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0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97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4页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4页
亲,该文档总共1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七单元 同步练习.docx

第一七单元同步练习

初中化学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概要解读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考链接

单元课题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综合评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概要解读

课题1空气

课外拓展

用液氮开动的汽车

课题2氧气

课外拓展

火力十足的液氧

课题3 制取氧气

课外拓展

漫谈催化剂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氧吗?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综合评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中考链接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概要解读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外拓展──“火爆脾气”的氢气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外拓展

六种水不能喝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课外拓展

省水的学问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中考链接

课题探究:

为什么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单元 综合评估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概要解读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外阅读

卢瑟福的小故事

课题2元素

课外阅读

超重元素

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概要解读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练习

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综合评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概要解读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中考链接

课题探究

──塑料日光温室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概要解读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和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评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概要解读

化学并不神秘,它就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化学带给你的惊奇。

OK,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吧!

化学这一自然科学的大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

大量的结论都是从无数次的科学实验中得出的。

而实验也是大家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就让我们到实验室去参观一下吧!

化学实验室可是一个“魔法教室”,在这里我们体会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悦,从而热爱化学,并树立起学好化学的信心。

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

比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加安全可靠,能否使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趣味导读

有人说:

化学家在从事上帝的工作。

因为化学家不仅关心自然界中已经有的元素与物质,而且还创造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与新物质,正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边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界”。

100年来,新分子层出不穷。

请看:

年份

已知化合物的数目

1900

55万种

1945

110万种(大约45年增加一倍)

1970

236.7万种(大约25年增加一倍)

1975

414.8万种

1980

593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

1985

785万种

1990

1057.6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

2000

2630万种

由表可见,新化合物的数目飞速增长,这就是化学家的本领。

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吗?

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智能点拨

例1 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

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2)能源问题:

            

(3)粮食问题:

            (4)环境问题:

            

分析:

①目的是提高粮食产量,属于粮食问题;②目的是研制治病的新药品,属于健康问题;③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属于环境问题;④如果能降低得到氢气的成本,对于解决能源问题则是相当大的贡献;⑤目的是替代人体器官,属于健康问题;⑥目的是增加种植面积,属于粮食问题;⑦是绿色化学所提倡的,属于环境问题;⑧能够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属于环境问题;⑨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属于环境问题。

答案:

(1)健康问题:

②⑤  

(2)能源问题:

(3)粮食问题:

①⑥ (4)环境问题:

③⑦⑧⑨

反思:

学习化学不但要知道化学对人类的贡献,还要了解化学所造成的污染,同时学会关心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请在下面表列举你所了解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1.                                                ;

2.                                                ;

3.                                                。

例2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

化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试以所学的化学知识谈一下你周围的的变化。

分析: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化学。

(1)衣:

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2)食:

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食的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面发展。

(3)住:

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行:

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医:

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改观。

(6)用:

人们日常所用的计算机、电视、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粘合剂、不粘锅、钢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反思自己 化学所带来的变化远远不止于此,其中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请上网冲浪或去图书馆查阅或者通过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更多的内容。

那么化学究竟是对人类社会利多还是弊多,请就此开展一次辩论:

正方:

化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反方:

化学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堂反馈

1、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2、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3、科学是把双刃剑,运用不好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化学使世界更加丰富多采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你能举出一二例吗?

课后沟通

火眼金睛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2、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3、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会制造劳动工具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画龙点睛

4、绿色化学又称           ,其核心是                        。

5、组成自然界的元素只有     多种,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万种。

6、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利用化学生产了          ,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          ,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生产了          ,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综合应用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7、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          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课外拓展

化学能让2+1=2

18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的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是化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

高斯说:

“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化学不在精密科学之列。

阿伏加德罗反驳道:

“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之王,但是没有其他科学,就会失去真正的价值。

此话惹翻了高斯,这位数学家竟发起火来:

“对于数学来说,化学充其量只能起一个女仆的作用。

阿伏加德罗并没有被压服,他使用实验事实进一步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阿伏加德罗在将2升氢气放在1升氧气中燃烧得到了2升水蒸气的实验结果给高斯时,他十分自豪的说:

“请看吧,只要化学愿意,它就能让2加上1等于2。

数学能做到这一点吗?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于化学知道的太少了!

