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216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docx

五年级阅读短文部分练习题

五年级阅读短文姓名:

一阅读“84消毒液”产品说明书,完成下面各题。

“84消毒液”产品说明书

【主要功能】

本品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4.5%——7%。

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致病菌和致病性酵母菌,并能灭活病菌。

【适用范围】

运用于饭店、宾馆、医院和家庭中被一般细菌所污染的物品及肝炎病菌污染物品的消毒,以及瓜果蔬菜、餐饮用具的消毒。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消毒剂,稀释后使用,不可内服。

2、本品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对棉纺织品有漂白脱色的作用。

3、如不慎溅入眼内或与皮肤接触,请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3、密封、避光、避热,置于阴凉处保存。

4、产品有效期为一年。

1爸爸有一件纯棉的黑色T恤,想用84消毒液来消毒,被妈妈制止了,原因是

2小明跑步时摔伤了腿,能用84消毒液来对伤口进行消毒吗?

为什么?

3今年5月,妈妈想用84消毒液对厨房的餐具进行消毒,拿出来一看,生产日期是2008年

2月,就没有使用。

这是因为

4夏天到了,爸爸把一瓶刚买来的84消毒液放在阳台向阳的窗台上保存。

小明劝爸爸说:

“,所以最好别放在这里。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荷兰的花

荷兰,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

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

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大堤,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

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

在新开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

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一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

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艳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色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

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支罕见的郁金香。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

“此屋出售,价值三支郁金香。

”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

很久以前,野生的郁金香被荷兰人发现,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家。

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着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原来那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用上“郁”字并根据意思组词。

(1)形容草木茂盛:

(2)香气浓厚:

(3)忧愁、苦闷在心里积聚:

2判断,符合短文意思的画“√”,不符合的画“×”。

(1)荷兰只栽种郁金香一种花,并把它定为国花。

()

(2)荷兰的郁金香是由青藏高原野生郁金香培育而成的。

()

(3)郁金香的花朵很像一只高脚酒杯。

()

(4)郁金香很适合种在被海水淹过的洼地里。

()

3用“‖”把第3自然段分为3层。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迷:

(2)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

痴:

5下面第()句能够概括第5自然段段意。

(1)郁金香原产于青藏高原。

(2)荷兰人在我国青藏高原发现了野生的郁金香。

(3)荷兰人在青藏高原发现野生郁金香并把它培育成现在的样子。

(4)郁金香原来生长于我国青藏高原,那里现在还有野生郁金香。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狗,形状大小各异;颜色、品种都很丰富;而且生性灵活,是惹人喜爱的动物。

狗像人般五官端正,四肢健全。

它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快活得不得了。

狗毛的颜色五颜六色,品种更是多的不可计数。

狗毛的颜色以黑、黄、白为主,还有的黑黄、黄白、黑白相间……据说,狗毛的颜色与其本性是有联系的:

黑的紧守家门,凶猛如虎;黄的貌似流浪,来去自如;白的纯真活泼,言听计从……根据多年统计,狗的品种约占世界哺乳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沙皮狗”便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名牌狗种,约有500个家庭领养了此种狗……

狗的生性灵活。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只狗是痴痴呆呆、不爱吃也不爱玩的。

狗的反应十分敏捷。

当看到有老鼠、虫蚁出现的时候,狗便展示其自身本领,快速地捕捉盯紧的“猎物”;在狗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没有一只“猎物”能够逃脱它们的手掌。

狗的食量不大,但却很挑剔。

狗的食量大约是人类的三分之一,只吃鱼、肉或是其它动物的骨头,蔬菜、水果大多数都不喜欢吃……

狗的智力在动物界中也是非比寻常的,是高等动物——人类智力的四分之一。

通过训练的狗能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在低空中能极其准确地接住从较高的空中掉下来的微细物品;单脚踮地,双手握住人类的手,像和人类打交道一般……

狗真是人见人爱,聪明伶俐的动物。

1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段首标上“△”。

2写出第3自然段段意。

3下面句子只有一个符合短文意思,是第()句。

(1)狗的毛色多种多样。

(2)所有的狗都能做高难度动作。

(3)有些品种的狗经过训练可以做缉毒警犬。

(4)狗的嗅觉非常灵敏。

4填空。

(1)“根据多年统计,狗的品种约占世界哺乳动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沙皮狗’便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名牌狗种,约有500个家庭领养了此种狗……”

