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1413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docx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观题

第一章:

物流导论:

1、物流:

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存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2、现代物流:

强调通过一体化的集成、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等努力来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

3、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4、物流的分类:

(1)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分类:

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微观物流;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3)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4)按物流系统作用(业务活动的性质)分类:

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和废弃物流;

(5)按物流主体方不同分类:

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6)其他分类:

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综合性物流和功能性物流、集成化物流和非集成化物流、在线物流和离线物流。

5、物流的学说:

(1)商物分流说:

指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行动。

商物分离是由于商流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实现商物分离,物流尽可能使商品从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物流路线,按时按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实现降低物流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

黑大陆:

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

物流冰山:

现在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

把这种情况叫做“物流冰山”。

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小部分。

(3)第三利润源说: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第一个是自然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资源领域。

在前两个利润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在1937年爆发的能源危机时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利润源”。

(4)效益背反说(交替损益说)和物流整体观念:

A、定义:

物流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因为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交替损益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效益背反”。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系统的两个方面处于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

B、物流系统的各功能要素间的效益背反:

①库存与运输的交替损益:

减少库存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必然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

②运输方式之间的交替损益:

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费增加了,而运输速度却大幅度提高了。

不但减少了各地物流据点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了仓储费用。

③包装与仓储、运输间的交替损益:

简化了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就降低了保管效率。

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

④商品库存量和服务水平时间存在交替损益关系:

⑤配送中心(仓储)和数量和选址决策中服务和成本存在交替损益关系。

C、怎么做:

运用科学的思维使物流达到物流的总体最优化;

效益背反理论强调物流成本的整体概念,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

也就是说,物流系统就是强调各个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使成本变为最小以追求和实现部门的最佳效益。

6、物流系统:

定义: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种系统大致由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组成。

物流系统的组成要寨一般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四个方面。

特征:

A、物流系统的特点:

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⑴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⑵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

⑶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

⑷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⑸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⑹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B、物流系统分析的特点:

①以整体为目标;②以特定问题为对象;③运用定量方法;④凭借价值判断。

C、物流系统分析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②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相结合的原则;

④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原则。

D、物流系统分析的因素5个基本内容:

目标、可行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标准。

E、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拟定方案的功能、费用、效益和可靠性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向决策者提供可做出正确决策的资料和信息。

所以,物流系统分析实际上就是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来分析和确定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和相应的环境条件。

F、物流系统分析过程:

①界定系统问题的范围;

②决定系统目标和标准;

收集资料,提出可行方案;

④建立分析模型;

系统优化及方案选择;

⑥系统综合评价

G、物流研究对象7个基本要素:

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效、流速。

F、从物流的具体运作的角度,物流系统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及物质基础要素等。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是指人、财、物方面。

一般要素对物流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构成物流系统的“输入”。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

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连接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

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目标。

一般认为,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主要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七个方面。

上述七项功能要素中,运输及仓储功能在物流系统中处于主要功能要素地位。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是指建立物流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支撑手段,主要包括:

1)体制、制度2)法律、规章3)行政、命令4)标准化。

(4)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主要是指物流系统建立和运行所需要的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性意义。

物质基础要素主要有:

①物流设施;

②物流装备;

③物流工具;

④信息技术及网络;

⑤组织及管理。

7、物流发展质态:

即物流费用/GDP。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再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最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它是在多个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基础上形成的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它不仅是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种增值链。

2、供应链管理:

A、内容:

供应链管理就是借助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在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和浪费,提高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

B、简述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联系

(1)供应链管理是在物流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物流管理的延伸或扩展。

(2)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

(3)物流系统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一个子集。

(4)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各环节的一体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区别

(1)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范围和角度不同。

(2)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运营基础不同。

(3)供应链管理强调利用“外源”。

(4)管理的难度不同。

3、牛鞭效应:

A、定义:

研究供应链上游移动,需求变动程度不断增大的现象,订货量在供应链上被逐极放大。

需求放大原理:

