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031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docx

初二下学期物理学探十三章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Ⅰ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摩擦力的利弊。

4.认识杠杆,了解杠杆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5.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通过探究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5.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Ⅱ 探究实践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目的】

1.感知并认识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3.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弹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________________。

2.器材准备。

需要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

3.思考。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过程设计与安排】

1.写出探究活动的过程安排。

 

2.总结归纳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与探索】

1.怎样避免损坏弹簧测力计?

 

2.如果你的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刻度,该怎么办?

 

探究二 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感知重力是有大小的,感知重力的方向。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学会通过列表和作图的方法研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用线吊着一个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受到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的作用,这是一对________力。

2.器材准备。

需要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

3.思考。

重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过程设计与安排】

1.写出探究活动的过程安排。

2.设计表格,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图象,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表格设计

绘制图象

 

 

4.总结归纳。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探索】

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所受重力是否变化?

探究三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和实例,感知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并且作用在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物体在一对________力的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器材准备。

需要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设计与安排】

1.写出探究活动的过程安排。

 

2.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总结归纳:

【交流与探索】

1.实验过程中采取了什么物理方法?

2.实验结论告诉我们,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在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探究四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杠杆。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

3.通过实验,了解杠杆的作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什么是杠杆的支点?

什么是杠杆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器材准备。

需要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

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满足什么条件,杠杆就能够平衡?

【活动过程设计与安排】

1.写出探究活动的过程安排。

 

2.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总结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交流与探索】

1.杠杆平衡条件还有哪些表达形式?

 

2.对比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进一步认识和识别什么是定滑轮、

什么是动滑轮。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特点。

3.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如旗杆顶端的滑轮,它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

轴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杠杆。

2.器材准备。

需要的器材:

________________

3.思考: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活动过程设计与安排】

1.写出探究活动的过程安排。

 

2.完成下面的作图和表格设计。

定滑轮

动滑轮

组装定滑轮

的情景草图

 

表格设计

组装动滑轮

的情景草图

 

表格设计

 

3.通过比较总结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探索】

如何才能既发挥定滑轮的优势又发挥动滑轮的优势?

画出你的设计草图。

 

Ⅲ 诊断反馈

第一节弹力

1.测一个约为8N的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A.量程10N,分度值0.2N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5N,分度值0.5N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上的最上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B.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

C.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拉力的大小

D.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拉力,也可以用来称物重

3.如图13-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然后还应当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此时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N。

图13-1

4.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实验中得到: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根据这一结论,小明用5N的力拉一弹簧,使弹簧伸长了3cm;小芳用力将这个弹簧拉长了4.5cm,则小芳拉弹簧的力是________N。

5.小华同学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结束后,加在弹簧自由端的拉力消失,弹簧长度回到10cm。

请你对表中的弹簧的长度数据进行研究,填写对应的弹簧的伸长数据。

并分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结论是:

拉力的大小F/N

0

2

4

6

8

弹簧的长度L/cm

10

11

12

13

14

弹簧的伸长ΔL/cm

0

 

第二节重力

1.g=9.8N/kg,所表示的意思是()

A.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它的质量的9.8倍

B.1kg就是9.8N

C.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D.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2.飞向球门的足球,若不计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则球()

A.只受脚的踢力B.不受力C.受重力和踢力D.只受重力

3.下列关于重力和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重力方向垂直于支持面

C.质量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大D.重力越大的物体,它的质量也越大

4.有关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物体重力的工具是天平B.测量物体重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C.重力的单位是千克D.重力的单位是牛顿

5.物体由于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也可称为________。

常用字母________表示。

6.重力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_。

7.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来测量。

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___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重的数值。

8.实验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比。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写成公式为________。

9.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________性质。

10.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小木块,木块受到了________力和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11.一名中学生的体重是490N,他的质量是________kg。

12.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其中乙物体所受重力为100N,则甲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____N。

13.小球重20N,在图13-2中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图13-2

14.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被测

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G/m的平均值

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

15.质量为500g的书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

 

16.体重是588N的人,他的质量是多大?

 

17.有一铁块在弹簧测力计上称得重力为19.6N,问此铁块能不能在称量为500g的天平上称它的质量?