科学的发展证明阿伏加德罗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谁也再去怀疑化学的重要性了。

化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趣味导读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

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

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

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称“战争是恐怖中的恐怖,是一切犯罪行为中最严重的犯罪”。

他希望炸药用来开矿和修路,而不是用来毁灭和屠杀人民。

诺贝尔奖被认为是科学家最高的荣誉。

但是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呢?

希望就在你们身上,让我们一起努力!

智能点拨

例1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推理

分析:

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光泽,外观是银白色的金属有很多种,不能单凭表面现象去判断,要善于抓住各种物质的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即通过实验作出准确的判断)。

银和铁都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不能从表象上去看,要抓住铁的特性──能被磁铁吸引。

拓展: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

打开汽水瓶时,有气体放出,它是什么气体呢?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不是金属铅呢?

涂改液为什么可以使字迹消失呢?

......

诸如此类,请把你能想到的写下来:

 

例2 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分析: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学习化学时,要特别重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意外”,千万不要放弃这一细节,应该多问自己为什么?

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发明和发现都源自于实验中发生的许多与期望不相符合的现象或数据,科学家们没有放过微小的误差,经过不断的探究,终究会有喜人的发现。

我们在学习化学时也应该具备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实验探究、查找资料、与他人交流等,因此,A、B、D做法都是可取的。

答案:

C

例3 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以下假设:

(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分析:

题中已对问题作出了假设。

分析三种假设,如果

(1)正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是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

如果

(2)正确,可以通过罩上干冷的玻璃片检验是否产生水蒸气来验证,如果(3)正确,可以去试着点燃。

我们再来看题中给出的探究实验方案。

(1)想用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验证假设

(1),但是他的做法欠考虑在“立即”两个字上,因为此时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

(2)使用来验证白烟是否是水蒸气的,这个设计可以说明

(2)的假设不成立。

(3)的假设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如果是石蜡,那么不论固体大小都应具有可燃性,应该能被点燃,如果证明了这一点,也就否定了假设

(1),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答案:

(1):

①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水蒸气(3):

③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点评:

初中化学涉及此类习题,除了让我们巩固已学的化学知识外,更主要的在于教给我们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类似此题中白烟的提出,问题很小,但是只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同学都会发现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去研究问题的兴趣。

随堂反馈

1、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

A、比较  B、归纳  C、理性思维分析  D、实验分析

2、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的形成和数量的关系   D、防治环境污染

3、自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了人民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

目前有些蜡烛生产厂家宣传的广告词“不流泪的蜡烛”──即蜡烛熔化后不会从周围流下,你相信吗?

说明原因。

4、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

把一块旧手绢浸入酒精溶液中,就透后取出,轻轻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变化?

你能揭示其中的原因吗?

课后沟通

实验设计

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恩(美)、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使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证明液化石油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现场考察

3、建筑工地常常要用到石灰,用时把石灰浸在水里,时间久了会发现澄清石灰水的表面会形成一层固体“白膜”。

试解释形成的原因。

 

 

实验探究

4、探究课题:

对煤及其燃烧的探究。

现象

结论

燃烧前

 

 

燃烧时

 

 

课外拓展

化学中的美

化学中能以具体的、美好的形态、形象为人所感知、令人陶醉的东西随处可见。

化学物质、化工产品的颜色状态,如晶莹华贵的金刚石、美如蓝宝石的胆矾、洒脱如珍珠的水银、鲜艳柔软的腈纶、状如鱼卵的尿素等赤橙黄绿青蓝紫,千姿百态。

化学教学模型、化学实验装置、化工生产设备,其造型匀称、色彩调和、比例适当、组合错落有致,无不显示出优美的形态,最大限度的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

