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1706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基因工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工程试题.docx

《基因工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工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因工程试题.docx

基因工程试题

基因工程试题

1、Southernblotting:

Southern印迹:

Southern发明的一种影印转移物质的方法。

2、Cosmidvector:

黏粒载体:

含有cos位点的质粒载体。

3、cDNAlibrary:

cDNA文库:

是指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成的克隆的集合。

4、RACE:

是一种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3,或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5、Probe:

探针:

指被标记物质标记了的核酸。

6、RT-PCR:

逆转录PCR:

先用逆转录酶作用于mRNA,以寡聚dT为引物合成cDNA第一链,然后用已知一对引物,扩增嵌合分子,这种方法称为逆转录PCR。

7、Insertinactivation:

插入失活,基因工程载体上的某些选择标记基因常常含某种或某几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酶切位点,在该位点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并将外源DNA片段插入该位点,则插入的外源DNA片段将破坏原有基因的读码框,往往导致原有的选择标记基因无法翻译表达,或即使翻译表达,形成的也是丧失了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这一现象称为插入失活。

8、S-DSequence:

S-D序列:

在大肠杆菌mRNA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上,含有一个转译起始密码子及同16S核糖体RNA3,末端碱基互补的序列,该序列最初由Shine、Dalgarno发觉,故后来命名为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9、Shuttleplasmidvector:

穿梭质粒载体:

指一类由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的选择标记,因而可在两种不同宿主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

10、MCS:

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理想质粒载体的必备条件?

答:

⑴具有较小的分子质量和较高的拷贝数。

⑵具有若干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单一酶切位点。

⑶具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标记基因。

⑷缺失mob基因。

⑸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较易导入宿主细胞并自制和表达。

2、核酸操作的差不多技术有哪些?

答:

①核酸提取与纯化

②核酸的检测与储存

③核酸的凝胶电泳

④核酸分子杂交

3、阻碍核酸储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如何样储存核酸制品?

答:

关键因素:

①储存液的酸碱度②储存温度

储存方法:

①一样储存可用浓盐液,NaCL-柠檬酸缓冲液或0.1mol/L醋酸缓冲液。

②对DNA来说,在pH4~11的范畴分子的碱基较稳固,超出此范畴DNA易变性或降解,低温、稀碱下储存DNA及低温下储存RNA均较稳固。

③固态核酸通常在0℃以上低温干燥储存即可。

4、合成cDNA第二链的要紧策略有哪些?

答:

①自身引导合成法

②置换合成法

③PCR合成法

④快速扩增cDNA末端法

⑤双链cDNA末端的处理

⑥cDNA与载体的连接

5、基因工程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

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理论上的三大发觉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理论上的三大发觉:

①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②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

③遗传密码的破译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确定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①限制核酸内切酶的发觉与DNA切割

②DNA连接酶的发觉与DNA片段的连接

③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与应用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PCR技术要紧应用在哪些领域?

答:

①核酸基础研究

②序列分析

③检测基因表达

④从cDNA文库中放大特定序列

⑤研究已知片段邻近基因或未知DNA片段

⑥进化分析

⑦医学应用

⑧分析生物学证据

⑨性别操纵

⑩转基因检测。

2细菌的限制与修饰系统有什么意义?

大肠杆菌K12限制与修饰系统的遗传分析揭示的4种表型是什么?

答:

宿主操纵的限制与修饰现象广泛存在于原核细菌中,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爱护自身DNA不受限制;二是破坏入侵外源DNA使之降解。

细菌正是利用限制与修饰系统来区分自身DNA与外源DNA的。

外源DNA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某一生物体内,然而它必须被修饰成受体细胞的限制内切酶无法辩认的结构形式,才能在寄主细胞内得以生存,否则会专门快被破坏。

因此,在基因工程中,常采纳缺少限制作用的菌株作为受体,以保证基因操作的顺利完成。

大肠杆菌K12限制与修饰系统的遗传分析揭示,它有以下4种表型:

rk+mk+野生型

rk-mk+限制缺陷型

rk-mk-限制和修饰缺陷型

rk+mk-修饰缺陷型

3试述5′RACE技术原理和方法。

答:

PCR用于扩增代表mRNA转录物某一单位点与其3′或5′末端之间区域的部分cDNA称为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RACE)。

假如已知mRNA的一片段链内短序列,据此或设计基因特异引物,用原先存在的poly(A)尾(3′末端)或附加的同聚尾(5′末端)互补的序列做末端引物,就能够获得从未知末端直到已知区域的部分cDNA序列。

为获得5′末端部分cDNA克隆需用基因特异引物,产物第一链产物,可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及dATP加poly(A)尾。

通过QT引物和反转录使用的上游基因特异引物生成第二链cDNA。

4大肠杆菌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菌具有哪些特点?

