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262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docx

届课标版高考地理训练第十八单元中国地理

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20重庆巴蜀中学适应性考试]余秋雨《我的山河》:

“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原和庄稼展开了拉锯……”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文字内容描述的区域可能(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

B.冬季平均气温接近0℃

C.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

D.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  )

A.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

B.过度放牧和耕作,导致土地沙化严重

C.利用肥沃土壤,走规模化农业之路

D.大力开发水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

[2020皖江名校联考]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拉萨市位于拉萨河下游。

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

据此完成3—5题。

3.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

①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②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③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④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4.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土地承载力大B.粮食产量大

C.河流流域面积大D.城镇密度大

5.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  )

A.淡水资源丰富B.农业基础好

C.河运便利D.气候温和

[2019湖北武汉调研]下图示意R河流域,R河最终注入L湖。

L湖后期因面积缩小而一分为二。

据此完成6—8题。

6.R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  )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7.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  )

A.人类过度引用河水B.流域内蒸发量增大

C.源头冰川融水增加D.湖泊中部地势较高

8.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  )

A.农业灌溉水源减少B.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C.当地气温日较差变小D.土地荒漠化加剧

  张家口崇礼区将承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滑雪协会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考察和综合评估,认为崇礼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非常适合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

下图为崇礼区部分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9—11题。

9.甲滑雪场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其滑道(  )

A.地势较高,低温有利于降雪成冰

B.地处山脊,视野开阔

C.地处谷地,有利于积雪

D.坡度变化大,利于滑雪

10.崇礼区降雪量远大于张家口市其他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洋较近,水汽充足

B.位于冷暖空气交汇处,容易形成降雪

C.受河流影响大,容易形成降雪

D.水汽受山地抬升作用明显

11.西湾子镇被规划为崇礼区的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其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地形较平坦,交通较便利

B.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C.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

D.靠近滑雪场,基础设施完善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2.[2019山西运城模拟,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库尔德宁位于新疆巩留县东部山区,是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与雪山平行。

库尔德宁冬暖夏凉,四季气候宜人,降水丰富。

1984年这里被辟为新疆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2000年又被确定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库尔德宁是天山山脉森林最茂密的地方,拥有世界罕见的云杉森林资源、完整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内有1000余种高等植物,146种陆栖脊椎动物和196种昆虫,堪称亚欧大陆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1)推测库尔德宁“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的形成过程。

(6分)

 

(2)分析库尔德宁气候冬暖夏凉的原因。

(8分)

 

(3)说出库尔德宁成为“天然基因库”的有利条件。

(8分)

 

13.[2019山东济宁冲刺,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蔗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求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

我国甘蔗产区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产区逐渐向西南地区转移。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琼北等优势甘蔗产区。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和甘蔗种植区分布图。

(1)指出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

 

(2)试分析该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3)有人建议在该地区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制糖、制酒精)。

你是否赞同该观点?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4)分析该地区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

(6分)

 

一、选择题

                    

[2020河北保定摸底]2019年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

“处暑”即暑热退去,秋天将至。

下图示意处暑之日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入秋列车”的运行时间。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城市入秋时间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2.下列因“常年无夏”可能未被列入统计的城市是(  )

A.长春B.海口C.太原D.拉萨

3.据图推断,下列城市入春时间最早的是(  )

A.南昌B.南京C.杭州D.郑州

  某年暑假期间,一位地理教师野外考察时拍摄到我国某地地带性植被和河流景观照片(如下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

C.武夷山区D.呼伦贝尔

5.图示景观所属的干湿区和温度带最可能是(  )

A.湿润区 暖温带   B.半湿润区 中温带

C.半干旱区 亚热带  D.干旱区 暖温带

  “稻客”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专业帮别人收割水稻的人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地区。

每年6月底,“稻客”带着小型收割机来到广东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然后依次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

据此完成6—8题。

6.“稻客”迁徙路线主要反映了我国各地水稻存在(  )

①品种差异 ②播种期差异 ③熟制差异 ④种植技术差异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稻客”现象表明我国(  )

A.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改变

B.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

C.北方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

D.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

8.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水稻种植区(  )

