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0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docx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

一、诗词积累:

1、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唐代的诗坛上更是群星闪耀,人才辈出。

从本学期的诵读材料中,我们知道的唐代诗人就有、、、

、等人。

2、在唐代诗人中,有两对并称为“李杜”的诗人。

他们是被后人称的李白和被后人称为“诗圣”的,另一对是李商隐和。

(又称为“小李杜”)。

3、孟浩然是唐朝诗派的创始人,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你知道的他的其他作品有。

4、“月”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床前明月光”等,你知道的有哪些?

请再写出四个写“月”的诗句(其中一句应来自课外),并说明作者、出处。

(1)

(2)

(3)(4)

5、世界是美丽多姿的。

因此,四季的景色也常成为诗人们描写的内容。

如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是这样描绘早春特有的景致的:

,。

同是唐朝诗人的高骈,则是这样来写《山亭夏日》的:

,;

,。

6、“,禅房花木深。

”唐朝诗人常建在《》中,用这些诗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和,而且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旨趣。

7、陆游,是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游山西村》里最富有哲理,最能给人启迪的两句是:

,。

8、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

在《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的诗句是,

;,。

9、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了,这样的两句诗句,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

10、苏轼,字子瞻,号,北宋著名的,。

他和父亲、弟弟以文章齐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11、李清照,是朝著名的女词人,号,《一剪梅-红藕香残》选自她的作品集,这首词把,情的深切,表现的十分巧妙。

1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的作品,这首词选自。

“西江月”属于,“夜行黄沙道中”属于。

“,”两句,在夏夜中靠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有巧妙地运用数字入诗写景的句子“,”更叫人拍案叫绝。

13、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在《》诗中,巧妙地将咏雪和送别结合起来,其中“,

”,比喻新颖传神,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14、《迢迢牵牛星》是《》中的一首,借用了天上的神话故事,表达人间的悲情。

诗中用了许多的叠字句,如:

“,

”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加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

》,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

蕴含自然的理趣。

16、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用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应邀到农家做客的过程。

“,”两句,诗中有画,乡间美景如在眼前。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明月”“清风”点明夏夜天气的;“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环境。

18、在本学期读过的古代诗词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

为什么?

简要地说说理由。

 

19、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

除课本上的以外,你知道的唐诗和宋词有哪些?

试各举两首,并指出作者和出处。

 

20、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居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居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1)先秦

(2)两汉(3)唐朝(4)宋朝

(5)元朝(6)明清

二、诗词鉴赏

(一)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你能为下列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吗?

相信你一定行!

(1)碣石

(2)澹澹(3)萧瑟(4)竦峙

2、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

写景诗。

3、这首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再写景,借景抒情,表达作者。

4、这首诗描写观海时所见的全景的句子是:

,;

描写大海由静转动,展现大海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5、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这些诗句的理解:

6、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二)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朱阁,绮户,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1、词中横线上依次应填上的词是()

A、照转低B、低照转C、转照低D、转低照

2、对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不胜:

忍受不住,承受不了。

B、清影:

水中的影子。

C、何事:

为什么。

D、但愿:

只希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今夕/是/何年B、又恐/琼楼玉宇

C、我欲/乘风/归去D、何事长/向别时圆

4、这首词上片写是,下片写的是;上片问,下片问,但归根到底是问。

5、词中对月抒怀,道尽千载离人心声的名句是,

;满含哲理,表达作者豁达胸襟是,

,;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

6、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是(用原句回答)

,。

7、“不应有恨”是不是没有“恨”?

怎样才能没有“恨”?

8、“阙”在词中读,“琼”在词中读,“绮”在词中读。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

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三、古文积累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自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2、绝

(1)沿溯阻绝()

(2)绝谳多生怪柏()(3)哀转久绝()

3、方

(1)方出神()

(2)方两三级()

4、度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5、观

(1)昂首观之()

(2)作青云白鹤观()

6、故

(1)温故而知新()

(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7、知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8、阙

(1)不知天上宫阙()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9止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2)一狼得骨止()

10意

(1)目似瞑,意暇甚()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根据词义为下列词语分类,并解释词义:

1、之

(1)心之所向

(2)昂首观之(3)项为之强(4)观之正浓(5)驱之别院(6)方为秋田之害(7)问塔动之因(8)方以瓦布之(9)便实钉之

(10)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1)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12)何不试之以足(13)从所契者入水求之(14)故时有物外之趣(15)学而时习之(16)诲汝知之乎(17)是以谓之“文”也(18)择其善者而从之

(19)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

各是什么意思?

 

2、其

(1)其喙有钳

(2)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3)人皆伏其精练(4)其虫旧曾有之(5)患其塔动(6)人履其板(7)必细察其纹理(8)使其冲烟飞鸣(9)常蹲其身(10)神游其中(11)其间千二百里(1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3)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5)恐前后受其敌(16)场主集薪其中(17)其一犬坐于前(18)一狼洞其中(19)择其善者而从之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

各是什么意思?

 

3、为

(1)方为秋田之害

(2)项为之强(3)知之为知之(4)可以为师矣

(5)以从草为林(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

各是什么意思?

 

4、以

(1)何不试之以足

(2)徐喷以烟(3)以从草为林(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6)岁以大穰(8)乃以瓦布之,

(9)贻之以金钗(10)可以为师矣(11)是以谓之“文”也(12)投以骨(13)以刀劈狼首(14)盖以诱敌(1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

各是什么意思?

 

5、而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5)学而时习之(6)人不知而不愠

(7)温故而知新(8)学而不思则罔(9)敏而好学(10)学而不厌

(11)择其善者而从之(1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你认为可以归为哪几类?