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存在哪些障碍?

答:

特点:

大肠杆菌培养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基础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清晰,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也比较了解,而且历经二十年的基因工程实践,大肠杆菌已进展成为一种安全的基因工程实验体系,有多种适用的寄主菌株和载体系列,大肠杆菌易于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

存在的障碍:

第一,在大肠杆菌的mRNA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上,含有一个起始密码子及16S核糖体RNA3′末端碱基互补序列,即S-D序列,而真核上缺泛那个序列。

第二,许多真核基因的蛋白质产物需要通过翻译后的加工修饰,如正确的折叠和组装,而细菌中通常并没有如此的修饰机制,从而可能导致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翻译产物无法产生有活性的蛋白。

第三、外源真核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往往能够被细菌的蛋白酶识别,并被当做“异已分子”降解掉。

8、S-D序列:

在大肠杆菌mRNA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上,含有一个转译起始密码子及同16S核糖体RNA3,末端碱基互补的序列,该序列最初由Shine、Dalgarno发觉,故后来命名为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1、什么是包涵体?

重组蛋白在胞内表达时,常常以不溶性蛋白集合成的晶状物形式存在,这种晶状体即包涵体。

包涵体的形成是外源蛋白的高效表达时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于肽链折叠过程中部分折叠的中间态发生了错误聚合,而不是形成成熟的天然态或完全解链的蛋白。

2、什么是α-互补选择?

质粒载体具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当外源DNA插入到它的lacZ,可造成表达后的β-半乳糖苷酶失活,利用这一点就能够通过大肠杆菌转化子菌落在添加有X-gal-IPTG培养基中的颜色变化鉴别出重组子和非重组子。

有些大肠杆菌上带有lacZ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质粒载体中含有别一部分编码序列,当质粒转入载体后,可形成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这种lacZ基因上缺失了一部分编码序列的突变体与带有这一部分编码序列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的现象叫α互补。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阻碍?

⑴酶的纯度。

⑵DNA样品的纯度。

⑶DNA的甲基化程度。

⑷酶切反应的温度与时刻。

⑸DNA分子的构型。

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反应缓冲液。

5、基因工程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是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理论上的三大发觉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理论上的三大发觉:

①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②揭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理

③遗传密码的破译和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确定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①限制核酸内切酶的发觉与DNA切割

②DNA连接酶的发觉与DNA片段的连接

③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与应用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有效地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

⑴提高启动子强度⑵缩短启动子同克隆基因间距离⑶高效的翻译起始序列⑷高效的转录终止区⑸提高质粒拷贝数及稳固性⑹用以下方法提高翻译水平:

①调整SD序列与AUG间的距离②用点突变的方法改变某些碱基③增加mRNA的稳固性的⑺减轻细胞的代谢负荷:

①诱导表达②表达载体的诱导复制⑻提高表达蛋白的稳固性,防止其降解:

①克隆一段原核序列,表达融合蛋白②采纳某种突变菌株③表达分泌蛋白质

2试述载体构建一样方法

A目的基因分析

(1)ORF分析

(2)酶切位点分析

B载体选择与分析

(1)多克隆位点分析

(2)抗性标记分析(3)启动子与其他选择标记分析

C连接体系与连接时刻确定

4大肠杆菌作为基因工程受体菌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

大肠杆菌培养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基础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清晰,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也比较了解,而且历经二十年的基因工程实践,大肠杆菌已进展成为一种安全的基因工程实验体系,有多种适用的寄主菌株和载体系列,大肠杆菌易于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

缺点:

在通常情形下,细菌的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真核的启动子;许多真核基因的蛋白质产物需要通过翻译后的加工修饰,如正确的折叠和组装,而细菌中通常并没有如此的修饰机制,从而可能导致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翻译产物无法产生有活性的蛋白;外源真核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往往能够被细菌的蛋白酶识别,并被当做“异已分子”降解掉。

一、名次说明(说明并翻译下列名词术语,每题4分,共20分)

1.魔斑:

2.转导与转染:

3.RNA干扰:

4.融合蛋白:

5.考斯质粒:

二、说明下列各项在基因工程中的要紧作用或功能(每题2分,共10分)

1.核酶:

2.DNA探针:

3.Klenow酶:

4.分子克隆:

5.载体:

三、分别说出5种以上RNA的功能?