这句话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2)“狗的智力在动物界中也是非比寻常的,是高等动物——人类的智力的四分之一。

这句话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5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狗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清香父母茶

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

10多年了,只要想起父母的关爱、宽容,往事便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映于眼前。

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当兵,生活的单调、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很想喝上一杯茶,尤其想喝上一杯清香滚烫的家乡茶。

我按捺不住饮茶的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

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候平安,便是请爸爸买1公斤的新茶寄来。

谁知,由于一时马虎,竟然写错了字。

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了。

晚上,单位的同事就将信送到我母亲手里。

母亲一看,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

可怜我儿,当边防兵可真苦啊,连菜叶都吃不上!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去菜市场买了几十斤青菜,运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下菜叶拿去晒。

那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要把菜叶晒干可真不容易。

为了尽快把菜叶送到我手中,天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

菜叶晒干了,父亲出差也回来了,看到满屋子的菜叶,很是纳闷儿,问到底是咋回事。

母亲就拿出我的信给他看。

父亲看了信,说:

“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

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蔬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

”或许是知子莫如父,父亲猜我想要的是茶叶而不是菜叶,于是给我寄了1公斤的茶叶,并写信问我要的是否是茶叶。

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

真不知道,父母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干菜叶吃完的。

而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

1用曲线画出文章开头结尾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2下面句子只有一个符合短文意思,是第()句。

(1)这件事发生时,作者正在祖国南沙的一个海岛上当兵。

(2)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多雨的季节。

(3)母亲按照“我”信上的要求寄来一公斤茶叶。

(4)我的家乡在祖国的大西北。

3根据短文意思填空。

(1)“我”在给父亲的信中,误将“”字写成了“”字。

(2)文中“知子莫如父”的意思是:

4把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短文主要内容:

“我”;母亲看过心信后,

后来,父亲

5用“△”给文章分段,标在段首。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哑巴”学生

从前,某地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

他的医术很高明,可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

后来,他年纪大了,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妇女。

这一天,她对自己(唯一唯独唯有)的儿子说:

“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

学好了医术,好为人们解除病痛。

记住,()医生怎么考验你,你()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孩子答应了妈妈的要求。

第二天,母亲带着孩子去见医生医生问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是的医生母亲回答说

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

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

“哑巴”学生聪明、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

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很多“绝招”,不少疑难病症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

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

“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生命危险!

”病人同意了。

脑壳被揭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了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

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勾出来。

“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专注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

“这样做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十分(繁重严重沉重)。

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行。

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

”孩子急得直冒汗,再一想:

“如果我不说,病人可能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会毁坏老师的声誉。

“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

“老师,”他平静地说,“您这样做太危险了。

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去接近蠕虫。

蠕虫被烤热的钩子一烫,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

接着,“哑巴”学生又给病人缝合了刀口。

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原来你不是哑巴。

为什么欺骗我?

”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这时,学生坦然地说:

“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

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

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

如果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医生听了很受感动,说:

“我的孩子,你做得对。

名声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1给文章第3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括号里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3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虽然……但是……不仅……还……只要……就……