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逐级放大,最后使源头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产生巨大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

B、导致:

(1)在整个供应链中有大量库存;

(2)上级的库存大于下级的库存;

(3)过量库存、需求预测失真、生产计划不稳定、加急运输、加班、顾客满意度低等;

C、现象:

(1)运作体系自身的原因导致从订单到消费者的过程加长;

(2)缺货引起时间加长;

(3)重复库存;

(4)订单丢失或误分配;

(5)错误的运输。

D、解决方法:

总:

需要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从而消除市场需求判断失误,提高绩效。

需要成员之间对库存信息及时传递、共享。

供应链效益最佳,成员效益也会最佳。

(1)由于信息扭曲,可采用制造创造需求的推动式供应链、按需求制造的拉动式供应链;

(2)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冲击着企业的生产模式,可实行及时交货、定制化服务;

(3)新的生产模式解决“牛鞭效应”问题,可基于订单的生产(延迟制造)、定制化大量生产;

(4)运营的低效益对技术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

(5)市场竞争改变着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业务外包。

4、供应链的特点与特征:

特点:

(1)网链结构;

(2)集成系统;(3)由顾客需求拉动和高度一体化的增值过程;

(4)每一节点代表一个经济实体以及供需两个方面;(5)具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种表现形态;

(6)是一种资源配置的创新。

传统供应体系是从采购到销售,而供应链是从需求到供应市场。

特征:

复杂性、动态性、面向需求、竞合性、多层次性。

5、供应链的分类:

(1)按照产品特点分类:

可分为精益型供应链和敏捷型供应链;

(2)按照供应链级数分类:

可分为二级供应链、三级供应链和多级供应链;

(3)按照供应链中主导企业的类型:

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以零售商或连锁超市为主导的供应链、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主导的供应链;

(4)按照供应链驱动力的来源划分:

推动式供应链、拉动式供应链;

(5)其他分类:

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特别注意:

(1)快速反应QR:

它主要针对时装、创造性产品,不强调低成本规模效应。

●QR战略的优点是什么?

实施QR战略有哪几个步骤?

战略的优点(QR的效果):

A、销售额的大幅增加;

B、商品周转率的大幅度提高;

C、需求预测误差大幅度减少。

快速反应的实施步骤:

A、运用条形码和EDI技术;

B、建立固定周期的自动补货系统;

C、建立先进的预测、补货联盟;

D、实施零售空间管理;

E、联合开发商品;

F、快速反应的集成

(2)有效客户反应ECR:

它主要针对实用形、功能形产品,适用于零售业态。

强调规模经济运用,追求低成本和高效。

●ECR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A、有效新产品投入,以最短的时间将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

B、有效店铺空间安排,提高仓储、运输、管理和生产效率,减少预先购买、供应商库存及仓储费用,使贸易和促销的整个系统效率最高

C、有效促销活动。

提高货物的分销效率,使库存和商店空间的使用率最优化。

D、有效商品补充。

实现小批量、即时补货,实现补货系统的时间和成本的优化组合。

●QR和ECR战略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QR和ECR的共同点

A、共同的外部环境。

B、都需要调整供应商与批发商的关系。

C、共同的威胁。

D、共同的目标。

E、共同的战略。

F、共同的错误。

QR与ECR的区别

A、产生的时间不同。

B、应用的行业不同。

C、关注的重点相同。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右图)

A、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

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本、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B、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

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

阶段1:

基础建设;

阶段2:

职能集成;

阶段3:

内部供应链集成;

阶段4:

外部供应链集成;

阶段5: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以海尔为例,海尔物流推进本部:

(1)把原来分数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独立经营的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采购、统一营销、统一结算;

(2)把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如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3)把这些专业化的流程体系通过“市场链”连接起来、设计索酬、索赔、跳闸标准。

第三章:

物流的作业管理

1、物流包括哪些功能要素?

说明它们各自的涵义?

