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29217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docx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

关于建设语用学语文教材体系的思考

 一、关于语用学的相关信息

  语用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应用语言学本来多指把语言原理应用于教学方面,但是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越来越广,已经包括文字创制、语言政策制订、语言疾病治疗、通信技术研究乃至人工智能研究等等。

”“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句法学回答的问题是:

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

语义学回答的问题是:

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

语用学回答的问题是:

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效果?

”“句法学追求的是规则,语用学要弄明白的是功能。

语文学问:

X是什么意思?

语用学问:

你对某人说X是什么意思?

”语用学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于语言的实用。

  2.语用学注重语言本身的使用,以语言为基本的要素,讲究语言的组织与驾驭,特别在乎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

  3.语用学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速度越快,语用学的内容也就越充实。

它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仅仅以语言教学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前进,它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4.语用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

只是它更侧重语言的基础性特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说专门对语用学进行过介绍,然而高考却并没有缺少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而实在的考查,只是我们的注意力不是那么强罢了。

而这一点也造成了目前语文教育效率不高的真正原因。

如此重要的一条规则,语文教材与教学在有意无意之中忽视了。

   二、教材体系应考虑的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我们应当以语言训练为其要点,这样,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大讲特讲语用学,以语用学的科学体系作为最终出发点,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路所在。

实际上,教材中大量具有相当文学水准的作品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来就远,实用倾向也不明显,训练体系严重不足。

教材内容和形式单一的这种倾向,恐怕是语文教学效益不高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建立以语用学为目标的学科教材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1.语汇运用体系。

如果说,在小学时期还比较注重字汇的学习,上了初中以后,字汇的积累没有能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到了高中,更是忽略了词汇的进一步提高。

语言是建立在大量的词汇基础上的,但是语文教材并不注重母语词汇体系的教学。

  2.口语体系。

“几百年来,书面语一直是文学的工具,也是判断语言优劣的标准的根据。

人们认为书面语使语言具有永久性和权威性。

因而,语法规则无一例外地都是用书面语作为例子。

相反,日常用语却被忽视或被谴责为只表现出粗心和没有组织,是不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个人倘不把已有的文化积累——包括语言——尽可能地占为己有,并且从这个基础上跨开步去,那他实际上是不懂得利用条件,让自己处在优势的地位。

”“不过作为语言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毕竟还是来自活人——尤其是人民群众的口头。

”在我们的教材里,口语体系与书面语体系各自的作用并没有被引起重视。

在教材里相当多的口语语汇系统,口语的语法系统更是付诸阙如。

  3.书面语体系。

现代汉语沿袭了古代汉语的深远影响。

“在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以前,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实际上是古今语的区别。

文言……往下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叶。

”可惜,教材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大的突破。

  4.口语与书面语的语法运用体系。

“书面语能精心组织,表达更紧凑、更复杂的结构话语的单位。

”而相反的事实是,“口语的自发性和快速性使复杂的事先计划的机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助长了说话人当机立断的特征——比较松散的结构、重复、重新措辞、插入语、以及用语调或停顿把话语分割成易懂的意群。

”“书面语展示出数种独有的特点,如标点符号、大写、空格、色彩和其他图文效果。

口语中几乎没有与此相对应的特征。

例如:

口语中问号可以用升调表达;感叹号和划线部分可能用放大音量表示;插入语可能用减速、降低音量或音调来表示。

”“有些结构只能在书面语里找到。

词汇里的某些词条很少或从来不用在口语中,如许许多多音节的化学术语,或较神秘的法律术语。

反之亦然,口语里使用的某些词一般不用于书面语,以及某些俚语和猥亵的词。

”比较我们的教材,其语法系统,虽然多年以来有所创建,但是至今还是没有一点是关于口语方面的。

  5.篇章运用体系。

文章通常以篇章驭段落,以段落驭句群,以句群驭句子,以句子为基本构成单位,实现其表意功能。

现存教材侧重了完整的文章,忽视了用选段的方式来实现其篇章的灵活性和巧妙性。

与此带来的结果是,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大大减少了学生大量占有信息,进行对比学习的机会。

  6.综合文体运用体系。

教材中的文体通常以记叙、说明、议论的三分法为标准。

对各种新兴的文体往往视而不见,远远落后于实际和时代的需要。

也就难怪教师在教学中无法用新颖的知识为内容吸引学生,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难耐了。

  7.语文与文学体系。

语文当然离不开文学。

但是在教材中怎样处理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却是一件值得研讨的事情。

我们的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准则。

并且在教学中是以无形中拔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前提的。

我们以为只要在教学中对范文进行一番分析就能达到目的了,因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往往有一种文学化的教学倾向。

文学的创造是要讲很多因素的,我们却忽视了这些因素。

西瓜没有拣到,芝麻也丢了。

  8.语文与文化体系。

语文绝不是单纯的一门学科,文化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它是以广阔的历史文化为深厚的背景的。

反之,我们也能从语言中窥测出历史的长久渊源。

可惜,语文教材以表面化的思想教育体系取代了语言丰富的文化意义。

  “文化语言学从一问世就呈现出它令人目不暇接的丰富性:

方言与历史人文地理,言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语法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通约性,汉语言史与汉民族文化交融史,古汉字与先民的意识特征,……几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打开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化视界。

