转,可是又咬不住。

这情景十分活泼有趣。

这时,乔治·桑对肖邦说:

“我要是有你那样的音乐天赋,我准会把它写成一支曲子”。

肖邦笑了笑,马上走到钢琴前,即兴创作了这首短小的圆舞曲,把小狗追逐自己尾巴的形象和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

所以,这支曲子称作《小狗圆舞曲》。

 

赏析:

管弦乐曲《袋鼠》、,《水族馆》 

管弦乐曲《袋鼠》、,《水族馆》选自《动物狂欢节》。

《动物狂欢节》组曲,又称《动物园狂想曲》。

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

 

在这部新颖奇拔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形态。

 

赏析:

管弦乐曲《杜鹃圆舞曲》[挪]约纳森曲 

《杜鹃圆舞曲》的作者约纳森,在众多作曲家里,并不算一个有名的人物,只是因为有了这支乐曲,他才名传于世。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都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逼真,深受人们喜爱。

 

管弦乐曲《咆哮的狗熊》 

欣赏这首曲目时教师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听辨大管的演奏,并介绍新乐器——大管。

 

二、师生律动。

 

教师和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律动,把自己听到的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老师也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听赏《小狗圆舞曲》《袋鼠》《水族馆》《杜鹃圆舞曲》《咆哮的老狗熊》并做教材中相应的活动与练习。

如:

听到《小狗圆舞曲》中小狗咬尾巴旋转的音乐时请学生做转手腕的动作;听到《袋鼠》音乐时模仿袋鼠前足短、后足长的跳跃动作;听到《水族馆》音乐时模仿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动作;听到《杜鹃圆舞曲》音乐时随音乐的节奏拍手;听到《咆哮的老狗熊》音乐时模仿老狗熊咆哮的音乐形象做律动。

 

三、总结。

作业布置:

背熟歌曲《螃蟹歌》、《稻草里的火鸡》。

板书:

《杜鹃圆舞曲》的作者约纳森,在众多作曲家里,并不算一个有名的人物,只是因为有了这支乐曲,他才名传于世。

第五课  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哈哩啰》,让学生体验歌曲中富有的拉丁美洲节奏特色,感受特立尼达民族的音乐风格特色

2、通过“找乐器”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听赏并辨识已学过乐器及新乐器大管的音色特征。

3、通过“节奏多声”的音乐游戏,学生能加深对多声节奏的感受与表达。

并学会在音乐中与同伴通力协调,完成可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自己担任的声部的演唱与演奏。

重点、难点:

1、准确的拍出xxxxo|

2、能过准确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

媒体准备:

钢琴、电脑、课件

课时分配: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唱歌曲《哈里啰》

1、导入:

请学生听听歌曲《哈里啰》,猜猜小黑人和小印第安人在干什么?

2、学生听录音范唱,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3、请学生猜猜“哈里啰”是什么意思?

然后一起说“哈里啰”。

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用“哈里啰”打招呼中掌握此节奏。

4、节奏练习

(1)   教师出示节奏:

小黑人的邀请:

4/4xxxxxx│xxxx0│啦啦啦啦啦啦哈里啰。

小印第安人的邀请:

xxxxx│xxxx0│

啦啦啦啦啦哈里啰。

(2)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切分节奏

5、旋律练习

(1)   教师出示两条旋律。

(2)   学生随钢琴划拍唱。

(3)   教师弹琴,学生看书齐唱整曲旋律。

6、学唱歌词。

(1)   教师弹琴并范唱,学生心唱。

(2)   教师伴奏,学生齐唱。

(3)   教师指导唱的不够好的乐句。

(4)   教师提示演唱情绪后,学生再齐唱。

(5)   教师组织学生分男女互动唱。

二、表演《哈里啰》

1、组织学生围成圈,带生做扭胯的律动。

2、请学生用铃鼓创编为歌曲伴奏。

3、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三、小结

作业布置:

1、复习歌曲《哈里啰》

2、能准确的在(xx)处拍手

板书:

《哈里啰》

小黑人的邀请:

4/4xxxxxx│xxxx0│

啦啦啦啦啦啦哈里啰。

小印第安人的邀请:

xxxxx│xxxx0│

啦啦啦啦啦哈里啰。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唱问好歌

二、复习旧课《哈哩罗》

1、唱唱拍拍。

2、唱唱跳跳。

三、找乐器的游戏

1、讲故事。

教师讲故事,一天,晶晶沿着小路去外婆家。

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

(请学生说出图中乐器的名称,想想以前曾听过的哪些乐曲是由这种乐器演奏。

(1)图中首先看到的是(圆号)——歌曲《小白兔乖乖》中大灰狼的音乐就是用图中展现的圆号演奏的;

(2)(大提琴(——《小白兔乖乖》中妈妈的音乐就是用图中展现的大提琴演奏的;

(3)(双簧管)——-《小鸭与大灰狼》中的小鸭主题就是用图中展现的这种乐器演奏的。

(4)(长笛)——《彼得与狼》中小鸟的主题音乐就是用图中展现的这种乐器演奏的。

(5)(大管)——《咆哮的老狗熊》中表现狗熊的咆哮声就是用图中展现的这种乐器演奏的。

(6)(小提琴)——《小白兔乖乖》中小白兔的声音就是用图中展现的这种乐器演奏的。

2、猜乐器。

教师随意播放上面六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请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写在已准备好的纸板上,比比哪组写的又快又好。

如:

播放①圆号演奏的大灰狼主题音乐;

②大提琴演奏兔妈妈主题音乐;

③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音乐;

④大管演奏的狗熊主题音乐;

⑤小提琴演奏的小白兔主题音乐;

⑥双簧管演奏的小鸭主题音乐。

答案是:

圆号演奏的大灰狼主题音乐①;

大提琴演奏兔妈妈主题音乐②;

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音乐③;

大管演奏的狗熊主题音乐④;

小提琴演奏的小白兔主题音乐⑤;

双簧管演奏的小鸭主题音乐⑥。

3、演奏乐器。

教师随意播放上面六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请学生表演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四、听听动动钢琴曲《跳绳》。

1、师生互动。

教师播放钢琴曲《跳绳》,教师和学生随着钢琴曲《跳绳》的不同节奏作不同的律动。

2、唱主题旋律。

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模唱出来。

再分组唱熟主题旋律。

3、听听动动。

教师播放钢琴曲《跳绳》,请学生听到主题旋律就做某一种跳绳的神态动作。

此活动可反复练习。

五、小结。

布置作业:

熟悉每种乐器的声音

板书

找乐器,你找对了吗?

圆号演奏的大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