答:

现代物流的功能要素主要包括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

(1)、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潢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包装是包装物及包装操作的总称。

(2)、运输是指利用运输工具对货物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位移,是物流的主要功能。

物流依靠运输功能,解决了物资的供给地和需求地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创造了商品的空间价值。

(3)、储存是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商品存放在一定场所的活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作用,是物流活动的一个主要功能要素。

(4)、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货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变更的物流活动。

包括对货物进行装上、卸下、运送、堆垛、取货、理货、分类出库、入库等作业。

(5)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流通加工可以弥补生产过程加工的不足。

(6)配送: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jian)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7)、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数据和文件的总称。

物流信息是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的发生而产生的,贯穿于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并通过其自身对整体物流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

2、运输对现代物流有何作用?

如何实现运输的合理化?

作用:

(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

(2)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

(3)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

 

(4)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合理化:

物流的合理运输,也就是指根据货物的流通规律、运输条件、货物的去向、市场的需求情况,实现行驶最少的行程,经过最少的环节,使用最少的运力,花费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运输到最终目的地。

如何才能实现物流运输的合理化,主要跟以下五种因素有关:

(1)运输距离。

它是在物流合理化因素中是最基本的,企业应该注意就近运输,避免出现舍近求远的问题。

(2)运输环节。

对于物流运输部门来说,应该做到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或者转运等情况,尽量做到直达或者直接运输,也就是说,货物不用进入中转仓库,而是由产地直接到达目的地,减少运输环节。

(3)货物的去向。

根据货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铁路、水运或者汽车等运输,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并且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改进装卸的方式,提高技术装载量,使用最少的劳动力运输更多的货物,以达最佳工作效率。

(4)运输的时间。

尽量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这也是物流工作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客户满意度得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在运输前要想好货物的运输方式,让更多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要出现长期徘徊或者停留等情况。

(5)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占的物流比重比较大,是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合理化物流运输的重要目的之一。

运输费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物流部门的经济核算问题。

综上所述:

实现物流运输的合理化,应该采用最少的劳动力,运输最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工作经济效益。

物流经理应该根据物流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经营状况的运输线路,从而实现物流运输的合理化。

3、实现仓储的合理化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仓库的选择:

在自建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一般企业年度基本需求使用自有仓库或者合同仓库,应付旺季之需使用公共仓库;

(2)仓库数量的选择:

需考虑仓库数量与市场需求、成本、服务水平、运输等相协调;

(3)仓库类型的选择:

既要考虑到技术能力也要考虑经济角度;

(4)仓库规模的决策:

考虑市场对仓库的需求量和需求速率,需求量大,仓库规模大,需求速率越大,仓库规模可以小一些;

(5)仓库选址的决策:

考虑到局部市场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政治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成本条件等的影响;

(6)仓库内部规划与设计决策:

以单一的物流流向、最短的搬运距离、最少的装卸环节和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为基本原则。

(7)仓储的管理:

A、对库存物进行ABC分类管理;

B、应用预测技术,准确预测销售量和出库量是库存管理的关键;

C、科学的库存管理控制,降低采购费用和购入价等综合成本、减少流动资金降低盘点资产、提高服务水平防止缺货;

D、加强仓储作业的科学管理:

加速周转提高单位出产量、采用有效的先入为主方式、保证储存高度提高仓库利用率、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保证储存商品质量、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一体化储运装备。

4、包装的合理化途径主要有哪些?