A.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B.劳动力增多

C.经济收入减少D.机械化水平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其形成受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和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不尽相同。

读图1和图2完成9—11题。

图1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分布图

图2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域空间分布图

9.山西省目前较为稀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是(  )

A.民俗和民间文学

B.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和传统戏剧

C.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D.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

10.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蒸馏酒技艺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的原因是该省(  )

A.雨热同期,蔬菜种植范围大

B.面积广,适合耐旱的五谷生长

C.交通发达,与外界交流方便

D.夏季气温高,饮食要求寒凉

11.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有“中国煤都”之称,发展历史悠久,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匮乏,原因是其(  )

A.纬度较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

B.水土流失严重,文化遗产被破坏

C.片面发展煤炭经济,不注重保护文化遗产

D.经济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通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能源物流通道。

白银市已发现矿产45种,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之一。

1965年,上海远东钢丝针布厂、青岛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械厂内迁部分设备和职工,建立了以女性职工为主的白银纺织机械针布厂。

1985年,国家投入巨资展开以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促进白银市产业结构多元化。

1989年,白银市成为仅次于兰州的甘肃省第二大工业城市。

进入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遭遇资源危机,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008年,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近年来,白银市开始进行城市转型,将城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加工基地”。

(1)简述白银市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的优势条件。

(6分)

 

(2)分析建立白银纺织机械针布厂的主要目的。

(6分)

 

(3)推测20世纪90年代白银市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可能原因。

(6分)

 

(4)你认为白银市转型后的功能定位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6分)

 

13.[2019江苏扬州考前调研,15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8—2019年广东、海南、广西三省(区)在多方面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地区的交流协作。

材料二 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三 下表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比较表。

地区

重点发展产业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海洋产业(含油气)、旅游产业、热带特色农业、金融服务业、文体产业等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新能源和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加工、教育培训与文创等

(1)简述北部湾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分)

 

(2)说出与北部湾城市群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特点。

(4分)

 

(3)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同,试分析原因。

(5分)

 

(4)分析加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3分)

 

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1.C 题中文字信息表明,该区域为我国农耕区与牧区过渡区域,大致处于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选项C符合题意。

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界线,该界线不符合文字描述的情况,A排除。

冬季1月平均气温接近0℃的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这不是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不符文字描述的情况,因此B、D排除。

2.B 根据前面的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多大风,过度放牧和耕作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化严重,选项B符合题意。

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这是青藏高原区的农业特色,A错。

该区域属于农耕区与牧区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C错。

当地降水较少,河流水量一般不大,水能资源不算丰富,D错。

3.A 根据雅鲁藏布江支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推断可知,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且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这些是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选项A正确。

4.A 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说明拉萨河下游谷地是西藏环境容量最大的地区,而环境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承载力,选项A正确。

5.B 拉萨市位于粮仓地区,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水资源和气温等因素已包含在农业基础之中,选项B正确。

6.C 据图分析可知,R河发源于祁连山,有高山冰川融水的补给,水量不断增加,河水流出山后,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增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量减少,并出现断流,据此判断,R河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故选C。

7.C L湖“一分为二”说明湖泊水量减少,面积萎缩,结合选项,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流域内蒸发量增大、湖泊中部地势较高都会造成湖泊一分为二,A、B、D不选;而源头冰川融水增加会增加湖泊的水量,湖泊水位上升,不会造成一分为二,选C。

8.D 据材料分析,L湖萎缩,说明水量减少,会导致农业灌溉水源减少,但这不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A不选;湖泊面积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B不选;湖泊萎缩,使湖泊调蓄局地气候的能力减弱,当地变得更加干旱,气温日较差增大,C不选;当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面积萎缩会加剧当地土地的荒漠化,D当选。

9.C 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凸向高值处,故为山谷,地势较周围地区低,降雪时,山谷处容易积雪,利于滑雪,故A、B错,C对;甲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变化不大,D错。

