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296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docx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00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之转录说课稿

汪帆

一、说教材

1、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第一部分转录。

必修二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聚焦在了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要学习基因有什么作用即基因的表达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是本章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遗传学的基本问题,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集中讲诉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较多较深,需要2课时,其中本次说课的内容转录需要1课时。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

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等。

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与本次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

“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

因此,本次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内在逻辑联系。

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

”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

又如”RNA从何而来?

转录是怎么发生的呢?

”,需要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通过对遗产信息本质和遗传的稳定性的理解,结合DNA复制的有关知识,提出RNA由来的假说。

然后通过认真观察教材图解和教师提供的动画视频很好的掌握转录的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此本次教学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组成成分,种类以及与DNA的比较。

理解RNA适合做信使的原因。

概述转录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图解的解读,提高识图辩图能力。

通过对现象,图表的发析,提出假说,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分析转录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转录动态图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DNA和RNA的比较,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转录过程的学习,体会转录的和谐美,逻辑美,和简洁美。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②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的概念及过程;

(3)难点:

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概念和过程

二、说学生

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和报刊、杂志、影片等媒体,已经对DNA、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学生并不知道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本次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学生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各种问题,虽然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年龄限制,理解能力有限,而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可行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内容抽象、难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仔细设计教学过程,以保证新课标的落实。

基于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1、通过侏罗纪公园电影片段,引起学生兴趣,通过探讨科学家使恐龙复活,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问。

2、应用多媒体演示基因转录的过程,结合教师讲解利用多媒体把抽象事物具体化。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选择时机,以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不能整节课由多媒体取代,完全弃图不用,从而忽视了学生识图、辨图和分析释图的技能培养。

在学生分析图形之后,再配合多媒体整合影片,展示完整的基因转录过程。

3、由于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都懂,学完了都不懂”的困惑之中。

因此,教师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由于视觉化的知识最容易记住,所以教师要善于把知识建构在图表中,必要时重复微视频帮助学生牢记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

本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

(1)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扣紧主题,有效的提取已有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准确地从比较中提取有效信息。

(2)学会正确地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达到提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由此真正理解,准确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实现教学目标。

(4)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认真观察、分析事物,从而整合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5)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围绕着科学家是怎么使恐龙复活的?

为什么有了恐龙的基因

恐龙就能复活呢?

基因是怎么表达为具有恐龙性状的生物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循

循善诱,步步紧逼,各个击破,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引入新课

导入

教师:

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提出问题:

科学家是怎么使恐龙复活的?

为什么有了恐龙的基因恐龙就能复活呢?

基因是怎么表达为具有恐龙性状的生物的呢?

学生:

观看视频,产生疑问,认真思考,互相讨论。

学生:

知道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蛋白质才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

教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蛋白质

学生:

得出结论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恐龙的基因表达了可以体现恐龙性状的蛋白质。

教师:

确实是因为恐龙基因合成了表达恐龙性状的蛋白质。

那么基因是怎样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呢?

下面我们学习新课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第一节转录。

激发兴趣,步步深入,引出新课

二.探索新知

 

推测中间物质是RNA

教师:

针对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带领学生回忆基因的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基因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一致,他是如何指导的呢?

一切生物学问题都要从细胞中找答案。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

回忆以学知识,发现问题。

学生猜测DNA去细胞质中指导,或者核糖体和氨基酸去细胞核中接受指导。

教师:

细胞核有核孔,科学家发现核糖体和DNA结构太大不能进出细胞核。

学生:

思考既然两个不能直接碰面,肯定需要一个中间物质做信使。

教师:

给出答案,确实存在一个中间物质把DNA的遗传信息带入细胞质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物质充当中间产物的呢?

要充当中间物质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

认真思考,互相讨论。

得出首先要准确的把遗传信息复制过来,其次要能从核孔中出来。

通过必修一中细胞内的物质组成,筛选这个物质可能是RNA。

教师:

这个中间物质确实是RNA,我们有什么证据呢?

复习巩固,发现问题

循循善诱,发现线索

层层设问,激发引导

寻找RNA做信使的证据:

1.细胞物质组成分析得出证据

2.RNA与DNA比较得出证据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DNA和RNA的比较表格

 

总结RNA适合做信使原因

 

教师讲解RNA的种类

教师:

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体细胞中DNA的种类和含量一样吗?

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呢?

RNA的种类和含量呢?

学生:

DNA含量和种类相同,因为都是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而来的。

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相差很大,比如血细胞有血红蛋白,肌细胞有肌球蛋白。

教师:

补充在红细胞和肌细胞中RNA的种类和含量差异也很大。

那么我们可以猜想RNA就是基因和蛋白质之间的通信物质。

那么RNA和DNA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可以支持他做信使呢?