 

第三节摩擦力

1.下列各种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向结冰路面上撒些渣土B.乒乓球拍上粘有橡胶胶粒

C.把生锈的针磨得光一些D.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2.马用力拉一辆满载的车,车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没被拉动,此时车子受到的()

A.摩擦力与拉力相等B.摩擦力大于拉力

C.摩擦力小于拉力D.摩擦力与重力相等

3.如图13-3所示,用20N的力,将重5N的木块按在墙上。

当木块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时,它受到摩擦力等于()

图13-3

A.25NB.20NC.15ND.5N

4.下列各情况,增大摩擦的是()

A.用台钳夹紧工件B.给自行车轴上加润滑油

C.在笨重的箱子下面垫入圆木D.自行车的把套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5.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表示________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6.用10N的水平拉力,使重40N的物体在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

拉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________N。

7.用铅笔写字时,笔尖和纸面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用圆珠笔写字时,圆珠和纸面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自行车减速时闸皮和瓦圈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

8.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1)分析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__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

压力F/N

滑动摩擦力f/N

1

木块与木板

4

0.8

2

木块与木板

6

1.2

3

木块与毛巾

6

2.5

图13-4

9.如图13-4所示,旅行箱下装有小轮,为出行者提供了方便,请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它方便在哪里?

 

第四节杠杆

1.两个力同时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B.两个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C.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D.两个力与它们相应的力臂乘积一定相等

2.如图13-5所示,杠杆平衡时,则F1的力臂是()

A.OF1B.AF1C.OCD.OA

3.图13-6中的杠杆平衡时,F1与F2之比是()

A.5∶4B.4∶5C.1∶4D.4∶1

图13-5图13-6

4.能使图13-7所示杠杆平衡的方法是()

A.左右各加一个钩码B.左右各加两个钩码

C.将左边的钩码向右移一格D.将左右的钩码都向支点方向移一格

图13-7图13-8

5.图13-8所示是撬石头的撬棒,它的支点是________点,动力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________,阻力臂是________。

因为撬棒的动力臂________阻力臂,所以撬棒是________杠杆。

6.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上适当数据。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8

3

6

2

6

3

4

7.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________,但是可以省________,使工作方便。

8.已知作用在某杠杆上的动力是2N,阻力是5N,阻力臂是5cm,为使杠杆平衡,动力臂长________cm,若将阻力增大2.5N,仍使杠杆平衡,不改变力臂长度,动力应增大________N。

9.图13-9所示杠杆中O是支点,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在B点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120N,在右端点D处挂一重物G,已知OD=0.6cm,BD=0.2cm,则物重G=________N。

10.在图13-10中,画出各力的力臂。

图13-9图13-10

11.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2.如图13-11所示的均匀杠杆,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杠杆的P刻线处挂2个钩码。

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A刻线处挂________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13.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1.2m长的杠杆,它的一端挂10N的重物,另一端挂50N的重物,杠杆恰好平衡,这时支点距挂50N重物处的距离有多大?

若将50N重物改为40N重物,支点应如何移动?

图13-11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

1.如图13-12所示,人对绳子的拉力都是F,物重分别为G1、G2、G3、G4。

不计滑轮自重,在将重物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重最大的是()

图13-12

2.如图13-13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M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则()

A.F1>F2>F3B.F3>F2>F1C.F2>F1>F3D.F3>F1>F2

图13-13

3.图13-14是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示意图,若重物G=20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不计摩擦)

4.图13-15所示滑轮是________滑轮(填“动”或“定”),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0N,滑轮重30N,则物体重________N(不计摩擦)。

5.如图13-16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物,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所用拉力是物重的________倍。

如果要把重物提高1m,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的距离是________m。

6.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________。

如果物体和动滑轮总重90N,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提升这个物体,不计摩擦,所用的力可以是________N或________N。

图13-14图13-15图13-16

7.如图13-17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位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然撞在一起了。

这幅漫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8.在图13-18中,标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图13-17图13-18

9.除杠杆、滑轮外,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或使用过哪些简单机械?

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

1.A2.A;C3.量程;分度值;1.64.7.5

5.填数据:

1;2;3;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第二节重力

1.C2.D3.A4.B;D5.地球的吸引;物重;G6.重心

7.弹簧测力计;静止8.正;G=mg9.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0.重力;拉力;地球;弹簧测力计11.5012.60

13.见图

13题图

14.

(1)天平;弹簧测力计;

(2)9.8;

(3)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不变(或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15.4.9N16.60kg17.不能

第三节摩擦力

1.C2.A3.D4.A;D5.匀速直线;拉力;相等;相反;木板

6.10;水平向左;07.滑动;滚动;滑动

8.

(1)接触面材料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2;3

9.提示: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在旅行箱下装上小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旅行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便于出行者拉动旅行箱

第四节杠杆

1.D2.C3.D4.A;D

5.O;FA;使;FB;阻碍;LA;LB;大于;省力6.F2=4N;F1=2N

7.力;距离8.12.5;19.8010.见图11.右

12.513.0.2m,向10N物体移动0.04m

10题图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

1.B2.D3.2004.动;2705.

;36.滑轮组;45;30

7.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8.图略9.还有轮轴、斜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