无论……都……即使……也……如果……就……

4用曲线画出描写“哑巴”学生心理活动的句子。

5你认为文中的“哑巴”学生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鹈鹕的故事

①鹈鹕(tìhú)是一种特别的鸟,它的大嘴巴里装的东西比它胃里装的东西还要多。

鹈鹕最大的特点,便是嘴宽大尖长,下颌底部有一个巨大并能伸缩的喉囊,用来兜捕和暂时贮存捕到的鱼虾。

②鹈鹕大都是旅鸟,全世界共有8种,我国有2种,通常在新疆罗布泊一带繁殖,在我国东部沿海越冬。

鹈鹕体长可达2米,张开两个翅膀,有两米多长。

体重约12公斤,是一种大型游禽。

它飞行能力强,善游水但不会潜游,喜欢结群栖息或结群飞行,经常在水面游弋,俗称“塘鹅”。

他们捕食时非常有趣,经常结队列成一条长线,用双翅拍击水面,发出巨大声响,将鱼群赶到岸边就张开大嘴兜水前进,像鱼网似的兜捕鱼儿。

如果鱼捕多了,吃不完就贮存在喉囊里。

如果在空中飞翔时,发现湖里有鱼群,就向水面低飞并把嘴伸到水里捕食。

奇怪的是,鹈鹕每次饱餐之后,就把嘴张开,像晒干鱼网似的将喉囊吹干,喉囊干燥后,就会收缩起来。

喉囊就是它的捕鱼工具。

③有很多鹈鹕生活在美国南部和拉丁美洲,那里是它们的大本营,它们喜欢在树上筑巢。

也有一些喜欢在水边寻找栖息场所,这里有许多小树,它们要捕鱼和洗澡也很方便。

④鹈鹕的巢集中连在一块,常常有七百多个巢,雌雄鹈鹕长得都很相像。

雄鹈鹕想方设法吸引雌鹈鹕和它在一起。

一旦雌鹈鹕挑选好地方安顿下来,雄鹈鹕就叼来细小树枝,雌鹈鹕便开始建自己的巢。

它们的巢建成需要一个星期,它们得耐心地搭建好自己的安身地方。

⑤鹈鹕非常喜欢在湖里洗澡,从中得到许多快乐,洗澡完毕便整理羽毛,常常要用嘴梳妆一个多小时。

它摆动头部,将颌下腺体分泌的油脂擦在羽毛上,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晒干,然后用嘴把羽毛梳理整齐。

⑥在非洲有一种鹈鹕,那里的天气燥热不堪,但鹈鹕有一整套的消暑办法。

在这片大筑巢区,鹈鹕只在阴天和晚上卧在上面保温孵蛋,而在天气炎热的白天,它们站起来用身体给卵遮阳,这时候可不是保温而是降温了,因为湿度太高,卵就要坏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暂时(  )  栖息(  )

2.结合句意解释文中的词语。

游戈:

大本营:

3.“鹈鹕是一种特别的鸟”,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鹈鹕的?

(重点题,必须掌握)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符合文意,符合的画√,不符合的画×。

(1)美国的南部和拉丁美洲有很多鹈鹕,那里是它们的大本营,他们喜欢在树上筑巢。

(  )

(2)雌雄鹈鹕长得都很相像,雌鹈鹕想方设法吸引雄鹈鹕和它在一起。

建巢时,雄鹈鹕负责叼小树枝,雌鹈鹕负责筑巢。

(  )

6.本文在介绍鹈鹕的生理习性时,多次使用了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是      ,其作用是                。

8.本文第②段写作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整体到局部  B.由结果到原因C、由概括到具体  D.由现象到本质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让人流泪的手机号码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话筒里是个稚嫩的小女孩的声音:

“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

”凭直觉,我知道又是个打错的电话,因为我没有女儿。

这年头发生此类事情也实在是不足为奇。

我没好气的说了声:

“打错了!

”便挂断了电话。

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搅得我心烦,有时态度粗暴的回绝,有时干脆不接。

那天,这个电话又一次次打来,与往常不同的是,在我始终未接的情况下,那边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拨打着。

我终于耐住性子开始接听,还是那个女孩有气无力的声音:

“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

妈妈说这个电话没打错,是你的手机号码,爸爸我好疼啊!

妈妈说你工作忙,天天都是她一个人在照顾我,都累坏了,爸爸我知道你很辛苦,如果来不了,你就在电话里再亲妞妞一次好吗?

”孩子天真的要求不容我拒绝,我对着话筒响响地吻了几下,就听到孩子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

“谢谢……爸爸,我好……高兴,好……幸福……”

就在我逐渐对这个打错的电话发生兴趣时,接电话的不是女孩而是一个低沉的女声:

“对不起,先生,这段日子一定给您添了不少麻烦,实在对不起!

