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3528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docx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xx年03月18日(星期二)华民集团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次既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在办公室雷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

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xx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刚到达博物馆外面的时候,我们就被眼前这个雄伟的、气势磅礴的建筑物震慑了,博物馆的正面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初次来到国家博物馆,置身其中的我感觉自己突然变得很渺小。

在服务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入口,待一系列安检过后,我们来到了展馆内部。

环顾四周,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基调,整体感觉非常明亮、优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央大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xx书法作品;第二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xx雕塑作品;第三部分是现当代名家创作的与xx相关的油画、国画等绘画作品。

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几尊有着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xx雕像,将xx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数展厅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层,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宽敞的走廊,走廊的左边是大美木艺展厅,此展厅所展览的近百件家具,均为中国明清时期家具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中巅峰时期的代表。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明清家具的造型和工艺特点,感受明清家具所蕴涵

的深厚、柔美、风雅等经久不衰的艺术力,进而深刻认知中国古代家具之“大美”之所在。

出来木艺展厅的对面是商邑翼翼展厅,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该厅展示内容主要以商王武丁时期的妇好墓出土文物为主,是高度发达的商文明的物证。

从等级制度、礼乐文明、信仰空间、甲骨文字、戎马生涯、贵族生活等方面对晚商贵族文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展示。

除了展厅里面,在博物馆的公共区域也随处可见一些展品,路过三楼的公共区域我们还参观了宋代石雕艺术,有辅以武士、四神、妇人启门等,展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

这些墓碑雕工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那些惟妙惟肖的侍女形象,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各有职司,分工明确。

她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使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宋代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

来到四层后我被名为“友好往来历史见证”的展厅所深深吸引,展厅里面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的展示,这些礼品见证了新中国60余年辉煌的外交成就,凝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从中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受礼厅出来再往里走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展厅,这里的雕刻类型多样,风格各异,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节奏,透露出原始朴拙的生命和自然之美。

我深深的觉得非洲雕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与非洲传统宗教、道德伦理、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工具,反映了非洲人朴素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青铜馆。

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造像。

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通过这些石像、青铜被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

带着对石像和青铜器的那种质朴的感怀,我们进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这里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

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简直美不胜收。

最后,真的很感谢这次活动的举办,让我们更了解国家的历史。

因为这座建筑: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个汇集各方精华的地方,无论从历史、文化,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能打动你的内容。

在此我只想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豪。

同时希望能带着这样的感慨走进国博最著名的展馆:

复兴之路馆,但是,这可能也将成为此次活动中唯一的缺憾,因为这里太大了,大家不得不拖带着还没参观完就已经疲惫的双脚依依不舍的离开这里,我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带着感慨和意犹未尽期待着再一次回到这里,去感受一百多年前,我们中国遭遇的数千年未见之奇变;去领会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xx年03月27日

第二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国博参观感

今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学生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我们准时的来到了这里。

哇。

我被眼前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

俗话说,从这个国家的博物馆就能联想到这个国家的精神风貌,中国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放眼望去,这个建筑的设计中西结合,既有西式的高贵典雅,又不失中式的简洁朴实。

我们进到了大厅里,里面的景象更是美轮美奂。

我还没欣赏够,讲解员叔叔就开始带我们参观了。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古代的彩陶,到了展馆里,一个个精美的彩陶就展现在我的面前,不过我们不是瞎参观的,可是有任务在身的,我们整个班级又被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要解开两个关于彩陶的小问题,我们这一组问题相对较难,分别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陶和观察彩陶的几大类图案。

不过这也难不到我们,不一会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讲解员叔叔告诉了我们: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也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彩陶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北方的颜色较浅,南方的颜色较深。

其主要的纹理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有几何的,还有人类的,这些都是关于自然科学的,彩陶不仅由于装饰,还记录了当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

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

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

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古代的人们把鱼神化,象征着富裕和多子,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最后,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脉》,我不禁感叹这个国家博物馆的时代悠久,同时,这些藏品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物品,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虽然这次参观只有半天,但是我从中学习了许多知识。

中国的历史长河是我们永远也参透不完的,但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去挖掘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第三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xx年5月16日,在党课织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它给了我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

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我第二次参观了《复兴之路》的展览。

虽然早在儿时学校春游,我就已经参观过一次《复兴之路》了,但这次参观依旧给我很大的震撼。

提起《复兴之路》,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个大型歌舞剧,但我说的可是位于天安门东,国家博物馆内的《复兴之路》。

