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5384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5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docx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表格式教案1

科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科学学科第一册

 

学校指前小学教师袁加霖

2012年9月

第一册科学学科全册备课(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科学探究的对象上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变化为主,在过程与方法上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在探究水平上以引导性裸究为主。

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安排了如下几个主题单元: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

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三、生命之源——水

四、它们是什么做的

五、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呢?

我们应牢牢把握住一个宗旨——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要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表达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事事通明皆科学。

不仅要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

第一单元只有两课:

第1课“科学是……”从课题上就可以看出是让学生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学生们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一个“吹肥皂泡”的游戏,让他们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认识到科学无非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对“科学”最简捷、最概括的解释,科学家们整天干的事也就是这些。

第2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为例,知道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并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

所以第一单元的任务就是从提问题开始把学生带人科学的殿堂: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中关于“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写的。

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有生命的物体.留心观察,进行比较,把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加以区别,从而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

同时认识周围更多的动植物,感受生物的多姿多彩.能进行简单分类。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渗透了“相似理论”,这是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张光鉴研究员创建的科学教育理论,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这一单元是根据《标准》的“物质世界”中关于“水”的内容标准编写的。

让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本单元共有4课。

1.生命离不开水

2.观察水

3.神奇的水

4.地球上的水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这一单元是根据《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关于材料的内容标准编写的,要使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纺织品等,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发明新的材料。

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觉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材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意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更大意义的典型经历活动,并且再活动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也注意了典型性,使学生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获得更大的发展。

同时,这册的教材更注重整体效益的结构,更有利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教材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初步体验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活动。

2、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4、发展学生科学的判断能力。

5、写好观察记录和撰写报告。

6、学生能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

7、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科学的实践活动。

8、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并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他们虽已初步学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自制力较差,学得快,忘得也快。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首先要培养他们听的习惯,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其他学生讲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他们说的习惯,包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再次要培养他们作业的习惯,包括认真按时地完成作业、书写端正、不懂就问。

2.让学生学会观察。

该册的教材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

学生能在平时的观察活动知道科学的观察的步骤,在观察中慢慢的积累观察的经验。

例如第一单元的观察活动主要定位在对观察活动的初步体验、扩展学生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并促进他们能动地观察。

第二单元是让每个学生尝试性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运动速度,在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方面、描述的重点方面有所发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一册的科学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很多,虽然不需要学生操作很复杂的东西,但也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量的操作过程。

在让学生完成观察活动的同时,也逐渐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动手操作的。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渐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这册的教材不仅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生科学的信心。

同时在平时的观察活动中,要慢慢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

单元考查计划

第一单元9月20日,第二单元10月25日,第三单元11月15日,

第四单元12月8日.第五单元12月22日

研究性活动专题

综合科评价改革实验

综合科作业评价改革实验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数

1

9.5---9.9

第一单元1、科学是……

2

2

9.13---9.16

2、做一位小科学3、第一单元测试

2

3

9.19---9.23

第一单元讲评第二单元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

4

9.26---9.30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3)

2

5

10.8---10.14

2、校园里的植物3、校园里的小动物

2

6

10.17---10.21

4、植物动物 人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2

7

10.24---10.28

第二单元讲评第三单元1、生命离不开水

2

8

10.31---11.4

2、观察水3、神奇的水

2

9

11.7---11.11

4、地球上的水第三单元测试

2

10

11.14---11.18

第三单元讲评第四单元1、常见材料

2

11

11.21---11.25

2、纸3、纺织材料

2

12

11.28---12.2

4、金属5、塑料

2

13

12.5---12.9

第四单元测试第四单元讲评

2

14

12.12---12.16

第五单元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2

15

12.19---12.23

第五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讲评

2

16

12.26---12.30

准备期末测试

2

17

1.3—1.6

课题

第一单元1、科学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课本图片

活动过程

导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

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一、讨论“什么是科学?

 

二、图上的科学家正在做研究。

那么是否做研究只是和科学家有关系?

三、提示看课本第三页,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的研究意识四、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讨论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小结:

谈谈收获

 

讨论“什么是科学?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

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

 

通过故事讨论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活动拓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说说科学是什么

板书设计

科学是……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课题

科学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2、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课本图片

活动过程

导课:

今天我们也学着科学家一样,来做一个科学家曾经做过的实验。

将实验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教材第6页中的小人画到纸张上。

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两张纸上的小人的大小、动作要基本保持一致,并且脸部表情对比要强烈。

发现小人的脸部表情不断变化,就像会动,在做鬼脸一样。

原理解释:

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

三、探究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绘画完成后,按照书上所说的游戏方法,动手实验。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现在你对科学有什么想法?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科学是……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教学反思

课题

做一名小科学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

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剪刀、彩笔、夹子等;

活动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

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4、引导学生思考:

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新课标第一网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

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

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

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

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3、谈话:

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

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3)、谈话:

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

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

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

比如:

……

2、谈话: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

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

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

 

2、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拓展

 

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新-课-标-第-一-网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想去观察吗?

 

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学生讨论。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活动拓展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小鸟、蚂蚁、青苔、小草、大树等

教学反思

 

课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纸、拓印

捡来的树的果实

活动过程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

小结: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告诉同伴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活动拓展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

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活动拓展

 

板书设计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3)

教学反思

 

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观察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

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

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

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

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

先摸,有什么感觉?

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

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

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

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还认识哪些植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写或画) 高矮排队

(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

……   

活动拓展

 

寻找周围环境中的植物,按照学过的知识给予分类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反思

 

课题

校园里的小动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活动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

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

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

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活动拓展

 

在田野里寻找小动物冰画图分类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小动物

蜗牛、蚂蚁、蝴蝶、毛毛虫、瓢虫等

动物的分类:

1、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天上飞的。

2、哺乳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

教学反思

 

课题

动物•植物•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比较,找出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