我本想处理完事情就给您打电话道歉的。

这孩子的命很苦,生下来就得了骨癌,她爸爸不久前又……被一场车祸夺去了生命,我实在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每天的化疗,时时的疼痛,已经把孩子折磨得够可怜的了。

当疼痛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时候,她嘴里总是呼喊着以前经常鼓励她要坚强的爸爸,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这样,那天就随便编了个手机号码……”

“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迫不及待地追问。

“妞妞已经走了,您当时一定是在电话里吻了她,因为她是微笑着走的,临走时小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能听到‘爸爸’声音的手机……”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前已模糊一片……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坚持不懈——

迫不及待——

2、认真阅读短文,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小女孩不断地给我打电话,他的主要目的是:

4、读完这篇短文后,你觉得文中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5、“不知什么时候,我的眼前已模糊一片……”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

几经浮沉,衣锦还(huánhái)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梓的念头。

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他资助的对象。

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赠,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fǔfù)杂?

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老人摇摇头说:

“我的血汗钱只给(jǐgěi)予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

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

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

老人让家人买来了很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赠予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

只是,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

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某某某。

落款处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违背老人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夕晖来去匆匆,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

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终于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的一张贺卡,很普通。

封面写着:

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

祝您新年快乐!

没想到老人竟然兴(xīngxìng)奋地大呼小叫:

“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资助的孩子。

家人恍然大悟。

终于明白了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儿“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老人说: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润会变得荒芜,不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

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且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以是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静静绽放感激的笑脸。

1用“/”划去文中带点字在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在第5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照样子写出词语:

沉浮()来去匆匆()

4用见解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为什么老人的家人称寄出的书是“试金石”?

6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花的启示

在我家的小院里,种着两种花:

牵牛花和郁春棒。

这是两种不同品格的花。

   牵牛花一向是把根埋在土里,自己依靠着葡萄架向上爬,那纤细而瘫软的身体是那样(①a脆弱b柔弱),仿佛一阵轻风就能吹倒似的;而那郁春棒总是把根深深在所在土壤里,依靠自己吸收的养料,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顽强地生长着。

   春暖花开的季节,牵牛花开出这一朵朵镶着五颜六色花边、色彩艳丽的花朵,它躺在毛茸茸的叶子上,吹着喇叭(②a夸耀b夸奖)着自己的美貌。

在又大又圆的绿洲中郁春棒也(③a盛开b托出)一朵朵水灵灵的白花。

白花绿叶,格外淡雅,但它并没有为此而飘飘然,只是默默在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这香气令人欲醉,招惹蜂飞蝶舞。

   一进入金色的秋天,牵牛花早已枯黄的叶子纷纷凋零,花蕾也渐渐枯萎,最后只结下几粒(④a干枯b干瘪)的种子就死了;郁春棒也脱去翠绿的外衣,只留下几根一寸来长的茎露出地面,待到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就又(⑤a破b出)土萌发。

   在社会上,有的人软弱而肤浅,有的人扎实而坚强;有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炫耀,有的人默默无闻为大家做了许多好事,从不向人夸耀;有的人遇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垂头丧气,有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勇往直前,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花是没有思维能力的,它只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于世,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他会决定自己怎能样做人。

亲爱的朋友,你喜欢哪种人,究竟做哪种人呢?

1、从文中的括号里各选取一个最合适的词,把字母填在下面:

①②③④⑤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坚强---()勇往直前----()

3、请你写出第三自然段的段意。

4、判断下面几个句子,哪一个句子表达最为正确、全面,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A、文中写了郁春棒两个特点:

一是扎根深,自己吸取养料顽强生长;二是并不炫耀自己,只是默默地发出浓香。

()

B、文中写了郁春棒三个特点:

一是在狂风暴雨下仍然生长,二是长着白色的花,绿色的叶;三是春天萌芽。

()

C、文中写了郁春棒三个特点:

一是扎根深,自己吸取养料顽强生长;二是并不炫耀自己,只是默默地发出浓香。

三是秋天留下茎,春天再萌芽。

()

8、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姓名:

人类的保健卫士

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

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

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就振奋。

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

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

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的。

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却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

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他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

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油然而生:

              

一技之长:

                

2、照样子各写三个词语。

例:

无边无际

郁郁葱葱:

         

3、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讲的?

请抄写下来。

4、画“————”部分使用的是()说明方法,告诉我们()。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6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