”(《语文的阐释》申小龙p612)教材中,有关文化方面的范例只有一二篇知识短文和少数几个练习,没有较为适当的选文。

这或许就是当代学生缺乏文化的根源。

  9.语文与多学科体系。

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最能及时反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

在语文教材中我们却发现并没有一点有关这方面的材料,而高考却无中生有地出很多这一类型的考题。

这几年,高考题中这一类考题分值都在10%以上,范围十分广泛。

  10.语文与信息语言体系(机器语言、计算机语言)。

“电视、传真、复印、录像、激光照排、卫星通信、模式识别、各种语言分析合成仪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现,更把语言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语言学的领域越来越广,已经包括文字创制、语言政策制订、语言疾病治疗、通信技术研究乃至人工智能研究等等。

”可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却对此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这无疑是对语文自身科学性的怀疑和否定。

  11.语言与风格学体系。

《文心雕龙·体性》把文章风格分为八种类型“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并且进一步指出:

“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将风格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由于交际的场合、媒介、对手、目的、内容等的不同,语言的运用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文体。

”“语言里最常用的语音、词汇、句法项目是全民共用的,然而,每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对这些项目常须作出不同的选择。

”“对于语言中一个项目的运用,有约定俗成的常规,然而,在人们运用的时候,常对常规作或大或小的变异。

”直到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对此都还没有任何反应。

比如高中教材全文选文140余篇,讲解课文68篇,48位作者,作品风格的单调可见一般。

   三、出路与思考

  1.文章内容信息量太少、运用语言的几率不多

  现行的教材是按文章本体的方式编排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全面了解作者的意图;知道作者为设计篇章而付出的辛劳;缺点是夸大了篇章的实用功能;减少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化的运用机会;增强了学习难度;忽视了语言的操作水平。

为此,我们不妨学一学西方一些教材编辑法,把教材编辑为教程的方式,通过大量选文的方式实现信息的集约化处理。

比如现今世界上有名的几部英文教材《循序渐进美国英语》、《新概念英语》、《主导英语》等等。

首先侧重语言本身的科学规律,表意的功能,其次才考虑它的其他方面,而不是首先把个性化学习的文学色彩放在第一位。

  2.文体对比性信息欠缺

  我国的文体学具有悠久的传统。

“文辞以体制为先。

”古人就是通过研究分析文体来教人写作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文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人们已经把文体当作一种“美的创造”时,我们的教材还停留在极为古旧的自以为是的贫乏的说法之中。

这实在是一种不相称的事情。

为此,在新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必须考虑适当增加各种新型实用的文体,以适应学生认知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上海H版等多种版本已从阅读能力方面要求,并不怎么看重三分法,对社会需要的文体样式如报纸、期刊、书信、工具书、书目、读物介绍等设置单元进行专门训练。

这无疑为文章读写提供了新的思路。

  3.辩证理解缺乏层次

  美国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塑造者,它决定人们的思维,甚至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日本的语言学家时枝诚记也说: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或理解,思想的表达过程和理解过程本身就是语言。

”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得到公认的。

高考对思维能力的测试也无一例外放过,但检诸教材,却不能发现有系统的训练模式。

学生能否理解得深刻,还得看老师的教学修养如何,学生的天资有无差错。

否则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材时必须考虑的是怎样把语言的思辨功能加以强调。

  4.练习设计无梯度

  统观我们的练习,很容易发现它的随意性和杂乱性,即使教了多年的老教师也很难找到这其中的内在联系。

由于以文章为本体,所以练习就成了附属产品。

它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的不足:

  ①练习无梯度。

高三的文章可以初一读,初一的文章放在高三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与之对应的是,高一的学生做高三的考试题不会在话下,而高三的学生做高一的写作也就同样一回事。

初中的语文知识体系是由拼音、字词、标点符号、字典词典到写作,高中的语文知识体系也无一例外。

聪明的学生只需要在初中努一把力,上了高中往往就会应付裕如。

这样一来即使老师使劲教,也等于做了无用功。

  ②练习频度低。

比较西方一些有名的教材,都十分重视练习的设计,往往为学生配有大量的操作练习题;练习与教材之间差不多50%的比率;并且还十分重视练习的简易性和难度大小,不需要学生另起炉灶,在教材上就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从而得到提高。

相反,我们的教材,由于选文侧重文章本体,所以很容易忽视练习在课本中的独特作用。

有很多练习就是思考思考,如果要做,就得大动干戈,不是准备笔,就是准备纸,教师还得费心费力使劲改,总之问题一大堆。

这样一来,操作不便,工作量增加,[1] [2] 下一页

学生厌烦,老师也不愿意。

  5.其他

  语文教学包含着互相包容、互相作用的许多因素。

但是,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形成了识字—读书—作文章这样一个程序,语文教学被完全孤立起来,“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既是中国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关系发展和国际文化发展的需要。

使语文教学与教育科学和语言科学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纳入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轨道,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语用学的角度把握语文教学的本体性质,研究语文教材,看来确实是改革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

  [1]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2]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

  [3]孙犁.作家要铸炼语言[M]。

  [4]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152。

  [5]剑桥语言百科全书[M].283。

  [6]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7]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

  [8]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

  [9]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

  [10]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157。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