各是什么意思?

 

(三)通假字

在古代汉语中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称之为“通假”,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它的字叫“通假字”。

试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及意思。

1、以土砾凸者为邱()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4、人皆伏其精练()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诲女知之乎()

(四)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宁信度,无自信也。

6、虽奔乘御风,不以为疾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1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五)成语、名联、名句

1、我们现在所学的成语,大部分来自古代的诗文,从本学期学过的古诗文里找出五个成语,并说明出处。

(1)

(2)(3)

(4)(5)

2、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在杭州西湖,民族英雄岳飞墓前,有这样的一幅对联:

,。

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则在总督府写下这样的对联来勉励自己:

,;

,。

最有意思的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联,它这样写道:

,。

它的读法很有讲究,请说出这六个“朝”字和六个“长”字的读音、词性和意思:

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的的书。

孔子,名,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中有许多读书的名言。

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如:

又如:

;有关于学习态度的,如:

,又如:

四、古文阅读:

(一)

郑人买履(《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这则寓言选自《韩非子》中的《》。

韩非,战国末期的家,是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一般用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意味的故事。

文章一般较短,却充满智慧哲理。

素材多来源于民间传说,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试举三个例子:

例:

3、这则寓言虽短,但故事情节却完整而生动。

试将其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4、“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两句中的“度”的读音不同,分别是、;意思也不同,分别是:

、。

5、这则寓言里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并解释: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市罢,遂不得履。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8、这则寓言讲述的故事,你觉得生活中会发生吗?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

幼时记趣(节选)

于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草丛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于墙凹凸处()

(2)常蹲其身()

(3)以草丛为林()(4)凹者为壑()

2、选文中的通假字是:

3、找出选文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

(2)

4、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选文中介绍了哪两件趣事?

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6、选文中能体现儿童非常奇特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的句子有哪些?

 

7、“我”为什么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与前文喜欢小动物不是互相矛盾吗?

为什么?

 

8、仿照“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的句式,连用三个以上的动词,写一段描写某个过程或场面的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文诵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诗词积累:

1、王湾、常建、杜牧、王建、孟浩然、李白、杜甫(选择填)。

2、诗仙、杜甫、杜牧。

3、山水田园、《过故人庄》、略。

4、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2)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4)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又如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5、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竹径通幽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静、美。

7、南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0、东坡居士。

文学家、书画家。

苏洵、苏辙。

11、宋朝。

易安居士《漱玉集》。

爱的至诚。

12、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词牌。

题目。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古诗十九首》。

牛郎织女。

略。

15、《次北固山下》。

时光的流逝。

16、朴实平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7、对偶。

美好。

幽静。

18、略。

19、略。

20

(1)先秦散文

(2)两汉赋(3)唐诗(4)宋词(5)元曲(6)明清小说

二、诗词鉴赏

1、

(1)jie

(2)dan(3)se(4)song2、乐府、四言。

感怀。

3、观。

实。

虚。

宽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理解略。

6、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二)1、D。

2、B。

3、D。

4、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大意对即可。

)天、月、人生。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7、8略。

9、D。

三、古文积累

(一)1、

(1)在

(2)如果2、

(1)断绝

(2)极高(3)停止3、

(1)正在

(2)才,刚。

4、

(1)量长短,量尺寸。

(2)尺寸。

5、

(1)观看

(2)景观。

6、故

(1)旧的(知识)

(2)所以7、

(1)知道

(2)聪明8

(1)楼

(2)同“缺”9、

(1)只

(2)停下10、

(1)神态、神情

(2)企图、意图

(二)1、之

(1)助词,的:

6、7、11、14

(2)代词,他(它):

2、3、4、5、8、9、10、12、13、16、17、18(3)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1、19

2、

(1)代词,他(它),它的:

1、2、3、6、7、8、13、14、15

(2)代词,这,这种,那,那样:

4、5、10、11、12、16、18(3)介词,其中:

17、19

(4)代词,自己的:

93、

(1)是,表判断:

1、3

(2)因此,介词:

2(3)当作:

4、5(4)被:

6  4、

(1)用,拿:

1、2、5、8、9、12、13、14、15 

(2)把:

3 (3)认为:

4 (4)因此:

6、11 (5)凭借:

105、

(1)但,却,表示转折:

2、3、6、8、12

(2)表示顺接,不译,就,并且:

14、5、79、11(三)1、邱-丘,小山。

2、反-返,返回。

阙-缺,空缺。

4、伏-服,佩服,5、说-悦,高兴6、女-汝,你。

(四)略(五)1、《幼时记趣》:

怡然自得、庞然大物、拍手称快;《论语》: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2、岳飞墓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林则徐自勉联:

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

孟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第一、四、六个“朝”读chao,同“潮”名词做动词用;第二、三、五、七个“朝”念zhao,指早晨,名词。

下联第一、四、六个“长”念zhang,有增多的意思,动词;第二、三、五、七个“长”念chang,同“常”,经常,副词。

3、弟子,言行。

丘。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

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等。

四、古文阅读:

(一)《外储说左上》。

哲学。

法家。

2、讽刺。

略。

3、两层。

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讽刺意味。

4、duo,量尺寸。

du,尺寸。

5、反-返,返回。

6、

(1)鞋子

(2)拿(3)最终,终于(4)宁可。

7、略。

8、略。

(二)1、

(1)在

(2)自己的(3)把(4)当作2、邱-丘,小山。

3、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解释略。

4、略。

5、“神游”草丛、观“斗虫”(大意对即可)

6、以草丛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

7、不矛盾。

符合儿童心理。

表现作者因蛤蟆扰乱了兴致而生气、发怒。

也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同情。

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