故选C。

10.D 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

崇礼区和张家口市其他区域距离较近,所以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状况大致相同,故以上因素不是崇礼区比张家口市其他区域降雪多的原因。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发现崇礼区地处山区,水汽受山地抬升作用明显,D对;崇礼区和张家口市其他区域距海远近相差不大,A错;冷暖空气交汇处易形成锋面,其影响范围较大,降雪不仅仅出现在崇礼区,B错;图示河流流经张家口市多个区域,故河流不是崇礼区降雪比其他区域多的主要影响因素,C错。

11.A 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属于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

从等高线图可看出,西湾子镇附近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附近有公路和高速公路经过,说明交通便利;有河流流经,取水方便。

以上条件说明该地具备成为商业网点的条件,A对;热量条件较好和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关系不大,B错;“水源较充足,旱涝威胁小”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对旅游商业综合服务基地没什么影响,C错;由材料可知该地滑雪场为新建滑雪场,其基础设施不完善,D错。

12.【解析】 

(1)据材料“南北走向的山间阔谷,与雪山平行”可知,内力作用使库尔德宁东西部褶皱隆起,中部凹陷形成谷地,后受流水、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使谷地展宽。

(2)库尔德宁气候冬暖说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据图可知谷地北部为高山,对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夏凉是由于该地海拔较高,加之周边山脉对太阳光线的阻挡,气温较低。

(3)从冬暖夏凉、降水丰富、山地气候分异大、人类活动影响小、政策保护等角度阐述。

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大据图示信息即可获知;原始森林广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小;设定自然保护区,说明有政策保护。

【答案】 

(1)受内力作用影响,库尔德宁东西部褶皱隆起,中部凹陷形成谷地;后受流水、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谷地不断展宽加深,形成阔谷。

(6分)

(2)夏凉原因:

该地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夏季,该地区受东、南面山地的阻挡,到达谷地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夏季该地区森林繁茂,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强。

(6分)冬暖原因:

冬季由于北部山地的阻挡,该地受冷空气影响小,(或盛行下沉气流,增温明显)气温较高。

(2分)

(3)冬暖夏凉,气温适宜,降水丰富;山区面积广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种类多;该地区人口密度低,且地形复杂,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政府的保护力度大。

(8分)

13.【解析】 

(1)根据图示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可知,该地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

(2)需要结合甘蔗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北部受秦巴山地的阻挡,北方冷空气不易南下,且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热,故冬季该地区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四川盆地多紫色土,土壤较肥沃。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赞同,可从有利条件(可行性)和有利影响(必要性)来分析;如果不赞同,可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分析。

(4)河流水能蕴藏量主要取决于流量和落差。

开发条件除看水能蕴藏量外,还要考虑建坝条件等。

该地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且该地地势起伏大,峡谷多,水能开发条件较好。

【答案】 

(1)地形:

盆地。

(2分)理由:

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间低,故该地区为盆地地形。

(2分)

(2)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且盆地地形不容易散热,故冬季该地区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足;四川盆地多紫色土,土壤较肥沃。

(6分)

(3)赞同。

理由:

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6分)

或不赞同。

理由:

该地区与其他甘蔗主产区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耕地有限,大规模种植甘蔗会挤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6分)

(4)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众多,有利于修建水库。

(6分)

1.B 图中显示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地区,因此入秋时间受地形地势影响小,A错;从上海、南昌到北京、沈阳等地,纬度差异大,因此其入秋时间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造成的,B对;图示城市入秋时间差异受海陆位置影响小,如上海和南昌海陆位置有差别,但入秋时间差别不大,C错;图示城市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都受季风环流影响,D错。

2.D 长春纬度高,夏季昼长较长,温度较高,有冬夏之分,A错;海口纬度低,全年高温,可以说是“常年无冬”,B错;太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C错;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夏季温度较低,可以说是“常年无夏”,D对。

3.A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南昌与南京、杭州、郑州相比,入秋时间最晚,可推断南昌入春时间最早,故答案选A。

4.D 由图可知,该地有大面积森林分布,不会是塔里木盆地;该地有草原分布,河流窄小,推测该地降水较少,不会是武夷山区;图示地区地表平整,不会是黄土高原;呼伦贝尔位于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最可能出现图示景观,D正确。

