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095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docx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

两个长寿穴位之一——内关穴的取穴与按摩[收藏]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腕部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

我们如何才能准确地找到内关穴呢?

比如要找左手的内关穴,就把左手心向脸伸出来,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那么左手的内关穴就在食指的下边。

  

内关穴的按摩方法很简单,用一只手握紧另一只被按摩手臂的下端,使这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

用指尖有节奏地进行按压,按摩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最好。

对于一般没有心脏病的人,按摩的时间大约为每天做两次,每次做两分钟,也就是六七十下就行了。

只要有这种酸、麻、胀的感觉,每天这么做一做,两分钟,每天每人做两次,一共是5分钟。

进行穴位按摩时,注意指甲一定要短,不能过长,以防止划伤皮肤。

内关穴的按摩对人防病、治病有什么疗效呢?

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向下穿过横膈与三焦联络。

另一支脉从胸内部走向肋间体表,自胸部上肩沿上臂内侧向下,走在手臂的中央,通过手掌直达中指的指端。

所以,手臂内侧的疾病,如手心热、肘臂疼痛、拘挛、腋下肿、乳腺疾病等,通过按摩内关穴,都能得到治疗。

按摩内关穴,还可以预防或治疗以下疾病:

头疼、口干、嗓子疼、发热、牙疼、颈椎病、腰部疼痛、肩周炎、流鼻血、中风等。

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心包经和心经这两条主要的经络不活跃,不通畅。

那么,按摩了内关穴以后,就能使它活跃了,就能防病、治病。

另外,因为这条经脉直接与胸腔肺腑和心脏相通,所以对治疗肺脏的疾病有特效。

《灵枢?

经脉》篇说: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由此可见,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资料二

内关穴——心脏病、哮喘的自疗法宝

(2)

  ●内关穴要“重点按摩”

  您找到这个内关穴以后,要怎么按摩呢?

我将按摩也分成几步。

第一步怎么按摩呢?

您右手大拇指的手指甲得要剪掉,然后把大拇指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我想同志们能够跟着我做吗,不要攥拳头,手要放松,好,您看到这两根筋了,您知道内关穴的位置了,你把大拇指这个指肚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

咱们右手其他的手指头,攥紧了您左手的手腕子,然后您垂直地把这个大拇指往下按,为了让他能够得到正确的感觉,往下按的时候,左右要揉一揉,每两秒钟一次,要找到这个内关穴酸麻涨的感觉,现在咱们就可以试一试。

  还是我喊一您就往下按,按下来以后揉一揉,这个感觉就能够加深,我喊二您就放松,不要按了,也是两秒钟一次,好,咱们现在开始试一试,我想大家能够跟我一块儿做最好,就是一,往下按,上下揉一揉,二,放松,一往下按,揉一揉,二放松,一往下按,揉一揉,二放松,怎么样?

大家现在感觉有感觉吗?

能找到感觉吗?

  因为这个穴位,他按摩内关穴实际上按摩的是心包经,他的位置比较深一点,比刚才那个合谷穴的大肠经要深一点,所以你按摩的时候要用大拇指的手指头肚在里面找一找您下面的有一根筋他的活动。

您找到了这根筋的时候,您的感觉就会加强,酸麻胀的感觉就会加强,效果就会好,内部的感觉会更强烈一点。

  我想请咱们各位听众都体验一下,咱们重新做一遍吧。

行吗?

再做一遍,咱们假定,咱们找到了这两根筋中间这一点,您呢,就把这个右手的大拇指,坎在这两根筋的当间,完了以后您这个右手攥紧了您右手的手腕子,让这个大拇指垂直地往下按,我喊一的时候您就往下按,一,往下按,揉一揉,二放松,一往下按,揉一揉。

二,放松,一往下按,揉一揉,放松,这样的话,一般就能够得到酸麻涨的感觉。

得到这个酸麻涨的感觉,这个内关穴的按摩就成功了,其实要说起来呢,很简单,但是你要做的好,能够真正找到这个酸麻涨的感觉那才是有效的按摩。

必须要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这个手就结束了,关键是在这个位置用正确的按摩方法。