(10分)

四、对天然质粒的人工构建要紧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五、说明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测定DNA一级结构的原理与方法?

(10分)

六、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10分)

七、基因文库的构建对重组子的选择举出3种方法并简述过程。

(10分)

八、在PCR扩增时,

(1)PCR扩增后显现的条带与估量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显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什么缘故?

有何计策?

(2)PCR扩增后有时显现涂抹带或片状带,其缘故是什么?

应该如何改进?

(20分)

载体:

vector,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2.不相容性:

incompatibility,是指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形下,两种亲缘关系紧密的不同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宿主细胞内。

3.cDNA基因文库:

cDNAlibrary,是指以m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及其他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所获得的双链cDNA,经与适当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寄主细胞内进行扩增,由此而构成包含着相应基因编码序列的一群克隆。

4.环腺苷酸受体蛋白.:

cAMPreceptorprotein,CRP,cAMP与CRP结合后         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activatedprotein)

5.核酶:

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二、说明下列各项在基因工程中的要紧作用或功能(每题2分,共10分)

1SD序列:

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

2.Klenow酶:

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3.蓝-白斑选择:

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

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选择重组细菌。

4.互补干扰RNA:

mic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5.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常简称为限制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特异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水解酶。

三、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几步?

(10分)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那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储存,那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取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选择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四、PCR的差不多反应过程包括哪些?

反应体系需要什么条件?

(10分)

PCR的差不多反应过程包括:

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时期。

(5分)

需要具备的反应条件包括: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固性的酶如:

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5分)

五、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分为几类?

分别举例说明。

(10分)

按照基因引入受体植物细胞的方法,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类(2分):

以载体为媒介的基因转移:

确实是将目的基因连于某一载体DNA上,然后通过寄主感染受体植物等途径将个源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的技术,如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4分)

基因或DNA的直截了当转移:

DNA的直截了当转移是指利用植物细胞生物学特性,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的技术,如电激和电注射法、基因枪法、微注射法等。

(4分)

六、分子克隆常用载体有哪些?

它们都具备什么样的差不多条件?

依照DNA分子克隆的目的,载体可分为哪几类?

(10分)

目前所用的载体有细菌的质粒(如大肠杆菌质粒)、噬菌体或病毒,更多的是通过人工改造的一些载体。

(3分)

用于分子克隆的载体都应具备下述条件:

①在细胞内能自主复制,即具有复制原点,能够使所携带的外源DNA在受体细胞内忠实地复制;②有适宜的限制酶切位点。

最好是对多种限制酶有单一切点,且酶切位点不在复制原点内。

③具备对重组体易于检测的选择性遗传标记。

(4分)

依照DNA分子克隆目的,载体可分为克隆载体、穿梭载体和表达载体三类。

(3分)

七、对天然质粒的人工构建要紧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天然质粒往往存在着缺陷,因而不适合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对之进行改造构建:

a、加入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如两个以上,易于用作选择,通常是抗生素基因。

(2分)

b、增加或减少合适的酶切位点,便于重组。

(2分)

c、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的片段,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

(2分)

d、改变复制子,变严紧为放松,变少拷贝为多拷贝。

(2分)

e、依照基因工程的专门要求加装专门的基因元件。

(2分)

八、PCR反应条件最关键的是温度、时刻和循环数的选择,应该注意什么?

(20分)

           第一是温度与时刻的设置:

基于PCR原理三步骤而设置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温度点。

在标准反应中采纳三温度点法,双链DNA在90~95℃变性,再迅速冷却至40~60℃退火,然后快速升温至70~75℃使引物链沿模板延伸。

①变性温度与时刻:

变性温度低则解链不完全。

一样情形下,93℃~94℃lmin足以使模板DNA变性,若低于93℃则需延长时刻,但温度不能过高,因为高温环境对酶的活性有阻碍。

(5分)

②退火(复性)温度与时刻:

变性后温度快速冷却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发生结合。

退火温度与时刻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浓度,还有靶基序列的长度。

在Tm值承诺范畴内,选择较高的复性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间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PCR反应的特异性。

复性时刻一样为30~60sec,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5分)

③延伸温度与时刻:

PCR反应的延伸温度一样选择在70~75℃之间,常用温度为72℃,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

PCR延伸反应的时刻,可依照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一样1Kb以内的DNA片段,延伸时刻1min是足够的。

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扩增10Kb需延伸至15min。

延伸进间过长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带的显现。

对低浓度模板的扩增,延伸时刻要稍长些。

(5分)

其次是循环次数的设置。

循环次数决定PCR扩增程度。

PCR循环次数要紧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

一样的循环次数选在30~40次之间,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亦随之增多。

(5分)