(1)包装的轻薄化;

(2)包装的单纯化;

(3)符合集装单元化的标准化的要求;

(4)机械化与自动化;

(5)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

(6)有利于环保。

5、装卸搬运活动本身并不产生效用和价值,但为什么在物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1)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之间和同一环节的不同活动之间,都必须进行装卸搬运作业。

在企业的整个物流供应链中,是装卸搬运将物流运动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成为连续的流动过程。

所以,商品装卸搬运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一项作业,装卸搬运活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物流的整体效率。

(2)通常装卸搬运活动发生次数频繁,作业内容复杂,对劳动者需求量大,活动还涉及装卸搬运设备、物流设施以及信息、管理等诸多因素,因此,装卸搬运费用占物流成本相当大的比重,装卸搬运活动的合理化对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至关重要。

6、简述流通加工的作用

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流通加工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方便用户、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初级或简单再加工,以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

流通加工完善了商品的使用功能,提高了商品的附加价值。

主要表现为:

(1)方便运输;

(2)方便用户;

(3)便于综合利用;

(4)提高原材料及设备利用率;

(5)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

(6)初级加工、方便用户;

(7)流通加工可以实现增值物流服务。

7、简述信息在现代物流中地位。

(1)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数据和文件的总称。

(2)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管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采购、运输、库存以及销售等活动在企业内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物流信息在其中则充当桥梁的纽带的作用;

(4)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5)借助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动态信息管理是确保物流系统高效运转的保证,物流信息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是物流的信息化,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极大地加快物流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使物流活动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6)从供应链的角度,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功能,实现了对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用户等各类企业信息的连接。

物流信息可以使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提高效率,满足他们对控制计划生产、协调客户服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要求,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降低总成本。

8、配送与物流有何不同?

如何理解配送是现代物流最重要的特征

物流

配送

在供应链的位置

上游和前端,靠近制造商的地方

下游和末端,靠近消费者的地方

包含的具体作业

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运输、储存、加工、包装、分拣、拣选

处理的流体特征

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

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

辐射范围

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从物流角度来说,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在小范围内全部活动的体现。

但是,物流与配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9、配送与运输的关系

(1)配送与运输都是线路活动

物流活动根据物品是否产生位置的移动分为线路活动和节点活动。

A、线路活动体通常可以理解为物品的外部活动,指物品发生了位置的移动;节点活动则可以理解为物品的内部活动,指物品并未发生位置移动。

B、线路活动在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方面作用较大;节点活动在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方面作用较大,它通常在一个组织内部场所里面进行。

如,在工厂、仓库、配送中心进行的货物的装卸、搬运、摆故、加工等等,都是节点活动。

运输活动必须通过运输工具对货物的承载,在运输线路上移动,才能将货物送往异地,因而是一种线路活动。

(2)运输与配送的区别

运输与配送虽同属线路活动,但是二者也有区别。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A、活动范围与空间不同。

运输的活动空间比较大,它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既有短距离又有长距离的运送;而配送通常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城市间进行,运送的距离比较短。

B、功能上存在着差异。

运输多为运送大批量、远距离的物品,并且途中兼有储存的功能;而配送包括拣选、加工、包装、组配、运输等多个环节,通常是小批量、多种类的产品运送,通过物品地理位置的移动,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要求。

C、承载主体的责任与主动程度不同。

运输仅仅按照用户的要求被动提供服务,只要把货物保质、保量、按时送到用户手中即可;配送要为顾客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涉及多个服务环节,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D、运输工具与运输方式不同。

运输根据运送货物的性状特点、到货时间、到货地点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运输工具,采用不同的运送路线,既适合产品的特性又满足经济效益的实现;相对而言,配送在运钻工具和运输方式上则受到限制,因为配送的产品一般花色品种比较丰富、且多为小批量、多频率的运送,所以一班采用装载量不大的短途运输工具。

E、对承载主体技术要求不同。

在配送过程中,客户对配送中心的作业技术和作业水平往往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配送中心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网络的作用把分销、运掐、仓储、包装、运送等环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

(3)配送与运输的互补关系

运输和配送虽都属于线路活动,但由于功能上的差异使它们并不能互相替代,而是形成了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运输和配送同时存在的物流系统中,运输处在配送的前面,先通过运输实现物品长距离的位置转移,然后交由配送来完成短距离的输送。

第五章:

第三方物流(TPL或3PL)

1、第三方物流:

是指由商品的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常称之为契约物流、合同物流、外包物流等。

2、第四方物流: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