  咱们的要点就是这样,一个是你要正确地找到这个穴位,还有一个就是您要有正确的手法。

正确的手法主要就是指你这个手的位置怎样往下按,按下去以后还要上下揉一揉,这样就能够激发心包经这条经络,这条经络活血了,他才真正有酸麻涨的感觉,才会得气,有了得气的感觉他肯定是有效的。

资料三

经穴名流——合谷穴

合谷穴

一、名词解释

二、在人体的位置及取穴方法

三、主治症状

四、临床应用举例

五、针刺中极合谷穴治疗尿潴留

六、应大力推广按摩合谷穴治病

七、感冒头面疾病的要穴---合谷穴

八、合谷穴可以治疗“头疼并面肿”

九、按合谷穴能护齿

十、大蒜贴敷合谷穴治扁桃体炎

十一、合谷穴治黑眼圈

十二、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十三、按压合谷穴可止牙痛、头疼

十四、合谷穴与相关穴位配伍

十五、312经络锻炼法

资料三  

合谷穴

一、名词解释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为什么叫合谷穴呢?

就是因为他的位置在大母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

  【定位】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二、在人体的位置及取穴方法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解剖位置】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

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详见此手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简易取穴法:

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或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三、主治症状

  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指压的小窍门:

  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像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312经络锻炼法

  312经络锻炼法的创始人祝总骧教授推荐的简单易行有效的按摩方法。

主要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

  所谓“312”,“3”指合谷、内关、足三里3个穴位的按摩;“1”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2”是两下肢下蹲为主、适当的体育活动。

  取穴:

内关穴取穴:

在我们手腕处有几条横纹,在紧挨着手的横纹处放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手臂的两条筋中间食指按下去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要找的内关穴。

  足三里穴取穴:

把一只手的四指放在膝盖骨的下面,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去按压与小指的交界点,这里就是我们所要找的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自古以来就是长寿保健穴。

  3个穴位按压每两秒一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分钟。

(应该不成问题,坐公交或者排队无聊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手上的穴位)。

  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大脑和全身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使全身尤其腹部9条经脉血气运行得到改善,是一种比较缓慢的经络锻炼,对于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失眠症都有特效。

这3种病和腹式呼吸的关系也各有不同,高血压病的原因是肝阳上亢,肾气阴虚,做好腹式呼吸,可以使肝阳下降,肾阴上升,一般需要延长时间到10分钟,并放慢呼吸频率到每分钟4次甚至更慢可更为奏效。

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脾、胃经功能失控,腹式呼吸有利于这两条经脉的血气活跃,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

腹式呼吸能够控制失眠,也在于安静状态下思想集中于丹田,使9条经脉包括肝、肾经的阴阳达到平衡而入睡。

  2条腿为主的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也是经络锻炼,这是因为经脉是以一种立体结构和肌肉联系在一起,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必然带动有关经脉的组织结构活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天然的激活经络的方式。

有助于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增强和疾病的控制。

健康身体,从年轻开始。

资料四

内关穴的概述

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

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

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

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

  内关。

内,内部也。

关,关卡也。

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内关穴的位置

内关穴: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三、主治症状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

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

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四、治疗机理

 

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

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胃疼怎么办

必知6招缓解法

 大多数女孩子多多少少会有胃痛的经历,这跟女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如果经常为了减肥饿肚子或者只吃零食不吃饭或者吃饭没规律的话,就很容易会引发胃痛。

有时候胃突然疼,而身边又没有胃药,那该怎么办呢?

今天小编教您几招缓解胃痛的办法,希望可以帮您缓解疼痛。

  1、放松腹部

  胃痛的时候,最好是可以找个地方平躺着,然后轻轻按摩腹部,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

  2、吃点东西

  胃痛常常是因为饥饿产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有软质食物的话,吃一点,比如面包、饼干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东西。

平时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家里或工作的办公桌里,以备不时之需。

  3、给点温暖

  胃寒的人常常是因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发作的,这个时候喝点热水,或是用热水袋敷一会儿胃部,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p#副标题#e#

  4、穴位疗法

  

(1)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

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2)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5、运动疗法

  

(1)跪姿前倾:

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

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

重复做3~5次。

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2)伏地挺身:

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

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

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

保持该姿势约10秒钟。

重复做3~5次。

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3)站立弯膝: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

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

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

重复4~7次。

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6、药物治疗效

  值得提醒的是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或遵医嘱用药,以免自己调整用药产生不良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