一、名次说明(说明并翻译下列名词术语,每题4分,共20分)

1.魔斑:

magicspot,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

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

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阻碍一大批,因此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2.转导与转染:

转导,transduction,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

转染,transfection,指病毒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3.RNA干扰:

RNA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抵御转基因或外来病毒侵犯的防备机制。

将与靶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存在同源互补序列的双链RNA导入细胞后,能特异性地降解该mRNA,从而产生相应的功能表型缺失,这一过程属于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范畴。

4.融合蛋白:

fusionprotein,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5.考斯质粒:

cosmid,是通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

二、说明下列各项在基因工程中的要紧作用或功能(每题2分,共10分)

1.核酶: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2.DNA探针:

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选择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3.Klenow酶:

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4.分子克隆:

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育,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5.载体:

能在连接酶的作用下和外源DNA片段连接并运送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的DNA分子。

三、分别说出5种以上RNA的功能?

(10分)

1)转运RNAtRNA转运氨基酸(2分)

2)核蛋白体RNArRNA核蛋白体组成成(2分)

3)信使RNAmRNA蛋白质合成模板(2分)

4)不均一核RNAhnRNA成熟mRNA的前体(2分)

5)小核RNAsnRNA参与hnRNA的剪接(2分)

6)小胞浆RNAscRNA/7SL-RNA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7)反义RNAanRNA/micRNA对基因的表达起调剂作用

8)核酶RibozymeRNA有酶活性的RNA

四、对天然质粒的人工构建要紧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天然质粒往往存在着缺陷,因而不适合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对之进行改造构建:

a、加入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如两个以上,易于用作选择,通常是抗生素基因。

(2分)

b、增加或减少合适的酶切位点,便于重组。

(2分)

c、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的片段,提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

(2分)

d、改变复制子,变严紧为放松,变少拷贝为多拷贝。

(2分)

e、依照基因工程的专门要求加装专门的基因元件。

(2分)

五、利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Sanger法)测定DNA一级结构的原理与方法?

(10分)

原理是采纳核苷酸链终止剂—2,,3,-双脱氧核苷酸终止DNA的延长。

由于它缺少形成3/5/磷酸二脂键所需要的3-OH,一旦参入到DNA链中,此DNA链就不能进一步延长。

依照碱基配对原则,每当DNA聚合酶需要dNMP参入到正常延长的DNA链中时,就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参入ddNTP,结果导致脱氧核苷酸链延长的终止;二是参入dNTP,使DNA链仍可连续延长,直至参入下一个ddNTP。

依照这一方法,就可得到一组以ddNTP结尾的长短不一的DNA片段。

(6分)

方法是分成四组分别为ddAMP、ddGMP、ddCMP、ddTMP反应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泳带可读出DNA序列。

(4分)

六、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10分)

a、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3分)

b、将那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储存,那个过程称为转化。

(2分)

c、对那些吸取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选择和鉴定。

(3分)

d、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2分)

七、基因文库的构建对重组子的选择举出3种方法并简述过程。

(10分)

1)抗生素抗性选择、抗性的插入失活、兰-白斑选择或PCR选择、差式选择、DNA探针(2分)

2)多数克隆载体均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抗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当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后,该菌便获得抗性,没有转入的不具有抗性。

但不能区分是否已重组。

(3分)

3)在含有两个抗性基因的载体中,假如外源DNA片段插入其中一个基因并导致该基因失活,就可用两个分别含不同药物的平板对比选择阳性重组子。

如pUC质粒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

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选择重组细菌。

(5分)

八、在PCR扩增时,

(1)PCR扩增后显现的条带与估量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显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什么缘故?

有何计策?

(2)PCR扩增后有时显现涂抹带或片状带,其缘故是什么?

应该如何改进?

(20分)

(1)PCR扩增后显现的条带与估量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显现特异性扩增带与非特异性扩增带。

非特异性条带的显现,其缘故:

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

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

其次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显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显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显现非特异性扩增。

(5分)

其计策有:

①必要时重新设计引物。

②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

③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④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纳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

(5分)

(2)PCR扩增有时显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

其缘故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

(5分)

其计策有:

①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

②减少dNTP的浓度。

③适当降低Mg2+浓度。

④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5分)

苏州大学基因工程(02级生物技术专业)试题(A卷)

(2005.12)

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说明(4分/题,共20分)

重叠基因

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时为相邻两个基因共用,将核苷酸彼此重叠的两个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2..锌指结构

由两个半胱氨酸(Cys)残基和两个组氨酸(His)残基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