学生:

完成表格,DNA与RNA的比较

项目

DNA

RNA

结构

基本单位

碱基

五碳糖

磷酸

产生途径

存在部位

主要功能

教师:

带领学生回顾DNA和RNA结构。

请出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RNA为什么适合做信使?

学生:

积极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做相应的补充。

教师总结:

RNA适合做信使因为其有以下结构和特点:

1.RNA是单链,比DNA小,可以从核孔中出来到达细胞质。

2.RNA有四种碱基也可储存遗传物质。

3.RNA可以与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教师:

讲解RNA的种类及特点。

种类

信使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英文缩写

mRNA

tRNA

rRNA

结构

单链

“三叶草”

单链

特点

带有从DNA上转运来的信息

有一个氨基酸结合位点和反密码子区

由核仁中DNA转录而来

功能

携带决定氨基酸顺序的信息

转运特定氨基酸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构成蛋白质合成场所

分析比较,提出假说,找到证据

 

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归纳总结

 

探索信使RNA的由来

教师:

既然认为RNA是信使,那么信使RNA从何而来呢?

我们知道遗传信息存储在碱基排列顺序中,RNA作为信使要把DNA中的遗传信息存储在自己碱基排列顺序中,这个信使RNA怎么来的呢?

学生:

联想DNA复制的知识,猜想这个过程可能与之相似。

教师:

为了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RNA由DNA单链互补配对而来。

我们把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叫转录。

合成的RNA叫做mRNA。

这个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

和DNA的复制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

认真看教材图解,互相讨论,分组扮演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物质。

教师:

给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

让学生仔细观察。

依次请出DNA模板,游离的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小组的同学。

依次解说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将发生什么变化

 

角色扮演

培养学生从生物的角度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转录的定义与过程解析及总结

 

播放转录视频

三.总结对比

 

四.拓展升华

前后呼应,为下节课做铺垫

学生:

认真观察图解,根据自己的角色依次解说自己在这一过程出现的原因,发生的变化。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教师:

播放转录视频

学生:

认真观看视频,

教师总结:

转录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解旋,配对,连接,脱离。

让学生填表格。

场所

模板

条件

原料

规则

产物

复制与转录

项目

模板

原料

配对

聚合酶

产物

复制

转录

教师:

提出问题,恐龙的基因已经传递给了RNA进入细胞质中了,那么RNA又是如何按照自己的碱基排列顺序合成恐龙的蛋白质的呢?

这就是下节课的内容,播放整个基因表达视频,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预习,找出答案。

 

培养学生识图辩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首尾呼应

引申铺垫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内容的”集成模块’,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图”,能够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根据本次教课内容特点,板书主要采取图表示。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体现者

DNA片段?

蛋白质

(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合成)

DNA与RNA的比较

项目

DNA

RNA

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

通常是单链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U(尿嘧啶)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无机磷酸

无机磷酸

产生途径

DNA复制逆转录

转录RNA复制

存在部位

主要存在细胞核

主要存在细胞质

主要功能

传递表达遗传信息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RNA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种类

信使RNA

转运RNA

核糖体RNA

英文缩写

mRNA

tRNA

rRNA

结构

单链

“三叶草”

单链

特点

带有从DNA上转运来的信息

有一个氨基酸结合位点和反密码子区

由核仁中DNA转录而来

功能

携带决定氨基酸顺序的信息

转运特定氨基酸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构成蛋白质合成场所

RNA适合做信使因为其有以下结构和特点:

1.RNA是单链,比DNA小,可以从核孔中出来到达细胞质。

2.RNA有四种碱基也可以储存遗传物质。

3.RNA可以与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转录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解旋,配对,连接,脱离。

场所

模板

条件

原料

规则

产物

细胞核

DNA单链

ATPRNA聚合酶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MRNA

转录和复制对比表

项目

模板

原料

配对

聚合酶

产物

复制

DNA单链

脱氧核糖核苷酸

A-TG-C

DNA聚合酶

DNA双链

转录

两条链

核糖核苷酸

A-UT-AG-C

RNA聚合酶

RNA单链

七、说教学反思

(一)由于本节内容抽象复杂, 插图多, 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二)教学中,在处理主干知识和侧枝内容的关系时,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对插图的处理上,还应分清主次和轻重,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

(三)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又要能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的过程。

教师在备课时,教材采用图文画并茂的方式来揭示转录。

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插图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还应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来,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到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生动地反映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纸质教材难以做到的。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时机,以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不能整节课由多媒体取代,完全弃图不用,从而忽视了学生识图、辨图和分析释图的技能培养。

(四)本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基础,教师应设计运用好教材中的问题串,以利于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探求、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应答,参与讨论,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