化学物质是化学变化的产物,化学物质之美是化学变化之美达到终极表现。

化学变化之美表现在其过程中的色态万千、奇异深邃、变化纷繁的美好形象和有规可循的内在结果。

节日焰火的五彩缤纷;彩色照片的色调优美,栩栩如生;即将熄灭的木炭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死而复燃,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诸如此类的化学变化,色彩明快、变化无穷,美丽又神奇。

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化学。

化学化工产品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既体现了其自身的实用美,又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人们注重衣着美,选用合成纤维、合成染料、尼龙、涤纶、仿皮等等,人们讲究饮食的营养、注重各种营养成分的调配、微量化学元素的吸收。

为了美化环境,人们采用琳琅满目的塑料制品、四季茂盛的塑料鲜花、特别制成的五彩灯光,再加上那空气清新剂散发的阵阵清香,真是令人陶醉。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化学化工产品带来的实用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美的欲望必将引起化学工业上新材料、新产品的层出不穷,进一步发挥化学化工产品实用美的功效。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趣味导入

150多年前,国际化学权威柏采利乌斯在上一堂实验课时,用手指在试剂瓶中蘸了些溶液,放入口中品尝,看到他那美滋滋的样子,学生们也跟着学起来,结果大上其当。

原来柏采利乌斯是先把中指伸入溶液,而后把食指放入口中,他根本没有尝到药品,而学生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苦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所以请大家吸取别人的教训。

好了,让我们到实验室参观一下吧!

智能点拨

例1 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给体温计消毒时,应该()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20~30min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在火焰上灼烧

分析 A项里的自来水不卫生,B、D两项中的加热温度都要超过体温计的测温范围而使体温计破裂,只有C项中的医用酒精具有消毒作用又不会破坏体温计,方便易行。

答案:

C

点评:

把实验基本操作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考查,具有新意,也是化学联系生活的热点之一。

例2 某次实验用5mL浓盐酸,为量取5mL浓盐酸,化学科代表建议同学们使用10mL量筒,小明问:

为什么不用100mL的量筒呢?

化学科代表说这是为了减小误差,并列举了充分的理由。

你能说出说出若使用100mL量筒造成误差较大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解析:

100mL量筒和10mL量筒进行比较,100mL量筒口径较粗,5mL液体在其总形成的液柱较小,不易观察,且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100mL量筒的表面积大,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答案:

①100mL量筒量程比较大,读数时误差会较大

②100mL量筒表面积较大,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例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分析: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

图B中应该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图C中,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手应该持试管夹的长柄,同时试管内的液体药品不应超过其容积的1/3;图D中,不能拿酒精灯到另外一只正在燃烧的酒精灯上点火,易造成酒精洒出,引起失火。

答案:

A

注意:

识图题要仔细观察图中的每一个细节。

随堂反馈

1、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拿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倒入废液缸  D、留在实验台上,为下次用

2、谜语:

各打一实验仪器或实验操作。

(1)一对兄弟,两边站起,不高不低,公平合理(    )

(2)一路洒落十升粮(    )

(3)杞人忧天(    )

3、取5毫升水并加热至沸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用哪些化学仪器(标明主要仪器的规格)?

(2)需要经过哪些基本实验操作才能完成上述实验?

 。

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从初中化学常用仪器抽取若干仪器,让学生蒙住双眼,用手来摸,能说的最快、最全、最准的为优胜者。

课后沟通

火眼金睛

1、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

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

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

C、酒精灯会熄灭

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

2、用50mL的量筒量取45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

A、45mL  B、大于45mL  C、小于45mL  D、无法确定

3、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 )

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4、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

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

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

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

D、熄灭酒精灯,只能灯帽盖灭

画龙点睛

6、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守           。

实验室里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因此为了保证安全,不能用手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

不得用嘴            。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           ,要          ,仪器用毕要           。

7、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          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8、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           ,瓶口要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            ,并把瓶子            。

9、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11、盛放固体药品用广口瓶,为什么不用细口瓶?

1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为什么视线不与量筒内凹液的最高处保持水平?

13、在一只试管中要加入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一般应先加哪一种药品?

为什么?

课外拓展

化学实验手段的现代化

化学实验手段是制约化学科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19世纪化学实验手段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但这些仪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