区别于歌舞剧的表演,《复兴之路》展览形式更多样,有雕塑,有实物,有“书”有“画”,有人说这次展览兼具艺术气息和历史气息,我想这样的展览更能勾起参观者的回忆,引起共鸣吧。

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两个小时,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每一个参观展览的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

整个展览的布置非常的精心,置身其中,仿佛游荡在时间的长河中。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展览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00多年间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概貌,是一部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形象、生动、壮丽的历史画卷。

《复兴之路》陈列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业绩为主线,反映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内容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进程。

随着十月革命炮声的响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中华儿女在国家危亡之际,在民族救亡的艰难探索之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xx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随着xx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发展,国人最终寻得了一条谋求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在之后复兴道路上虽又经历了种种艰难的探索和各种磨难,但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使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同时国人的心胸与眼界也逐渐开阔,从此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无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是载人航天飞船与现在的“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无不是我们在这条复兴之路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奋发向上的决心与信心。

中国3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一百多年前,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从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到内部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饱经沧桑的历史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到沉重.可中国人民最后还是站起来了,勇敢无畏地应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按自己制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认真而踏实地走着,慢慢实现着复兴之路。

我越来越感到祖国的伟大,祖国让我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那一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尽的责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为以后为祖国复兴贡献力量打好基础。

第四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国家博物馆之旅伴我成长

今年暑假期间,我爸妈带我去了祖国首都--北京。

7月11日阳光明媚,我凌晨4点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并参加了升旗仪式,还有幸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它位于天安门的东侧,东长安街的南侧,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望。

在国家博物馆里,我的感受最深的是负一楼的“古代中国”板块,“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那不仅有稀世珍宝,例如:

四羊方尊------一个青铜“鼎”,四个角各有一个羊头;鱼纹盆---一个刻有鱼纹的红泥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人类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那时人猿刚进化成“直立人”,能用两只脚行走。

他们只用一些小石子在地上刻字。

后来出现了甲骨文,并且他们再一次进化,成为半智人,会雕刻石器,那是新石器时代,知道了以前没现代的设备工具,还有人能做出那么好青铜器、漆器、瓷器等。

至唐宋元明清,直到现在,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禁感叹:

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这里展示了中华人民的强大,还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xx年7月20日星期六育才小学蔡金博

第五篇:

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在4月20日,我们几人怀着既好奇又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国家博物馆。

人来人往中,我们终于进入了国家博物馆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

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

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

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带着一种兴致勃勃的感觉,我回到一层,又辗转上了一个隐秘的半层高的台阶,寻觅到了“李可染、黄胄和潘天寿艺术大展”展馆。

这三个馆是独立的,馆外照例有大师们的画册出售,价格不菲。

黄胄和潘天寿两个馆我只是粗粗转过,之后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馆中的多媒体屏幕上:

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为父亲制作的生平简介,以及一段大师的绘画录像。

在这面幕墙前,我逗留了一个小时,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画作非常吸引我,对我自己的绘画也有很大的启发。

他是所有近代国画家中,少数能把画面做的气势磅礴而又细如发丝的一位人物。

看过展厅里他的真迹,再细细品味大师的生平,及创造这些画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一点:

“认真对画,认真做人”。

对待喜欢的事物,真的需要潜心研习,并且在承继传统的过程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画,是他的代表作《万山红遍》。

那宣纸上的红,面积那么大,却一点也没让人感到“堵”。

红颜色无论在国画还是西画里都是很难控制的,他却能运用的这么自然,丝毫没有造作之感,真令人叹为观止。

其它的作品里,我喜欢有一张画教堂的,那些建筑的边线用水墨表现的是那样有趣;还有他画的最熟练的牧童:

悠闲,传神;还有他中年时期的山水,水面上点点的风帆,山峡间的奇峰古刹„„.

观看“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是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除陈列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外,还立足于陈列主题的需要,以雕塑、油画、国画、场景、复原、沙盘、电动图表、模型、零距离触摸屏、电子翻书、高清全息投影等多种手段,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表现,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视觉的冲击力。

展览共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部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

第四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五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览生动地再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奋发、执着不屈的精神信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发展强大了,民族才能复兴,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看着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物品,听着解说员带着沙哑嗓音的讲解,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奋起抗争,经历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让我们为之震撼,我们坚信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不断壮大再创辉煌。

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

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

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经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保持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而且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照片、油画、文物等静态的展品,还增加了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了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

既强化了视觉效果,丰富了陈列内容,又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项目。

国博精心设计使修改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彰显出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深邃力。

此次游览,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气息,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文明。

为此,作为中国人,我感觉我作为中国人,很骄傲。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