5.B 由图可知该地有大面积森林和部分草原分布,应为半湿润区或半干旱区,但我国亚热带并无半干旱区分布,故B正确。

6.D “稻客”的迁徙路线基本是从南向北再向南,说明水稻的成熟期存在南北差异,这主要是受热量条件的影响。

越往南,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播种期越早,收获期也越早。

“稻客”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说明该地种植的是双季稻,故作物熟制也影响“稻客”迁徙路线。

7.A “稻客”现象表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农户从以前自己靠人力收割水稻改变为雇用劳动力靠机械收割水稻。

其中固然有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因素,但主要与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故A选项正确。

“稻客”现象并不能完全体现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故B、C选项错误。

6月底,北方已经完成冬小麦的收割,北方农村地区农户利用农闲时间当“稻客”获得经济收益,故“稻客”现象不能说明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故D选项错误。

8.D 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说明南方水稻种植区对“稻客”的需求减少。

在水稻种植区大范围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成立的条件下,“稻客”规模减小最可能是因为南方农村地区农户在“稻客”的影响下自己购买了水稻收割机械,提高了机械化水平。

9.C 读图1可知,山西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少,是该省目前较为稀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C项正确。

10.B 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其位于太行山西侧,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蔬菜生长期需水量大,所以蔬菜种植范围小,故A项错误;山西省除汾河两岸外,大多为山区,适宜耐旱的五谷生长,所以面食制作技艺、蒸馏酒技艺等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故B项正确;山西省地势起伏较大,交通不发达,与外界信息、文化交流不便,故C项错误;山西省地形以山地为主,气温变化大,饮食要求温热,故D项错误。

11.C 大同市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温暖,发展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矿产丰富,人类活动多,故A项错误;水土流失不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故B项错误;大同市片面发展煤炭经济,不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匮乏,故C项正确;大同市虽产业结构单一,但经济发展并不落后,故D项错误。

12.【解析】 

(1)可从自然因素(包括资源、气候、地理位置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

(2)从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

建立白银纺织机械针布厂的目的包括平衡男女比例、增加女性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等。

(3)结合白银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特点、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环境质量等进行分析即可。

(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

若答合理,则分析白银市转型的有利条件及转型后功能定位的有利影响;若答不合理,则分析白银市转型的不利条件。

【答案】 

(1)铜、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地理位置优越;邻近水电站和煤炭产地,动力充足。

(6分,3点即可)

(2)平衡男女比例;增加女性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稳定。

(6分,3点即可)

(3)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困难;矿产资源储量减少,趋于枯竭;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大,生产成本升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

(6分,3点即可)

(4)合理。

理由:

制造业基础较雄厚;邻近青藏高原,原料运输距离短,交通便利;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6分)

或不合理。

理由:

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人才短缺,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恶劣,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6分)

13.【解析】 

(1)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邻位置等方面说明北部湾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读图可知,该地区多在北回归线以南,为低纬热带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东部邻近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易受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影响。

(2)可从城市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和开放性等方面比较,找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特点。

例如,各城市间产业分工明确,协作关系密切,如港澳地区多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而惠州、江门等地区侧重承载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等产业,大量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形成专业化产业区,规模效益好,各城市发展定位合理、相互分工合作,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

(3)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为热带特色农业、海洋产业、旅游业等,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原因是两区域的区位优势差异较大,答题时,海南应侧重分析气候和环境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应侧重分析科技、人才优势。

(4)主要从交通运输、产业转移、政策、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寻找两地区域合作的措施。

例如,两区域隔海相望,应改善两地间的交通条件,加快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两地的产业构成差异较大,海南地区应积极利用国家政策优势,承接粤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

【答案】 

(1)主要位于20°N附近的热带地区;地处华南,邻近港澳,靠近珠江三角洲;紧挨东南亚,位于中国—东盟合作前沿地带。

(3分)

(2)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交通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城市间产业分工明确,协作关系密切,出现企业集群现象;城市群对外具有开放性,城市群内部具有相互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

(4分)

(3)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地处低纬,热量充足,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2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开放时间早,电子互联网产业基础雄厚;城市密集,大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3分)

(4)加强两地间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水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两地产业协作,促进粤港澳地区部分产业向海南地区转移;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